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6-07 发布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海口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 9 月月考 语文试题(A 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量存储和快捷检索是大数据的两个重要技术特征,其外在表现形态就是各种各样的数 据库。正因为如此,加强数据库建设成为当前史学界利用大数据来推动历史研究的焦点。大 数据离不开数据库,但大数据却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数据库。如果我们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把有 限的历史资料数据库化就称之为利用大数据开展历史研究,那么,所谓大数据的新瓶里装的 还是传统思维的旧酒。事实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推动一场影响深远的思维革命。大数据 之“大”,已不再是有限之大,而是无限之大。因此,它将人类思维从有限的因果关系中解 放出来。在大数据时代,史学家面临的将是如何突破数据无限的难题。一旦史学家陷入史料的 无限之境而又无技突出重围,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作为极其古老的认识活动,史学一直是人类实现自我认知、达致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部族联合体及早期民族的出现,大型史诗创生并广泛 传诵,与神话一道建构群体内部的认同,从而维系了较大规模人类社会组织的存在与发展, 并最终促成文明时代的到来。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史学更是在促成民族认同、价值认同、文 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能长盛不衰,发展成为当 今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传统史学在推动群体认同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显然,没有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史学的社会价值便无从体现。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 奇在《历史学宣言》中呼吁史学家们摆脱微观史学的狭隘局限,运用长时段思维,为人类思 考现在及建设未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这可以说是当下史学界的深刻觉醒,对于正在大数 据时代走入史料无限之境的史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十分及时的提醒。 - 2 - 大叙事需要宏大的形式和时空,但这两者都非其本质。大叙事之“大”,主要体现在史 学家的人文情怀上。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兼记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藉此颂扬乃至 炫耀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曾经焕发出的勇气和荣光。司马迁撰写《史记》,更有着“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抱负。经典之为经典,除其事实详核外,更在于其文字之中处处渗透着 对于人类命运的悲悯和关怀。大数据时代,凡一切能够量化的学术技能,都有可能由信息技 术全部或部分代劳,唯有人文情怀是人类主体性的最后营垒,技术无法染指。作为一门思考 人类自身的人文学科,史学必须警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所导致的工具性话语霸权。如果不 想失去在本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史学家就必须借助大叙事高扬人文情怀。唯大情怀者才能驾 驭好大数据、利用好大数据,书写出真正关注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伟大叙事。 (摘编自许兆昌《大数据时代史学更应有大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史学家可利用大数据海量存储和快速检索的特征推动史学研究向前发展。 B. 史学是思考人类自身的人文学科,其社会价值就在于推动群体认同和民族共同体的建立。 C. 原始社会末期,大型史诗的广泛传诵维系了人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大叙事之“大”,并非指形式或时空层面的大,而是指史学家要拥有大的人文情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大数据背景下史学家面临的难题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史学研究。 B. 第二段主要以时间为序,主要阐述了史学研究在人类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C. 第三段中引用史学名家及其作品,意在突出人文情怀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D. 对于史学研究,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答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史学家要懂得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历史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把历史资料数据库 化。 B.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微观史学的局限,走出史料数据无限之 境。 C. 人类要想在史学研究领域始终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控制好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 与广度。 D. 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唯有人文情怀才能驾驭并利用好大数据,完成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 3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 项,“其社会价值就在于推动群体认同和民族共同体的建立”说法绝对,第二段“中华民族 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能长盛不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传统 史学在推动群体认同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可见,“推动群体认同和民族共同体的建立” 是史学的社会价值,但并不唯一。 C 项,“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原文为第二段“并最终促成文明时代的到来”,即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 D 项,曲解文意,“并非时空层面的大”错误,原文为第三段“大叙事需要宏大的形式和时空, 但这两者都非其本质”,即“形式”“时空”宏大也是其大的表现。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主要阐述了史学研究在人类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错误,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类进入文 明和之后史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以突出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引出史学研究的方法。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为“史学必须警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所导致的工具性话语霸 权”“如果不想失去在本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史学家就必须借助大叙事高扬人文情怀。”但 并非“控制好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与广度”。 - 4 -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9 月 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 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给国歌立法至少具有一种居安 思危的警醒的现实意义。