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00 KB
  • 2021-06-07 发布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 年上学期高一五月大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单从字面上说,“有嚼头”是形容某一种食物味道隽永,令人念念不忘。我之所以把“有 嚼头”作为编剧创作的标准之一,首先是因为不能接受一些人把电视剧视为“方便面”“快 餐”,也是有感于前些年“味同嚼蜡”的影视剧隔三差五冒出来的现实。只有创作出“有嚼 头”的文艺作品,才能入耳、入情、入心,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 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是故事、人物和语言,把这三方面做好了,作品自然就会“有嚼头”。 好的故事不是凭空得来,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好的作品都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 汲取养分,将特定文化内蕴融入故事。譬如《神医喜来乐》的中医药文化,《玉碎》的玉文化, 《小站风云》的稻耕文化,《闯天下》的杂技文化等。同时,还要为剧本设计坚实的历史背景。 有浑厚文化作叙事底蕴,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事件作剧情驱动,故事就能扎下根,人物展示命 运的平台才坚实。这样就不会“走事不走心,写史不写情”,或只有情节没有情怀,也避免 了虽然矛盾冲突不断,却终落得一地鸡毛的琐碎。 文学是人学。当年聆听曹禺先生讲《雷雨》,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繁漪、周朴园、周萍、四 凤这几个人物的剖析。事件可以借鉴,桥段可以虚构,要写出人物的独特鲜明,就必须靠积 累。《潮起潮落》中李幼斌扮演的渔民鲁明宽,被国民党抓壮丁上了军舰,后参加起义成为新 中国海军一员,这是我采访了许多老海军后才确立的艺术形象;我在天津生活 30 年,十分熟 悉天津人为人处世的“温润”之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商人气质,以及到了节骨眼上敢 于仗义行事的秉性,于是,我把它融在了《玉碎》男主角赵如圭身上。再说《神医喜来乐》, 我听做中医的亲戚讲民国年间郎中的行医之道。同样的病,穷人来,无钱可赚,索性行善积 - 2 - 德,几服药下肚就好了;为富不仁的财主来,就让他慢慢恢复,一瞧就是几个月,把银子赚 得差不多了,再给他除根儿。乱世里郎中瞧病有风险,老到的中医遇上有权有势的人物,如 履薄冰,除了琢磨病,还必须琢磨瞧病的人,免得一味药下得不对、一句话不合口味,惹祸 上身甚至掉脑袋。喜来乐这个人物就是在这样的积累中塑造成型的。 电视剧语言的容量特别大,最忌书面式造句、报告式辞藻。我有一个习惯:剧本交给导 演前的最后一稿中专门打磨语言。《我的故乡晋察冀》主人公耿三七,原是保定府山货店小伙 计,直到他参加抗日当了游击队司令,“赔本的买卖不做,亏心的事儿不干”这句口头禅还 一直挂在嘴边。我在拍摄前,走遍河北、山西各地,不仅收集大量故事、人物原型,还认真 搜集当地方言、俗语,这样电视剧语言才丰富、厚实、有人气儿。 几十年创作生涯,我深感真正用心的创作就是拼积累、耗心血。但凡靠积累琢磨出来的 剧本,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语言都会“有嚼头”。虽然同时需要创作技巧的锤炼、艺术灵 感的催化,但从根本来说就是一种“能量转换”,一种对经验的艺术提炼。为了不落得江郎 才尽,必须不停积累。“活到老,学到”这句老生常谈对于剧作者的确是六字箴言。 先贤造字的用意也是颇“有嚼头”的。嚼,口字边,释义之一是古代酒器,有饮酒之意; 释义之二是指进餐时要像有身份的人一样“细嚼慢咽”。与吃相关的还有一个“吞”字。吞 字上面像一个“夭”,提示人们“狼吞虎咽”是要折损寿命的,“细嚼慢咽”才是养生长寿 的正理。借用到写作来,也颇为对位,急就章免不了草率谬误。从故事编织、人物塑造到语 言打磨,即便有了丰富积累,也还是要耐下心来“细嚼慢咽”,这才能打造出真正有筋骨、 “有嚼头”的好作品来。 (摘编自周振天《创作出“有嚼头”的电视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快餐”式电视剧不同,“有嚼头”的电视剧是耐人回味的。 B. “有嚼头”的电视剧能将特定的民族文化内蕴融入故事之中。 C. “有嚼头”的电视剧情节都是虚构的,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 D. “有嚼头”的电视剧语言很丰富、厚实、有人气儿,容量很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抛出中心论点,再分层叙述,逐层深入,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 B. 第二段中举《玉碎》等例,是为了证明要为剧本设计坚实的历史背景。 C. 第三段举《神医喜来乐》人物形象塑造的例子,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 3 - D. 这篇文章的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引证法、喻证法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作品只有潜移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的语言很“有嚼头”,这得益于作者下足了搜集素材的功夫。 C. 不停积累,“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作者总结了几十年的影视创作经验后得出的真理。 D. 要想创作出真正有筋骨和“有嚼头”的好作品,需要对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耐心打磨。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C 项,“情节都是虚构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桥段可以虚构”并不是说所有“有嚼头”的 电视剧情节都是虚构的,有的电视剧(如历史剧)中的情节就是生活事实。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 项,“是为了证明要为剧本设计坚实的历史背景”分析错误,作者举《玉碎》等例是为了证 明“好的作品都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将特定文化内蕴融入故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 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 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 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 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 - 4 - 确率。 