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专题一|常考三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 专 题 导 读 |
综观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在试题命制上,主要以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
型作文和漫画类作文三种类型为主。这些作文试题,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
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有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
递价值观念。命题更贴近学生生活,考生感到熟悉、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
的共鸣。同时,命题也加大了对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对应学生用书 P232]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
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从表现形式上
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
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等。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来深受
命题者的青睐。2019 年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2018 年全国卷Ⅱ、天津卷均采
用了这种题型考查写作,可见,新材料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佳作赏评|
书生报国成何计
天津一考生
回望百年,国运坎坷,幸有心怀热血之志士,齐心蹈厉,国难方平,中华乃
兴。他们用信念照亮前路,用职责坚定步履,更把个人之力汇入时代洪流,助力
民族复兴。
信念,是爱国的初心,是报国的前提,是爱国之本。
- 2 -
百年前的中国,万马齐喑。个人命运如江中浮萍,国家命运前途未卜。在“中
国万事不如人”的叫嚣声中,梁启超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
智。”他把复兴中国的厚望寄予在未来中华少年的身上。在失掉自信的国人垂头丧
气之时,鲁迅呐喊:“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相信风雨压不垮中国的脊梁。几十年后,有人
把美苏争霸看作“蚍蜉撼树”,心中是中华民族必将崛起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
念,让爱国之情敢于迸发,报国之心不坠青云。
责任,是爱国的底线,不是压在身上的重担,而是报国的基础。在普法战争
中,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坚决退回德国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学位证书。“科学没有
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他的话掷地有声,也告诫后人,爱国是每个公民最低限
度的本分。钱学森、李四光、茅以升……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条件,回到
祖国的怀抱。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倘使抛弃了爱国、报国这一基本的职责,所
谓理想事业都将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爱国之责任是成就他们卓尔功绩的基石。
百川东流,才能掀起洪波萧瑟;海纳百川,才能托起日月之行。用一点一滴
的实际行动报国,是爱国的标志,是个人理想的升华,是爱国之美行。
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出生在 19 世纪末,毕业于久负盛名
的耶鲁大学,归国前身为文学博士的他立志不当官,要把一生奉献给劳苦大众。
他相信,救中国就要开启民智;开启民智,首先要帮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他
与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深入河北一个贫困的小城定县;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这里仍是整个河北农村文盲最少的地方。他用一生实实在
在的行动去爱国,诠释了爱国赤子之心的具体内涵。
叶嘉莹先生有诗云:“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心中铭责任,
知行重合一,方可教育影响世人。国运待昌,我辈深感责任之重大,愿你我效法
先贤做细流入海,为海晏河清贡献力量。
[名师点评] 1.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标题明确本文重点谈的是“书生”如
何“报国”,开篇总说“用信念照亮前路,用职责坚定步履,更把个人之力汇入
时代洪流”,主体部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展开。结尾引用叶嘉莹的诗句,照
应标题,呼吁“我辈”要以先贤为榜样,做出自己的努力。
2.事例典型,解析具体。以梁启超、鲁迅的言论为例,强调“书生”要坚定
信念,唤醒民众;以巴斯德、钱学森等人为例,强调爱国是“书生”的基本职责;
- 3 -
以晏阳初等人为例,强调“书生”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报国。且晏阳初的事例
十分新颖具体,较好地彰显了作者的素材优势。
|技法指导|
(一)思辨类新材料作文
所谓“思辨类”,是指所给的材料在思维指向上呈现二元对举或并举的关系,
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哲理性,要求考生做辩证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作
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给予考生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却又不容易“套作”和抄
袭,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
第一步:抓关键词,明确意图
思辨型材料作文往往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或语句暗示命题者所给材料的中心
思想或情感倾向。因此,通读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关键词或语句,再进行深度思
考,是考生对思辨型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最容易把握也最稳妥的方法。
第二步:溯果追因,探求本质
考生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还需要对材料的要点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
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溯果追因,探求结果背后的本质。
第三步: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
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
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
【例 1】 (2019 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思路规范] 第一步:抓关键词,明确意图
第一句话,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和“盐”,指出“水至淡”“盐
得味”,交代两者性质不同,各有其特点,旨在强调“物各有性”;第二句话,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点明同类事物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带来质的变
化,强调事物本身的稳定性和纯粹性;第三句话,点明各种味道虽然性质不同,
但它们可以共存,且在共存中创造出了更多的精彩,强调事物间的“共存相生”;
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及“人”,点明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事物
- 4 -
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
生的思维空间。
第二步:溯果追因,探求本质
作文题强调尊重个性与包容共生,蕴藉厚重,具有人文情怀。启示考生要围
绕核心立意“文化包容”“和而不同”打开思路,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群体的多
元性与包容性,提倡宽容和谐,美美与共。
第三步: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1.写物,阐释物与物共存相生的道理
观照世间万物,阐释物与物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强调“五味”的调和以及平
衡,突出只有各方共同起作用,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2.写人,谈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借鉴他人
着眼人的学习,讲一个人既要坚守自我,又要包容借鉴他人。正所谓“君子
和而不同”,这里的“和”绝不是使一个人失去自我的彻底融合,而是始终清醒地
保持自我特性的调和。
3.写文化、文明,谈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
放眼全球,只有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才可体现出有容乃大的襟怀与气度。
