- 55.5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测评卷(二)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017·河南豫北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
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
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
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
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
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
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
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
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
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
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
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
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
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我
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
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
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
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是诗的
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
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
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个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
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4 月 29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是摸象的
盲人。
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
诗人的创作经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智性编织出来的,
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自然和社
会的直接感知。
答案 C
解析 偷换概念。将原文的“理性的智慧”换为“智性”。“理性的智慧”本质是“理
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智性即智慧的习性,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旦养成智性,智性便会与感性联合,帮
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B.感性不仅帮助诗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帮助诗人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
的迅疾固化;智性则进一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促使诗行泉涌而出。
C.神性也是诗人的一种禀赋,神性使诗人的感性与智性贯通一体,融化在一起,互相生
发,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诗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就能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就能成为像李白与苏东坡那样,
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的卓越诗人。
答案 D
解析 以偏概全。“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应该同时具备感性、智性与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
浑然一体、意境丰盈的诗歌。
B.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句子共同完成的;真正的好诗,一
定是诗性充沛、意境丰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既使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是造化有
成了。
D.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来说,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因为一位感性与智性俱
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答案 D
解析 推断无据。“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的表述,文章中没有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2017·贵州遵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4~6 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
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
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
昨天上午,由国家汉办组织成立的《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以色
列等国家的 30 多位知名学者,将在 3 天会议期间具体商讨翻译的进程安排。
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在几位知名中外学者的倡议下,2008 年夏,国家汉办暨孔子
学院总部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许琳指出,《五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迄今为止,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
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五经》译本却不存在。“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
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她说。
材料二
施舟人领衔译《五经》
计划 3 年半推出英译本
朱静远
因为缺乏现代译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中国国家汉办近日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 3 年半内首
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
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著名汉学家施舟人是此次《五经》翻译项目的主持人。记者日前采访
了施舟人。
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
记:为什么会选择翻译《五经》?它似乎并不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
施:所谓《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
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们的起源大多早于后来被称作“儒家”的学说。两千多年
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
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很多外国人读过中国文学的译本,但
他们却不了解《五经》,甚至根本买不到《五经》的译本。
从年代、文化背景来看,《五经》和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的经典有相似之处,但它最大的特
色是与人有关。《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关于神的作品,而《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
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思想、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多次呼吁翻译《五经》
记: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五经》的?
施:上世纪 70 年代,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在我
执教的法国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恰逢法国政府出资设立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经典翻
译项目。当饶宗颐先生看到项目中的中国典籍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年过六十的他
流泪了:“我们完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源头是《五经》。”
饶宗颐先生的眼泪使我深受震动,看到这种情况,每一个相关的人,每一个热爱中国文
化的人都会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译《五经》的愿望也越发强烈。在后来的 30 多年中,我多次
在各种场合提到翻译《五经》的重要性。2008 年,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接受了我的建议,
经过多国学者参加的评审会,正式立项《五经》翻译项目。
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
记:《五经》翻译有怎样的重要性?
施:我对重新翻译《五经》的评价是:责任很重,难度不小。每一个学者的翻译都有其
个人的色彩在内,因此要成立《五经》研究与翻译国际学术委员会,在国内学术界、国际汉
学界相关领域聘请杰出学者担任委员会成员。关于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国内外的学者都会参
与进来。
记:《五经》翻译对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帮助?