A 项,“文艺作品只有潜移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颠倒因果,原文为“只有创作出“有嚼头”的文艺作品,才能入耳、入情、入心,才能潜移 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 故选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鲜花的小男孩 唐丽妮 四月,桂林的夜,雨蒙蒙的。塔光和灯火倒映在水里碧水便变成了五彩的水。 晚宴过后,我们几个较谈得来的文友,畅饮到子夜,方踱回酒店。陈大才子喝得微醺状 态正好,歪斜几步,忽然吼起了民歌《斑坞调》: 春天马格叫呀哈咳/春天斑鸠叫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呀…… 我们正听得入迷,一群小女孩,抱着鲜花,一人拖住一位男作家:“叔叔给阿姨买枝花 吧!叔叔给阿姨买枝花吧!” 我和小执本来就走得慢一些,此时只好再慢一些,落下一段距离。我们挽着手,望着前 面笑。我走着走着,忽地走不动了。回头一看,咦,一个小男孩,怀里也有一把鲜花,扯住 我的裙子呢。 “小朋友,你也卖花吗?可是,你看,阿姨们的花都是叔叔们送的呢,自己是不买的。” “才不是。奶奶还给爷爷买帽子呢。”男孩皱起眉头,表示不满。 想想也对,但我还想逗逗这孩子。 “你看,姐姐们多聪明,懂得追叔叔,叔叔都大方呢。你还不快快追,要掉队啦。” 男孩眉头皱得更深了,还白了我一眼,小胖腮鼓起来说:“谁跟她们一伙了?好男不跟 女斗,她们欺负人。” “女生力气没男生大,怎么欺负得了你们男生呢?” “她们成绩好,指甲又尖。”男孩说着挽起袖子,那上面有两道弯弯的指甲痕。 我拉起他肉乎乎的小手臂,往那两道痕上轻轻吹气。 “她们掐你,你就推开她们呀!”小执气愤地说。 “我力气那么大,推,她们会跌倒的。我不欺负女生!”男孩再白我一眼,郑重地说: “我不欺负女生!可是她们赖皮,小蔓把她妈妈的钱捐给老师,还写自己的名字!无赖!” - 5 - “哦,小朋友,你这是给玉树震区捐款吗?自己卖花捐?”我心一颤,不由得蹲下来。 “我一枝花也卖不出去。”男孩往路口看了看,忽然沮丧起来说,“奶奶都来接我了。” 我和小执顺着他的眼光望过去。果然,一个头发凌乱、瘦小佝背的老人推着小推车正慢 慢地走过来,车上堆放有各式的塑料瓶。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 “这花我全要了。”我跟男孩说,然后拉开包包拿钱。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男孩怀 里的鲜花全拿走了,另一只手递过去一张红票子。原来,用民歌把孩子们引来的江西陈大才 子,不知什么时候折回来了。 “叔叔,再唱支歌吧!”男孩不急着找奶奶,却缠起人来,拖着陈大才子的手臂。 “那你跟我回江西,我天天教你唱歌,还给你过好日子。好不好?”陈大才子把男孩揽 过去。 “不好。”男孩摇摇头。 “为什么呢?”陈大才子用他特有的音调,把“呢”字尾音拉提起来。 男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跑到奶奶身边说:“我要是走了,爷爷奶奶怎么办?” 看他那可爱的样子,我们都笑了。 跟祖孙俩分别后,小执告诉我们,男孩不是老人的亲孙子,是老人的邻居。男孩两岁时 母亲因车祸去世,2008 年汶川地震时,男孩的父亲刚好在那边出差,也不幸遇难。从此,老 人就把男孩带在身边了。 路灯下,一老一少静静推着小车,迎杉湖走去。五彩的湖水,玲珑的双塔,就在他们前 面,闪着水雾雾的光。陈大才子蓦地豪情再起,高唱: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那边的小孩子听见了,猛地转身,招手蹦起来,脆声回应: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待了人物活动的时间,供了绚丽而又凄清的场景,暗示这会是 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B. “我”开始没打算买小男孩的花,了解到小男孩卖花的目的之后打算全部买下,以“我” 被感动侧面衬托小男孩。 C. 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看似闲笔,实则通过这一情节为后面写小执介绍小男孩的情况 作铺垫,自然而又可信。 - 6 - D. 小说通过一个家庭不幸但得到关爱的小男孩卖花捐款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人间有 爱、爱在传递的主旨。 5. 简要概括小说中小男孩有哪些可爱之处。 6.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唱民歌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卖花捐款救助他人,有仁爱之心。②机智反驳大人的调侃,有智慧。 ③不满同学冒名捐款,有正义感。④不愿离开老人,有孝心。⑤不报复或欺负女生,懂宽容。 6. ①首尾呼应,使小说的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②渲染和谐宁静的氛围,表现唱歌 者快乐的心情,强化了主旨。③通过古朴有趣的歌词,增添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绚丽而又凄清的场景”错,将场景特点概括为“凄清”错,因而后面的作用分析也错 了。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 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 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由“小朋友,你这是给玉树震区捐款吗?自己卖花捐?”可以看出,小男孩卖花捐款,有仁 爱之心;由“‘小朋友,你也卖花吗?可是,你看,阿姨们的花都是叔叔们送的呢,自己是 不买的。’‘才不是。奶奶还给爷爷买帽子呢。’男孩皱起眉头,表示不满”可以看出,小 男孩机智反驳大人的调侃,有智慧;由“小蔓把她妈妈的钱捐给老师,还写自己的名字!无 赖!”可以看出,小男孩不满同学冒名捐款,有正义感;由“男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跑到奶 奶身边说:‘我要是走了,爷爷奶奶怎么办?’”可以看出,小男孩不愿离开老人,有孝心; 由“我力气那么大,推,她们会跌倒的。我不欺负女生!”可以看出,小男孩不报复或欺负 女生,懂宽容。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 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 - 7 - 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 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和该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唱民歌这一情节,首尾呼应,使小说的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 紧密;渲染和谐宁静的氛围,“畅饮到子夜,方踱回酒店。