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 5 探究文本意蕴
技法 1__熟悉高考常考探究题型,体悟探究角度和方法
一、主题意蕴类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
解和认识,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小说的主题不像散文的主
题那样鲜明、集中,而是隐晦、复杂、丰富的。这就为探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高考所选探
究题尽管角度各异,但几乎都指向小说的主题。
(一)句子意蕴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提审玛丝洛娃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
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
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
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桦
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黏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
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
动。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②今晨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鬈发花白
的女人,这是女看守。
③“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④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
了出来。看守吆喝道:
⑤“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⑥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
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
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
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
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
脸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带点斜
睨的眼神。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
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
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微微
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洞转过脸去。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⑦“千万别跟他们多啰唆,咬定了别改口,就行了。”
⑧“只要有个结局就行,不会比现在更糟的。”玛丝洛娃晃了晃脑袋说。
⑨老太婆的眼睛从窗洞里消失了。玛丝洛娃来到走廊中间,跟在看守长后面,疾步走着。
⑩大门上的一扇便门开了,两个士兵押着女犯穿过这道门走到院子里,再走出围墙,来
到石子铺成的大街上。
⑪马车夫、小店老板、厨娘、工人、官吏纷纷站住,好奇地打量着女犯。有人摇摇头,
心里想:“瞧,不像我们那样规规矩矩做人,就会弄到这个下场!”孩子们恐惧地望着这个女
强盗,唯一可以放心的是她被士兵押着,不会再干坏事了。一个乡下人卖掉了煤炭,在茶馆
里喝够了茶,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女犯脸红了,低下头,嘴里喃喃
地说了句什么。
⑫女犯察觉向她射来的一道道目光,并不转过头,却悄悄地斜睨着那些向她注视的人。
大家在注意她,她觉得高兴。这里的空气比牢房里清爽些,带有春天的气息,这也使她高兴。
不过,她好久没有在石子路上行走,这会儿又穿着笨重的囚鞋,她的脚感到疼痛。她瞧瞧自
己的双脚,竭力走得轻一点。他们经过一家面粉店,店门前有许多鸽子,摇摇摆摆地走来走
去,没有人来打扰它们。女犯的脚差点儿碰到一只瓦灰鸽。那只鸽子拍拍翅膀飞起来,从女
犯耳边飞过,给她送来一阵清风。女犯微微一笑,接着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了一声。
(选自《复活》,有删改)
1.请探究文章末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答案】 ①“飞翔的鸽子”是希望和自由的象征,同时与首段提到的春天相呼应。②
鸽子给玛丝洛娃送来的清风让她感受到牢房外世界的美好。③鸽子是作者刻意安排的细节,
提醒读者主人公是个囚犯,引发大家对主人公后继命运的关注。
☞精要点拨
句子意蕴探究同一般的句子含意理解、分析题有同有异。相同的是理解、分析的方法。
不同的是:①能力层级不同,难度不同。探究句子意蕴难度远远大于句子含意的理解、分析。
②所选句子及阅读的范围不同。一般的句子理解题、分析题所选句子可能是局部的重要句子,
阅读的范围可能只是一段之中或上下文;而探究句子意蕴题所选句子一定是关乎全文、主旨
的,必须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探究小说句子意蕴特别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意蕴,二是作者
借该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二)结合人物探究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陶虎臣
汪曾祺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
——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
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作“阴
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
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作“遍地桃花”。不但外
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
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
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
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
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
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
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
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
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
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
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
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臣点着焰
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
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
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
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