给国歌立法也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 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 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 1000 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 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 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 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 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 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 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 5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 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 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 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 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 年 10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 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 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 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 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 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歌法——具体规定——国歌地位、奏唱礼仪等 B. 社会公民——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不维护国歌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受到法律 追究和制裁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征询——港澳法委会和政府——赞同——将国歌法列入基本 法附件三 D. 部分香港市民——不尊重国歌——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 全国人民的愤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 - 6 - 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 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义。 D.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制定的民意基础。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答案】4. B 5. C 6. ①国歌立法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②国歌立法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③ 国歌立法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④国歌立法维护“一国两制”的 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 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 项,“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根据材料三“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 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 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分析,正确的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且“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不全 面。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错在“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 B 项,以偏概全。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 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 - 7 - 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 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D 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说法错误,不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应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在答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不是“国歌”的意义。 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章中论述此问题的区位,然后筛选文中的句子作答,重点注意段首和段 尾句。本题答题区位主要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如,材料一“给国歌立法至少 具有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的现实意义。给国歌立法也并非中国独有”概括为:国歌立法是一 种居安思危的警醒。 材料三,“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 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 等多重作用”可以概括为:国歌立法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国歌立法对社会 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 材料四,“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 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 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 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可以概括为:国歌立法维护“一国两制” 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8 - 猎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 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 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 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是受伤——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 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 边找到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 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野狼游击 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撤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 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 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 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鬼子,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 他是野狼游击 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 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 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 9 -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捣烂, 再递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刀狼在茅 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三天, 