在全球化浪潮下,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对其他民族的优秀
文化进行大胆借鉴。
(二)社会生活类新材料作文
社会生活类材料作文日渐频繁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作文中。由于材料涉及的事
件均为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具有现实意义,能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且材料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因此成为高考试卷常考常新的命题
形式。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依存关系、
主次关系、取舍关系等,审题时,抓住这些关系就可以找到立意突破口。对于这
类材料作文,考生可按以下流程进行思考立意:
第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
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一些新现象、新生事物,
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首先应当探究其内在原因,从
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思考。
- 5 -
第二步:辩证角度析问题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往往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对于
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分析
问题,不可绝对化,一边倒。
第三步:联系现实求拓展
任何社会生活现象,其背后都有相关、相联或相似的问题。这些现象只是
“点”,我们要“由点及面”;都是“个”,我们要“由个及类”;都是“表”,
我们要“由表及里”。这样文章才深刻,说理才透彻,作文更具有现实意义。
【例 2】 (2019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
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
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规范] 第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
命题材料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分别阐明了作家与读者的两种关系。实际
上这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里的“读者”,
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第二步:辩证角度析问题
作文题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分析
问题,注意多重地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既要做好自己,又要倾听“读者”的声音,让别人满意。用真诚创造生
活的“作品”,既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既收获自己的精彩,也收获别人的掌声。
第三步:联系现实求拓展
命题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展示自己扎实
的功底。可从“作家”需要倾听“读者”的呼声的角度切入,写“我”在生活中
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多地顾及别人,“我”要合情合理地听取“读者”
的意见,“我”要书写辉煌的人生作品,让更多的人为我点赞。
- 6 -
如从“作家”不要为“读者”所左右的角度切入,可写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
的创造者,“我”的生活“我”做主,“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要走好生命
的每一步,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三)寓言类新材料作文
寓言类材料往往蕴含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仔细揣摩,准
确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这样才能切中题旨,
准确立论。因此,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要讲究整体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筛
选性原则,并要理清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析清意旨。
寓言类作文的审题一般要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只纠结
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
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
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开始写作时,还要对所得到的观
点进行适当的筛选。具体地说,可以遵循“寓言类材料四步审题立意法”:一是审
读材料,明确主要对象、次要对象与背景条件;二是梳理情节与变化,辨清事物
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三是立足整体,多向关联探究、多方比较筛选,把握核心意
旨;四是确定最佳立意,明确主旨标题。
【例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
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
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
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果实的
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思路规范] 第一步:审材料,明对象
- 7 -
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作文。这则寓言故事中有飞禽、走兽和大树三个对象。
三个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树为材料的主体,一类是以飞禽、走兽为材料的
客体。材料借飞禽、走兽和大树来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第二步:辨清事物内在因果关系
正是因为飞禽、走兽们的拒绝,才促使大树结出甜美的果实,也才让果实的
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就是飞禽、走兽和大树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步:多向关联探究,把握核心意旨
1.从树的角度立意: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
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差距很大;但它以退为进,最终结出甜
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
要懂得变通,或写有志者事竟成。
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后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上
说,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善于借助外物。
2.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
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
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
被事物的假象蒙蔽。
从飞禽、走兽角度还可以思考: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
自身条件不足而拒绝了大树的请求,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立意为
“无心插柳柳成荫”。
3.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表面上看是靠自己实现了旅行的愿望,但实际
上是靠合作才达到了目的。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飞禽、走兽吃了果
实,携带种子去远方,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可以写要学会合作。
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还可以思考: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灰心丧
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可以立意为“自立自强”。
从新颖角度立意,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努力去争
取。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
(四)名言类新材料作文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指命题者在材料中提供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与考生道德
- 8 -