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
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
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2.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
【答案】 通过陶虎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命运的小
人物形象;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
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精要点拨
高考考查小说主题的探究,往往不笼统、不玄虚,一般会要求从人物形象角度来探究。
这非常符合小说主题解读的要求。探究小说主题,有多个角度和层面,但从人物角度,尤其
是从主要人物角度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度。如何从人物角度探究呢?①关注人物的经历及
其成败浮沉。②关注人物的思想性格。③关注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关注人物的典型意义。
⑤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三)结合人物探究启示(思考)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考点 1 技法 2《数学家的爱情》),完成文
后题目。
3.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
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
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精要点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启示(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
见,畅所欲言。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
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
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
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是其基本要求。
当然,紧扣文本内容,最基本的是要扣住人物形象这个角度谈启示(思考)。
二、作者创作意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地 锦
聂鑫森
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只有 100 平方米,与彼此上班的单
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上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
限生机,美得可人。
景影五十五岁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
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
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
这很难得。
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了。”
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
“这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
“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仿。”
这栋楼只有 6 层,没有电梯,房龄在 20 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根扎在墙根,
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景家住在 5 楼,客厅、书房、卧室、
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从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
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
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
叶子绿中透红,如无数跳跃的火苗。
他们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于是将早
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新房。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
这套房子。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
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
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
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植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告《关于倡导城市住
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自然是全票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
有关部门。
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后,第一个读者当然是刘欣。刘欣边看边念,大声叫“好”。
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遗憾。题目是‘咏
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
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这个报告若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景影很惆怅。
社区忽然贴出通知: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
参加全市“美丽家园”的评选活动。
景影感到很惊愕。一打听,是省里一位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便说了一
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着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
道理,关键意思是:决不能清除地锦!
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
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
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子,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
地锦,决不能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
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一栋栋楼,外墙的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
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
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
刘欣默默不语。
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许多闲话