陈大才子喝得微醺状态正好,歪 斜几步,忽然吼起了民歌《斑坞调》:春天马格叫呀哈咳/春天斑鸠叫呀哈咳……”表现唱歌 者快乐的心情,“陈大才子蓦地豪情再起,高唱……”“那边的小孩子听见了,猛地转身, 招手蹦起来,脆声回应”,强化了小说人间有爱、爱在传递的主旨;通过古朴有趣的歌词,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增添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 8 - 7.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D. 君子不齿.. 不齿:羞与为伍,看不起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 选文第二段作者批判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以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作者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作者认为当下缺少从师风尚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够,二是学生不尊师。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7. A 8. C 9. D 10. (1)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 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 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A 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 成就的人。 故选 A。 【8 题详解】 - 9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 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 词语的意思。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之,代词,道理。 ③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乎,介词,相当于“于”,表 比较,比。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可 译为“呢”。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够”错,原文无依据,属无中生有。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身:自身;耻:以……为耻;惑:矣:形容词,糊涂。 (2)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羞:羞耻;盛:势盛位高的人;谀:谄媚。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 - 10 - 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 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 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 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 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 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 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 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 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 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 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 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 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 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 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 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 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灵帝末, 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 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 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 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 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 - 11 - 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 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 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 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B.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C.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D.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隋朝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 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 《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 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C. 