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 ‎(2) 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________《咏史》)‎ ‎(3)周邦彦《苏幕遮》中遥想故乡,用对面落笔来抒发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渐霜风凄紧 残照当楼 八声甘州 (2)世胄蹑高位 左思 ‎ ‎(3)五月渔郎相忆否?‎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积累名句名篇、打好基础,做到必背篇目一定会背诵,会背诵的篇目会依据关键词的提示准确默写。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易错易混字是:胄、蹑、渔。‎ 二、按要求选择:‎ ‎2.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歌女许鹤子在上元灯节演绎了有关这一节日的词曲,下列诗词最有可能被她演绎的一项是(  )‎ 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B.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判断选项中涉及的节日,再看选项的要求,最后做出选择。题干说的是“上元灯节演绎了有关这一节日的词曲”,“上元灯节”即元宵节。‎ A项,“火树银花”指元宵节放灯花,所以是元宵节。‎ B项,扣住关键词“登高”,重阳节。‎ C项,扣住关键词“月明”,中秋节。‎ D项,扣住关键词“艾符”“蒲酒”,端午节。‎ 故选A。‎ ‎3.填入下面语段方框处的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刷屏了。近20年过去,他的粉丝,从我为歌狂的少年,变身老夫聊发少年狂,华语流行音乐,□从斜眼打量,变成向他致敬。对华语流行音乐而言,周董经久不衰,是幸也,是悲也?我们致敬常青树,□期待后来者。‎ A. 则 更 B. 便  也 C. 也  还 D. 却  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做题时,一定要通读文段,瞻前顾后,看看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是转折,是假设,是并列,还是强调,然后再对着所给选项一一甄别。‎ ‎“从斜眼打量”和“华语流行音乐”是转折关系,这就排除BC两项;“期待后来者”和“我们致敬常青树”是递进关系,这就排除C项。所以答案为A项。。‎ 故选:A。‎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桶挑战”:当心公益背后的网络媚俗 杨程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曾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很快,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的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4. 第④段加点词语“私货”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便发展成为热门话题。‎ B. 从“冰桶挑战”的活动规则看,它实则是以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 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 D. 当某物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种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现象便是“刻奇”。‎ ‎6. 下列对于文章第⑤段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紧承第④段内容,介绍“刻奇”一词的来源含义及其不良影响。‎ B. 通过分析“刻奇”现象揭示“冰桶挑战”在传播中的媚俗一面。‎ C. 表明作者态度,对于“冰桶挑战”活动本身持有的是消极看法。‎ D. 深化文章主题,引出对网络中类似的“刻奇”现象的文化反思。‎ ‎7. 请根据第⑤段对“刻奇”的论述,分析“冰桶挑战”中的“刻奇”现象。‎ ‎8. 请概括本文行文思路。‎ ‎【答案】4. 个人炒作和谋求的名利 5. B 6. C ‎ ‎7. 一种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ALS而带有强制感动感伤特点,并冠以“崇高”的捐钱行为的网络现象。 ‎ ‎8. 本文的思路流程:先写“冰桶挑战”的发展盛况和规则,引出活动的起源、目的以及借助网络力量而迅速传统的特点;接着写舆论的两种评价和实际效应;最后写“刻奇”的理论阐释和生活实例,委婉表达对“冰桶挑战”中的“刻奇”现象的批判。‎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从全文内容着眼,筛选段落中有关信息,加以分析综合,注意答案不是词语本身的意思,而是词语的语境义。‎ ‎“私货”本为私人的财物、或违法贩运或来路不明的货物。依据第④段“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可知,“私货”在此处用的是比喻说法,即名人在传播公益的时候,顺便借此炒作自己,为自己谋名利。故“私货”指的是个人炒作和谋求的名利。‎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从‘冰桶挑战’的活动规则看,它实则是以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错误,依据第①段可知,‘冰桶挑战’的活动规则是“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再依据第⑤段对“刻奇”的解说“媚俗”“自媚”“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可知,规则中的后一种才是“刻奇”。故B项错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对于‘冰桶挑战’活动本身持有的是消极看法”错误,依据第④段“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可知,作者只是就该活动的不好的方面表达了批判的消极看法,故C项以偏概全,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审准题干,找准原文答题区间,筛选相关词句,并将“刻奇”的通用论述和“冰桶挑战”中的“刻奇”现象对照,归纳要点,组合成答案。‎ 第⑤段对“刻奇”的论述“媚俗”或“自媚”“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 “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整合以上内容,再联系第①段中的“冰桶挑战”规则,考生抓住特点容易概括出:“冰桶挑战”中的“刻奇”现象指的是一种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ALS而带有强制感动感伤特点,并冠以“崇高”的捐钱行为的网络现象。‎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如中心句、议论句、过渡句等思考文章的主要角度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另外,也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眼等。