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0届高三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0届高三6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 ‎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1)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 ‎(2)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 ‎(3)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4)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 ‎(5)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 ‎(6)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 ‎(7)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 ‎(8)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 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 ‎(9)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 ‎(10)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 ‎(11)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 ‎(12)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 ‎(13)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 ‎(14)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 ‎(15)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 ‎(16)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 ‎(17)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 “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 ‎(18)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3)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 ‎ B.小说第(5)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小说第(8)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5.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分别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6分) ‎ ‎6.汪曾祺曾谈到自己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淡而有味”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 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它能够弘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精神。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激发人的爱心;同时,通过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或活动,为人们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将爱心转化为善行。实践证明,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协同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  公益慈善可发挥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的功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公益慈善作为基本社会保障的补充。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贴近基层、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的新需求或未被满足的需求,并能够用创新的方式快速回应社会需求,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  (摘编自邓国胜《公益慈善概论》) 材料二:  互联网平台首先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公益市场中供应方与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连接平台,将政府、企业、NGO【注】、公众之间的诉求资源与供给资源一一对接,降低了跨界合作成本。  ‎ ‎ 【注】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此处主要指公益慈善组织。  (摘编自王爱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过程、机制与风险》) 材料三:  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是互联网公益的新兴力量,它把核心竞争力,包括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运用于推进社会改革、增进社会福祉的公益事业。它以弱势群体为目标对象,但不把弱势群体视作单纯的受助者、受捐赠者,而是将其作为潜在的创业伙伴。它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确定目标之后,不但投入资金,还投入时间、技术、人力、创造力等促进深入参与,同时主动向政府、公益慈善机构、媒体、科研机构、受助对象等寻求合作,形成一个广泛协同的网络。  (摘编自徐会坛、朱健刚《2018 年中国慈善事业综述》) 材料四:  H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贫困率78.14%.除收入性的贫困,H村还普遍存在健康贫困、教育贫困等多元贫困。村民受教育水平低,普遍无特殊劳动技能,贫困户的住房简陋,农业收入存量不足。以健康贫困为例,在随机调研走访的34户贫困家庭中,就有41人存在健康贫困。 ‎ H村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农业经济落后。恶劣的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区域交通的发展,非农经济陷入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无法吸引外来经济力量的困境,非农收入低,且无法吸纳本村劳动力。通过政府扶贫的金融借贷,村民开展养殖脱贫实践,但普遍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等问题,销路不畅,收益受损,无法及时偿还第一批借贷资金,进而不能续借第二批资金,最终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贫困境地。  (摘编自李卉、沈茜等人的文章)‎ ‎7.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不但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了有效的募捐渠道,也提高了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度。  B.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由政府授权,平台根据救助需求制定公益项目并筹集资金,再交由具备资质的公益慈善机构运作。  C.企业通过参与互联网平台公益跨界合作捐出资金,并借助这一有效的宣传渠道,更好地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D.互联网跨界公益实践既有公众、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的互动,也有网络平台内部的分工、公益慈善组织间的合作。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益慈善组织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开展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汇聚社会力量,这正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B.公益慈善可以通过具体项目弘扬仁爱精神,培育公民的社会协同意识,在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C.互联网新经济公益以平等的观念,综合利用多方资源,提升受助对象创业能力,其首要目的是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  D.作为公益慈善的生力军,互联网新经济公益在网络使用和经济手段方面都有别于之前的互联网公益,作用也不尽相同。 ‎ ‎9.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开展H村的公益慈善扶贫项目提出建议,并谈谈项目开展的意义。