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50 K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赛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 2020 年春季联赛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第 I 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 II 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 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这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 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络文学积 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 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 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 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 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 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山里的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 的故事。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 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 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 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 - 2 - 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 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等。一些少数民族作 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 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在魅力。 除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部分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也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比如, 书写英雄儿女奋战抗日的《遍地狼烟》,展现巴山红军游击队勇敢抗敌的《巍巍巴山魂》等, 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张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家国情怀。 但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的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现实题材不等同于现实主义,一些 作品虽聚焦都市或校园,却侧重展现“小时代”的奢华或“霸道总裁式”的爱情生活,过度 消费青春,陷入了虚妄的拜金主义;一些作品迎合市场热点,虽有“职场”“正能量”等外 衣包裹,但实质仍是空洞苍白的快餐式消费品,缺乏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和洞察;有的作品主 角光环强大,人物依靠非现实异能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性和真实性;有的作品过度宣扬丛林 法则,缺乏人文关怀。这些作品偏离现实主义精神,简单迎合读者的低级阅读趣味,缺乏正 确的价值导向,缺乏创新精神。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 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 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 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18 日 13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网络文学已经完成由玄幻题材向现实题材的转化,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 组成部分。 B. 部分网络文学作品针对社会现实问题,书写出人物感人心魄的故事和精神,能够引发读者 强烈共鸣。 C. 以现实主义精神去发掘历史题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要 特征之一。 D. 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要走向经典化,获得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和历史的回声,创作必须扎根于 - 3 - 人民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作者概要指出了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创作原则、本质特性以及时代价值。 B. 二至五段采用层递式结构从作品风貌、主旨、着力点、题材等角度阐释了网络文学的特征。 C. 文章第六段主要采用例证法,严正地剖析了当下一些网络文学在创作中存在的误区和不 足。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从现象到本质地剖析事理,阐明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创作者从各自职业背景去聚焦时代与现实,塑造了不同行业 的典型人物。 B. 阅读一些侧重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使我们了解故事和感悟传 统文化魅力。 C. 当今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简单迎合读者趣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和创新精神。 D. 网络文学只有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才能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 理想的责任。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当下网络文学已经完成由玄幻题材向现实题材的转化”错误,“近年来,网络文学领 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 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知只是“正”,不是“已经完成”。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4 - B 项,“二至五段采用层递式结构”错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 程”“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 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除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部分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也蕴 含着现实主义精神”之间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 项,“当今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简单迎合读者趣味”错误,第六段“但 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的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些作品虽聚焦都市或校园,却侧重展 现‘小时代’的奢华或‘霸道总裁式’的爱情生活,过度消费青春,陷入了虚妄的拜金主 义”“简单迎合读者的低级阅读趣味”,可知是部分作品。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停课不停络教学效果怎么样?近日湖南省教科院智库 “互联网+教育”研究团队进行了调查。 