‎ 依据第①段“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曾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要么……”可知,第一段是写“冰桶挑战”的发展盛况和规则;‎ 第②段依据“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可知,第二段写的是起源和目的;‎ 依据第③段“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可知,本段写的是借助网络力量的传播之盛;‎ 第④段“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另一方面……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可知,写的是舆论评价和实际效应;‎ 第⑤段依据“‘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都是‘刻奇’的表现”可知,写的对“刻奇”的理论阐释和举例,委婉表达了对“冰桶挑战”中的“刻奇”现象的批判。‎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冬牧场(节选)‎ 李娟 ‎①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我曾以我们的黑色沙窝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②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刚到的头几天,无人管理羊群,任它们自己在附近移动),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③我试着打听过我们待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但这么简单的问题,略懂汉语的居麻①却怎么也领会不了。于是直到现在我都没弄清自己到底在茫茫大地的哪一个角落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只知道那里位于阿克哈拉的西南方向,行程不到两百公里,骑马三天,紧挨着杜热乡的牧地,地势东高西低。据我的初步调查,这一带能串门的邻居(骑马路程在一日之内)有二十来户,每户人口很少有超过四个人的。共十来块牧地,每块牧地面积在两万至三万亩之间。大致算下来,每平方公里不到二分之一个人(后来我从牧畜局查了一下有关数据。密度比这个还小,整个富蕴县的冬季牧场,每平方公里不到四分之一个人)。‎ ‎④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 ‎⑤加玛②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另外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 ‎⑥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 ‎⑦有一天加玛在一件旧衣服的口袋深处摸到了一枚假金戒指。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因为它看上去和真的金子一模一样。若是以前,我是说什么也不会把这样的假东西戴在手上的。可如今,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碜的家庭里,在仅具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在蓝天下,它总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长。‎ ‎⑧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我和加玛高高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犟。‎ ‎⑨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但是加玛又提醒我:“看,没有马。”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看来看去再也没有别人了。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碜啊。加玛判断道:没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 ‎⑩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注:居麻和加玛夫妻是冬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作者在冬牧场时住在他们家。‎ ‎(1)请赏析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字“荣耀和傲慢”的含义是   ‎ ‎(3)文章多次描写戒指,请结合第⑦段的“明亮而意味深长”,分析作者赋予戒指的情感。‎ ‎(4)下列对作者的荒野体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部分细腻地书写了作者独自行走在荒野时内心的孤寂、无助之感,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力量悬殊,人在自然面前渺小而卑微。‎ B.第③段写到作者打听所在地的地名和调查这里的人数,侧面写出了荒野的偏僻荒芜,同时隐含作者对牧场孤寂生活的不适和担忧。‎ C.选文中草原的歌声和妇女的戒指,与荒野的单调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抹荒野亮色中,有作者对这种乐观热情生活态度的礼赞。‎ D.文章最后作者看到一群跑散了马的队伍时的“心酸”,既有作者对荒野生活艰辛和不易的感叹,也饱含着对当地牧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5)请根据第④⑤段,赏析本文语言特点。‎ ‎【答案】(1)视觉描写和比喻、化静为动等手法相结合,写出草的坚韧直立和深沉的生命力。与第一段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作对比,显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引出下文,赞美荒凉牧区中渺小却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 ‎(2)在广阔苍凉单调环境中傲视困难,坚韧生活的凭证和荣耀,是生命的尊严。‎ ‎(3)能体现幽深苍凉牧场的女子们美好又矜持的女性美;显出黯淡生命中的希望、热情和尊严,是傲视恶劣环境的生命荣耀;见证着美好的友谊。‎ ‎(4)A ‎(5)词语使用上,颜色词、形容词、动词结合,展现人们淳朴和坚韧的特点;句式和修辞上,对比反复、比喻等修辞和整句、长短句结合富有表现力;风格上,口语化,通俗易懂,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性的美好。‎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段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能力。赏析文中的句段的表达效果,可从该段在用词、句式和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对表现文本主旨、构成行文线索以及其在过渡、伏笔、照应等方面的作用。‎ 本题:‎ 划线句用视觉描写“纤细”“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和比喻手法“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化静为动,写出草的坚韧直立和深沉的生命力。