修养或学习、生活等某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让考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表达自己的思想。名言警句因其富含深邃的哲理,具有较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故一直深受命题者青睐。一般来说,单一名言材
料和多则名言材料的审题有所不同:
【例 4】 (2019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
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
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
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规范] 第一步:弄清材料之间的关联点
作文试题不再回避“重点”“热点”话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了
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人的言论,三则材料都隐含着立意上的规定与指向。
第二步:找不同名言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 9 -
方志敏话中的关键词是“相信”,强调对国家前途与发展的信心;陶行知话
中的关键词是“本分”,强调个体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黄大年话中的关键词是
“献身”,强调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综合三则材
料,关键词是“爱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
我”。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立意、构思、行文,但如何将自我与时
代联系起来,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对接点,这很关键。因为担当、责任、使命、
理想、希望等,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出新”,这是写作者必须思考的问
题。
第三步:确定立意角度
1.坚定对国家发展与未来的信心
首先要坚定对国家发展与未来的信心;然后具体分析原因,比如中国有丰厚
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正确的决策与领导,有亿万民众的智慧与付出,等等;
最后小结,呼吁有志青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什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具体
阐释其中的因果关系。个人怎样做才算尽到了“责”?具体谈作为个体应该怎样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尽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
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
命信仰,可以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小我”融入“大我”
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3.爱国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然而现实生
活中有些人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做贡献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不
可取的。考生可具体谈怎样在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每个
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在推
动国家的发展。
|考场押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我工资不高,但我勤俭持家,孝顺长辈,
呵护小孩,我们小家过得幸福美满;这谈不上对祖国有多大贡献,但是我们每一
- 10 -
个家庭成员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材料二:1937 年 7 月 28 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遭日军轰炸。正在江西某空
军基地紧张备战的张锡祜得知消息后,给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办
者)写信道:“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手谕,其中有引《孝经》句‘阵中无
勇非孝也’……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12 天后,张锡祜以身殉国。
得知噩耗,张伯苓怔了许久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
仁得仁,复何恸为!”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用于班会上交
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本题中,要围绕“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结合古今爱国事例,
谈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爱国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有行动。从两则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立
意:①国是家的后盾,有国才有家;②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③爱国不
是一句口号,需要有实际行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
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拉近时空距
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走出困境贡献一份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
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观”,即人们以旁观
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
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
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考生若选择三种观点之一来立意,最多只能归到二类文;
- 11 -
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考则为上佳之选。具体作文时,可参考以下立意:
①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②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
③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④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⑤做互联网的
“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⑥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⑦网络传
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等。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
或提供关键词、诗句名言,或针对某件事提供若干不同见解),通过增加任务型指
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
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
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
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佳作赏评|
劳动,人生最朴实的底色
福建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劳动,人生最朴实的底色”。
从古至今,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亘古流传。但现实中许多同学
却对劳动产生了厌恶之情,认为其耗时耗力。这种对劳动的错误认识,要引起我
们的深思。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纵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劳动,最深刻的变
化就成于劳动,最实在的成功就归于劳动。现在我就从我国的农村脱贫攻坚事迹
中撷取一二谈谈。
时代楷模、“当代愚公”黄大发,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
困状况,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带领草王坝村群众,历时 30 余年,绕三重大山、
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达 9 400 米
的“生命渠”,从而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如果黄大发和乡
- 12 -
亲们没有人生最朴实的底色——坚韧顽强的劳动精神,他们能战胜贫困,消灭贫
困,在悬崖峭壁间创造奇迹,打赢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吗?
