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 人教版必修4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辛弃疾词两首 ‎[常识·速览]‎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退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稼轩词》及《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4岁时。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非常郁闷。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鸣,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我待,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使,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取胜,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后,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 Ⅰ.文学常识 辛派词 南宋时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诗词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 用典 6‎ 又称用事,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句中,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典故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诗歌辞约而意丰,含蓄蕴藉;但也有人认为用典容易造成语言的晦涩难懂。‎ Ⅱ.文化常识 ‎1.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的天空。‎ ‎2.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3.元嘉草草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整体·感知]‎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人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又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回忆当年南归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希望为国尽力的爱国热情。‎ ‎[文脉·梳理]‎ ‎1.‎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 6‎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这首词上片的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写楚天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6.有人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作者选用了哪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典故,让诗歌丰富起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建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炽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宋文帝元嘉年间“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最终导致失败;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和悲愤之情。‎ ‎2.写法指导 用典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它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运用典故时,需注意如下方面:‎ ‎(1)用典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的堆砌,而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辛弃疾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用典是他明志言情的手段。托志于所用之典,借古人旧事抒胸中郁闷,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 ‎(2)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无生硬造作之感。‎ ‎(3)作者发挥典故“辞约意丰”之所长,借助精心选择的人物典故,以俭省的笔墨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味、思考的广阔空间。‎ ‎3.迁移运用 请以“诗意地栖居”为话题,运用典故,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参考答案】‎ ‎[文脉·梳理]‎ ‎1.【答案】 ①直抒胸臆 ②运用典故——间接抒情 ‎2.【答案】 ①风流雨打风吹去 ②反思现实 ‎[文本·深读]‎ ‎1.【答案】 作者用凄清悲凉的笔调写景物。交代登临的时间、地点。写出了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气势阔大,“秋”字笼罩全景,既雄浑清丽,又充满感伤,虽写眼前之景,实已蕴含深厚之情。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2.【答案】 这三句写山。“献愁供恨”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点出“愁”“恨”,由单纯写景而开始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愁”与“恨”。这三句词的语序应该是“远目遥岑,(如)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3.【答案】 ‎ 意象含义 艺术效果 ‎“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 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游子”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 ‎4.【答案】 作者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人心麻木,几年已过,仍不准备收复失地,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 ‎5.【答案】 ‎ 对比 作用 ‎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 ‎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④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6.【答案】 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 6‎ 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7.【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是“把吴钩看了”这个动作。“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在《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这就把作者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观点二)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写法·借鉴]‎ ‎3.迁移运用 ‎【写作示例】 “人生三境界”被王国维诗意地诠释出来,而他自己却深陷于诗意,最终游历了颐和园,纵身跳进了平静的湖水中。不能说是诗葬送了他,因为诗意是温柔的,只是当一个人的心灵过于狭窄时,诗意便无处栖息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花落无声。‎ 潇湘妃子葬花,蘅芜君扑蝶,诗意的生活却换来了不同的结局,这难道不是心灵的宽度所致吗?纵使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不也是纵身卧倒在飞驰的火车前吗?当诗意被曲解,生命便失去了原生的色彩,栖居的人们只能远徙,然后消失在漂泊途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