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 件吧,虽然破旧,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五天,猎 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 10 岁的儿子,吩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 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来到一个小山坡 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你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猎人说: “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几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 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 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 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 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就更加证实我的判 断。我让你带路,我就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 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 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 年第 1 期,有删改) - 10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 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 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 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C. 小说中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虽没有正面出场,但透过猎人之口,读者仍可以看到一个纪律 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形象。 D. 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又喻猎人猎杀像 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8. 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警惕性高:听到枪声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确定安全后才离开;救人 时提高警惕,保持戒备状态。 ②勇敢机智:先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以甩开鬼子,然后再来救陈虎;多次 试探并正确识别最后成功除掉鬼子假冒的游击队员。 ③爱憎分明: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员,冒死营救游击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 ④富有生活智慧: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能取出身体内的子弹。(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9. ①照应前文相关内容,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密;②借助语言描写,突出猎人的机 智、精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③运用对比,揭示共产党的队伍与鬼子的区别,表达 了对共产党队伍的赞颂之情,拓展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指在大山里与敌周旋的野狼游击队”错误,应是指猎人猎杀花狼。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 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 - 11 - 的性格特点。 《猎狼》这篇小说通过猎人救鬼子、杀鬼子,表现了猎人警惕性高、勇敢机智、爱憎分明、 富有生活智慧等特点。小说中,听到枪声,“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张眼细 看”“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猎 人小心谨慎、警惕性高的性格特点。小说中,通过猎人的回忆,“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 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以及后文 中猎人多次试探并正确识别最后成功除掉鬼子假冒的游击队员,表明他的机智勇敢。《猎狼》 中的猎人不但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能取出身体内的子弹,表现出他的生活智慧,更难能 可贵的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深山里的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他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 员,冒死营救游击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小说最后,猎人杀了鬼子,并“踹一 脚鬼子的尸体”,更能表现出他嫉恶如仇的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段落的作用。做题时,首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其次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因 为是小说阅读,还要回答出对人物、对主旨的作用。 首先概括画线句子的内容大意:这段话是猎人给孩子讲述辨别并除掉假冒游击队员的鬼子的 整个过程。然后回答作用:第一,从结构上,照应前文相关内容,如小说中前面说,“我方 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 这件吧”“带上路上吃”“你带叔叔去石镇”,这些句子从鬼子的角度、猎人的角度在前文 已经做了伏笔,通过猎人对儿子的解释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密;第二,对人物塑造 的作用,能够借助语言描写,突出猎人的机智、心细的特点;第三,对小说主旨的作用,揭 示共产党的队伍与鬼子的区别,如,队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这些都表达了对共产党队伍 的赞颂之情,拓展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 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 故事,数劝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 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 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 12 -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 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 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 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 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 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 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 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 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 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 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 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 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 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 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 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 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 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 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 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取字。 