(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 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B.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C.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D.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贞观”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C.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赠,又叫“追赠”指我国古代专门对已故官吏或现任官吏的先人追封官职称呼,一般所追封的官职比死者生前的官职要高。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马周早年命途多舛。幼年丧父,家庭贫穷拮据;补任州助教时,多次受到刺史责备;客居汴州时,遭到县令羞辱。  B.马周才华出众。曾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让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所陈奏章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  D.马周深得皇帝宠信。马周患病期间皇帝亲自探望,寻找地方为他修建宅第,让御厨为他备饭,让御医前去看护,还亲自为他调药。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 ‎②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丰乐亭小饮 ‎ 欧阳修 造化无情不择物,春色亦到深山中。 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趁时节开春风。 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 人生行乐在勉强,有酒莫负琉璃钟。 主人勿笑花与女,嗟尔自是花前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到丰乐亭游玩,感叹自然的公平无欺,在深山之中也有烂漫春光。  B.虽然山桃溪杏比不上洛阳牡丹的称艳,但它们也能在春风中自得其乐。  C.五六句描绘的正是花开时节,京都少女无忧无虑出行赏花游乐的情趣。  D.这首记游诗写景兼抒情,立意新颖,表达平易流畅,情感真挚而深厚。 ‎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品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宫人们泼掉的脂粉水使得“______”宫人打扮得娇媚极了,“______”盼望受到皇帝宠爱。 ‎ ‎(3) 白居易《琵琶行》不仅善于描摹声音,也善于刻画人物。如“______”写出琵琶女面对陌生人时的娇羞;如“______”,出琵琶女午夜梦回,失声痛哭,伤心欲绝的情态。‎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孜孜不倦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国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戴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  《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在千余年的历史中, 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世世代代传承至今  B.凭借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传承至今  C.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  D.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 ‎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这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C.坚强纯洁律已之严,客观公正──这些美德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D.微软“小冰”的诗集令人震惊──其中的一些诗几乎无人意识到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B.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C.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D.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0.疫情期间有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确定上下联,并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对联进行正确调整与润色。(5分) 未打乱一联: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已打乱一联:妙术、临险境、白衣、悬壶济世、怀仁心、显大爱。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 __、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新事物的出现是新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导弹”“集装箱”“支付宝”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②_____ _。 例如:“顶戴”杠房”黄包车”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比如封建社会官吏的“俸禄”就被“薪水”所替换,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词义的演变是指③_____ _。同样是一个“坐”字,我国古代人的“坐”的姿态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随之改变。‎ 新词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上述四句话,展现了云与山的关系;也能引发我们对自己与其他人、事、物关系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解析】A.“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原文第一段说“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错,“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不能等同于“儒家学派就是孔子”,原文第二段说“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选项变成了“儒家学派”,偷换概念,且“系统”无中生有。D.“形成于”错,根据第四段,“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 ‎2.A【解析】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3.B【解析】A.“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结论绝对化,第二段是“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错,原文倒数第二段是“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与原文不符。D.原文最后段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4.B【解析】A.“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理解有误,描绘王淡人钓鱼的目的不是突显其技术精湛,而是表现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而且这一段也算不上“详写”;C.“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理解有误,作者没有讽刺之意,这种付酬方式是当地的习俗,而且可以体现王淡人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D.“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理解有误,王淡人给汪炳治病不全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根据文中“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一句可以看出,这一情节主要是要表现王淡人的医者仁心。  5.①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看似闲笔,其实可以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②第二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以应郑板桥对联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可以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 ‎ ‎ 6.①“淡”是指语言平实,多用口语,不事雕琢,不堆砌华丽辞藻。比如第2段写钓鱼,第6段写种花,第11段写救人等情节,都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为主。②“有味”是指在善作景物的点染,情景交融,形成古典诗词般的意境。