与第一段前文“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中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的牧场作对比,既显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引出后文写广阔荒凉牧区中渺小而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从全文内容着眼,筛选段落中有关信息,加以分析综合,注意答案不是词语本身的意思,而是词语的语境义。‎ 本题:依据第六段“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可知,那些年迈又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身体苍老、生命枯老,因为这些夸张而耀眼的饰物而显得有了更耀眼的生命力,这生命力是他们在广阔苍凉单调环境中傲视困难,坚韧生活的凭证和荣耀。‎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意蕴的能力。解题时,要求考生审准题干,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筛选和分析,抓住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揣摩作者的情感,准确作答。‎ 本题:先筛选描写戒指的段落,第⑤段“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第⑥段“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第⑦段“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碜的家庭里,在仅具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从这些句段可知,这些戒指让生活于幽深辽阔苍凉牧场的女子们显得美好又矜持,有女性美;能显出生活于此的人们黯淡生命中的希望、热情和尊严,闪耀着朴素生命坚韧傲视恶劣环境的荣耀;能显出俭朴寒碜甚至恶劣条件中友谊之深。‎ ‎(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定出符合题干的答案。‎ A项,“人在自然面前渺小而卑微”错误,结合第一段作者对草的描写“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可知,作者展现的是自然面前植物和人渺小但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故选A。‎ ‎(5‎ ‎)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句式、手法、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人称方式等角度思考鉴赏,答题时要回归原文,条分缕析地作答。‎ 本题:‎ 词语使用上,用“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红色”“亮闪闪”等颜色词、形容词,“放下茶碗,起身告辞”“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等动词,展现了生活在广阔苍凉牧场中的人们淳朴和积极坚韧的特点;‎ 句式和修辞上,“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运用对比或反复的整句、“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用比喻、夸张的长句,各种修辞和长短整散句结合,生动展现了牧场人们坚韧的生命力;‎ 风格上,依据“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可知,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语言中又夹着个别典雅的词语,来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性的美好。‎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注:香兼,即香蒹,有淡淡清香的芦苇。‎ ‎10. 这首七言律诗对仗的共有( )。‎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11.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高树蝉声意象,以动衬静,凸显出李将军书斋的清净和不流于俗。‎ B. “朱门”点出了李将军地位,“闲居”却写出李将军趣味与一般官宦不同。‎ C. 颈联运用对比,借侍儿的拘礼和野客的不拘礼,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 D. 尾联直抒胸臆,读英雄传写出了李将军的英雄豪气与建功立业的决心抱负。‎ ‎12.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0. A 11. C ‎ ‎12. 富贵气派又幽静的府邸环境、墨香蒹香交织的书房和读的英雄故事,衬托了李将军文韬武略的个性气质; 与侍者宾客谈笑,与豁达狂野之人吟哦,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将军温雅知礼又豪放疏阔的性情;以读英雄故事这一爱好和说自己不如那些英雄的语言描写,突出李将军想要建立英雄般的功勋又个性谦逊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对仗修辞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明白对仗,就是将两个相关的意思用相同之字数和笔法构成一对华美之语句。故对仗要求,字数一样,结构一致,相同位置的词或短语其词性应一致,一般讲究仄起平收。‎ 首联“蝉声秋巷里”和“冷静似闲居”无法对仗;颔联对仗工整;颈联“礼数”与“狂疏”词性不相对;尾联“爱读英雄传”与“功勋恐不如”词性不相对。故只有一联对仗,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技巧、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通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考生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手法不准确、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情感表述有误,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错误,颈联是从正面描写李将军的行为举止。和侍者、宾客谈笑言语周到,尽显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起来又尽现豪放疏阔。说明了李将军既温雅又豪放的性情。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明确塑造人物形象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正面描写,也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与对比等来展现,同时考生要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词语,依据文意准确概括。‎ 首联用“高树”衬托“朱门”,暗含将军府的气派富贵之气;“蝉声”衬托“冷静”,是以闹写静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早秋的李将军府邸的富贵、幽静、悠闲。