全国劳动模范、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吴仁宝,带领村民,通过几十年的
努力奋斗、艰辛劳动,使华西村由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
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
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金印,扎根农村基层,
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治水开洞,修筑大坝水库,营造良田,用辛勤的劳动,创造
了使荒山野沟变成米粮川的不凡业绩……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它昭示着我们,正是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在脱贫攻坚的
艰辛劳动中彰显了人生最朴实的底色,才淬炼出不负韶华的人生价值,也打开了
以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崭新局面。
劳动,是人最朴实的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各行各业的劳
动者一砖一瓦砌成的,劳动者正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人物。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复兴中华新征程的接力人。如果我们连劳动都不愿意,
还谈什么复兴。为此,我倡议,我们现在学习再忙、科技再进步、劳动再累,也
要坚决夯实我们人生的底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在劳动中不断锤炼品
质,在劳动中不忘肩头的责任。只有铸就美好底色,才能为自己的未来绘上绚丽
多彩的人生画卷,为国家的未来绘上美丽多姿的宏伟蓝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1.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考生高屋建瓴,立意高远。文章切入
口小,针对有的同学对劳动的错误看法,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劳动,是人生
最朴实的底色。之后选择农村脱贫攻坚的事例作为突破口,从个人以及集体方面
来论证观点。演讲针对性强,能给人以警醒和反思。
2.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全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而且运用因果分析、假
设分析等方法,彰显了考生缜密的思考及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最后提出建议,呼
吁全校同学要热爱劳动,从小事做起,铸就美好底色,为自己的未来绘上绚丽多
彩的人生画卷,为国家的未来绘上美丽多姿的宏伟蓝图。
|技法指导|
(一)“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考
- 13 -
生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
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叙说,实
质是理性思辨。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
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要读懂标志性事件(或标语口语)、关键词(或名句)之间的关联,这是决定文
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的关键。关于这类题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例 1】 (2019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
征程。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
放的时代洪流。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
有我”。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
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思路规范] 第一步:寻(明任务)
①“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规定了写作主体,写作过程中,
只能是“当事人”,而不能置身事外,否则就会出现跑题现象。
- 14 -
②“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这句话有三个要点,一是
“5 月 4 日”,重要的时间节点;二是“学生集会”,重要的场合;三是“演讲稿”,
写作时运用的文体。
③“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时间节点
是“10 月 1 日”,场合“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文体是“信”。
④“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时间节点为“9
月 15 日”,场合是“参加新生开学典礼”,文体也是“信”。
⑤“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时间节点是“4 月 30 日”,也就是五四前几日;场景是“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文体是“观后感”。
⑥“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时间节点是“9 月 30 日”,写作对象是“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文体是
“慰问信”。
第二步:思(审材料)
(1)该作文命题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考生关注历史、关注时代、
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
奋斗中追梦圆梦。
(2)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
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
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
最后到 2049 年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
(3)题目设置了五个情境任务,在时间上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
但一以贯之的是青年学生的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将自己置身于时
代和国家的发展中,观照历史,感受现在,思考未来,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民
族、时代紧密结合,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第三步:立(立观点)
(1)选取①为任务,可以以青年学生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立意
角度。以演讲稿的形式,阐述国家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强调只有全国人民团结
起来,努力自强,民族才有希望。写作时要多用口语和短句,使语言明白晓畅,
- 15 -
通俗易懂;也可多用排比句,以增强文章气势。
(2)选取②为任务,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美
好新生活的憧憬为立意角度。以书信的形式,着重表达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
的所思所感,可以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坎坷历程,更要突出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人们的欣喜之情和投身祖国建设、开创美好新生活的兴奋之情。同时,
注意书信的格式要规范,情感要真挚。
(3)选取③为任务,可以以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报效国家为立意角度。以书
信的形式,表达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兴奋之情。阐述自己对求学的认识、自己的