施:《五经》推广到国外一定会对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帮助。《五经》的翻译
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
竟是哪只手帮助另一只手洗干净的。
相关链接
施舟人(,生于 1934 年,法国人,曾师从康德谟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国道教史,以研究
中国道教而驰名于国际汉学界,是国际上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库的人。现为荷兰皇家科
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福州大学特聘教授等。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五经》是对《诗》、《书》、《礼》、《易》和《春秋》的约定俗成的叫法,《五经》并不
是中国特别通俗的读物,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B.《五经》和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的经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
它最大的特色是与人有关,是关于人的作品。
C.施舟人先生举出在国学界与季羡林先生一起被称为“北季南饶”的饶宗颐先生的一次
经历,是用典型事实证明翻译《五经》的必要性。
D.“文化交流就像洗手,两只手互相揉搓才会干净,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帮助
另一只手洗干净的”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答案 C
解析 A 项,《五经》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是因为“缺乏现代译本”;B 项,《五经》
和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的经典的相似之处是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形式;D 项,不是
暗喻的手法,应该是明喻。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
A.《五经》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政治体系形成
和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很多世纪以来国家科举取士的考试科目。
B.《五经》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五经》的翻
译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可以推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C.材料一简要说明“《五经》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原因,介绍了国家汉办关
于《五经》翻译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阐述了翻译《五经》的意义。
D.材料二除了叙述选择翻译《五经》的原因和意义以外,还具体叙述了开展翻译《五经》
的工作的困难。
E.材料一属于消息(新闻),由导语、主体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概括说明的
方式;材料二属于访谈,由导语、主体、链接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问答的形式,
较消息更具体。
答案 BC
解析 A 项,《五经》应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帝国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D 项,材
料二还具体叙述了怎样开展翻译《五经》的工作,而不是工作的困难。E 项,材料一主体部
分主要采用的是叙述的方式。
6.你认为由中国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合适吗?为
什么?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5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合适。因为:①依靠政府的力量“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
来推广《五经》,是“权势推广”。②一部经典在世界上的传播,关键不在于这部作品“产出
国”的态度,而在于别的国家的文化界、读者是否认可、接受这部作品。③一部经典能否在
世界上广泛传播,关键在于别的国家译者是否推广介绍。
合适。因为:①《五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②翻译《五经》,让世界从
中国文化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以便更进一步了解中华
民族,有助于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对文本中中国
国家汉办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的做法的认识,明确观点,用文中的事
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2017·湖北襄阳五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
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
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
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
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
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
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
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
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
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
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
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
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
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
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
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
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
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
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
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
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
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
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
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
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
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
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
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
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
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
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
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
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
真传,为他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答案 A
解析 B 项,神秘阴森不恰当;C 项,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 项,原因分析不
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8.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5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生活的环境清幽
雅致。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
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
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解析 这是一道对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进行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
容,然后分析该物象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
9.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
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节安排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
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花瓷细腰鼓”串联各相关情
节,使得情节紧凑集中。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