富贵气派又幽静的府邸衬托了李将军独特的个性志趣;‎ 颔联,写李将军府邸的书房。挂满了画着竹子的墨画,插着长长的淡淡清香的芦苇,书架上放满了书。“兼”,同“蒹”。充满了文雅的书卷味道。从侧面表达了李将军的文雅儒渊之气;‎ 颈联,李将军和侍者、宾客谈笑,言语周到而知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又豪放疏阔。行为举止描写,说明了李将军既温雅又豪放的性情;‎ 尾联,在书房中最爱读英雄故事,突出了李将军想要建立如书中英雄那般的功勋,但他却说不如那些英雄。表现了李将军的读书爱好,渴望成为英雄人物的壮志情怀但又个性谦逊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拔五城( ) (2)坐射起而夷宗死者( )‎ ‎14.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战不旋踵( )‎ A.停止 B.立即 C.掉转 D.返回 ‎(2)属之子矣( )‎ A.连接 B.托付 C.归属 D.部署 ‎15.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A. 魏文侯以为将 B. 以拒秦、韩 C.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6.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7. 翻译以下句子。‎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18. 吴起侍奉魏国两任君主,分别体现出他的 □□、□□之才。‎ ‎【答案】13. (1)攻陷、拔取 (2)因犯……罪 ‎ ‎14. (1)C;(2)B 15. A 16. B ‎ ‎17. 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 ‎18. 军事 政治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理解和推断实词往往可以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几大角度推断词义。‎ 依据“拔五城”,拔取五个城邑,可知,“拔”意为:攻陷、拔取;‎ 依据“坐射起而夷宗死者”,因犯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之罪的那些人,可知,“坐”意为:因犯……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1)依据“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绝不掉转脚后跟,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可知,“旋”意为:掉转,故选C。‎ ‎(2)依据“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君王年少,国内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不加信任,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付给您呢?可知,“属”意为:嘱托、托付,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其他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例句中,“以”,介词,用。‎ A项,“以” ,介词,用;‎ B项,“以”,目的连词,来,用来; ‎ C项,“以”, 通“已”,停止; ‎ D项,“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A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综合四个选项,比较差别处,“有”为动词,其后当“名”这一名词为宾语,故“名”后断句,故排除D;‎ ‎“君用”的对象是“(吴)起”,且“则是”往往用于句首,表示“就是,便是”,故“则是”前断句,故排除C;‎ ‎“谢吴起”的原因是鲁国君王怀疑他,故“鲁君疑之”前断句,故排除A。‎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及:等到;走:跑;之:到;徒:那些人;并:同时;中:射中。‎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依据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分析出所需答案。‎ 依据“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可知,吴起有卓越的用兵打仗之才,故答案为军事之才;依据吴起豁达魏武侯的话““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和魏武侯的回答“善”可知,吴起辅佐魏武侯时懂得抓住机会劝诫君王以德来统治天下,故答案为政治之才。‎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人进攻鲁国时,他带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有鲁国人说,鲁国是个小国,但有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您任用吴起,就是抛弃卫国。鲁国国君怀疑吴起,辞退了他。吴起当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侍奉他。魏文侯用他做将军,进攻秦国,拔取五个城邑。吴起身为将帅,却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为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为他吸脓汁。士兵的母亲听到以后哭了起来。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绝不掉转脚后跟,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吴公如今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够完全获得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守,来抵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 “壮丽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以前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仁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假如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魏武侯说: “好 。”吴起做西河守,很有名声,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坐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 “请让我跟你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君王年少,国内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不加信任,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付给您呢?还是托付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付给您好了。”