人生追求,明确只有将自己的所学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生价
值。
(4)选取④为任务,可以以新时代青年应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奋斗,承担民族
使命为立意角度。以观后感的形式,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明确正是青年学生的
民族使命感,才挽救了民族危机,并阐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即为实现社
会主义强国梦继续奋斗。
(5)选取⑤为任务,可以以继承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精神为立意角度。
以慰问信的形式,表达作为青年的“我”对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敬佩和
仰慕之情,重在阐述其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表达对
其的美好祝愿,还要注意言辞诚恳、真切。
(二)“权衡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权衡选择类”,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
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
出一篇文章。这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
导。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
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任务指令中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与选择,只
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
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 16 -
【例 2】 (2019 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
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
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
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思路规范] 第一步:分析
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题目分三个
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性材料,包括劳动的意义、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以及
当下不重视、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第二部分是写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主题、体裁、
内容、角度等;第三部分是考场写作的习惯性要求。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对写
作的限制性最为具体,应高度重视。
第二步:理解
应该说,“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入题容易,写好却难。要写出特色,就要
在思维和语言上高人一筹,这恰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写“热爱劳动”,有
两个基本走向,其一是从正面写劳动的意义,其二是从反面写现实生活中不尊重
劳动的现象。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扣题而不过多地引述作文材料中的引导性内容。
写“从我做起”,思想的相对性在于,从“我”做起,而不是从别人做起;从我“做”
起,而不是从我“说”起。注意到这两个关键概念,就可以使文章内容相对深刻
- 17 -
起来,也更能揭示题目的核心内涵。
在今年作文内容相对贴近考生生活的情况下,语言出彩的作文更有优势。写
作时,考生要强迫自己呈现最好的语言。作为演讲稿,文贵有气,兼顾理性和感
性、冷静和激情、抽象与具体,这样才更容易打动听众,增强演讲效果。
第三步:选择
材料中虽然提出对劳动的不同看法,但题目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
做起”,这样就只能从正面立意,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即可。
(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讲社会的
进步、人民幸福的生活均来自个人勤劳的双手,立足自身,劳动从我做起。
(2)热爱劳动,弘扬传统。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生在勤,勤则不
匮”,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名言,告诉人们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3)科技时代,劳动光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少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寻
常百姓家,它们帮助人们减轻劳动压力,却不能完全代替人类劳动。
(4)理解劳动,尊重劳动。可以从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思考,呼吁人们以欣赏的
眼光看待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5)劳中得幸福,劳中得快乐。可以从劳动给人带来的收获入手,写劳动的意
义:劳动虽然苦,但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劳动的一生也是幸福、充实的一生。
(三)“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
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
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句)组合,并由
此写出好文章则不那么容易。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读懂命题者设置的任务,包括显性任务和
隐性任务;其次要把握关键词(或名句)之间的关联,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环节。关
于这类题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 18 -
【例 3】 (2017 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
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
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
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思路规范] 第一步:寻(明任务)
(1)数量限
制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
键词”是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2)内容驱
动
“ 呈 现 你 所 认 识 的 中 国 ” 则 是 敲 定 了 写 作 的 方 向
——“作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
(3)对象设
定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写作的目的,这句话说
明了“你向谁介绍中国”,也就是不能随便介绍,要“帮
助”“读懂”
(4)思维驱
动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注意将关键词
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介绍的内容
第二步:选、组、立(定观点)
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组合的角度:
(1)正向思考组合。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
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