鼓念词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
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③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
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词,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鲁老
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解析 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
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即是如此。其设题围绕文章题目,要求分析标题对于文章各方
面的作用。例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词的场
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
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答题时注意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
合文本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2017·阳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
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
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
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
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
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
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
路.。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
“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
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
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
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
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
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每战却.敌 却:击退
B.率众步骑趣.淮南路 趣:通“促”,催促
C.克.其东西二城 克:攻克
D.臣处分讫.,即当奉迎 讫:完
答案 B
解析 趣:通“趋”,奔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
党。
B.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C.“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
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D.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
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
确。“邑”是赏赐给臣子的封地,“秩”是禄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
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
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
会打败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
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答案 C
解析 C 项的错误在于“等待敌人粮断援尽”,原文是“断寇粮运”,不是等待敌人粮
食断绝,是我军主动截断敌军粮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任忠小时候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不被乡里人所看重,等到长大后,他狡诈多
变,有许多计划谋略,体力过人。
(2)任忠说:“陛下只有准备船只,向上游众军靠拢,我誓死侍奉保卫陛下。”后主相信
了任忠,命令他出宫部署安排。
解析 注意重点字词。(1)孤微: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为……所……:被动句。谲诡:
狡诈多变。膂力:体力。(2)就:向……靠拢。奉卫:侍奉保卫。敕:命令。部分:部署安排。
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是汝阴人。任忠小时候失去父亲,低微贫贱,不被乡里人所
看重,长大后,他狡诈多变,有许多计划谋略,体力过人,尤其擅长骑射,州中少年都归附
他。侯景作乱,任忠率领同乡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在寿春讨伐侯景大将王贵显,每次
战役都击败敌人。当地人胡通聚众入侵抢劫,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合力讨伐平定胡通。恰逢京
师陷落,任忠坚守晋熙,不久光复京师。侯景之乱平定后,(任忠)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命任忠为巴陵太守。华皎起兵,任忠参与策谋。华皎之乱平定后,高宗因
为任忠在华皎起兵之前密告朝廷,便放而不治罪。五年,陈朝军队北伐,任忠率领兵马从西
道出发,在大岘击退齐历阳王高景安,追击败军直到东关,攻克他东西两座城,进军蕲、谯,
将它们都攻下了。径直偷袭合肥并攻进外城。又进军攻占了霍州。凭借功劳被授予员外散骑
常侍,(并)被封为安复县侯,赏邑五百户。十一年,任忠被加封为北讨前军事,并封号为平
北将军,率领各路步兵和骑兵前往淮南路。周朝派遣王延贵率领军队为援军,任忠大破敌军,
生擒王延贵。后主即位,加封任忠为镇南将军,供给一部鼓吹乐队。后入朝担任领军将军,
加封为侍中,又改封为梁信郡公,赏赐采邑三千户。后来出京做吴兴内史,加封为秩中,俸
禄二千石。
等到隋兵渡过长江,任忠从吴兴入朝,屯军在朱雀门。后主召见萧摩诃以下大臣在内殿
议事。任忠坚持说:“兵家认为客方与主方形势是不同的,客方看重速战,主方更着力稳重。
我方应该暂且增加兵力坚守宫城,派遣水军分别向南豫州和京口道,断绝敌人运输粮食的通
道。等到春天江水涨起来,上游周罗殉等各路人马必定会沿江来援助,那时出击一定获胜。”
大家商议不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出战。等到失败,任忠说:“陛下只有准备船只,向上游靠
拢,我誓死侍奉保卫陛下。”后主相信了任忠,命令他出宫部署安排,任忠推辞说:“等我
把事情处理完毕,立即迎接陛下。”后主命令宫人准备好行装等待任忠,等了很长时间没到。
此时,隋将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就率领几个骑兵去石子岗投降他,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
一起进入南掖门。皇城被攻陷,这一年任忠又攻入长安,隋朝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不久病
逝,享年七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2017·大庆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
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
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
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
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
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
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答案 AC
解析 A 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
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
的愤慨,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C 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
魂”(《咏怀古迹》)诗意。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
和的不满。(2 分)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
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
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 4 分)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
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然而,作者在诗中并非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
晦地痛斥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过作者是借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发内心的
愤懑之情,这是本诗的宗旨所在。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2017·运城模拟]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重心长,耐人寻味。
(2)《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3)策扶老以流憩
解析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憩”。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3 分)( )