侍中秦始置,两汉沿置,本是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 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D. 茂才是汉代的另一种科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 才。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玄一心向学,遍访名儒。任乡啬夫期间,他在休沐回家时,常去拜访学官;后又跟京兆 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扶风郡马融等人学习。 B. 郑玄谦卑为怀,孜孜不倦。他在做慢尊贵的马融的门下三年都不能见到马融一面但仍日夜 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 C. 郑玄守节不仕,屡拒征辟。何进派人征召,郑玄以礼相待但住了一宿便逃走了后来袁隗推 荐他担任侍中他借口父亲去世而不赴任。 D. 郑玄学识渊博,博学善辩。袁绍的宾客纷纷向他发难,他依儒家经籍的对答超出了问题本 身,且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众人嗟叹心服。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 12 - (2)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 【答案】11. A 12. D 13. C 14. (1)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便胁迫郑玄,郑玄迫于无 奈而去了何进府。 (2)郑玄给经书典籍的文辞作诠释,用语朴实无华,渊博通达之人很看不起他的繁琐。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遇上马融召集门生考查论证图谶和纬书的象理,听说郑玄擅长算学,便将郑玄 召到楼上去见他,郑玄便趁机请教(他)一些自己有疑难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去了。 根据语义,“问完后就告辞回家去了”,排除 CD;“乃”,是连词,表示承接,前面断开, 排除 B。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D 项,“茂才是汉代的另一种科举常科”错。科举制自隋唐始,茂才是汉代的“察举”常科。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郑玄以礼相待”错。原文是“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是何进为郑玄准备了坐几和 手杖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而不是郑玄准备。 故选 C。 - 13 -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权戚:有权势的外戚;意:意旨;诣:到哪里去。 (2)质:评断;训:诠释; 讥:看不起。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得以休沐回家时,常去拜访学官,不喜欢做官吏, 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于是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第五元先为师, 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跟着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 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他认为崤山以东没有值得再请教的人了,便西行进入 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马融的门徒有四百多人,登堂入室的有五 十多位。马融一向傲慢尊贵,郑玄在他的门下,三年都没见过他一面,而是让学业优秀的弟 子给郑玄传授学问。郑玄日夜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有一次)遇上马融 召集门生考查论证图谶和纬书的象理,听说郑玄擅长算学,便将郑玄召到楼上去见他,郑玄 便趁机请教(他)一些自己有疑难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去了。马融感慨地对门人说: “郑生现在离开了,我的教义就向东方传播了。”灵帝末年,党争带来的禁锢放松了,大将 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 抗他的意旨,便胁迫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了何进府。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以 礼相待,待遇优厚。郑玄不接受朝廷的服饰,而是穿着普通文士的衣服接受引见。住了一宿 便逃走了。此时郑玄已经六十岁,河内弟子赵商等几千人从远方来到他的门下。后将军袁隗 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郑玄借口父亲去世而不赴任。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 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袁绍的宾客有很多都是豪 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奇异的 问题,各家轮番交替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 - 14 - 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此时汝南郡应劭也归依袁绍,趁 机自我引荐道:“我是以前的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愿北面拜师自称弟子行不行?”郑玄笑着 说:“孔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考察学生,颜回、子贡这些人不称引自己的官 阶门第。”应劭听后感到很惭愧。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 但他都没有前去就任。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 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却以生病为借口自求回家。郑玄给经书典籍的文辞作诠释,用语 朴实无华,渊博通达之人很看不起他的繁琐。至于说经传的研究可谓与事切合而详尽,被人 称道为“纯儒”,齐鲁地区都以他为宗师。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犀①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注]①木犀:又作木樨,即桂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描写迎立在西风中的桂花艳压群芳,占尽秋色,是秋天里的主角。 