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跟踪训练(1)荷塘月色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荷塘月色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nà) 参差(cī) 斑驳(bó) 纤腰(qiān) B.酣眠(hān) 脉脉(mò) 媛女(yuàn) 蓊蓊郁郁(wěnɡ) C.皱撷(xié) 善睐(lái) 颤动(zhàn) 倩影(qiàn) D.独处(chù) 煤屑(xiè) 大意(yì) 点辍(z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霎时 倩影稀疏 没精打彩 笼着轻纱 B.缈茫 虚无缥缈 亭亭玉立 嬉游无度 C.和谐 櫂櫂童山 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D.风致 丰姿绰约 不绝如缕 一泻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 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 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 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 当时的朦胧静谧。) 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月下荷塘 图。 B.荷塘中,高高挺出水面的荷叶一望无际、青翠欲滴;一朵朵娇艳的荷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 C.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D.随着虚无缥缈的歌声,诗人的思绪融进了朦胧的荷塘月色之中,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诸多烦 恼。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A.⑤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 6、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辞特点 不同的一句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7、下列对句中加粗叠词的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点明了妻子半睡半醒的状态。)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样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 之深和荷塘之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净美丽。)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__________。 2.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修辞描绘塘中光影和谐柔美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塘月色》中,运用比喻手法写月色,化实为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荷塘里的美丽荷花。 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 80 字。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两首诗都写的是秋季到来后的“残荷”景象,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 B.白诗主要写了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境,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 “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C.白诗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了秋天的肃杀,“白露”“凉风”突出了环境的冷寂, 还未“残”的花,刚刚吹干的“叶”,衰败之景跃然纸上,尽显工笔细描的艺术魅力。 D.王诗先写荷花曾经花开十里、飘香十里的盛景,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 后的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E.王诗三、四句中,“芳菲”指美好的花朵,也可引申为美丽的女子,“客”点明她客居在外的 身份。就全诗而言,过去的美好情景与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对比最为刺痛人心。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 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 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 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 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 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 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第 1 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2.第 2 段景物描绘的观察角度与第 1 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3.在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 朦胧胧的。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4.说说第 3 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 感慨? 12、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 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 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 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 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 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 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 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 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 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 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 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 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 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 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 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 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 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 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 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 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 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 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 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 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 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 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 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 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 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 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 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 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 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 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 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 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⑩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 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 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⑪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清塘中的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动态描写,表现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以 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和希望。 B.文章开头两段指出作者要种荷花的原因有三点:作者在记忆中曾经有荷花的碎影;没有荷花 不符合作者的审美观念;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这样写为下文荷花的种植做铺垫。 C.文章以“荷花”为线索,伴随着“种荷一盼荷一赏荷, 赞荷一祝荷”的发展过程,感情也经 历了“遗憾一希望一失望一感叹”的变化。 D.文章第⑧段“觉得很有趣”是因自己种植的荷花竟被友人以作者自己的姓氏命名;“又非 常感激”是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认为自己会因荷花而名垂千古。 2.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 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13、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 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 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段描写月色下的荷花,运用了博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喻体的比喻)、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 法。请仿照本段的写法,描写某种植物,至少运用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200 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选 B A 项,“娜”应读 nuó,“纤”应读 xiān;C 项,“撷”应为“缬”,“睐”应读 lài,“颤” 应读 chàn;D 项,“处”应读 chǔ,“辍”应为“缀”。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选 D A 项,“没精打彩”应为“没精打采”;B 项,“缈茫”应为“渺茫”;C 项,“櫂櫂 童山”应为“濯濯童山”。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C. “总”表明作者揣测的语气.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 项,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B 项,含情 脉脉: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C 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 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此处望文生义。D 项,虚无缥缈:隐隐约 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解答时要分析句间的联系,注意语句前后的连贯和衔接。本段写景顺序是由总体到局部, 从上到下。总写的句子为⑤③②,③“这些树”照应⑤“都是树”,故⑤当放在开头,②“树 色”紧承③“月光,’,排在其后。①④写局部,按从上到下的顺序,①先写树梢,④后写树缝。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选 D A、B、C 三项和例句均为通感。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形容高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子的出水之高。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要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 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 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 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荡舟湖心,令人流连忘返。 解析: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E; 2.(1)白诗后两句议论抒情,诗人将“无人解爱”与自己“更绕衰丛一匝看”进 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之惑:为什么别人不爱凋零的荷花?从而抒发了自己对萧条景色的 喜爱之情; (2)王诗最后两句由写景引向写人,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却送秋声到 客衣”写出了诗人在秋风中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和对自己现在处境的感慨。 解析:C“工笔细描”表述有误,诗中的语言是没有雕饰的白描手法。E“芳菲”不是代表美女, 后面的“客”也不是“她”而是客居的他乡诗人。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荷叶→荷花→荷香→微风吹拂下荷塘的颤动。 2.由月光下的荷塘,转而写荷塘上的月色。3.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难 得的自我陶醉中的自由。 4.写树,用“重重围住”写树木的茂盛,更写出作者的压抑感;“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写出色 彩的黯淡,更写出作者心情的黯淡。写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表现的是作者心 绪的低落。“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表现的是作者那片刻的宁静 已不复存在,心中烦乱不堪。“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是作者无法摆脱烦乱、哀 愁的感受。 解析: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风姿:荷是秀雅的,它迎风弄姿,睥睨一切。②神韵:荷是顽强的,它努力生长, 不曾言弃。③意趣:荷是宁静的,它优美淡然,洒脱飘逸。 3.【示例一】是张扬生命的强者。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美 丽和顽强。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破壳而出。 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董和极其惊人 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生命强者的真实写照。 【示例二】是彻悟生命的智者。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 萧条之感,作者笔下荷 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寂静的荷塘,流水脉脉,微风不经意时吹落 了一片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深深感到生命的快乐。 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 生命的智者。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 感情变化过程应为:希望一灰心一狂喜一感叹。D 项,“认为自己会因荷花而名垂千古”错,原 文中“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是反问句,并非肯定。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以清塘荷景为主角和审 美对象.始终把荷叶、荷花当作写作的主体,从播种到生命的萌动、生长、凋落,每一个细节都 牵动着读者去体验生命的每一次悸动。初读本文,以时间为序,一目了然,细细品味.你会换索 到潜藏的情感暗流,从作者对荷花播种之后的切切翅盼.到荷叶萌生之后的哲理之思,再到荷 花盛开的闲情逸致,及至对冬日残荷的殷殷祝福,通篇流动着对生命的关注、呵护和挚爱,传达 着颂赞生命的主題。抓住荷叶、荷花、落瓣三个意象,也就抓住了荷韵:荷花的“傲”、荷叶 的“勇”、落瓣的“静”。 3.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文写的是荷 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其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浸透了 作者对生命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 不如说是写季老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 借荷明理。组织答案时,既要有高度凝练的 总结概括,又要紧密结合原文内容,条理清楚地充分阐明理由。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冬天来了,教室门前的各种蜡梅花欣然绽放。你看它们, 有的红艳如霞,有的洁白似雪, 有的鹅黄如蜜。每片花瓣都润滑透明,有冰清玉洁的雅致。盛开的蜡梅花像一盏盏吊挂的金钟, 在凛冽的寒风中微微晃动。打开窗子,幽幽的花香时不时地飘来,沁人心脾。蜡梅花的花朵不 大,光秃秃的枝条托着它们。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被摔碎。蜡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 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们开得愈精神。因为吹拂它们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 润它们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