B. 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 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 13 -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旧制非常熟悉,进入仕途先后 历经四位皇帝,担任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 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明世宗革除武 宗时的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C. 费宏和蔼平易,深得圣宠。费宏提携后学,做事有分寸,深得圣心。费宏请辞时皇上极力 挽留,后来还赐给他银质勋章,他死后倍享殊荣。 D. 费宏遭人嫉恨,被迫辞职。张璁、桂萼等人嫉恨费宏,多次弹劾他,最终费宏是因为被张 璁、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诬告,才被迫离开朝廷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劝谏,因此皇帝很欣赏他。 (2)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卖力,又抄录前后 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 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 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句子“故由他曹改用”的意思是“原来 是从其他部门改用过来的”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改用”后断句,所以排除选项 CD,“成” 作“《武宗实录》”的谓语,所以不能断开,“成”后断句,所以排除选项 A,“璁”“萼” 人名,中间断开,“由……入……”,一个句子不要断开。故选 B。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A 句中“古人在冠礼之后 - 14 - 都取字”错,古人取字不是“都”,取字的规矩最初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只有贵族有字。 故选 A。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 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 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最终费宏是因为被张璁、 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诬告,才被迫离开朝廷的”错误,费宏请辞的原因很多,最终是“致 仕”,即官员正常退休,而非被迫离开朝廷的。故选 D。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第:只;特:另外;“署名公疏”是省略倒装句,应为“于 公疏署名”;以是:因此;善:形容词作动词,赞许、欣赏。第二句得分点:无何:不久; 因:因为;坐:获罪;下:名词作动词,下交、移交;益:更加;劾:弹劾;疏:奏疏;上: 名词作动词,上奏。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 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 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费宏,字子充,铅山县人。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弘治年 间,擢升为左赞善,在东宫中担任直讲,晋升为左谕德。武宗即位,擢升为太常少卿,正德 二年被授予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正德五年进升尚书。 正德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皇帝)勤政、务学、纳谏, - 15 - 皇帝批复已知晓。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通晓熟知国家旧制,多次劝嘉靖皇帝革除武宗 时的弊政。“大礼”之争中,各位大臣与嘉靖帝据理力争,嘉靖帝不能忍受。费宏很能揣摩 皇帝心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劝谏,因此皇帝很欣赏他。等到杨廷和等离开内阁, 费宏担任内阁首辅。加封少师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皇帝对他的信任到 了极致。 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 依附权势背离道义。而这时候席书、张璁、桂萼掌权。席书的弟弟检讨官席春,原来是从其 他部门改用过来的。等到《武宗实录》修成,费宏提议让他来担任佥事,席书因此怨恨费宏。 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 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嘉靖皇帝曾经驾临平台,特意赐下七言诗一首,命令 辑录倡和诗集,署其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他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 人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 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凭借恩宠享有灵威,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桂 萼于是与张璁在皇帝面前诽谤费宏,说费宏收纳郎中陈九川所盗窃的天方贡玉,接受尚书邓 璋的财物谋划重新起用他,并提到他居住在家乡时发生的事。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不 允。 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 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 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 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桂萼。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桂萼的指使,上书诬告原大学士杨 廷和等,并诬告费宏。费宏最终辞职离去。当时是嘉靖六年二月。嘉靖六年十月,张璁凭借 着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隔一年,桂萼也进入内阁。 嘉靖十四年,桂萼已经死在前面,张璁也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费宏 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入 无逸殿,(皇帝)和(他们)遍览殿堂,谈笑自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赐给他银质勋章“旧 辅元臣”。(皇帝)多次咨询(他),费宏也竭诚回复,无所隐藏。在张璁、桂萼严苛执政之后, 改用宽厚平和的执政措施,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皇帝哀叹悼 念,抚恤助丧增加等级,追赐太子太保称号,谥号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 16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 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豫章:两种乔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 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王 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 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 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 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 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 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15. 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 B 15. 同意。