B. “一枝淡贮书窗下”,既交代了桂花盛开在书窗下,又说明桂花“淡”的特点。 C. 颈联首句说明桂花盛开在月圆之时,花、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光彩照人。 D. 尾联赞美桂花为天上之物,提醒人们珍惜桂花,为它花期极其短暂而伤感。 16.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这首咏物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桂花色调淡而清雅,风姿娴 雅恬淡,默默为人间播撒芬芳。诗人以桂花自许,表明自己情趣高雅,品格高洁。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 15 -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 项,“提醒人们珍惜桂花,为它花期极其短暂而伤感”错。尾联写出了桂花的幽香源于她美 好的精神气质,它本事天上之物,开在清秋时分,貌不惊人却为人间播撒芬芳,这种精神品 质是词人看重的,而不是惋惜伤感。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 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是写物的诗歌,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写出了 作者丝毫不掩饰对桂花风骨和品质的褒扬之情,在她眼里,桂花在西风中占尽秋色,将其他 花都比下去了。“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真是温 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一树桂花,飘香十里,才与“书窗”之雅致相得益彰,或暗暗淡淡 红,或融融洽洽黄,乍一看缺乏美感,但细细品味韵味十足。它恬静淡雅,风姿卓越,花叶 间透出不俗之气,是文人雅士的理想精神伴侣。由此,便有了“人与花心各自香”。你散步 你的花香,各自相安,互不干扰。全诗托物言志,在赞美桂花的同时表明了作者对那种淡泊、 高雅品格向往和追求。 【点睛】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 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 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 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 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来总结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学习)来弥补 自己的不足。 (2)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用“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自己年复一年 的欢场生涯。 (3)在李商隐的《锦瑟》中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曲折地表达怅惘的苦痛心情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2)今年欢笑复明年 - 16 - (4). 秋月春风等闲度 (5). (3)此情可待成追忆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生、假、复、度、 待、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桅竿 顾盼神飞 逡.巡(qūn) 罥.烟眉(juàn) B. 藩蓠 瘦削不堪 榫.头(sǔn) 销锋镝.(dí) C. 宵柝 百无聊赖 朱拓.(tà) 不更.事(gēng) D. 豺狼 鸡豚狗彘 畏葸.(xǐ) 拗.不过(à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 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 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 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桅竿”的“竿”错,应为“杆”。 B 项,“藩篱”的“篱”错,应为“篱”。 D 项,“拗”的读音“ào”错,应为“niù”。 故选 C。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地亚哥,《老人与海》的主人公,题目中的“老人”,应是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可是他 - 17 - 真正留给读者的印象并不是老态龙钟....,而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B. 佣金率每降低一个点,就意味着美团的佣金收入降低近 40 亿元,所以无论舆论如何众望.. 所归..,美团始终也没有给出任何关于降低佣金率的承诺。 C. 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等不经之谈....之所以最终无一例外地走向破产,是因 为他们都忽视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历史基因。 D. 邓晓芒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反思实际上是一种“断反思的反思”,这种反思其实并不 能到客观的自我解剖,反而容易陷入主观的自以为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 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 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 项,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句中说的也是一个老人,此处使用正确。 B 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 作。句子中说的是美团没有给出承诺,所以不是众望所归。此处使用错误, C 项,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句子中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确实 是不经之谈,是荒谬的。此处使用正确。 