近八成络教学。此次调查共在全国收回问卷 6.7 万余份,其中在湖南收回 5.1 万份。调 查显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成为常态,79.34%的调研对象所在学校已经开展在线教学, 城市和农村分别为 83.41%、77.42%。 录播、直播各显神通。调查发现,有 36.48%的学校以“组织学习公共教学资源”为主, - 5 - 31.56%的学校以“教师录播或采用平台已建资源教学”为主,11.6%的学校以“教师直播教 学”为主。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获得认可,但网络环境组织实施、师生互动交流等一些方 面仍有改进余地。 农村地区在线教育仍具挑战性。在线教育教学中,家庭是否具备上网条件、终端是否有 电脑等设备,是重要影响因素。和城市相比,农村家庭电脑拥有率较低,在线教育教学对农 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摘编自《推动在线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2020 年 3 月 11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图片选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些上课难的问题让人揪心。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非四个方面: 要么没有宽带接入,要么手机信号不稳定,要么缺少终端硬件,要么各项费用偏高。工信部 曾提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所有农村都能够村村通宽带,弥合“数字鸿沟”。 疫情之下,更“硬核”的手段是把建设提速,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向毛细血管的末端, 宽带网络不仅要进村,国家要想办法进入村民家里,让散居深山的农户拥有稳定的手机信号。 让有学龄孩子的家庭通上宽带,或者有稳定的手机信号覆盖是当务之急,对有困难的家 庭,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不用爬雪山、不用坐在悬崖边上网课,是国家对孩子最基本的呵 护。 与此同时,要鼓励没有在家上网课条件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难。一些课开通前给学 生的问卷上,所有针对是否具备在家正常上网课条件的问题,都只包含两个选项,一是“可 以”,二是“不可以,但我能想办法克服”,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形式主义做法。一些地方官 员甚至顾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上网课困难,会给地方形象抹黑,是不顾防疫大局, 这显然也是必须纠正的错误观念。 - 6 - 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同学,学校还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帮助学生在恢复课堂 教学前把功课补回来,不能让“数字鸿沟”演变成“知识鸿沟”。 (摘编自《解决课难不妨再“硬核”一点》,2020 年 3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对中小学生进行在线教育,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客观需 求,但是不能只有在线知识文化的教育,而缺少了防骗意识的教育。鉴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 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并不了解,同时在防骗意识上也严重匮乏,所以我们在开展在线教育的 同时,也要对防骗教育进行补课。而这种补课,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方式来进行。 从线下来说,在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交给孩子之前,要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 能做,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正确、健康的价值观、金钱观,避免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从线上教育来说,制作网络课程的机构,不妨在每次上课之前先对孩子进行一段预防网络诈 骗的教育,就像现在在上网课之前,都会有一段预防新冠肺炎的教育一样。这些措施,会有 效提高孩子们的防骗意识。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做好技术预防工作,大人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 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他们不要盲 目扫描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以防 进入钓鱼网站。 (《上网课也要补上“防骗课”》,2020 年 3 月 10 日《北京青年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调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成为常态,有近八成的学校已经开展在线教学,城乡的 差别不大。 B. 材料二表明,网课最大优势是便捷,不受地点限制,突出问题是开展在线教学或软件不稳 定。 C. 针对上网课条件的调查,一些学校只浮于形式,甚至有官员顾虑学生反映的困难会抹黑地 方的形象。 D. 由于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缺乏了解,因此在开展在线教育时应将知识文化和防骗 教育并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线教育教条件、终端等条件的制约,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实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B. 从材料二可知,在线教学时虽然师生可以随时翻阅资料,但因不能面对面,所以互动体验 - 7 - 效果不佳。 C. 疫情期间,在建设提速的“硬核”手段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惠及每个村民,弥合“数 字鸿沟”。 D. 未成年人的防骗教育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以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金钱观,增强其 防骗意识。 6. 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网络教学需要注意或解决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让所有学龄孩子的家庭都有宽带接入、稳定的手机信号、终端硬件,同时解决费用偏高 问题;②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同学,学校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和措施;③制作网络 课程的机构、学校、家庭都应形式多样地对络诈骗的教育。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 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 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错误,以偏概全;材料四表述为“鉴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 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并不了解,同时在防骗意识上也严重匮乏……”所以应在“未成年人” 之前有修饰语“绝大多数”。故排除 D 项;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 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 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题干要 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惠及每个村民,弥合‘数字鸿沟’”错误,依据“对因为客观条 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同学,学校还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帮助学生在恢复课堂教学前把功课补回 来,不能让‘数字鸿沟’演变成‘知识鸿沟’”可知,弥合“数字鸿沟”靠的是“学校”, 而非“通信设施建设”,此外依据“国家要想办法进入村民家里,让散居深山的农户拥有稳 定的手机信号”可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惠及每个村民”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C。 - 8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写了网络教学的总现状;材料二通过图表的形式,讲了网课的优势和不足;材料三写 解决课难的具体办法;材料四写青少年上网课应注意的问题,本题题干“当前疫情形势下的 网络教学需要注意或解决哪些问题”,故答案应从材料三和材料四来概括。 由材料三“……归结起来无非四个方面:要么没有宽带接入,要么手机信号不稳定,要么缺 少终端硬件,要么各项费用偏高”可知,要让所有孩子上好网课,家庭宽带、手机信号、终 端硬件和费用等问题需首先解决好。由材料三“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同学,学校 还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帮助学生在恢复课堂教学前把功课补回来,不能让‘数字鸿沟’演变 成‘知识鸿沟’”可知,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孩子,学校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和措 施;由材料四“鉴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并不了解,同时在防骗意识上也 严重匮乏,所以我们在开展在线教育的同时,也要对防骗教育进行补课”和“而这种补课, 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方式来进行”可知对孩子应进行形式多样地防诈骗教育。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舍弃 宁量 刘仁树,村里人称谓他老刘,可年龄并不大,才 50 多岁。老刘是一个厚道、安分守己的 好人,但平时喜欢看书,当然看农业养殖、种植等方面的书,每次到城里会到书摊前转一转。 妻子务农,一女一子都在念大学。 老刘那年在离村庄较远的峡谷山坳里花费几 10 万元钱办了一个兼种植的养殖场。刚好山 是自家的责任山,田地是自家的责任田与自留地;有一口 2 亩多生产队一直荒废的水塘,被 老刘租来养鸭、养鱼;沿着长满茂盛灌木和杂草的山坡盖了一排 10 间共 200 多平米的简易房。 - 9 - 同时,也办理了相关手续。养了 30 头猪,100 多只鸭子,50 多只鸡,投放了 2000 多尾鱼苗。 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猪粪鸡粪种水果、种作物,鸭粪喂鱼;反过来作物又可以作为畜 禽的绿色饲料,循环利用。 经过 2 年的努力,老刘有了不菲的收获,每年收入稳稳当当,夫妻俩满脸春风,子女俩 有了老爸的养殖场在学校用钱才有了“大手大脚”。 村子里有些人嫉妒了。暗中向政府投诉,说是养殖场污染环境,要求取缔。 开始一拨是普通的乡镇干部来做思想工作,夫妻俩不同意取消养殖场,老刘的妻子又哭 又闹,又是骂,她的撒泼终于撵跑了乡镇干部。 这次马副镇长亲自出马,放话了,“老刘,我知道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但是新农 村美丽建设是上面的政策,是形势,是政治任务!” “老刘啊,你们夫妻俩想想看,我们乡镇干部经过研究,如果你同意取消养殖场,镇政 府给予补偿 1 万元”“否责强制执行,用推土机推!”马副镇长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 无奈,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在取消养殖场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那些畜禽按打折慢慢 处理。 时值寒冬。被人取笑的蒙羞和财产损失的痛心像毛毛虫爬过老刘的浑身,让老刘坐立不 安;养殖场的扫尾事还要处理,老刘走在路上,双脚像灌铅似的,几棵树木像秃了顶,枝头 上有几枚黄叶在寒风中晃动,仿佛就要坠入山谷。 夫妻俩躺在床上。妻子说:“这段时间市场畜禽价格飞涨,鸭子原来每斤卖 15 元,现在 涨到了每斤 21 元,一只小小的鸭子需 60 多元”,妻子叹气道,“如果养殖场的 100 多只鸭 子还在那就可以卖……”老刘劝妻子忘了过去,说:“事后想想,我们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猪栏没有及时打扫和清洗猪粪,没有及时填埋畜禽粪。”老刘说,年过后到工业园区的 工厂里打工。 年初,老刘已找到一家电池厂看管污水处理的工作。夫妻俩吃住在厂里,每月 6000 多元 工资。时间一晃,在厂里工作已有 1 年多了。 某天,厂长老板笑着对老刘说:“老刘,给你加工资要不要?” “给我加工资不要,我是傻瓜呀! 老板眼睛向污水处理池瞄瞄,诡秘地说:“他们都在黑夜里偷偷……”老板很含蓄。 老刘已明白了,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是这样的为难事、苦差事啊,真是无缘无故天上不 会掉馅饼的。 “容我考虑一下,跟家里人商量再决定吧。” - 10 - 老刘回家与妻子讲,老板叫我把污水偷排到江河。老刘说,工业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断 子绝孙”的,不像畜禽粪。老刘的妻子这次也通情达理,说这抹良心的事不干,宁愿省吃俭 用,反正孩子大学已毕业,有工作了。 老刘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眉头一皱,红着脸说:“是为了那天事,辞职?” “不是,不是的。”老刘急忙说。 “其实,你好好干,今后每月可以拿到 8000 多元。” “准备回老家开民宿。现在有了振兴乡村、扶持乡民的好政策,回乡创业正是时候!” “那也是啊,政府很重视振兴乡村的工作。好吧,老刘,那预祝您民宿生意兴隆,财源 滚滚!” 春天,百花齐放,桃红柳绿,阳光明媚。老刘夫妻俩走在乡村道路上。 (选自“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采用铺叙手法,从投入、规模、经营种类等方面介绍了老刘养殖场的兴旺景象, 意在为下文描写老刘和妻子不愿舍弃养殖场做铺垫。 B. 老刘花费巨资兴办的兼种植的养殖场,有相关手续且经营合法规范,之所以被镇政府取缔, 主要是因为收益颇丰后引起了村子里有些人的嫉妒。 C. 小说篇末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象征了老刘夫妻回乡创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给读者 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刘夫妻的创业经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客观现实。 8. 请以老刘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 小说以“舍弃”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正面描写: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老刘明白老板 涨工资是要他向江河偷排污水时“心里咯噔一下”的心理细节、向老板提出辞职时“急忙 说”的神态细节等,表明老刘是一个厚道、通情达理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性格形象。如老刘在养殖场被取缔和向工厂老板辞职后,对妻 子所说的一番话,刻画出老刘深明大义、安分守己的性格形象; 侧面描写: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取消养殖场后,“几棵树木像秃了顶,枝头 上有几枚黄叶在寒风中晃动,仿佛就要坠入山谷”,衬托了老刘因被人取笑和财产损失后痛 心、失落的心态。 - 11 - 9. ①概括故事情节。小说围绕“舍弃”讲述了老刘和妻子两次作出决定的故事:一是响应政 府号召舍弃了养殖场;一是拒绝了向江河偷排污水而加工资的诱惑。②突出人物形象。在是 非或诱惑面前,老刘和妻子商量后都能作出正确决定,有力刻画出老刘深明大义、通情达理 和安分守己的形象特点。③揭示小说主旨。小说通过老刘和妻子的故事,揭示了“人面对是 非诱惑时要勇于舍利取义”的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且经营合法规范”理解错误,后文有老刘的话“事后想想,我们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 方……”;“主要是因为收益颇丰后引起了村子里有些人的嫉妒”也理解偏颇,应主要是“新 农村美丽建设政策的需要”。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凭借 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 写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 面烘托,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和环境是如何刻画人物 形象的。 本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及环境烘托的手法。