(1)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 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2)以“豫 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 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3)“我能 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 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 17 -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题中 B 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 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 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 有所作为。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然后要 表明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一般是“同意”,这就需要结合题干中前人的评价到 诗中找依据,如题干中说“一悲一喜,转变无穷”,考生就要到诗歌中找到“悲”和“喜” 的内容,并分析二者是如何转换的。如“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 奇才”,前一句中“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而后一句中,作者劝他“莫哀”,因为“我 能拔尔”,这里由悲到喜;三四句“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是以生动的比喻来 写王郎的才华,“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但接着作者又说“西得诸侯 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欲”说明这“何门”还没有定下来,这又是由喜到悲;诗人 说“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 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 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 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 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韩愈《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若道似”,不必从师外,还从 地位、官职方面以“________,______”为借口拒绝从师。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 真正的逍遥。 - 18 -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 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若夫乘天地之正 (4). 而 御六气之辩 (5). 鼎铛玉石 (6).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卑、谀、御、辩、 铛、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 年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取得不少_____的成就。刚进入 2019 年,我国航天事业又传来 好消息——3 日上午 10 点 26 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 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_____的面纱。着陆后的嫦娥四号于当 晚完成了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二号”的分离。 驶抵月球表面的“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背留下了第一行“脚印”,巡视器上监视相机 拍下照片并通过“鹊桥”中继星顺利传回到地面。次日,由于高温考验的月昼来临,使刚工 作了二天的“玉兔二号”实现了休眼状态,预计于 1 月 10 日被唤醒。 在玉兔“打盹”的时候,( ),并且通过鹊桥中继星给我们传回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 用于低频射电研究的低频射电的频谱仪状态良好,正在运行;要知道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与 月球正面截然不同的月背,是天文学家开展低频射电研究_____的场所。另一个则是月球车虽 然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探测工作开始休眠,但它身上厚厚的隔热组件、和可以反射强光的金黄 色外套,以及体内的可变热导热管、可控两相流体回路等,是能将体温控制在 55℃之下的, 同时它胸口____的五星红旗也一样不惧高温和宇宙恶劣的环境。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月昼高温考验的来临,使刚工作了一天的“玉兔二号”进入休眠状态。 - 19 - B. 由于月昼高温考验的来临,刚工作了一天的“玉兔二号”实现了休眠状态。 C. 由于高温考验的月昼来临,刚工作了一天的“玉兔二号”进人了体眠状态。 D. 由于月昼高温考验的来临,刚工作了一天的“玉兔二号”进入了体眠状态。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着陆器以及它搭载的四个国际载荷还在工作之中 B. 还在工作之中的是嫦娥四号着陆器以及它搭载的四个国际载荷 C. 它搭载的四个国际载荷以及嫦娥四号着陆器还在工作之中 D. 四个国际载荷以及它搭载的嫦娥四号着陆器还在工作之中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世瞩目 神秘莫测 梦寐以求 流光溢彩 B. 举世瞩目 神秘莫测 梦寐以求 熠熠生辉 C. 举世无双 变幻莫测 心驰神往 熠熠生辉 D. 举世无双 变幻莫测 心驰神往 流光溢彩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 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 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 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选项 A,“由于……使……”使主语残缺,“使”“导致”这样的词语 本身又含有因为……所以……的含义,暗含因果关系,前面不必用“因为”“由于”等表原 因的词语,否则就显得赘余,“由于”“使”表六其一即可;选项 B,“实现……状态”动宾 搭配不当,把“实现”改为“进入”或“出现”;选项 C,“高温考验的月昼”语序不当,导 致主体对象和下文不搭配,根据语境应该是“考验”来临,而非“月昼”来临”。故答案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填空的语句复位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题的特点,根据文 意仔细斟酌选项内容。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 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 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通过鹊桥中 继星给我们传回了两个好消息”的是“嫦娥四号着陆器以及它搭载的四个国际载荷”,A 项符 - 20 - 合要求。B 项,是判断句,根据下文“并且”关联的内容推断,应该强调工作状态,而不是属 性归类。“还在工作之中的”作定语,不合语境;C 项“它”指代的是“玉兔”,不合上下文; D 项“它”指代的是“四个国际载荷”,信息不全,主体对象丢失遗漏。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 辨析正误。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 个,形容十分稀有。语境说的是“2018 年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全世界的人都注视 着,影响很大,选“举世瞩目”更符合语境;神秘莫测:非常神秘,不可推测。变幻莫测: 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语境说的“古老月背”对人类来说主要是“神秘”,而非“变化”。 所以用“神秘莫测”;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心驰神往:心神飞 到向往的地方。“月背”是天文学家“追求”的研究场所,比“向往的地方”更符合语境, 所以用“梦寐以求”;熠熠生辉:形容闪光发亮的样子。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语 境强调的是“五星红旗”的“闪闪发亮”,而非“光彩流动”,所以用“熠熠生辉”。故选 B。