田文说: ‎ ‎“这就是我职位排在您上面的缘故。”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国。娶魏公主为妻,却害怕吴起。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立即前往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吴起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上楚国的国相。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迫使三晋退却,西伐秦,诸侯都忧虑楚国的强大。原先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悼王被安葬以后,太子登基,就叫令尹把因犯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之罪的那些人全部处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平州①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②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定仲求所作。侯之为州也,宽以有制,静以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百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二十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③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者哉?‎ 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太平州:宋代设置,州治设今安徽当涂姑孰城。②子城:姑孰城的内城,在姑孰城北面。③餔:吃饭。‎ ‎19.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也 B. 者 C. 焉 D. 耳 ‎20. 第②段从“为吏者”写到“为士者”,分析其用意。‎ ‎21. 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这是圣人之道流传、百家之说形成、读书人彼此称颂的原因。‎ B. 就这是用来流传圣人之道、兴盛百家之说、让读书人争辩的方法。‎ C. 就这是圣人之道离散、百家之说兴盛、读书人争辩不止的原因。‎ D. 就这是散播圣人之道、形成百家之说、使读书人互相颂扬的方法。‎ ‎22. 对第③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立州学目的在于统一士人思想,最终目标是没有思想争辩分歧。‎ B. 作者认为学者要通过积累善才能继承圣人之道,进而才能行仁义于天下。‎ C. 作者认为读书人不能只听君主意见不了解百姓民情,否则会曲解圣人之道。‎ D. 李侯建立州学为读书人提供了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因而值得为世人称道。‎ ‎23.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 ‎【答案】19. C 20. 先写“为吏者”反衬出李侯知道兴学且不费财伤民之贤,再写“为士者”知学却不知所以学,引出下文阐释“学的目的”,强调写作本文的用意。 21. C 22. D ‎ ‎23. 为了酬答州人感念李侯功劳,并让更多人铭记李侯的请求;为了给当官之人和士人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方法;通过积累仁善来继承圣人之道,最终统一士人思想。‎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使用虚词的能力。考生应先通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并集合上下句语境把握句子间的关系,才是准确解题的关键。每个虚词选定后,要放在语境中验证,看是否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依据第二段“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所以我想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可知,此处需要一个代词,代指事情和问题。‎ A项,“也”,用于句末时,是语气助词,可表判断、疑问或反问、表感叹、表祈使、表示陈述或解释。‎ B项,“者”用于句末时,用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也可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C项,“焉”,用于句末时,可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可作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也可作助词,表示陈述、疑问、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D项,“耳”,用于句末时,表肯定,助词。‎ 只有“焉”可以充当句末代词,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技巧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表达方式技巧、文体知识技巧、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来塑造作品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考生要综合语境内容进行分析。‎ 依据第二段“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可知,作者写“为吏者”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反衬出李侯知道兴学且不费财伤民,进而赞美了李侯的贤能;接着感叹“为士者”懂得学习却不知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而引出下文“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阐述自己写本文的目的是要“告焉”,即讲述学习的问题。‎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承接前文的“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由此可知,这里在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引出后文的感叹,故“之所以”应为“……的原因”,故排除BD;“盛”应为“盛行”,故排除A。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D项,“李侯建立州学为读书人提供了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因而值得为世人称道”错误,依据第三段“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者哉?”可知,李侯建州学的目的并不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故“值得为世人称道”的原因也不仅仅是“为读书人提供了可口之食、安逸之居”。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的。