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
- 19 -
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2)对比思考组合。如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
观;将历史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相联系;也可以将古
时的“长城”象征的封闭文化与当下的“一带一路”象征的开放合作相互对照。
(3)批判思考组合。如由“美丽乡村”联想到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
愁”的必要性;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借“空气
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 GDP 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
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考场押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选修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学生,都收
到了一封由授课老师苏教授发来的邮件。邮件内容是“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
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苏教授给了 22 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文
章被判定为抄袭。发邮件,就是要强调,“此分不可改”。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说,抄袭就不该被原谅。这件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首先要分析材料。材料的主
体是一封邮件,“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主
要是教授对作弊的学生的处理,并且态度坚决,不容更改。“抄袭”之风曾一度
在学校及学术界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抄袭”这
件事入手,分析抄袭背后的原因及危害;也可以从苏教授对学生的抄袭“较真”
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作文就此展开评论即可。注意选取角度,从教授的角度
可赞同老师的严格;从学生的角度可批评学生作弊行为;从教育环境的角度可反
思曾经的教育环境,展望将来的教育前景。行文时注意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
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时可以结合近来大学毕业考试“禁止清零”等现象分析,
让文章更有针对性。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抄袭的背后是学生道德诚信的缺失,
- 20 -
更是学风建设的失准;②抄袭抄不来好学生,更抄不来“双一流”;③敢抄袭就要
付出代价!这个老师做得好;④还大学科研学术一片净土需要以更完善的制度建
设保障科研教学质量,同时更需要认真负责的老师与学生的抄袭“较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 年,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航天飞船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2012 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 7 062 米,标志着我
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 年,中国科学家屠呦
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 年,世界最大单口径
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并投入使用,开始探
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获取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
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节”,写一篇演讲稿。
②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③观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的直播视频,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
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以 21 世纪以来我国科技事
业的巨大成就为背景,引导考生感受国家科技进步,让考生了解我国以科技为中
心的综合实力的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信;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
感,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任务一:①科技实力是国家富强的保证,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
民族复兴而拼搏;②青年学子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科技英雄学习,在为国家
事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应增强民族自信,学习人类先进的科技文明,为人
类的和平与幸福做贡献。
任务二:①选择一位科技英雄,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立志学习他的精神,
努力学习;②想象他在科技研究工作中的辛劳与艰苦,表达对科学家执着追求的
敬佩,以及由科学家的追求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③结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 21 -
赞颂科技英雄的巨大成就,表达为国奋斗的理想。
任务三:①描述经过和情境,展开联想,抒发民族自豪感;②聚焦特定场景
和某位科技人物,叙述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动和受到的激励;③由观看到的场景,
联想国家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表达个人的远大理想。
三、漫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年来,漫画类作文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2019 年全国卷Ⅲ高考作文“画里
话外,师生情长”直接选取漫画材料命题。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能够反映出很多
社会现实;同时,漫画中的留白及潜台词,也能够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这
类作文,看似好写,但一个审题不慎,便会酿成离题万里的悲剧。而且,在写作
过程中也要注意字字扣题,把漫画背后隐藏的问题写出来。所以,漫画类作文审
题是关键,立意是主旨,掌握好这两点,才能写出优秀的高分文章来。
|佳作赏评|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四川一考生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
再看看你们。”语短情长。
“你们再看看书”饱含着老师对学生追求卓越的期待。“教育要从娃娃抓
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老师的殷殷叮咛,老师们铭记于心。“少年
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老师深知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于国家、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于三尺讲台,
将自己的梦想传递给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老师们更知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临别之际,亦不忘叮嘱学生脚踏实地,回