比如第3段中“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一句,生动传神,以景写情,可见此处氛围之宁静祥和,从而映衬了王淡人的恬淡闲适。又如结尾“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寥寥八字,以景作结,既可以体现王淡人的淡泊高尚,又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 7.B【解析】从材料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关系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得知,应该是公益慈善机构制定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推介募捐,而不是由互联网平台制定公益项目,因此B项表述不正确。  8.C【解析】原文为“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是互联网公益的新兴力量,它把核心竞争力,包括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运用于推进社会改革、增进社会福祉的公益事业”,而非保障双方经济利益。‎ ‎9.建议:①引入互联网公益模式,联合多家公益慈善组织就该村的多元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扶贫公益项目;②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进行公开募捐,引起公众、企业等对该村贫困现状的关注:③引入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模式,开展产业扶持,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公益慈善机构投入人力、资金等,培训技术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发展;④通过互联网新经济公益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开展持续而长效的扶贫。  意义:①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参与该村扶贫,化爱心为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②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政府扶贫中的补充作用,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 ‎10.C【解析】“家客马周”是复指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遣”的主语是皇帝,与“未至”的主语马周不同,在“遣”前断开。  译文: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  11.B【解析】“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错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12.B【解析】“太宗于是下诏让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错误,原文“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可见,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而非马周。  13.①舍,住;逆旅主人,旅店的主人;不之顾:宾语前置,不照顾他;异:感到怪异。 ‎ ‎ 译文: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 ②甚,严重;悉:全部;暴,暴露。  译文: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 ‎【参考译文】‎ ‎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14.C【解析】“京都少女无忧无虑出行赏花游乐的情趣”分析有误,从“不知丑”“古妆野态”可知,不是“京都少女”,是“乡村少女”。  15.最后两句为“主人勿笑花与女,嗟尔自是花前翁”,说主人不要取笑那些在花下嬉戏打闹的乡村少女们,你也只不过是一个正在赏花、赏美景的老头罢了。这些身着朴素的乡村少女,虽然没有京都少女那般娇媚动人,山桃溪杏也不比上洛阳的牡丹高贵艳丽,但她们在美丽的春天到来时依然尽情嬉戏玩耍,乐在其中。诗歌展现的主旨较为深刻,表现的是诗人虽然年老,依然热爱生活、享受春景。大自然也是一样,没有谁比谁高贵,虽然人与物所处环境不同,但都可以展现生命的律动之美。 ‎ ‎16.(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渭流涨腻  缦立远视(重点字:缦) (3)犹抱琵琶半遮面  梦啼妆泪红阑干(重点字:妆)‎ ‎17.B【解析】前面语句“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突出强调“口头艺术”,所填句子应与“口头艺术”相衔接。C、D两项的主语是“传承至今靠的”,与前面内容衔接不当,首先排除。A.“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强调的是传播者“游吟诗人”,与前文衔接也不得当,排除A.故选B ‎18.A【解析】文中句子“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A.“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是对前面“杨利伟”的注释说明,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注释说明。 B.破折号前后是写作者由联想回到现实,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前后话题的转换。 C.破折号前列举美德,破折号后总结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D.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前面“令人震惊”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此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19.D【解析】A.“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可以表达为“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这个过程升华”或“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B.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此外“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应为“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句式杂糅。 C.承前省略主语造成主语缺失,“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主语应是《格萨尔》;“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升华”的主语是“说唱艺人的旅行”。“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语序不当。 ‎ ‎20.“送瘟驱疫立奇功”平声收尾,所以是下联。‎ 上联: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 ‎ ‎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21.这段话的大意是: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在词汇和词义中的呈现。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下的提示进行补写。根据后文内容“……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新事物的出现是新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导弹’‘集装箱’‘支付宝’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可以得出①应该是“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根据后文“例如:‘顶戴’‘杠房’‘黄包车’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可以得知②应该填写“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上下文“词义的演变”“同样是一个‘坐’字,我国古代人的‘坐’的姿态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可以得出③应该填“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 ‎2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张养浩四句诗,“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的意思是云来了山色更美,云去了山色如画;山色因云的有无而忽明忽暗,云则随着山的高低而忽上忽下。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描绘了一幅云山缥缈变化的优美画面。这幅画面之所以优美,是由于山与云的相互衬托,相互包容。由此可以展开写作。  参考立意:  共生共荣;  包容也是一种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