答题时要条分缕析,要点简洁。‎ 依据第一段“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功”,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所付出的功劳。可知,写作此文是为了酬答州人感念李侯功劳,并让更多人铭记李侯的请求;‎ 依据第二段“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可知,写作此文是为了给当官之人和士人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方法等。‎ 依据第三段“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可知,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积累仁善来继承圣人之道,最终到没有争辩为止,即统一士人的思想。‎ ‎【参考译文】   太平州新建的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由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侯仲卿主持修建。李侯担任知州,政令宽简却很有章法,安静不扰却心有安排,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原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为此亲自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间,其形制如同一个圆环,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又划出田地二十顷,以满足求学者的口粮之需。从大门直到正堂,雄丽壮观而又紧凑,用来祭祀先圣和养育弟子的一应设施都已具备。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知道这项工程何时开始,而只见到它的落成。学校刚刚建成,李侯就任满离开了,全州百姓都对李侯的善举有着不尽的怀念,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所付出的功劳。   啊,学校不能让它停止的这种认识由来已久了。世上那些当官的人有的还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而李侯却深知学校教育为先,又能做到不费民财不伤害百姓,而是使他们自己劝勉自觉出力来建成此学,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然而当今世上的士子虽然都明白应该学习,但有人还不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所以我想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 继承圣道没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仁义所施要从父慈子孝的伦理开始。积蓄善心并不断地丰富它,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称之为神了。推行仁义并使之及于天下社稷,从而达到圣人对天道的理解高度,这才是学者应该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早在圣贤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们这些道理。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这是圣人之道发生歧义、百家之说能够盛行、学者之间有所争论的原因。学习所以称为学习,最终是要使天下的学者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才停止。游学在那里,饮食在那里,而却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那还仅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而已。李侯之所以这样,难道仅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达到目的了吗?‎ 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某写。‎ 三、写作70分 ‎2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查理·卓别林道:“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剧。”‎ ‎【答案】范文:‎ 青春长镜头 ‎“你们班就这样没有活力地唱,怎么能上元旦汇演晚会?”音乐老师对我们发出了“最后通牒”,她美丽的脸上特写着一个满满的失望与无奈的镜头。的确,我们班同学都在忙着埋头看书备考,哪有心情关注“窗外事”?用特写镜头来看看我们送审的节目,这也只是临时凑起来的小合唱——几个男生单调地站成一排漫不经心地唱着一首有点儿跑调的歌。‎ ‎“哎,这样的节目,即使是过了初审,又怎么拿得出手去全校师生面前表演?”音乐老师的话带来的低沉气息弥漫在教室里,让整个初秋时节都裹着宽大得有点不合身的校服外套的我们不禁十分难为情:难道我们一个个所谓的“学霸”聚集在一起,除了学习成绩,其他都拿不出手了吗?‎ 坐在学校操场的看台上,秋日的阳光暖暖洒下来,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打篮球,还有的同学围在一起,似乎在说什么笑话,一群人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 笑声,久违了的笑声!‎ 青春本该如此,本该笑声不断,我们不能选择沉闷!青春本该如此,本该如此活力慢慢,我们不能选择被动!‎ 于是,我们一扫之前的沮丧,积极起来!瞬间发现,每一个人变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了。让我们用特写镜头定格一下:全班积极动员,选歌、改编、练习……每一个脸上都闪着坚毅、积极的光!好吧,“学霸”一定应是当之无愧的。《北京东路的日子》被我们改编成了《海口一中的日子》,有领唱,有合唱,歌曲中还穿插了我们自己写的诗朗诵,再加上我们自己小提琴手的配乐。我们的歌,我们的心情在教室里欢快地飞扬。‎ 练习,反复练习。如何出场,如何站位,如何领唱。我们放弃了午休时间,放弃了低头看书背书做题的时间,一次一次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干劲,这样的组合,想不成功都难啊!‎ 终于,我们的节目不负众望,在全年级26个班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被挑选出来代表年级在全校进行表演。这让我们的音乐老师大吃一惊,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元旦晚会如期到来,我们把宽大的校服换成充满青春气息的格子衬衫,站在操场的舞台上,聚光灯照在我们身上时,同学们、家长们安静地坐在台下看着我们的演出,我听见自己和同学们动听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飘扬在操场上空。‎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在知名的视频网站上看到我们呢!瞧,那个“青春长镜头——歌唱的日子”演出的班级,就是我们班,那几个领唱者中,穿黄格子衬衫的人,就是我!‎ 虽然曾经有特写镜头的漫不经心、消极散乱,但是感谢我们自己的努力,用青春长镜头迎来了美好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