你听不到。他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
“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
“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奔其家,不致
大家受难。”
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若是贪官,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
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气。
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得不偿失啊。”
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
刘欣马上拨电话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锦,你们去铲除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4.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试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 ①呼唤绿色生活。小说中景影喜爱地锦,然而他家的地锦却难逃被铲除的命
运。小说意在用他的不幸遭遇来唤醒人们绿色生活与诗意栖居的意识。
②谴责舆论暴力。景影坚守自己的绿色生活,拒绝铲除自家地锦,反抗社区的做法,但
他面对公众舆论却无可奈何,不良舆论也是一种暴力。
③批评官场恶劣风气。讽刺当下某些地方社会生态不健康,上级领导随口一句话,下级
领导就奉若神明,社会生活“一刀切”,本文中清除地锦参加评选即为例证。
④暴露清官难做。小说中景影是个清官,儿子结婚只好自己让房,他为人正直,敢于反
抗长官意志,但他最终还是屈服于环境,可见清官难做。
☞精要点拨
这类题主要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文内、文外角度去发掘、探讨。从文内(作
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须从作品本身出发,抓住人物、情节、艺术构思等要素,尤
其要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倾向等。从文本外探究作者的创作意
图,主要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找寻、分析。鉴于该类探
究题难度大,目前主要还是要求从文本内探究。
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能完全等同于探究主旨意蕴,尽管两者有重复之处。创作意图
探究与主旨意蕴类探究有以下两点不同:
①小说主旨是多义的、模糊的,而创作意图应该是单一的、明确的;前者是开放的,后
者是限制的。
②主旨意蕴类探究要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创作意图探究固然要尊重文本,但更强调
尊重作者,不可凭个人的主观臆断妄测创作意图。
技法 2__抓住规律特点,多角度、深层次探究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探究题林林总总,但是只要认真思考,还是能发现其中的规
律和特点的。只要能抓住其规律特点,探究题就无神秘可言。其规律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题目让你探究什么——小说五个方向
尽管探究题要探究的方向(点)很多,但在小说中无非五个方向:主题、人物、情节、环
境和艺术特点。虽然它们披上了“探究”的外衣,但其实并不神秘,都指向小说这些常规的
东西。2016 年全国乙卷《锄》的探究指向小说的主旨。2014 年全国Ⅰ卷《古渡头》的探究
题指向小说的情节安排,2014 年全国Ⅱ卷《鞋》则指向小说的特殊结构——后记,2016 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江苏卷,2014 年江苏、辽宁、浙江卷的探究题则指向小说的主题。
既然都指向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则可转变常见的思考模式。如要探究意蕴,则说明意蕴
具有多义性、深刻性,那么它有哪些“多义”和“深刻”呢?顺着这个方向就可展开探究。
又如指向情节的探究题,则可以这样思考:为什么探究情节——说明情节安排巧妙,对表现
人物、主题有很大作用。那么它“巧妙”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可就此展开探究。
当然,首先要判断出探究的方向(点),这与审好题密不可分。探究题的探究方向多数是
给定的、明确的,只要审准题,判断不成问题。有的虽未明示,但也已暗示。如 2014 年湖
北卷《六指猴》探究题: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
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题干第一句就是提示性语言,暗示
短小段落对情节、叙事等的作用。
二、如何展开探究——多角度、深层次
这个“多角度”“深层次”是什么呢?说白了,无非是:
1.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及艺术表现。无论探究点指向哪个方向(如情节、人物等),
都可以在这几个角度、层面内展开。所谓“角度”“层面”不外乎情节自身、人物形象、主
题表现(情感表现)这些内容。
其实,在情节、人物等诸要素内,任何一个角度又可展现为一个个更小的角度。如情节
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高潮是主要的,结局是关键。人物中又有主要人
物、次要人物、重要人物、线索人物等。这便是“多角度”“深层次”展开。
2.哲学、审美、民族文化背景和心理,以及人文精神关怀。探究题不仅要懂得“技”(如
何探究),更要有“识”。这个“识”就是文本背后存在的深刻的“理”,哲学、审美等方
面的理。做探究题要懂得这样的“理”,要有这方面的“识”。
三、答案如何组织——依“多点”和“深点”而定
所谓探究题,无非是思考得广、深而已,只是有的省市探究题要求深点探究(往深处思
考),有的要求“多点”探究(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像江苏卷的探究题都属于“多点探究”。
要求不一样,答案组织就不同。
1.“多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答案至少有三个点,这三个点就是三个角度和层面,
各角度、层面间不能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个“点”(角度、层面)都由“依据(对
文本的分析)+结论”(或“结论+依据”)组成。其组织形式为:
①要点一:结论+依据
②要点二:结论+依据
③要点三:结论+依据
一般而言,考生只能探出两个“点”,第三个“点”需要借助较厚实的文学素养和对文
本的深悟才能探出。
2.“深点探究”的答案组织要求:深点探究是指可以就任何一个“点”深入探究;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案一般由“观点+理由”组成,重点在阐述“理由”上;“理由”可以在文本内多角度展开,
也可以“内引外联”,联系个人或现实进一步展开;“理由”部分要有理有据、充分且层次
分明。其组织形式为:亮出观点+阐述理由:
文本内理由①+文本外理由①(联系个人或现实)
文本内理由②+文本外理由②(联系个人或现实)
这里的理由可以视文本特点和题干要求而定。如果只要求就文本内深入探究,则理由至
少有两个。这样看来,与“多点探究”异曲同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李十三
陈忠实
夫人刚转过身要出门,院里突响起一声嘎嘣脆亮的呼叫:“十三哥!”
再没有这样熟悉这样悦耳这样听来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快乐的声音了,这是
田舍娃嘛!田舍娃是渭北几家皮影班社里最具名望的一家班主,号称“两硬”班子,即嘴硬
——唱得好,手硬——耍皮影的技巧好。李十三的一本新戏编写成功,都是先交给田舍娃的
戏班排练演出。这个把他秃笔塑造的男女活脱到观众眼前的田舍娃,怎么掂他在自己心里的
分量都不过分。
“舍娃子,快来快来!”
李十三从椅子上喊起来站起来的同时,田舍娃已走进门来,差点儿和走到门口的夫人撞
到一起。
“我给你背了二斗麦。”田舍娃拍打着衣襟上和裤腿上的土末儿。
“你人来了就好——我也想你了,可你背这粮食弄啥嘛!”李十三说。
“给你吃嘛!”
“我有吃的哩!麦子豌豆谷子苞谷都不缺喀!”