细节描写,老板通过涨工资很含蓄 地表达希望老刘能向江河排污水时“心里咯噔一下”,向老板辞职时“‘不是,不是的。’ 老刘急忙说”,这些动作、心理、神态细节刻画,形象地表现了老刘是一个厚道、通情达理 及深明大义地人。语言描写,文章主要是两处,一是养殖场被取消后,“妻子说:‘这段时 间市场畜禽价格飞涨,……’,妻子叹气道,‘如果养殖场的 100 多只鸭子还在那就可以 卖……’老刘劝妻子忘了过去,说:‘事后想想,我们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猪栏没有 及时打扫和清洗猪粪,没有及时填埋畜禽粪。’”形象地刻画了老刘“厚道、安分守己”的 特点;二是老板给老刘涨工资时:‘老刘,给你加工资要不要?’‘给我加工资不要,我是 傻瓜呀!’ ‘他们都在黑夜里偷偷……’,老刘提出辞职时“‘不是,不是的’……‘准备 - 12 - 回老家开民宿。现在有了振兴乡村、扶持乡民的好政策,回乡创业正是时候!’”等对话, 表现了老刘深明大义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特点。环境描写,养殖场被取消后,“……,几棵 树木像秃了顶,枝头上有几枚黄叶在寒风中晃动,仿佛就要坠入山谷”,通过此时老刘所见 之景,写出了老刘被取消养殖场后痛心、失落地心态;“春天,百花齐放,桃红柳绿,阳光 明媚。老刘夫妻俩走在乡村道路上”,表现了老刘夫妻在拒绝老板不合理要求后内心轻松, 面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 考生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整理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 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 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 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 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 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 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从内容角度来说,小说围绕“舍弃”讲述了老刘和妻子两次作出决定的故事:一是因村子里 有些人嫉妒,暗中向政府投诉,说是养殖场污染环境,要求取缔,然后普通的乡镇干部和马 副镇长分别来做思想工作,老刘无奈取消了养殖场;二是老刘夫妻在工厂打工,老板以涨工 资为由希望老刘能帮忙往江河里排放污水,老刘深明大义,拒绝了老板的要求,抵制了诱惑。 从人物形象角度来说,取消养殖场,符合“新农村美丽建设”;老板以涨工资为由希望老刘 能帮忙往江河里排放污水,面对诱惑,老刘拒绝了,两次选择就是两次“舍弃”,都是老刘 作出的正确决定,有力刻画出老刘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和安分守己的形象特点。 从主旨角度来说,小说写老刘和妻子“是否取消养殖场”和“是否答应老板要求”两次选择, 通过老刘夫妻的两次舍弃,揭示了“人面对是非诱惑时要勇于舍利取义”的主旨。 考生整理即可。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 13 -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也。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太 和初,拜通直散骑侍郎,高祖礼之甚重。平因侍从容请自效一郡,高祖曰:“卿复欲以吏事 自试也。”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民怀之。 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图孔子及七十二子 于堂,亲为立赞。前来台使颇好侵取,平乃画“履虎尾”“践薄冰”于客馆,注颂其下,以 示诫焉。加平东将军,征拜长兼度支尚书,寻正尚书,领御史中尉。 冀北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镇北将军以讨之。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夜有 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贼攻围济州 军,拔栅填堑,未满者数尺。诸将合战,无利而还,惮于更进。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 卒乃前,大破逆众。愉时坠马,乃有一人下马授愉,止而斗死。乘胜逐北..,至于城门,斩首 数万级,遂围城烧门。愉与百余骑突门出走,遣统军叔孙头追之,去信都八十里擒愉。冀州 平,世宗遣兼给事黄门侍郎、秘书丞元梵宣旨慰劳。征还京师,以本官领相州大中正。 延昌初,武川镇民饥,镇将任款请贷未许,擅开仓赈恤,有司..绳以费散之条,免其官爵。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平高明强济,所在有声,但 以性急为累。 熙平元年冬卒,遗令薄葬。诏给东园秘器①、朝服一具、衣一袭、帛七百匹。灵太后为举 哀于东堂。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烈公。 (节选自《魏书·李平传》,有删改) [注]①秘器: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A.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B.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C.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D.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易》”,是儒家的经典。《师说》中“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种经书。 B. “太学”,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庠序”则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 构,始于汉武帝。 C. “逐北”,“北”即“溃败的军队”,“逐北”即“追逐逃走的败兵”。《过秦论》中“追 亡逐北”即是此意。 D. “有司”,“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古时指主管某部门的 官吏,后也泛指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平为官清简,颇得民心。他主动向高祖请求外任,因为政绩突出,深得当地官员和百姓 的感念。 B. 李平推行农桑,重视教化。鼓励督促农民耕田种桑,推崇儒学,建立学校、选拔教师来教 化学子。 C. 李平沉着果敢,精于谋略。奉命讨伐王愉时,他遇险不惊,鼓舞士气,指挥若定,成功平 定叛乱。 D. 李平精明强干,思虑深远。他为人性情平和,处事周密细致,在历任官任上都赢得了很高 的声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 (2)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卒乃前,大破逆众。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李平)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博览群书,喜爱《礼》《易》,很有文才。 (2)李平亲自来到队伍中间,用重赏加以劝勉,士兵于是又前进,大破叛贼(叛军)。 【解析】 【10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根据前后语 境,“济人”是“救济灾民”,“心”是“用心”之意,应做后一句的主语,所以之间要断 开,可排除 AD;“初”是“初年”,不是“起初”,“转吏部尚书”的主语是“平”而不是 “肃宗”,故“初”应接在“肃宗”之后,所以 C 项断句正确。原句标点是:平奏款意在济 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迁中书令,尚书如故。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句意是:李 平上疏奏说任款的目的是为了救济灾民,用心是好的,宣武帝原谅了他。肃宗继位初年,调 任李平为吏部尚书,加封抚军将军。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B 项,“太学”和“庠序”的解释错位。应该是:“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 校。“太学”则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于汉武帝。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为人性情平和”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平高明强济,所在有声,但以性急为累。”