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5讲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教案新人教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总复习 第5讲 着眼理解欣赏冲击语言类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考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考法1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7·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种美味》)‎ ‎(2)(2016·山东卷)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琴声何来》)‎ ‎(3)(2016·浙江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母亲》)‎ 题干中往往有“解释”“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根据题干关键字眼,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小说中人物语言含意。前者,要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后者,一要品味语言本身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分析除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角度:‎ 抓句中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抓句子所处位置 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抓句子运用手法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 此类题最宜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作答,‎ 9‎ 高考总复习 即“判断艺术手法→分析表达内容→点明效果(作用)”。‎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 陈 毓 ‎①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②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③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④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⑤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了。‎ ‎⑥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地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⑦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⑧“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⑨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⑩“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⑪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⑫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⑬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⑭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 9‎ 高考总复习 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⑮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⑯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⑰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前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⑱“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⑲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有删改)‎ 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2)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尝试解答]                                     ‎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两句话”“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作者叙述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答题要仔细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句(1):‎ 9‎ 高考总复习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是“感叹”“春天”。从前文“大妈”在用春天的食材做美食的情节看,“春天”应是对“大妈”用心做的饭菜的形象概括,表明“大妈”对“我”的疼爱之情;“感叹”是一个感情词,表明“我”对“大妈”的感激之情。‎ 修辞手法 借代:借指“大妈”用春天的食材做的美食。‎ 句(2):‎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是“一生”和“打了个盹”。从前后文的情节看,“一生”是感觉享受了一生幸福;“打了个盹”是感觉幸福太短暂。整个句子写出“我”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的幸福感。‎ 修辞手法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过了一生”和“打了个盹”两者对比,这里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同时这句话还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 ‎[组织答案]                                     ‎ ‎                                    ‎ ‎                                    ‎ ‎[答案] (1)这里用“春天”代指用春天的食材做的美食,是借代的手法,表达出了“大妈”对“我”很疼爱,也表达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很享受,很感激“大妈”。‎ ‎(2)运用对比手法,还有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过了一生”,感觉幸福满满,享受了一生;“打了个盹”,感觉幸福太短暂。整个句子写出“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意思对即可)‎ 阅读《欢乐颂》(阅读文本见“[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句的含意。‎ ‎(1)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 ‎(2)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                                    ‎ ‎                                    ‎ ‎                                    ‎ 9‎ 高考总复习 ‎                                    ‎ ‎                                    ‎ ‎                                    ‎ ‎[答案] (1)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赋予了歌声更多的内涵,既指一种世代传承的家族精神,又指一种不会淡薄的亲情。‎ ‎(2)“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以此照应标题。‎ 考法2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语言艺术,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修辞技巧、刻画人物的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另外,也指赏析作品语言的色彩特点,如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浙江卷)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呼兰河传(节选)》]‎ ‎(2)(2018·全国卷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有声电影》)‎ 题干中往往有“简析”“分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品味语言艺术“3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小说语言常见的风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9‎ 高考总复习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 ‎→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点:‎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十年探索”时期的时代特征;“共享汽车”“手机支付”“云计算”则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则典雅庄重。‎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 (2019·浙江卷)阅读《呼兰河传(节选)》(阅读文本见“第2讲[典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 9‎ 高考总复习 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尝试解答]                                     ‎ ‎                                    ‎ ‎                                    ‎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题干中要求就“语言特点”进行“简析”,可从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句式的选用(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散句、整散句结合等),语言的风格(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方言口语等)这些角度来加以分析。‎ 第二步:抓角度,细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语言运用手法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瓜人格化,它们“向前跑去”“爬上房顶”“彼此招呼着”“成群结队”,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每句都有“了”,这是反复强调的手法,主要是为了说明黄瓜生长迅速。‎ 从画线句来看,有长句也有短句,错落有致,语言富于变化,自由灵活,读来给人以舒适之感。‎ 语言风格角度 作者用语语调轻快灵动,这与作者内心的喜悦心情是相合的。‎ 第三步:依要求,组答案 结合题干要求,根据第二步的分析整合“语言特点”,既要点出所用的艺术手法,又要分析其所达到的幽默效果。‎ ‎[组织答案]                                     ‎ ‎                                    ‎ ‎                                    ‎ ‎[答案] 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校长的雨靴 庞余亮 9‎ 高考总复习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 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 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溃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 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 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 9‎ 高考总复习 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选自《广西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作品语言富有特色,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 ‎                                    ‎ ‎                                    ‎ ‎                                    ‎ ‎[解析] 赏析语言特色,主要从语言风格、语体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如开头两段写老校长穿着的语句,“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写得幽默风趣;“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是生动的口语;文章倒数第2段末尾,对“我”和同事们在城里被“我”的同学和城里人围观的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生动幽默。此外,“老古董”“小泥船”“德国鬼子”运用了比喻手法,“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结尾语言优美含蓄,营造出了静谧、和谐的氛围,烘托了老校长的形象。‎ ‎[答案] ①语言风趣,看似一本正经的叙述,却给人诙谐、滑稽的感受。②质朴自然,善于运用口语,富有乡土气息。③恰当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④结尾语言优美含蓄,引人深思,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任答三点即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