D 项,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句子中说的意思是反思 不当容易自以为是,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 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五一假日期间,游客虽然逐渐变多,但北京王府井已经不是熟悉的样子,这个北京 重量级商业区的繁华有待恢复。 - 18 - B. 李俊林认为,共餐制的最大的弊病在于,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借由餐具传播,增加了共餐 者交叉感染、罹患传染性疾病。 C. 日前,我们有幸参观了《翰墨千秋——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何绍基书法作品展》由衷 被书法大师的艺术世界所陶醉。 D. 有学者概括指出,所谓社交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 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 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 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 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 确。 A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不同主语时,第一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把“游客” 与“虽然”对调。 B 项,成分残缺,在“罹患传染性疾病”后加“的风险”。 C 项,“被……所……”句式杂糅,“被”改为“为”。 故选 D。 21.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礼济杯”全国中学生辩论赛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孩子能在此次比赛中凯旋归来,敝校将特 别举办一场校内辩论赛。我们鼎力邀请您于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与孩子共襄辩论的乐趣。 【答案】①“凯旋归来”改为“凯旋”;②“敝校”改为“本校”或“学校”;③“鼎力” 改为“诚挚”;④“抽空”改为“拨冗”;⑤“共襄”改为“共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 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一封自荐信,要求找出五 处不得体之处,并做出修改。 第一处,“凯旋归来”改为“凯旋”,“凯旋”意思是指战胜而回,再添“归来”语义重复。 第二处,“敝校”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学校,邀请函是写给本校学生家长的,故用“本校”或 “学校”。 - 19 - 第三处,“鼎力”是敬辞,不用于自己一方,改为“诚挚”。 第四处,“抽空”为口语,不够尊敬别人,应使用敬辞,改为“拨冗”。 第五处,“共襄”意思是齐心协力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不合语境,改为“共享”。 22.请用一句话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当天在记者会上说,该组织多次听取数位仔细 研究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病毒本身的专家的意见,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瑞安表示, 现在重要的是确定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这主要是为了更好了解新冠病毒以及病毒如何打 破物种界限由动物传播给人。只有有了这样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措施, 防止未来再次出现类似疫情。世卫组织正就此与各国展开合作。 【答案】世卫组织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关键性语句、特征句, 然后迅速地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的标题要求表达形式要规范,一般为“谁干什 么事”或“谁怎么样”,然后还要注意题目的自述要求。 本题的中心事件就是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记者会上说,该组织确 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然后瑞安表示这样做的意义。所以概括标题时要抓关键信息,即该 组织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习近平 ②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③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龚靖 ④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郎平 责任和担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读了上面四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勇于担当,坚守责任 你是否看见一株松柏,在皑皑冰雪中显示着树的担当?你是否看见一株腊梅,在凛冽的 寒风中彰显着花的担当?你是否看到那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担当? - 20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勇于担 当,坚守责任,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复兴号这艘巨轮,也在每个人的担当之下 驶向远方。 担当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 一次,在这繁华的世界之中,每个人生而如一张白纸,需要之后的你在上面涂抹绘画,只有 承担好画好自己这幅图画的重任,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夺目的光彩。残疾人海伦凯勒,身受 宫刑的司马迁,瘫痪的霍金,不都是在最艰难的困境中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昭示着对生命 的担当吗?在这担当之中,心灵因此而璀璨,灵魂因此而升华。 担当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义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对整个社会负 有责任,当老人摔倒在路边的时候,当道德绑架愈演愈烈的时候,当伪捐诈捐骗捐建成常态 的时候,你是选择站出来还是选择退缩?退缩是一种懦弱,而站出来则是一种担当,若是没 有担当,虚伪和欺骗将会横行,真善美将会被抛弃;若是没有担当,那么社会将变成污浊的 染缸,丑恶和厄运将会腐蚀人的心灵。