A.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一些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
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
B.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
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C.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
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D.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
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E.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答案 AC
解析 A 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修饰“专业技术水平”,适用对象错
误。B 项,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打很深的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
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C 项,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适用对
象错误。D 项,舞文弄墨:既可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有玩弄文字技巧的意思。E 项,按图
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18.[2017·重庆一中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小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
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B.英国牛津大学菲舍尔·瓦伦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
鱼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气候不稳定和其演化速度减缓导致的。
C.食品安全攸关到亿万人民的健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坚决杜绝劣质食
品进入市场,危害民众的健康。
D.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 亿亩湿地保护
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一红线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
答案 D
解析 A 项,递进关系不合逻辑。B 项,句式杂糅,可删掉“因为”或“导致的”。C 项,
成分赘余。“攸关”意思是“关系到;涉及”,可删去“到”。
19.[2017·河南项城一中模拟]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__①__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
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__②__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__③__只有阅读才能给
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__④__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__⑤__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
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__⑥__,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甚至 所以 就像 / 其实这
B 更 但 因为 / 可以 实际上
C 还 / 可能 好像 会 但这
D 则 却 / 正如 得以 而这
答案 D
解析 ②前后是转折关系,由此排除 A、C。④处后面有“一样”,由此排除 B。答案为
D。
20.[2017·赤峰二中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要寻找何处有油,__①__。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
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油气聚集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
__②__。我国目前使用的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__③__,专家正在研制
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还要有先进的设备 ②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 ③物探装备向高端发展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
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题中的“设备”“物探方法”“高端发展”在前后
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词语。
21.[2017·河南省顶级名校月考]下面是某中学英语夏令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
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次英语夏令营活动,计划安排与外国学生交流、高中先修课、口语竞赛等三项
学习活动,以及足球友谊赛和文艺汇演等两项文体活动。(6 分,学习活动所给信息全面 3 分,
文体活动所给信息全面 3 分)
解析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遵循由大到小的顺序分析第一层级活动内容,再从细小处
看第二层级的内容。
四、写作(60 分)
22.[2017·福建泉州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
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
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对象角度立意。
(1)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鹞子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2)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
么?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由此得出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突破自我。
综合辩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例文]
立足当下,轻松前行
忘却了浴火重生的苦痛,凤凰涅槃重生;经受过暴风雨的洗礼,彩虹仍现于碧空;展望
着广阔的天空,雄鹰终自由翱翔。立足于当下,终有属于自己别样的天空。
鲁迅曾说过:“只有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而永远沉浸在过去回忆的人
将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回忆。只有将回忆埋藏于心,展望眼前,才能踏出回忆的牢笼,重拾前
行的包裹,踏上新的旅程!
当下,许多人都会常提到一词——“想当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想当年,我也曾……”在如此多的“想当年”一词紧接下,往往想阐述的都是当
今的失意潦倒。而当年的辉煌不再,这些人就只是想依靠当年的风光意气来遮掩如今的尴尬
境地。他们缅怀着逝去的光彩,不愿重拾遗落的包裹,困于自己已逝的虚荣的光圈,这样,
只会令他们裹足不前,最终成为历史的注脚。
项羽——当年那狂妄的江东勇士,让多少人慨叹。诚然,在失败面前,项羽始终醉心于
“想当年”的光圈中不愿走出。“想当年,一代霸王能举鼎”“想当年,火烧阿房的嚣张气
焰”……“想当年”已不复当年,当下怎比当年?倘若项羽能意识到自己如今已不比昔日,
脱身于当年消逝的风光,立足于当下,定有扭转乾坤之势。
有人说:“回忆会使人前行变得艰难。”正是如此之道理,却终有人无法轻易释然,抱
着回忆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回忆再美,终有离时。抛开逝去的回忆定会发现前方是铺满鲜花
的康庄大道。
立足于当下,遥望远岸。苏子悄然于湖上,泛舟赏景,好不乐乎……几经排贬,苏子仍
自得其乐,远离仕途,收获的是风光无限的大好河山。拂去“想当年”官场的叱咤风云,苏
子立足于眼前,排遣心中的抑郁,览尽无数风光美景,畅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使他的文
学成就更上一层楼。着眼于眼前,任一蓑烟雨扰平生,苏子依然逍遥自在,轻松在人生路上
前行。
挣脱回忆的怪圈吧!它会缠绕得你无法前行。将回忆埋藏在心底,重拾昔日的行囊,立
足当下,勇敢前行,方能领略无限风光!
相关文档
- (新课标Ⅱ)2017 年高考语文预测卷 012021-06-0712页
-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7(内附详细解2021-06-075页
- 201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外卖可以不现2021-06-073页
-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2021-06-077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2021-06-079页
-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大二轮讲义2021-06-076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20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高考原2021-06-0713页
- 高考语文6年(2007-2012)高考精解精2021-06-07211页
-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30题材料审题立意2021-06-0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