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 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 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 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 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 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 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 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 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 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 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下面一则文稿在文体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对于北京地区配送延迟的通告 尊敬的联通用户: 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自 11 月 20 日开始至 12 月底,北京地区将集中 40 天时间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在此期间,发往北京的实物礼品发货及配送时间将受 - 21 - 到影响。给您带来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 感谢您对中国联通积分商城的支持与抬爱! 2017 年 11 月 23 日 中国联通积分商城 【答案】①题目中把“对于”改成“关于”;②“北京地区”句最后加上“专项行动”; ③“我们非常不好意思”改为“敬请谅解”;④把“抬爱”改为“关爱”;⑤文末的署名在 前,日期在后。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改错的题目,涉及到病句的语言的得体以及应用文的格式,“对于” 和“通知”搭配不当,“开展”后面没有宾语;“我们非常不好意思”啰嗦;“抬爱”用词 不当;时间应当放到最后。 2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下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 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 ⑵这幅漫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⑴他那么小的靶心都能一箭射中,我这么大的靶心却屡射不中,怎么可能这样啊? ⑵ 有时候,目标看上去越难达到,反而越会使人全力以赴,最终达到目标;相反,目标看上去 越容易达到,就越有可能令人掉以轻心,反而无法达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 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 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本题第一问需要注意到的有:两个靶心大小不同;左侧那个人一箭正中靶心,注意他的手势, - 22 - 是表示胜利的“v”;而右侧的三箭都远离靶心,因此“?!”号应该是右侧那人的疑问和感 叹。第二问,要从靶心大小以及结果相反来思考道理,这就说明是人的“态度”“能力”等 问题。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 1953 年 5 月 29 日人类 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今年,美国登山者克里斯托弗·约翰·库利什 27 日登顶珠穆朗玛峰、撤退至登山营地后 突然死亡,令 2019 年 5 月以来珠峰登山季的遇难人数增至 11 人。 2019 年遇难者人数较多或与登顶珠峰路段拥挤有关。今年登山季以来,众多登山者云集 珠峰大本营,尝试登顶。受天气条件影响,多数登山者在 20 日前后集中挑战登顶,结果造成 海拔 8000 米以上的登山道路拥堵。海拔 8000 米以上登顶珠峰的最后路段有“死亡地带”之 称。即使对专业登山运动员而言,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带停留时间过长都有生命危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珠峰也拥堵,挑战自然需要理性 近日,由于登山客人数众多,珠峰上出现了拥堵的现象,不少人被迫在海拔 8000 米处排 队等待 3 小时,不幸的是,在排队的过程中,陆续有人因不敌严寒而死亡,目前已有 7 人丧 生。 有人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挑战自然的历史,每一次挑战都凝聚着人类的勇敢、顽 强、自信、稳健和对最高境界的不懈追求。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不少人都对它心神 往之,想要通过登顶来征服它,获得成就感。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变快,越来越多 的人逐渐走出城市,选择到户外探险,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自从 1992 年商业登山兴起以 来,至今已经有 400 多人登顶世界之巅。毋庸置疑,无论成功与否,探险者们的勇气与毅力 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然而,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许多户外探险者缺乏一定的探险知识,生存技能不强; 此外,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也没有充分地了解。一味依靠热情,容易陷入到尴尬而 危险的境地,甚至造成无谓的牺牲。因此,挑战自然也需理性。 盲目挑战自然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早在 2015 年,来自吉林建筑大学的两名大学生打算 - 23 - 无后援、无补给,徒步穿越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最后在途中失联,造成一名学生 死亡。无后援、无补给便想徒步穿越无人区,对于经验尚浅的两名大学生来说无疑有些冒进。 盲目挑战自然不仅会破坏规则,还会浪费公共资源。近年来不少驴友无视《自然保护区 条例》,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一意孤行寻求刺激,一旦失败便选择报警求助,耗费大量人力 与物力。2011 年,14 名驴友违规进入四川四姑娘山后失联,数天的营救共花费成本超过 10 万。为了一己私欲而无视规则,不仅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带来难度,此外还会占用社会有限 的公共资源。 盲目挑战自然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担。自 1992 年来,每年大约有 7-10 万人来到珠峰 脚下,遗弃的登山用具、生活用品以及人类排泄物等被扔在山上。自 2018 年以来,西藏自治 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 5200 米以上的垃圾就多达 8.4 吨。这些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 大的负担,同时还会威胁到当地动物的生存。 人类有挑战自然的勇气这值得敬佩,但盲目挑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危害自身、 他人甚至环境,因此,挑战自然需要理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 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 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 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 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首先 指出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自 1953 年 5 月 29 日人类 首登珠峰成功之后,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者都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也就是证明了自己的攀 登能力。然后指出至美国登山者克里斯托弗•约翰•库利什登顶珠穆朗玛峰、撤退至登山营地 后突然死亡,使 2019 年 5 月以来珠峰登山季的遇难人数增至 11 人随后指出 2019 年等珠峰遇 难人数较多,而这遇难者人数较多与登顶珠峰路段的拥挤有关。随后介绍了登顶珠峰路段拥 挤的原因——2019 年登山季以来,众多登山者云集珠峰大本营,尝试登顶。可是受天气条件 影响,致使大多数登山者在 20 日前后集中挑战登顶,结果造成海拔 8000 米以上的等道路拥 堵。而海拔 8000 米以上登顶珠峰的最后路段有“死亡地带”之称。即使对专业登山运动员而 言,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带停留时间过长都有生命危险,更何况很多问鼎珠峰的登山者是业余 登山爱好者呢。这些业余登山爱好者只想到登顶珠峰能证明自己的攀登能力,盲目进行登顶 挑战,更没有协调合作,致使珠峰 8000 米以上有“死亡地带”之称的路段拥堵,据新闻报道, - 24 - 当时不少登顶者排队等候 3 小时。在这样危险地带,专业登山运动员停留时间过长都有生命 危险,更何况很多人只是业余登山爱好者呢?