大 意是:李平精明强干,所在任上的声望都很高,但因性情急躁而常使自己受累。所以可知李 平“为人性情平和”理解错误。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 16 -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少有大度:翻译时要补出主语“李平”;少:从小;大度:远大的志向;涉 猎:博览;颇:很。 句意是:(李平)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博览群书,喜爱《礼》《易》,很有文才。 第二句得分点:行间:队伍中间;劝以重赏:状语后置句,“以重赏劝”,用重赏加以劝勉, “劝”劝勉;前:名词作动词,前进;逆众:叛贼。 句意是:李平亲自来到队伍中间,用重赏加以劝勉,士兵于是又前进,大破叛贼(叛军)。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 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 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博览群书,喜爱《礼》、《易》,很 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授任他为通直散骑侍郎,高祖对他十分器重。李平乘着侍从的机会 从容请求治理一郡,高祖说:“你想治理一个地方来试试自己的才能吗?”授任他为长乐太 守,李平处理政务清明平和,官吏百姓都很感念他。 李平鼓励督促农民耕田种桑,修建太学,选拔有学问的儒生来充任讲学博士,从五郡的 读书人中选拔聪明敏捷的进行教育。描绘孔子和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挂在讲堂内,亲自为每 幅画像写像赞。前任台使很喜欢搜刮民财,李平于是画“履虎尾”和“践薄冰”两幅画,悬 挂在客馆,写上颂文,以警示告诫学子们。朝廷加封为平东将军,征授他长期兼任度支尚书, 不久正尚书,兼任御史中尉。 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在信都造反,皇帝任命李平为镇北将军去讨伐他。李平进军驻扎 在经县,叛军各路大军也向这里汇集。夜晚,蛮兵数千人攻打李平军营前面的营垒,箭射进 了李平的军帐,李平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才安静下来。于是李平指挥军队进到 - 17 - 冀州城南十六里处。敌人围攻济州军,拔去栅寨,填平壕沟,只差几尺沟就被填平了。诸将 联合作战,无功而返,害怕再次前进了。李平亲自来到队伍中间,许以重赏,士兵于是又前 进,大破叛贼。元愉当时从马上掉下来了,于是有一个人下了马救他,阻拦攻击而战死。李 平乘胜追击,到了冀州城门,斩敌数万人,就开始围攻放火烧毁城门。元愉和一百多名骑兵 冲出城门逃走,李平派统军叔孙头追击敌人,在距离信都十多里的地方擒获了元愉。冀州平 定后,世宗派兼给事黄门侍郎、秘书丞元梵宣读皇帝旨意慰劳。出征回到京城后,李平以本 官兼任相州大中正。 延昌初年,武川镇发生灾荒,镇将任款请求借贷,没有得到允许,擅自打开粮仓救济灾 民。有司用私散官仓这条法律处罚他,免掉了他的官职。李平上疏奏说任款的目的是为了救 济灾民,用心是好的,宣武帝原谅了他。肃宗继位初年,调任李平为吏部尚书,加封抚军将 军。李平精明强干,所在任上的声望都很高,但因性情急躁而常使自己受累。 熙平元年冬天去世,遗嘱让薄葬。帝诏赐予东园棺材一副、朝服一具、衣一套、帛七百 匹。灵太后在东堂为他大声号哭。追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号文烈 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 秦韬玉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开门见山,用“皆”“紧”“劳”等字眼,概括写出了塞下战事的频繁,营造了紧迫 的战争氛围。 B. 颔联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战争环境的恶劣艰苦:黑山僻远,气候寒冷;青冢所在,沙平月高, 凄清荒凉。 C. 颈联描写原野上矗立的雪岭和黄河依旧滚滚流淌,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塞下壮美景色 的欣喜之情。 D. 全诗语言平实简朴,有异于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低 徊哀怨之感。 15. 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18 - 【答案】14. C 15. ①“皆唐土”“不毛”,表达了对国土沦丧、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 何的叹息。 ②“何日陈兵”,表达了希望唐王朝能收复失地、重振雄风的热烈期盼。③结合 颔联,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C 项,“表达了诗人对塞下壮美景色的欣喜之情”理解错误。“大野几重闲雪岭,长河无限旧 云涛。”在那异域茫茫的旷野之上,几处白皑皑的山岭悠闲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并没感觉到 河山的变迁,人民的流离。滚滚的黄河也依旧咆哮着向前奔流而去,只是两岸的土地却再也 不是唐朝的国土了。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种物是人非,盛期难再的哀伤情 绪弥漫在诗篇的字里行间。所以应是“委婉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疆土残破的忧伤之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赏析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 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 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 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意思是:凤林关外都是大唐的土地,什么时候 能够陈兵边塞戍守这不毛之地呢?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将诗人久已压在心头的话倾 吐出来。“凤林关外皆唐土”陈述的是盛唐时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诗人希望唐王朝能重新振 兴起来的热烈愿望。“何日陈兵戍不毛。”既是希望,也是诗人对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 的叹息。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所以还要结合前三联的内容来分析情感。如果情感有重复的地 方可以不用再分析,如果有不同的情感还要加以分析。 首联“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一下子把读者带到 了塞下紧迫的战争氛围中。你看,身边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都是些身着战袍,全副武装的 士兵们,凛冽的寒风刮得征旗猎猎作响,将帅们所骑的战马也因连日的奔忙而显得疲惫不堪。 - 19 - 诗人在平实的叙述之中,用“皆”、“紧”、“劳”等字眼,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当时战事的 紧迫与频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扣人心弦的感受。 颔联“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转入对战争环境的具体描绘。由于黑山地处偏 远,气候寒冷,早晨的霜雾把将士们的手指也冻僵,以致于手里的弓箭也觉得沉重了一些。 青冢所在的沙地,平平整整,望不到头,在那凄清的夜里,天上的明月似乎也高远了几分。 青冢,指王嫱墓,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作者在这里特意选择了“青冢”这样一个地名显 然是另有深意,他在这里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 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可如今的皇上却连收复失地的气魄都没有,真是可叹!诗人站在异地看着 这皎洁的月亮,不禁心事如潮,感慨万千。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联的喟叹。 颈联“大野几重闲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在那异域茫茫的旷野之上,几处白皑皑的山岭 悠闲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并没感觉到河山的变迁,人民的流离。滚滚的黄河也依旧咆哮着向 前奔流而去,只是两岸的土地却再也不是唐朝的国土了。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种物是人非,盛期难再的哀伤情绪弥漫在诗篇的字里行间。 