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6大题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一)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2016·南京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题。(18 分)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 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 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 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 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 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 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 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 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 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 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 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 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 里”的日子。朱自清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 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 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 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④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 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 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 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 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 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 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1.第②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 “乡物家什”和“文化磁场”的含义。“乡物家什”指乡村里、家庭常用的用具、器物。“文 化磁场”指有巨大文化吸引力的场所或物品。作者用这两个词来比喻,分别表现了古典诗词 日常日用的特点和古典诗词具有隐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点。 【答案】 “乡物家什”体现了古典诗词日常日用的特点;“文化磁场”体现了古典诗 词具有隐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点。(每点 3 分) 2.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论述层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将此段落内容划 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即可。这一段的层次是相当明晰的。第一句先提出一个观点,指出 延续诗词的文脉靠的是日常亲切可感的阅读,这是第一层;接着第二、三句表达了对诗意正 在生活中失落的忧思,这是第二层;余下的是第三层,引述朱自清的话说明读诗对人情感的 有益影响。 【答案】 首先,指出延续诗词的文脉靠的是日常亲切可感的阅读;接着,表达了对诗 意正在生活中失落的忧思;最后,引述朱自清的话说明读诗对人情感的有益影响。(每点 2 分) 3.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句子中的重要词 语入手,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心灵上的脂肪”比喻 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古典的清瘦的风”比喻古典诗词。由此可见,作者是在强烈 地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延续中华文脉。 【答案】 ①“心灵上的脂肪”比喻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②“古典的清瘦的风” 比喻古典诗词。③作者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延续文脉。(每点 2 分) 二、(2016·南通一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4~6 题。(18 分) 【导学号:20332057】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 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 ——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 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 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 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 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 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声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 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 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 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正所谓“靡不有初,鲜 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 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 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 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 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 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 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 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 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 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 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清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 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 拥挤,市廛喧哗。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 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和我一样。 4.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回答本题把第一段和第二段 的内容概括即可。第一段要注意重点句“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 塘”,第二段要注意重点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答案】 “隔锅香”是指自家风景差,别处风景好;“碰头香”是指开头感觉好,后 来感觉差。(每点 3 分) 5.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鉴赏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标准的议论文,而议论文的 结构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段不同于其他文段的地方在于引用了许多诗 句和谚语。把握住这些,这道题便不难答出。 【答案】 先提出本段话题“隔锅香”,再用苏诗和西谚来阐释何为“隔锅香”,接着 分析“隔锅香”产生的原因,最后指明“隔锅香”的弊端。(6 分,意思对即可) 6.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何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第三段两次写到游北戴河, 对于自己来说,看到现在海边的嘈杂,想念的是三十年前海水的那份明澈,环境的清幽以及 自己内心的惬意,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多年后的他们,也会想念此时的愉悦。列举两个例 子,其实都是在论述第三段的观点,即无论景物美丑,回忆香是一样存在的。 【答案】 第一次举例,以亲身经历证明旅游的最大收获就是回甜之香;第二次举例, 与上文三十年前北戴河之游作对比,说明无论景物美丑,回忆香是一样存在的。(每点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