据说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就有人因不敌严寒而 死亡。如果当时这些打算登顶珠峰证明自己攀登能力的登山爱好者不盲从,能理性一些,显 然不会造成这样后果。还有如果在登顶珠峰之前,各方人马能够协调合作,也不会造成珠峰 8000 米以上有“死亡地带”之称的路段拥堵。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 ①做事不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②拒绝跟风,要量力而行;③做事需要理性;④做事情, 要注意协调合作;⑤谈协调合作的重要性;等等。具体作文时,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 明观点标题——《珠峰也拥堵,挑战自然需要理性》,然后概述题目材料提到的各路登山爱好 者扎堆登顶,致使珠峰 8000 米以上登顶路段拥堵时事新闻,接着对登顶世界之巅这种行为进 行分析,肯定登山探险者们的勇气与毅力。然后用“然而”进行转折,指出“人在大自然面 前是渺小的。许多户外探险者缺乏一定的探险知识,生存技能不强;此外,对当地的地理位 置与气候条件也没有充分地了解。一味依靠热情,容易陷入到尴尬而危险的境地,甚至造成 无谓的牺牲”,自然而然提出本文中心论点“挑战自然也需理性”,然后采用并列式结构, 从“盲目挑战自然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盲目挑战自然不仅会破坏规则,还会浪费公共资 源”“盲目挑战自然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担”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中心论点“挑战自然也需 理性”,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人类有挑战自然的勇气这值得敬佩,但盲目挑战可能会带来 一系列的后果,危害自身、他人甚至环境”,得出“挑战自然需要理性”,再次强化观点, 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完整。 相关素材积累: 1、央视网消息:前两天(5 月 31 日),西藏自治区政府发布数据,2019 年珠峰登山季,中国 一侧也就是珠峰北坡共有 241 人登顶。相比珠峰北坡,位于尼泊尔的珠峰南坡更具商业化, 甚至成了登山者的“网红”打卡地,在最佳登山窗口期间,出现了峰顶拥堵的情况。但是, 危险也随之而来。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25 日报道,珠穆朗玛峰因为最近天气晴朗引来大批登山者,这 样的登山“旺季”也使得攻顶风险大增,不少登山客冒着冻伤和高原反应的风险,被迫在有 “死亡区”之称的海拔 8000 米寒冷地带排队等待 3 小时。 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The Himalayan Times)25 日消息称,截至 25 日,本次登山季至少 已有 9 人在登顶珠峰前后死亡,去年这一数字为 6 人。 探险队官员称,随着珠穆朗玛峰和马卡鲁峰的死亡人数更新,在春季登山季节,海拔 8000 米 以上不同山峰的死亡人数共计已达到 19 人。 - 25 -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25 日报道中称,美国登山客卡什在珠峰著名地标希拉里台阶 (Hillary Step)附近失去意识死亡。他对儿子的遗言正是︰“我对登上珠峰感到非常幸福。” 家属已决定将卡什遗体留在珠峰。他的女儿在网上发文称,卡什的愿望就是攀上珠峰,他实 现了梦想。但她表示,卡什的死因尚未正式确定,家人认为可能是突发心脏病。 据悉,希拉里台阶被视为攻顶前最艰巨的挑战,登山者必须抓着登山绳逐人通过,每年登山 旺季都会有许多人堵在该处。 每日经济新闻 5 月 25 日采访了来自北大登山队的王辉,他 22 日与一支 12 人的队伍成功登顶 了珠峰 8848 米,这也是他第一次从南坡登顶珠峰。他向记者证实了上述“堵车”的情况,并 提供了“堵车”现场的实况画面。 我们是尼泊尔时间凌晨 4 点多到达这一路段的,在这一个路段,我们堵车时间超过 2 个小时; 有些队伍走得慢,到达这一路段更晚,堵车时间更长。” “整个登顶过程中不光这一个地点堵,只不过这里是最堵的。我个人堵车时间总计超过 5 个 小时。” 2、理智是打开未来的钥匙,理智是体内不可或缺的盐分,理智是飞向美丽天空的翅膀。它酝 酿着绚烂的未来,增添着生活的多彩,引领着我通向幸福的彼岸。——题记鸟儿选择了翱翔 蓝天,才拥有海阔天空的舒畅;花儿选择绽放在春天,才会有百花争艳的绚彩;星星选择闪 烁在夜空,才出现满天繁星的美景……是理智造就了这一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 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正是因为老翁明白“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理智地看待 问题,才能得到最后完美的结局。 3、所有的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惧,七情六欲,但人之为人的标志是有理性,通过理 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4、苏霍姆林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是一家破损的机器。”生气了就骂,气愤了 就砸,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直闹的流血五步,这样的人跟狮子老虎没什么两样。理性是撇, 感性是捺,撇比捺高,就可以把感情管住。如果捺比撇高,就不是人字,而是入字。 周国平认为,上帝先造了神,觉得世界太过单调,便又造了兽,但又觉得只是两极,还嫌单 调,最后便造了兼有人性和兽性的人。 5、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就看他做事是凭自己喜好还是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论你 是否喜欢,都得去尽。所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然后在什么时候去做,这就是成熟的标 志。人无完人,我们都会有感情用事的时候,如何能在这个充满各种感情的世界中活得理性, 就是生活中的大哲理。 - 26 - 理性是深思熟虑,感性是当机立断;理性是精心策划,感性是大展宏图;理性是精雕细琢,感 性是大刀阔斧;理性是细腻温和;感性是豪爽奔放:理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感性是 “士可杀不可辱”的傲骨。在生活中不要常常做正常的傻瓜,多做理性的决策者。这样,我 们便可以理性的度过感性的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6、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往成功道路上奋斗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下苦功 和努力,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做出理性的选择。 逝者如斯,却精神永驻。而九零后的我们,在社会的影响下,少了一些理性,却多了一些感 性。泰戈尔曾说过:“你看不见你自己,你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 的内心是悲凉的,还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像是被职责的小孩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 以在面对各种事物的时候,我们必须理性化。 比尔·盖茨,轰动世界的人物。而谁又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毅然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只 是一个连大学都没念完的普通青年呢?对于自己的人生,他做出了理性的选择,从另一方面实 现了人生的价值。 7、关于理性的名言警句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巴菲特 感情压倒理智,这就是人间产生罪恶的原因。——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的理智,而仇恨心理往往蒙蔽伯理智。——前苏联作家特罗耶波尔斯 基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康德 最大的谄媚者是一个人的自我,和它相比,其他的谄媚者都显得很有理智。——英国文艺复 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 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 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 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 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 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 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 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 - 27 - 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 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