综合全诗的内容,可从表达对国土沦丧、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的叹息,表达希望唐王朝 能收复失地、重振雄风的热烈期盼,委婉地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等角度分析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 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通过善飞和善攀援的动物都一筹莫展的描写,强调了蜀道的高峻难行。 (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在琵琶女弹奏之前,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她弹奏技艺娴熟高超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达出学生可以 - 20 - 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 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2)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猿猱、度、攀援、是故。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凸显文化认同的重要时间节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节日参与者,都会在生命历程 中 地感受和保留节日记忆。这种记忆虽然伴随年龄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但它首先是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特质的记忆,( )。如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 每逢佳节,人们也都会感受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 的文化认同。 这种建立文化认同的过程,也是一种从个人到家、国、天下的文化体验过程。传统节日 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身心感受和生命历程,也是群体与个人、小家与大家之间的重要 纽带。节日文化由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开始,以亲情为起点,伴随公共性层级不断扩展, 逐步展开与生存发展相关联、关系范围不断扩大的聚集与联动。在这种向外、向上的联系中, 从家和万事兴到国泰民安,不断强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念。以民为本与家 国天下 ,成为节日文化向心力所在。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在文 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的作用 ,弘扬节日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传统节日文化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体 之间的重要纽带。 B.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个人与群体、小家与大家 之间的重要纽带。 C. 不仅传统节日文化联系着社会成员的身心感受和生命历程,也是个人与群体、小家与大家 之间的重要纽带。 D.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体 - 21 - 之间的重要纽带。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怪乎“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会被人们挂在嘴边 B. “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无怪乎人们会挂在嘴边 C. 挂在人们嘴边的无怪乎是“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 D. 无怪乎人们会把“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挂在嘴边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而复始 难以割舍 并行不悖 不言而喻 B. 一如既往 难以割舍 大相径庭 难以言喻 C. 周而复始 难以释怀 大相径庭 不言而喻 D. 一如既往 难以释怀 并行不悖 难以言喻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 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均是“传统文化节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故排除 A、C 两项;同 时根据前文“都会在生命历程中……感受和保留节日记忆”可知,A 项“小家与大家、个人与 群体”语序不当;根据前文“也是一种从个人到家、国、天下……”可知,C 项“生命历程和 身心感受”语序不当。D 项“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体”语序不当。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从后文“人们也都会感受到……”来看,该句主语应该是“人们”,“无怪乎”,是指对某 种现象不感到奇怪。故 B、C 两项句意的逻辑关系有误,应排除;从前后主语保持一致来看, 可以排除 A 项。 故选 D。 - 22 -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 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 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一如既往: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 一样。根据下文“这种记忆虽然伴随年龄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可知,应选“周而复 始”。 难以割舍:很难割断舍弃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释怀:无法放弃,无法割舍。此处强调关系 密切,应选“难以割舍”。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根据后文“成为节 日文化向心力所在”,应选“并行不悖”。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难以言喻: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 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根据后文“弘扬节日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可知,只能 选“不言而喻”。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 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 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五句应用文稿的片段,都有用词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1)明天上午 9 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的夏令营开营仪式,所有同学全部要穿着校服。(广播 稿) (2)王老师,班级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名单和材料已面呈您的办公桌上,请审阅。(留言 条) (3)肖明,你定于周一班会课在我班开展的职业规划交流活动,届时一定鼎力相助。(手机 短信) - 23 - (4)经研究决定,进入学校大门时,所有骑自行车的同学都要下车在道路右侧推着走。(通 告) (5)非常荣幸能作为学长回母校和同学们交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谢谢!(发言 稿) 【答案】(1)“全部要”和“全不要”,因谐音造成歧义,应该为“都要”。(2)“面呈” 和“您的办公桌上”搭配不当,应改为“放在”。“面呈”,当面呈交。(3)“鼎力”应改 为“全力、竭力”。对象误用,“鼎力相助”是表示感谢或请托的。(4)“推着走”应改为 “推行”;此处应用书面语。(5)“禀告”应改为“指正”。“禀告”,向上级或尊长报告 事情。谦敬失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 求找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 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 (1)语境是广播稿,避免使用同音或谐音词,“全部要”与“全不要”容易因谐音造成歧义。 (2)语境是留言条,要符合口语用词特点,“面呈”是书面语,“当面呈交”之意。 (3)语境是手机短信,“鼎力相助”是表示感谢或请托的,用于对方。此处用于自己,对象 误用。 (4)语境是通告,应用书面语体,“推着走”过于口语化。 (5)语境是发言稿,“禀告”向上级的人报告,尊称为禀告。多用于古代时向上级或尊长报 告事情。此处用于自己,谦敬失当。 21.请各用一句话对下面两则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每句不超过 30 字。 材料一: 2016 年,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 81 至 100 回》的问世出版,给这 个世界带来了惊喜,填没了《红楼梦》残缺的遗憾,使我们读到了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 真正原貌。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因为作家唐国明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发现 《红楼梦》从此不再残缺,《红楼梦》从此真正原模原样地站立在了世界文化面前。 材料二: 2008 年,《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提议后 40 回作者宜署无名 氏,得到了专家和出版商的赞同,彻底否定了所谓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作说”。 - 24 - 2018 年国内出版《红楼梦》的权威部门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将《红楼梦》作者署名改 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有专家学者认为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家们对后 40 回续书作者研 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区别作者和整理者的严谨态度。 【答案】材料一:唐国明考古复原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出版。 材料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作者不再署名高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 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 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 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具体考查的是新闻压缩,此类问题一般包含两个要素,即“人物(事物)和事件”,答 案一般是个主谓句,“谁干什么”或是“谁怎么样”,最后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依据材料一抓关键句“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 81 至 100 回》的问世出 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喜”可知,陈述对象为:唐国明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 原:第 81 至 100 回》这本书;事件为:问世出版。所以进行整合为:唐国明考古复原的曹雪 芹百回本红楼梦出版。 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关键句“彻底否定了所谓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作说”和第二 段中的“2018 年国内出版《红楼梦》的权威部门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将《红楼梦》作者署 名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可知,陈述对象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事件为:否定了所谓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作说。所以进行整合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作者不 再署名高鹗。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 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 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 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律是一种品质,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办法。不能自律的人,迟早是要失败的。 很多人成功过,但是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自律,忘记了自律。然而,很多人在 走向自律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要养成好习惯、 - 25 - 戒掉坏习惯,关键是专注于想做的事,而不是要戒掉的坏习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 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范文 专注,让自律深到骨子里 自律,即自我约束。从大的方面说,它是一个群体的思想品质的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 它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 普罗图斯说过:“新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将是永远被称为征服者的征服者。”勃朗宁也 说:“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这些都是名人眼中的自 律。 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完全懂得自律的涵义,但它却时刻在我们身边,起着不可估量的 作用。尤其是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 潭之中,难以自拔,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羽翼未丰的我们做事前往往有欠考虑,对自己放 任自流,最终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那么,如何学会自律呢?那就是专注,坚持,让自律深到骨子里。 首先不能被外界所迷惑,控制私念和贪欲。要严于律己,清楚自己所要做的,然后专注 心神,做好该做的事情。比如在自习课上控制自己讲话的欲望,在排队打饭时抛弃插队的想 法,在升旗时始终保持严肃的态度,这些都需要专注于自身,战胜散漫等恶习。 其次,自律行为跟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 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的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时,就需要顽强的 意志力作助推剂,将内心的意识变为行动,并矢志不渝,全神贯注地坚持下去。 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无论是学业、职场,还是个人生活,自律都是 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些不放任,不沉沦,拥有强悍自我主宰能力的人们,一定都有 铁一般的自律精神,能够专注一事,始终如一。 极致自律的体验一开始肯定痛苦,也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把自律融入血液, 变成习惯,每个人都将受益终生。如果你想戒掉暴饮暴食的习惯,就不要总想着吃,而是选 一本好的营养书,学习规律饮食,并找一些让自己想不起来的事做;如果你想养成规律运动 的习惯,就不要老想着“这太难了”,而应该多想想坚持运动给你带来的好处;如果你想让 自己无债一身轻,在你还清债务前,就不要老想着你为还债而必须努力戒掉的事,而是多憧 - 26 - 憬当你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债务中解脱出来的那种轻松、自在感。 深到骨子里的自律,就是专注心神坚持做正确的事。一定要把思想集中在要做的事,而 非厌恶的事上。多憧憬即将得到的回报,你就会开足马力向目标进军。