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一第二讲“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断句题”如何做得又快又准 规范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 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 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 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 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 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 “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 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 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 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 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 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 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 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 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 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 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解析:首先比较选项,然后结合文意排除。关键处的意思是:“从前,袁公说他受天子 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我为真单于”。据此可以断开。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B.“公”是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太祖、 单于、阁下、台端”等。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 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 士。 解析:C 项,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 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 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平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 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 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解析:D 项,“还亲自教他们”错,原文“还相授教”的意思是叫被送到太学读书的人 再回故里,传授他人。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译文: (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恃”,依靠;“擅拜假”,擅权封拜;“慢易”,轻 慢,懈怠;“咎毁”,怪罪诋毁;“勒”,率领;“逆”,迎击;“锐”,勇猛;“虞”, 忧患。 答案:(1)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为什么竟敢 轻慢诋毁大人? (2)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 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 【参考译文】 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乐隐任车骑将 军何苗的长史,牵招跟随他结束学业。这时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另一 门生史路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送回家里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都逃跑 了。强盗想砍棺拔钉,牵招含泪请求赦免。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 名。后来他向东投奔去曹操处。曹操想征讨袁谭,但是柳城乌丸想派出骑兵协助袁谭。曹操 派他到了柳城。牵招到了那里,正赶上峭王严备待战,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并且,辽 东太守公孙康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授以峭王。峭王召集各位酋长,他问牵招:“从前, 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我为真单于;同时, 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谁该是正宗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 得以有所拜封,但后来发生变故,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正宗的位置)。辽东是下属部,怎 么能擅自称说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拥兵百万,曹操怎能做这样的事 呢?”牵招呵斥韩忠说:“曹公公允恭敬圣明贤哲,他拥戴天子,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 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为什么竟敢轻慢诋毁大人?”便将韩忠 头往地上撞,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身边的人也都吓得不知所措。牵招向峭王等人说以 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魏文 帝曹丕即位,牵招出任雁门太守,此郡常有掠抢之事发生。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又上表 请求恢复乌丸五百多家的赋税,并让他们备好鞍马,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 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 招又用离间计离间敌人,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 没。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几年间, 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 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他治理边郡,颇得百姓感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 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 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 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 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 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 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 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 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 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 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 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 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 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解析:难点有两处:一处为“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此处易错断为“母百岁率子 孙”(主语为母),这不符合中国传统孝礼的文化,“率子孙奉觞上寿”的主语应为翁正春; 第二处为“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不能是“峻整终日”,而应该是“风度峻整,终日 无狎语”,符合评价语言的整齐原则。 答案: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 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 “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 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解析:C 项,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 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 行,又叫“秋试”。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 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 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 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 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解析:C 项,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 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 “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 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 译文: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译文: 解析:“难以烦费”,介词结构后置句;“诞育”,生下,养育;“奈何”,疑问句; “顷之”,不久;“发”,检举;“坐”,治……罪;“不谨”,不恭谨。 答案:(1)宦官却以此事繁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 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用轻慢的方式)对待她?” (2)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 羽很恼恨。 【参考译文】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 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 万寿节,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即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 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 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以此事 繁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 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启奏皇帝, 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称:“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 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 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进士邹之麟 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 麟,却不涉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 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 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 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天 启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言论拂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第 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 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予敕令乘驿车驰归,这在当时可算例外。当时 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百岁,他率领子孙孝敬老母,乡里人都赞美他。翁正春的风度峻 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 的人无不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