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洱市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二市统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
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
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
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
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
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
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
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
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
与“同”这两个概念。“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
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
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
语·子路》)。其次,“和”或“中”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三国
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他说:“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人物志·九征》)他认为,
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
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
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
“用中”或“用和”是反对无原则的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但是如果对坚持“用中”和“用
和”的原则作僵死的理解,而不懂得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变通,那么其结果同样是陷于为中而中与为
和而和的偏面。“用中”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摘编自楼宇
烈《用中和时中》)
1.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中庸”有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等思想局限性,是因为中庸强调坚持某个限度。
B.“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C.“中庸”也指兼备仁礼信义智五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过分拘谨或放肆等作用。
D.“中庸”具有辩证观,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论述“中庸”思想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对比的方法,如优劣正反全偏等等方面。
B.全文在宏观整体上,从开头到结尾,三个自然段在思路上呈现着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C.作者在行文时,论据充分翔实。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
D.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其次”一词引领下文展开论述,体现了分条陈述的行文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为了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才提出要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
的前题。
B.在作者看来,如果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并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通,才可能真正做好“用
和”。
C.孔子提倡“和”反对“同”,是因为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配合并产生新
事物。
D.三国时的刘劭认为,要做到“兼德”,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还必须指明人的短处并弥补其
不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
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
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
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
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
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
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
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 之后, 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 2003 年国家公布
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
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
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 年,全球爆发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
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
的研发和生产,仅 87 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 H1N1 甲流疫苗。
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
“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
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
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
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
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
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
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
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
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
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
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
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 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 H1N1 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
H1N1 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
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
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
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笑 嫂
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
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
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
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
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
去帮笑嫂做点事吧。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车间主
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
给你打个下手。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笑完了就说,你还真
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
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
整洁洁,十分素雅。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
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
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因此,笑嫂把沾
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
重新撬。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
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笑嫂见了心
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
还要我陪你啊。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菜,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
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
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咸鸭蛋呗。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
换一种,咸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午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
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
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我把我的发
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
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
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
一篇通讯稿。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门一打开,
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
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
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
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
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对那个
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
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
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没有直接记叙笑嫂家的困难,而是先写她的“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小说曲折有致,
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B.笑嫂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为地震灾区捐 200 元,这与她每个星期换一种菜的心理是一致的,
不想人家知道她家穷,要面子。
C.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
围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D.“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不是想看笑嫂的笑话,“我”发现这件事是无意的,
告诉同事也是出于好心。
8.作品从“我”的视角来写笑嫂,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9.作品为什么以“笑嫂”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
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
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
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
二,则今之维摩诘耳。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
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
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
而为荣卫①,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
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
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
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
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
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注释:①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
有删改)
10.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3 分)( )
A.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B.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C.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D.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1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是(3 分)( )
A.弱冠,古代指人们二十岁时行冠礼,标志着成年,但此时,身体还稍显弱小,还比较年少,故
多称“弱冠”。
B.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兵家和墨家等。
C.谏议大夫,古代的官职,专掌议论,唐代的谏议大夫有权利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时使用的牲畜,一般包括牛、羊、猪,因此又叫“三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孙思邈年轻时就很有才气,学富五车。他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
佛经。
B.孙思邈不仅懂医学,而且学通数术。卢照邻认为他就像古代的庄子和当今的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隐逸行医,从未考虑过功名。他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他对功名没有追求,
不屈服于朝廷。
D.孙思邈历经数朝,犹如神化。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如同亲眼所见,乡里人都说他有
几百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0 分)
(1)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2)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9 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