归课本。老师啊,老师,我们会将您的叮咛铭记于心,“活到老,学到老”,为实
现梦想而读书,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乃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我再看看你们”寄托着老师对即将离别的学生的牵挂与不舍。按道理说,“四
十不惑”,老师,您都“知天命”了,可始终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的昨天、今
天,乃至我们的明天。正是因为老师全身心地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传道受
业解惑”,我们才愈挫愈勇,茁壮成长。“吃水不忘挖井人”,尊师重道,乃我辈的
本分。徐特立 60 大寿时,人民领袖毛泽东在贺信中说:“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
- 22 -
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敬爱老师,深知“古
之学者必有师”的道理。老师啊,老师,让我们再看看您,把您的牵挂与思念化
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执念。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老师以学生为念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老师,或许凝重了些,但老师的
心中装的都是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儿也不夸张。汶川大地震时,谭千
秋、袁文婷、张米亚等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丽莉,为救学
生遭车轮碾轧导致高位截瘫;李芳,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
用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的高尚人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是陶行知老先生对老师的要求,
也是老师们光辉人格的写照。老师啊,老师,爱您到天涯,敬您到永远。
老师,高考结束,我们再来看看您,也让您再看看我们吧。
[名师点评] 1.处处点题,巧妙扣题。文章标题直接引用漫画材料中的老师
的话,正文部分先将老师的话拆分再整合,开头引用老师的话,结尾又化用老师
的话,使老师的话贯串全文,构思严谨,主题鲜明。
2.举例引用,论据充分。整篇文章采用的论证手法以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为
主,作者引用了邓小平、梁启超、周恩来、毛泽东、李商隐、陶行知等人的名言
警句,又选用了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和新时代为救学生而献身的老师的事
例,论证充分,说服力极强。
3.抒情笔调,情感充沛。全文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行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老
师的感激、崇敬之情。文章或直抒胸臆,或析理抒情,或融情于事,无不饱含着
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技法指导|
一、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鲁迅先
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说,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
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
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
造两种)。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
- 23 -
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
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让读者在笑
声中学道理,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中国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
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
丰子恺、华君武等。
二、漫画的特点
观察漫画、解读漫画、提炼寓意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观察和信息筛选、审题
立意、分析推理、联想思维等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并对此作出正确评判的过程。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漫画都较有深度,能
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显示特有的穿透力和涵盖面。它不仅生
动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
密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道德升华,陶冶思
想情操。
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
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写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
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可见,绘画与作文相互交叉与渗透。两者都是再现生活的
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高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漫
画,虽然与单纯的文字材料话题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
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上部分文字材料的补充说明,
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三、漫画式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1.首先要读懂漫画的意思
这是漫画作文写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
至于偏题跑题。漫画的构成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即题目,往
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材料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2.要抓住漫画的形象特征
具体说来,在分析画面时,要注意画面突出了什么,夸张了什么,或画错了
什么,只有抓住了漫画的形象特征,才能把握住漫画的本质,正确地构思立意、
- 24 -
谋篇布局。
3.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在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画意的理
解,并获得大量写作材料。
四、漫画式作文写作“5 步法”
1.观察画面
仔细地读图,细心审阅。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看清图上画了
哪些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观察细节包括画中人或物的情态动作、
提示语中隐含的信息、人物所处的环境、与人物密切相关的“道具”等等;漫画
中的人物形象有其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的夸张之处、
荒诞之处往往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要注意透过其独特的手法解读其现实意义。
2.寻找事物间联系
一幅漫画往往由几部分组成,要把各个部分或者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看。有
标题的(一般都有标题),不要看到一点就草草而作,从而漏掉了主要信息,要作具
体分析,才能明白漫画的意义。通过展开联想,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3.把握寓意