人人有勇敢站出揭露种种不公的勇气和担当,我们的 社会才能多一些温暖,多一点爱。 担当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从古至今,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魏源,他们都怀有一颗 赤诚心。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如今我们有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 标准的高铁,有史无前例的国产大飞机 c919,有重获新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有体现大国 智慧的亚投行,我们可上九天逐月,可下五洋捉鳖,取得这一项项成就,哪个不是因为一代 又一代的人的付出和担当?哪个不是因为炎黄子孙蓬勃的爱与梦想? 如今的新冠疫情,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担当。无论是国士无双钟南山,还是普通护士张 静静,还是快递员汪勇,他们都承担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尽己所能。郎平曾说: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人生区区数十载,只 有一份担当能让生命绽放光彩,无论是为自己,为他人,抑或为国家,一份担当,一份责任 让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奏出乐章,多么壮丽,多么恢弘。 【解析】 【分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名言警句式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四句名言是由 不同身份的人说出的,但这四句话都是围绕“责任和担当”来说的。题目要求读了这几句名 - 21 - 言有什么样感触和思考,这种感触和思考要立足四句名言,但必须注意写作者的身份,即新 时代的青年,所以在成文时最终的落脚点则是在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 担起自己的责任,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从四句名言中选择两句和三句,必须找到所选的这 几句名言的勾连点,然后思路要清晰。此类作文应当以素材取胜,既可以写历史人物的担当, 也可以写如今时代的担当,更应该写本次疫情中的担当。主要看考生对素材的积累如何。 参考立意: 1、坚守职责勇担当,“疫”然前行续华章 2、崇尚实干,把担当精神树起来 3、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素材积累: 1、用担使命的职责书写时代伟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 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使命是一份职责,一份担当。杜宋平是青 岛电务段高铁科驻所工区工长,负责协助行车调度员处理高铁线路所有车站、线路所的故障。 一个集结电话,让原本与妻子回老家的杜宋平立马赶回单位,这个老铁路人没有怨言。一股 脑就投入到工作当中。这种工作的干劲就是铁路人守初心,担使命的职责体现,他们用自己 无私的奉献、用自己任劳任怨的付出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棘手的问题。力量之所以伟大,之所 以坚而不摧,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用自己的职责担当汇聚,显现出伟大的力量。 2、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干部干部,干 是当头的”。对于干部而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而 今全国两会已经擘画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党员干部就应发扬“滴水穿石”的韧劲精神,“一 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奋力答好时代给出的这张新考卷,让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更有成色。 携手奋进,书写人生华章。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将新 一年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携手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而今改 革发展春潮已然涌动在神州大地。每一个人都应在“实干”上下功夫,着力练就可堪大用的 过硬本领、铸就创新创造的时代品格、坚持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锤炼向上向善的高尚品质, 书写人生华章。 3、1999 年 3 月 14 日,黄志全在驾驶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 剧痛,做了三件事:第一,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第 二,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第三,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巴士和乘客 - 22 - 的安全。他用生命最后一分钟的努力,实践了一个普通司机的责任和担当。 1865 年,美国内战到了尾声,南军面临溃败,有人向南军统帅罗伯特·李提议,将军队 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中开展游击战,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有机会反败为胜。但罗伯特·李 坚决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羸 弱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种不尽责任、不讲担当的做 法!” 层次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行文, 首先用一组排比句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 取,如此题本文围绕“勇于担当,坚守责任”这一中心,然后从“担当是对自己人生的负 责”“担当是对社会应尽的一份义务”“担当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 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可以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