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史,怀人追往,感概万端。
C.颔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杯酒对赏,慰此幽独。
D.颈联以凛冽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暮的悲凉。
15.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
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这两个四字短语,写
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
(3)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的体现是“ , 。”
第 II 卷(运用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网上流传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双黄连口服液”一度遭哄抢直至脱销。
其实,在 1 月 29 日早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
病毒的药物。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大部分我们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于是
我们的脑中只能充斥各种道听途说的观点。而关于独立思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质叫做逻辑,( )。
我们的很多见识、理解力,以及智慧,都是通过阅读 的见解。
在大量的阅读里,我们可以和无数思想者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之中,才有了自我对事
物的认知,也进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遇到问题时,才会理性判断,不盲从,先去了解
事情的 ,再去判断是否具有价值,也可以通过文献搜索,而非 。
这样,当我们再去面对“双黄连”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先提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得
出结论的过程是否经得起推敲? 而不是:哪里可以购买双黄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早在 1 月 29 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的药物。
B.世界卫生组织在 1 月 29 日早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的药物。
C.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1 月 29 日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的药物。
D.早在 1 月 29 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的药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B.事物的规律就是所谓的逻辑,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C.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且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D.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阅读和经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衍伸 从而 来踪去迹 道听途说
B.衍生 而后 来龙去脉 道听途说
C.衍伸 而后 来踪去迹 捕风捉影
D.衍生 从而 来龙去脉 捕风捉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2 个字。 (6 分)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
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 ① ,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
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
② ,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
③ 。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抗体具有免疫力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很小了。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目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 98%,各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
一体化平台汇聚本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目录。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正在深入推广健康通行码
互信互认应用,作为在交通卡口、居住小区、工厂厂区以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
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98 年,抗洪救险,我们友爱相助,齐退浩洋;
2003 年,抗击非典,我们友爱相助,同抗疫潮;
2008 年,汶川地震,我们友爱相助,并赴国难;
2020 年,新冠肺炎,我们友爱相助,共克时艰。
“友爱相助”,简单的词汇,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蕴藏着磅礴的力量,助我们走向成功。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将作为 2021 届高三的学生代表,在新高三誓师大会上做演讲,请
你讲讲自己对“友爱相助”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普洱市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二市统测
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A 项。解析:A 项在表述原因时,指出坚持某个“限度”,是与原文不一致的,原中在此处
提出的是“标准”和“限度”。
2、答案:C 项。解析:C 项在阐释时,说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并注明出处,是错误的。
全文在论述时确实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再援引论据。但并不是每一处都是这样。
3、答案:B 项。解析:此题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而不是错误的一项。A 项的表述,将原中的因果
关系搞反了。原文中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前题是因,区分“和”与“同”是果。C 项将“和”与
“同”具体的内容搞反了。在原文中“和”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补充配合,“同”指相同性质
的事物或意见的附和与合流。D 项表述刘劭的兼德思想,扩大了内容,“必须”语气绝对,故错误。
B 项对原文内容用推断的方式做了一定的转化表述,但信息没有改变,仍与原文保持一致。
4、答案: A。解析:“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错误。
5、答案: C。解析“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
6、答案: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
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
不断完善,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
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答案.:选 B。解析:B 项,“不想人家知道她家穷,要面子”错,“捐款”是善心的体现,而且同
事知道她家里困难,工会慰问她时,她也十分配合,笑脸相迎,说明她并不爱慕虚荣。
8、答案:①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写,表明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实感强;②以“我”的视角
来写,有利于表现“我”的心理活动,娓娓道来,让读者有亲切感;③“我”是笑嫂的徒弟,又是
搞宣传的,展开各方面的内容合情合理;④“我”是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所以对笑嫂一周一个
菜很好奇,对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闹了个大红脸”,这样写有利于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答案:①结构上,笑嫂是中心人物,起到了线索作用,串起了小说的情节。笑嫂的“笑”与文章
开头“笑嫂喜欢笑”,结尾“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②人物塑造上,突出了人
物的性格特征,“笑”是人物在神态上最突出的一点;③主旨上,“笑”既表现出人物热爱生活的一
面,又表现出人物坚强的一面,突出了主题;(每点 2 分)
10、答案:B。
11、答案:A。.解析:“弱冠”单用来指男性的成年。
12、答案:C。“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说明孙思邈并未从未思考过功名。
13、答案:(1)等到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孙思邈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皇帝要
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重点字有“及”、“诣”、“固”,句式注意省略句要补充主语。句意对,
酌情给分。)
(2)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导,用针灸治疗。圣人用最高尚的道德来调和,用人情事理来辅助。(重
点字词有“导”、“和”、“人事”,句式注意状语后置句的翻译。句意对,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 岁时,就擅长谈论老
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
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
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
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
城,他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皇帝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
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
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
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
解,就像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像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
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
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
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
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
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
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
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高明的医
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圣人用最高尚的道德来调和,用人情事理来辅助,那么人体疾病有的
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
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
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
起来,宛如亲眼看见。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
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
人们为之惊异。
14、答案:D。解析:颈联的西风、画角带有萧瑟悲凉之意,但是诗人“解带”迎之,落日照青松显示
了不可凌迫的气概,并无年华迟暮之悲。。
15、(6 分)尾联虚写(想象)终有一天在冬日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玉洁冰清之景。(2 分)情感表
达上: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酒兴诗兴高昂,虽然被贬,仍旷达乐观。(2 分)结构安排上:“乘兴
携嘉客”照应诗题,“群玉峰”照应颔联“山争出”,使结构更加完整,诗情更为激越。 (2 分)
16、答案:(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
取义者也
17、答案 C。解析:划线句子有四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在 1 月 29 日早就已经公布”中,定语“早”
应在“在 1 月 29 日”前面,排除 B。 ②成分残缺,“早在 1 月 29 日就已经公布”缺主语,排除 AD;
③用词不当,“日前”应为“目前”,排除 AD;④不合逻辑,“治疗和预防”应为“预防和治疗”,排
除 AB。
18、答案 A。解析:(①“所谓的”意为所说的,紧接前文用于复说、引证等;②“经历和阅读”分别
照应前后文内容,前文说的是经历,后文说的是阅读;③“而”做连词,这里表顺承。)
19、B。解析:衍伸:是从自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比如对这个问题进行衍伸(还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衍生:是从自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来,比如衍生出新品种(出现新的事物)。从而:连词,侧重于
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而后:副词,以后,后来。来
踪去迹:指人的来去行踪。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
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20、答案:①它可能变得无害 ②总是有输有赢 ③还取决于人群的免疫力
21、答案:全国各地按照统一标准和内容要求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集防疫健康信息目录,推广健康
通行码互认互信,实现一码通行。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解答该题可根据句末标点划分层次,
语段共有三个句末标点,可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句主要是各地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集信息目录,第
二句主要是推广健康码互认互信,第三句主要是实现一码通行。
22、答案:按照高考作文阅卷要求阅卷。
相关文档
-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728页
-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2021-06-0713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2019-22021-06-0732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2021-06-0725页
- 【语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2021-06-0715页
- 【语文】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2021-06-0713页
-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1-06-0725页
- 【语文】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2021-06-0715页
- 【语文】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2021-06-0715页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