一是要理解画面意义,正如阅读文字材料先要读懂文字的表现意义一样;二
是看看漫画有哪一方面的隐含的意义。漫画的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是有直接联系
的。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
4.确定立意点
材料包括标题对理解漫画寓意起导向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对解读有多种含意
的漫画有着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画中字是画中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灵独
白”等,往往字数简约但意味深长,从中正确领会漫画寓意,然后抓住一“点”,
深入钻研,而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5.构思成文
联系生活实际,跳出画面,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
上联想到另一层新的内容展开写作。特别提醒:写作时,一定要有材料意识,一
般在开头部分(第一段或第二段)要引述概括材料,在论证过程中还要或显或隐地回
扣材料。
【例】 (2019 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 25 -
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规范] 第一步:观察画面
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师生(人物);二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
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文字);三是“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提
示语)。
第二步:寻找事物间联系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是漫画设置的情境,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着
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
第三步:把握寓意
透过漫画所设置的情景,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
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体会到老师对学生今后人生旅
程的影响。
第四步:确定立意点
(1)从学生的角度: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恩老师
毕业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作为学生,应以最真挚、
纯粹、朴素的情感铭记师恩,告别过去,重新出发,去追求更大的梦想,去成就
更好的自己。写作时,要选择熟悉的、精当的、典型的素材进行描述,能够将事、
理、情融为一体,凸显细节,独抒性灵,切忌言之无物或情感泛滥。
(2)从老师的角度:守望学生,期许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不负青春
每当毕业季,看着朝夕相伴的学生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老师都会百感交
集。从这个角度切入,可写的内容很多,但要注意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写,要注
意老师的身份、年龄、心理、口吻、职业特征等,力求精准;呈现老师在特定情
- 26 -
境中的那份欣慰、伤感、期许、眷恋、担忧等,表达出老师对学生那份深沉的爱。
(3)从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角度:师生关系应和谐发展
老师春风化雨,唱响“爱的奉献”;学生“负命”前行,演绎“青春精彩”。
写作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考量:一方面要肯定老师的无私付出、对学生的爱和
栽培;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如何回应老师的爱,毕业后如何走向更好的未来。
第五步:构思成文
无论从哪个角度写,最好写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或散文,这样能写出
真情实感。在布局谋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通过三四个典型事例或
场景,体现老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对自己的影响;在表达技巧上,要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考场押题|
1.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图片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漫画类作文题,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图
中引入的是一对父子在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景:满头大汗的爸爸回到家里,想让
自己的儿子再帮自己倒一杯水,但儿子却拿着写着“寒假作业:给家长倒一杯水”
的作业单,满脸理所当然地拒绝道:“作业上没说倒第二杯,你自己倒吧!”这一
场景令人咋舌。我们可以先探究这份“寒假作业”的目的,应该不是只想让学生
为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这么简单,而是想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孝顺父
母。然而,学生视其为一则教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此不就走上教条化的
道路了吗?那教育也就失去了本真。孝道不能只讲究形式,而忽视其本质;应该
引导学生真正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师长,友爱同学、朋友,而不是“教科书
式”的情感。
可以有以下立意:①莫让教育失去本真;②孝道奉于心,而不奉于形;③切
- 27 -
勿只追求形式,而忽视本质;④我们不需要“教科书式”的亲情。
2.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画面由三个人物组成,妈妈给奶奶扇扇子,奶奶给孙子扇扇
子,孙子又给妈妈扇扇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三把扇子上的文字组成“家庭和
谐”四个字,这是画面的主旨。构思时,可以缩小主题,如写做一个内心和谐的
人,因为内心和谐才可以传递和谐;也可以由画面思考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和谐中国的认识;可以谈对传递和谐的意义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营造和谐家庭、
和谐社会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档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新材料作文的2021-06-0713页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例谈时事类2021-06-076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写作第12021-06-0777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作文第12021-06-0612页
-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2021-06-0678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7写作第12021-06-0588页
- 2017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写作议论文2021-06-053页
-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2021-06-0413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材料作文的审题2021-06-0413页
-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最新记叙文的2021-06-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