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计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3分)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B.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D.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大部分网络自制剧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大城市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2017年12月2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电影电视评论周的论坛上,谈到网络自制剧中影视剧的观众时,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这样说。
从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量从2015年的317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147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所有因素使网络自制剧在创作质量方面已经产生了向精品化拓展的趋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卫这样说。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摘编自速途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猛增,但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中国制造”都是在刻意地翻版与抄袭,其实这样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率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面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不利。三、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较小,制作粗糙,是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毫无艺术性可言。国产网络剧,外形包装简单,故事性较差,内容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一是“树三讲”“去三俗”,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功夫。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他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题材、剧本、制作、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生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最主流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因为她们相对来说闲暇时间多一点。
B. 根据调查,“有喜欢的演员”只占“影响受众选择网络自制剧的原因”的38.9%,这表明网络自制剧无须注重明星效应。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题材单一,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同质化明显,这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很不利。
D. 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新媒体,应着力“三讲”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三俗”,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中,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和播放流量上升,表明自制剧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
B. 从材料二看,大多数观众会选择内容有趣、剧情吸引人的情景喜剧和青春偶像剧,也有人选择制作精良的剧集。
C. 材料三说明缺乏原创内容、受众群体狭小、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限制了我国网络自制剧的良性发展。
D.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如果能保证剧集不 “三俗”,不违反创作原则,质量上乘,网络自制剧是能够强大起来的。
6.对于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我的姨妈贝蒂一讲起她的故事,总是用这句话开头。那时,尽管贝蒂姨妈快80岁了,但我可以想象到故事里她的容貌——刚刚20岁,长着一双亮晶晶的蓝眼睛,非常漂亮。
贝蒂姨妈完全有理由憎恨内战——南北战争。她的兄弟中有一位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战死,另一位当了俘虏。随后,她年轻的丈夫詹姆斯——南部邦联的一名军官——也被俘虏,关到了某地的一所不为人知的战俘营里。
9月下旬的一个热天,贝蒂家从前的奴隶郎纳来到贝蒂家,告诉她一件奇怪的事。他在查看离范·米特家半英里处的一家农舍的空房子时,听到屋里有人的低声呻吟声。他随着呻吟声来到阁楼上,发现那里有一名受伤的联邦政府士兵,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支步枪。
贝蒂姨妈跟我讲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个身穿污泥斑斑的蓝军服、长着胡子的人时,她总是说:“我简直就像是步入了一场噩梦之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孩子,那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没有军号,没有战旗,只有痛苦和污秽,无可救药与死亡。”
贝蒂在阁楼上发现伤兵的证件,她从这些证件中得知,他是弗蒙特州的中尉亨利·比德尔,她很清楚应该把这位联邦政府军官的情况向南方邦联的军队报告。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会那么做。她是这样向我解释的:“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由于贝蒂的精心护理和照料,重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
当比德尔的体力有所恢复时,他给贝蒂讲起他在弗蒙特州韦斯·菲尔德的妻子和儿女。当贝蒂讲起她的两个兄弟和丈夫詹姆斯的情况时,比德尔也仔细地倾听着。
在山谷地带,10月的夜晚变得越来越冷。骤降的气温加剧了比德尔伤口的感染。在一个黑夜里,贝蒂果断地将比德尔搬到她自家暖烘烘的厨房上面的一个秘密阁楼上。
但在第二天,比德尔发起高烧来。贝蒂明白她必须求人帮助,否则他就会死去,所以她就去找她的私人医生、多年朋友——格雷厄姆·奥斯本。奥斯本医生仔细地为比德尔做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几乎没什么希望了,除非能弄得到合适的药品。”“那好,”贝蒂说,“我到哈珀斯渡口的北方军队那儿去弄。”
医生惊讶地看着她说:“你简直是疯了!联邦政府军的司令部在二十英里之外。即使你去了,他们也决不会相信你的话。”“我要带上证据,”贝蒂说着,从阁楼上取下一份血迹斑斑的、上面盖有战时统帅部官方大印的证件,“这是他最后一次晋升的记录,我让他们看看这个,他们就一定会相信的。”
当她终于赶到哈珀斯渡口并找到联邦军司令官时,太阳都快落山了。 史蒂文生将军听了她的叙述,仍不相信她的话。他说:“我们已经接到比德尔阵亡的消息。”
“他还活着,”贝蒂坚持说,“但是如果他得不到清单上的这些药品,他就活不了多久了。”
“好吧,”将军最后说,“我不想为了搞清这件事,而拿一个巡逻队的生命去冒险。”他转向一个下级军官说,“你负责让范·米特太太得到这些药品。”他并不怎么理会贝蒂的感谢,却说道,“不管你讲的是真是假,你都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有了贝蒂带回的药品,奥斯本医生将比德尔从垂危中拯救出来。“我不能再这样连累你了,”比德尔对贝蒂说,“我现在身体状况已经够棒了,可以走了。” 于是他们安排由贝蒂的朋友萨姆先生用他的运货马车送比德尔回驻守在哈珀斯渡口的联邦政府军司令部。
比德尔被送往华盛顿。在那里,他把自己的经历向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作了汇报。斯坦顿给贝蒂写了一封感谢信,并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把詹姆斯·范·米特从战俘营中释放出来。
有关文件记载,有个叫做詹姆斯·范·米特的曾经被送到俄亥俄州的一个战俘营。可是,当那些衣衫褴褛的俘虏们被带到贝蒂面前时,詹姆斯却不在其中。接着又查了几个战俘营,结果也是一无所获。后来,在特拉华堡,在靠近一排战俘的末尾处,一个高个子的士兵从队伍中走出来,蹒跚着扑向贝蒂的怀里。贝蒂拥抱着他,泪流满面。
亨利·比德尔拄着拐杖站在一旁,此时,只见他正悄然垂泪……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从发现比德尔的郎纳,到医治他的贝蒂、奥斯本,再到送比德尔回联邦政府军的萨姆,作者安排多人救助,突显事件复杂艰险。
B. 作者笔下战争生活的选取有独特的视角,这里没有硝烟战火和苦痛,只有不同战争立场中的人们的相互救助,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C. “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从贝蒂姨妈的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百姓普遍存在着反战情绪。
