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6-07 发布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第2讲题型突破7情节结构题__围绕“两角度”紧抓“三方式”课件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讲 题型突破,提升解题能力 题型突破 7  情节结构题 —— 围绕“两角度”,紧抓“三方式” 基础 · 知识回扣 (2019· 全国卷 Ⅲ 节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 学情 · 准确诊断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 啊,谢主任? ” 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 是 …… 老赵同志? ” 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 “ 去梨花屯? ” 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 “ 是。 ” “ 去包队吗? ” “ 是。胜利大队。 ” “ 我也是! ” 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 “ 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 “ 老赵, ” 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 “ 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 “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 “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 “ 我 …… ” “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 “ 这种表态, ” 老赵想了一想, “ 我也表过 …… ” “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 ” 谢主任接过话头, “ 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 “ 哪一篇? ” “ 谈得真好! ” 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 “ 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 ‘ 嘴巴硬 ’ ,基层干部是 ‘ 肩膀硬 ’ !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 ” 路转了一个大弯 —— 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 “ 正是这样嘛! ” 谢主任点头, “ 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 “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 “ 定产到组 ” 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 “ 停一停! ”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 “ 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 “ 咹 ? ” 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 “ 沟 —— 挖过一条沟啊! ” “ 嗯, ” 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 “ 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 ”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 “ 现在沟在哪里? ” “ 哪里? ” 老人家摇着头, “ 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 ” 谢主任问: “ 哪个喊填的? ” “ 哪个? ” 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 “ 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 ”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 “ 老人家,我们走吧! ”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 年 5 月 ( 有删改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准审题 ] “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 ” 变换问法 “ 小说首尾均有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 —— “ 情节作用 ” 题。此类题目应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安排及对主题的表达作用等角度回答,并把这种技巧的作用答出。 [ 答题精准指导 ] [ 满分解构 ] 根据 “ 情节作用 ” 类题答题 “ 五角度 ” ,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答题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情节方面 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情节结构上呼应 人物方面 赶车老人的话使老赵、谢主任产生触动,人物形象真实 环境方面 环境作用没有体现,可以不考虑 主题方面 老人话里的深意,触动了老赵、谢主任,为什么会触动?揭示主旨 —— 社会的变化 读者方面 小说在开头提示 “ 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 ,结尾又说 “ 不知为什么 ” ,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答案  第一问:两个乘客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 “ 回过头来看一看 ” ,结尾又说 “ 不知为什么 ” ,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考向一 情节概括类题目 1 . 精准审题 —— 明确答题方向 [ 题型解题思路 ] 常见设问 (1) 请梳理本文的脉络 ( 情节 ) 。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请概括小说中 ×× 的变化历程。 审题定向 (1) 题干中有 “ 情节 ”“ 脉络 ”“ 历程 ” 等字样。 (2) 题干中有 “ 概括 ”“ 梳理 ” 等字样。 2. 识记通法 —— 构建答题模板 情节概括类题解题三方式 考向二 情节手法类题目 1 . 精准审题 —— 明确答题方向 常见设问 (1) ×× 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 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 本文在构思 ( 结尾 ) 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审题定向 题干中有 “ 叙述 ”“ 情节展开 ”“ 构思 ”“ 布局 ” 等字样。 2. 识记通法 —— 构建答题模板 情节手法类题解题三步骤 考向三 情节作用类题目 1 . 精准审题 —— 明确答题方向 常见设问 (1) 小说作者这样安排 ×× 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 文中写了 ×× 情景,这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分析小说的开头 ( 结尾 ) 的作用 ( 意义 ) 。 审题定向 (1) 题干中有 ×× 情节 ( 情景、段、开头、结尾等 ) 字样; (2) 题干中有 “ 作用 ”“ 意义 ”“ 效果 ” 等字样。 2. 识记通法 —— 构建答题模板 解答情节作用类题两大角度 解答情节作用类题,首先要搞清开头或结尾或某处情节写的是什么,跟全文的内容有怎样的关系,然后可以从以下两大角度入手分析其作用。 结构角度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 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 内 容 角 度 对环境的作用 突出 /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的作用 塑造了 …… 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 …… 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或者符合人物形象特点等。 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 / 表达 / 寄托 / 暗示了 …… 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 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 对点规范训练 ]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 —— 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 “ 补锅 啰 —— 补锅 啰 —— ” 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 “ 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 ” 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 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在补好的盘子里倒上半勺水,高高举起, “ 看,滴水不漏! ” 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 “ 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 ” 老罗头拍拍胸脯说: “ 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 “ 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 ” 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 竟然病倒了。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 “ 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 ” 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地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翔实、细腻,这既表现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 .从当年 “ 多少人想拜师学艺 ” 到如今 “ 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 ” ,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 .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解析  “ 表明了人言可畏 ” 属于臆断。 答案  D ★ 2. ( 小说情节结构 ) 文章写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这一情节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和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看重等;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个情节为后文老罗头听到人们的议论而倒下埋下伏笔。 答案  ① 表现儿子的孝顺,凸显老罗头视手艺如生命的形象。 ② 推动了老罗头在儿子收购锅后病好了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 ( 意思相近即可 ) 3 .小说以 “ 手艺 ” 命名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 “ 好处 ” ,二是 “ 手艺 ” 。解答此类试题要考虑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题目为 “ 手艺 ” ,表现了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热爱与坚守,凸显了老罗头手艺人的形象;故事情节围绕 “ 手艺 ” 展开, “ 手艺 ” 统领全文,所以从结构上看, “ 手艺 ” 有线索的作用;小说通过写随着时代的发展老 “ 手艺 ” 的没落,引发人们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题目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答案  ① 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 ② 统领全文 ( 或:以 “ 手艺 ” 为线索 ) ,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的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 ③ 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的当代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