李十三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妻子说:“快,快去擀面,舍娃跑了几十里肯定饿了。今晌
午咥黏面。”
夫人转身出了书房,肯定是借面去了。她心里此刻倒是踏实,田舍娃背来了二斗麦子。
明天磨成面,此前借下的几碗麦子面都可以还清了。
田舍娃问:“哥呀,正谋算啥新戏本哩?”
李十三说:“闲是闲不下的,正谋算哩,还没谋算成哩。”
田舍娃说:“说一段儿唱几句,让兄弟先享个耳福。”
“说不成。没弄完的戏不能唱给旁人。”李十三说,“咋哩?馍没蒸熟揭了锅盖跑了汽,
馍就蒸成死疙瘩了?”
田舍娃随之悄声悦气地开了另一个话头:“哥呀,这一向的场子欢得很,我的嗓子都有
些招不住了,招不住还歇不成凉不下。几年都不遇今年这么欢的场子,差不多天天晚上有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演。你知道喀——有戏唱就有麦子往回背,弟兄们碗里就有黏面咥!”
李十三在田舍娃得意的欢声朗语里也陶醉了一阵子。他知道麦子收罢秋苗锄草施肥结束
的这个相对松泛的时节,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每个大小村庄都有“忙罢会”,“忙罢会”到来
的前一晚,约请皮影班社到村里来演戏,每家不过均摊半升一升麦子而已。待田舍娃刚一打
住兴奋得意的话茬,李十三却眉头一皱眼仁一聚。问:“今年渭北久旱不雨,小麦歉收,你
的场子咋还倒欢了红火咧?”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田舍娃不假思索张口就是爽快的回答,
“《春秋配》《火焰驹》一个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在自
家村看了,又赶到邻村去看,演到哪里赶到哪里……”
“噢……”李十三眉头解开,有一种欣慰。
“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
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
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说的正说到得意处,听的也不无得意,夫人走到当面请示:“话说完了没?我把面擀好
了。切不切下不下?”
“下。”李十三说。
“只给俺哥下一个人吃的面。我来时吃过了。”田舍娃说着已站立起来,把他扛来的装
着麦子的口袋提起来,问,“粮缸在哪儿,快让我把粮食倒下。”
田舍娃提着口袋跷进另一间屋子,揭开一只齐胸高的瓷瓮的木盖儿,吓了一跳,里边竟
是空的。他把口袋扛在肩上,松开扎口,哗啦一声,二斗小麦倒得一粒不剩。田舍娃随之把
跟脚过来的李十三夫妇按住,扑通跪到地上:“哥呀!我来迟了。我万万没想到你把光景过
到盆干瓮净的地步……我昨日格听到你的村子一个看戏的人说了你的光景不好,今日格赶紧
先送二斗麦过来……”说着已泪流不止。
李十三拉起田舍娃,一脸感动之色里不无羞愧:“怪我不会务庄稼,今年又缺雨,麦子
长成猴毛,碌碡停了,麦也吃完了……哈哈哈。”他自嘲地撑硬着仰头大笑。
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深刻意蕴。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本篇小说反映了多个主
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田舍娃和李十三二人的关系角度来看,这两人情
谊深重;从二人对事业的执着程度来看,他们都极力地追求艺术的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从乡下人对皮影戏的热衷程度来看,可看出他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从李十三的境遇来看,
也可以看出传统艺人的尴尬境地。
【答案】 ①田舍娃送麦,李十三借面招待:做人要有情有义;②田舍娃戏演得活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李十三戏写得成功:做事要做到极致;③乡下人不管收成如何,也要看戏:人要有精神生活;
④李十三生活艰辛仍坚持剧本写作:人在困境中也要有追求;⑤李十三的作品广受欢迎却生
活困顿:要关心尊重传统艺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考前三个月第三章2021-06-075页
-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2021-06-079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710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2021-06-075页
-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172021-06-077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2021-06-077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9语言2021-06-0716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2编专2021-06-0721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77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听雨的奢侈2021-06-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