D. 小说开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描写贝蒂姨妈救比德尔的经过,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曲折。
8.小说中贝蒂姨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6分)
9.“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是小说的主旨句,后文如何围绕这一主旨展开?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正统间为御史。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海以闻。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瑄被胁依违具奏。福不能平,诉之。诏责瑄具状。楷等皆获罪。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0.下列对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D.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是中国古代官名。从秦朝开始,御史是专门统帅全国军事的长官。
B.保甲制度是旧时的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C.“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指皇帝的诏书。如“敕书”是指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
D.古代称大夫死曰“卒”,古代汉语中表死的词语还有“不禄”“崩”“薨”“缢”“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茂七反抗官府。沙县佃户邓茂七杀死弓箭手数人后,官府又派士兵三百人追捕他,这些人也几乎全被他杀死打伤。
B.张海招抚失败。朝廷派刷卷御史张海前去招抚,因寇贼提出的招抚条件未能得到张海同意,而使得这次招抚失败。
C.丁瑄临危受命。他先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对邓茂七进行招降,失败后,他赶往沙县制定了讨贼攻略,并最终捕获寇贼的首领陈阿岩。
D.张锴窃取功劳。张锴到建宁后,每天置办酒席赋诗作乐,听说丁瑄攻破贼寇,就急奔到延平窃取功劳,胁迫丁瑄写了奏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2)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沁园春·更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藏;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问,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B. 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C. 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D. “新堤路”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甫的《登高》中有一联“_________,_________”俯仰结合,声色并茂,有动有静,对仗工整,可谓佳句。
(3)写出《赤壁赋》中不争名夺利,遵循自然法则,任其自然的两句: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中国私家园林有两个体系:商人园林和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文人园林的几个要素都在其中了。苏州园林大抵是文人园林,和扬州的商人园林______________,气息上不张扬,园主的为人也不张扬,所以在动荡岁月往往能逃过劫难,侥幸传承。在我看来,苏州园林的历史并不重要,( )。
园林的“园”繁体是“園”。“園”是______________的象形:“園”据童寯先生说,“口”是围墙;“土”
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台楼阁;“口”居中,像是池塘;而剩下的那些笔画如石如树。对于中国古人而言,“園”______________地表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表现了一种内心生活。
也许是由于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______________,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按照艺术感觉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迥然不同 地地道道 惟妙惟肖 气象万千
B. 迥然不同 彻头彻尾 力透纸背 气象万千
C. 截然不同 地地道道 力透纸背 云蒸霞蔚
D. 截然不同 彻头彻尾 惟妙惟肖 云蒸霞蔚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锐。
B. 也许出于农业文明之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C.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D. 绝对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重要的
B. 重要的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C. 重要的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递出来
D. 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至关重要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1.某学校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晚会。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会报幕,在朗诵《岳阳楼记》之前,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报幕词。要求:所写内容与《岳阳楼记》密切相关,衔接自然,至少引用《岳阳楼记》中的一个句子,字数80〜110。(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喜欢使用“我还有……”的句式跟自己对话,想一想,你一定也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艰难和困境,这时候,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我还有什么?岁月,青春,理想;健壮的身体,珍爱的家人,无数的朋友……
请以“我还有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己填空后形成。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A
6.注重原创,着力打造精品,走特色精品之路。丰富题材,扩大受众群体,注重剧集质量。尊重观众,有限度地符合观众口味和要求。精选剧本,精良制作,注重艺术性。
7.D
8.①贝蒂姨妈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勇敢,厌恶战争,坚定果敢,胸襟开阔,在战争中救助敌人,最终解救了自己丈夫的普通妇女形象。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侧面烘托有史蒂文生将军赞其勇敢以及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写感谢信,签署释放詹姆斯的命令等。
9.小说的主旨是:对人性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罪恶的控诉。①在人物塑造上,主人公贝蒂的兄弟在战争中一死一被俘,丈夫被俘,面对受伤的敌人她给予的是帮助而非仇恨。②在情节安排上,文章没有将镜头过多集中在战火和战争带来的苦痛上,而是彰显出不同立场下人们之间的关爱。③在社会环境的描写上,帮助比德尔的人有郎纳、贝蒂、奥斯本和萨姆;而帮助贝蒂的有两位将军和比德尔,凸显战争中美好人性的力量,强调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期盼是所有人们的愿望。
10.C
11.A
12.B
13.(1)柳华让各个村落都设置瞭望楼,将百姓编为兵甲,选择其中的豪强之人做甲长,(各村)能够自行准备兵器,督察百姓巡视。
(2)丁瑄偕同雍埜等人截击(郑永祖贼寇),活捉了郑永祖,杀敌五百有余,剩余的党徒溃逃四散。
14.C
15.(1)对山水美景赞美喜爱(2)“老合投闲”自嘲,隐含报国无门的苦闷无奈(3)期待偃湖早日筑成
1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7.A
18.C
19.B
20. “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高足”改为“弟子” “垂念”改为“感念” “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希望”改为“祝愿”
21.示例: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撼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古文朗诵——《岳阳楼记》。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