台湾作家林清玄 60 岁 时仍然要求自己每天写 3000 字,不为发表,只是练笔,他说写字是个匀速前进的工作,不断 重复地积累,才能突破,他不会放纵自己。所以,他的文字生命力很长。 自律是一扇窗子,打开它,你拥有的将不仅仅是窗外的风景,还有等待你的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主要有两层含意: ①自律是人克制劣根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人应学会自律,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②自律不只 是戒掉坏习惯,关键是要专注于想做的事,指出了做到自律的有效途径。我们据此可以概括 出写作的话题——自律。构思时,应先理解自律的含义,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自我反省。然后理解自律的重要性,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 胜自己。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构思立意。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生在世,无处不有林林总总的规则,大到从政从商,小到 衣食住行,只要是地球人,就不能无视种种规则的客观存在。比如在习以为常的漫步行走中, 会有交通规则约束着你纵横驰骋的欲望,在万众瞩目的世界杯比赛场上,更有严密的比赛规 则左右着球员的一举手一投足。还可从做到自律的有效途径角度论述,如要从自身严格要求, 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 要注意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恰当。要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参考立意: (1)在自律中进取,在恒心中进步(超越);(2)不自律,无前程;(3)自律与成功;(4)学 会自律,成就自我(人生);(5)自律,修身之本等。 结构示例: 首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引出“自律” 对生活重要的影响论点。然后分别分析论述, 如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要具备自律的能力;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 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自律并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枷锁和镣铐, 反而是一种寻找 内心平衡的最佳方式等。最后,可以提出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面对 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 素材积累: - 27 - 1、自律就要抵制诱惑。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丰富多彩。处处有诱惑,时时充满挑战。人是有 欲望的,而且欲壑难填。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关闭。自律就要有坚持的原则,秉持 的公义和平静的心境。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选择取舍的标准。我心我主宰。不管诱惑多么 甜蜜,我都能克制。对不义之利,不存任何非分之想。 2、有一些学生,最初都怀有远大而美好的梦想。而在读书过程中,没有自律,没有克制惰性, 渐渐地,渐渐地,学习态度成了极大地问题。忘了最初的梦想,行为偏离了航向,誓言便成 了谎言。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无聊透顶的事。懒散成性,好的思想、好的习惯、好的态 度在不自律中不自觉的溜走了。这就是可怕的蚕食。 3、众多的政府官员纷纷落马,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原来的好政绩上沾沾自喜,私欲膨胀,放 纵自我,贪污腐化。没有自律,忘了为官的责任;没有自律,忘了革命本色;没有自律,忘 了公仆角色;没有自律,忘了权力来自人民应当还于人民。我们有国家法律制度的外部监督 机制,还要有自我约束信念。强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防腐褪变的思想能力,更好的 为官行政,造福一方百姓。 4、自律就要加强学习。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见贤思齐。以好人好事促进自己的修养,以真善 美汲养自己的灵魂。努力学习,加深认识,提高境界。让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崇高 的,纯洁的,有素质的人。 5、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自律是思想的防火墙,自律是灵魂的洁净剂。 6、我们的祖先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反省自身以及教育别 人的基本内容。然而,一项社会调查表明,高中生认为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品行排在前五位 的是:竞争、守法、责任心、平等、孝顺。而社会道德中的自律,却远远排不上名次。显然, 自律已被人们普遍忽略了。不能严于自律的下场会是如何呢?《电脑报》的记者采访到一位 叫杨军的同学。他是个玩家代表,一学期下来,几乎全部科目不及格,被学校勒令退学。记 者见到他时,他已是连续第 7 天泡在网吧。他告诉记者,本来他已经该上大四了,很快就该 找工作了,但日前什么也不敢想,不知道除了游戏,自己还能干什么。这样一位大学生,曾 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却因为约束不了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前途毁于一旦。 是多么可惜,又多么可悲啊!可见人的一生中,自律所占据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7.如果说,一个学生不能自律,失去的仅仅是个人的前程,那么,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不能自 律的话,问题的性质就严重得多了。在率先致富的人群里,的确有靠劳动、靠知识致富的人, 但也不乏有靠歪门邪道,靠损人利己,靠贪污腐败来获取不义之财的人。这些人,一旦东窗 事发,自个儿遭殃不说,孩子可就成了断线风筝没着落了。有一件这样的事:一位官至副厅 - 28 - 级的干部因贪污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在铁窗内,他给远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写了封信:“亲 爱的儿子,平常爸爸最爱你,可今天对你伤害最大的,也是你这个不争气的爸爸!你在美国 读书期间,爸爸每年都去看你,可现在不能了,也无法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你帮助……今后在 人生道路上,你一定要学法、知法、懂法……”俗话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国法不准干 的事,作为国家干部,应该是心知肚明,之所以祸国殃民,败家丧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 能约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一句话,不能自律,最后走向了深渊。 7、自律就要严格要求。思想上要高标准,行动上要重规范。严格是对错误的零容忍。千万不 可懈怠。因为放松必将降低自己,放纵必将毁灭自己。不自律,无前程,不仅对青年学生, 对国家干部是这样,对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可是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周围的朋友中,仍然 有许多人不能控制自己,喜欢沉浸在网吧,着迷于电脑游戏,或者沉湎于各种嬉戏游乐,荒 废时光。在这里,我告诫各位“游戏人生的高手”,千万不要忘了自律,严于自律,才有前 程,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 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 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 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而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 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 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