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5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冲刺卷1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冲刺卷(一) (见专题活页检测 P45)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017·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王仁湘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 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 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 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 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 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 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 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 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 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 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 他们关注的。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 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 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 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 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 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乎以头 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 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 距今 7 000 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 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 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 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 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 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它告诉我 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 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 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1 月 18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大抵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 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 B.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者刻画在器 物上,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 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 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 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解析: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大约是个通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 面上刻着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亚洲 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D.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 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第六段中说“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 7 000 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神面刻画简化成一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B.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 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 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 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解析:说法绝对。原文第六段中说“良渚人简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①“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 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②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 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 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③“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 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 月 25 日上午 10 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 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 9 名职工,今天都 在。 ④神湾桥隧工区坐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 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柘溪 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2012 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 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 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 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 20 000 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 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 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 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 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平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 8 公里,到烟溪。 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最近的在平口镇,离得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袁旭东 2006 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 每次回家都要坐 3 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我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 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 “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对自己 的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充满了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 了深深的愧疚。2012 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 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⑦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 了起来。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 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 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 ⑧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文章开头两段对工区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铁路工人工作的单调 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 B.第④段写班长严鲲他们吃饭的情景,是为了说明铁路职工生活物质条件得到了充分 保障,这也表现了他们的知足常乐。 C.本文写了两位职工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铁路职工工作的艰辛,旨在 表达对职工及其家属的赞美。 D.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采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再现了铁路职 工工作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写他们吃饭的情景,是为了表明他们生活简朴,展现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5.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4 分) 解析:该内容出现在第②段和最后一段。文章第②段,作者描写了铁路工人惊险的劳动 场景,由此可以得出第一次按下快门的原因。从文章第④段开始,作者描写了这个群体的方 方面面,比如他们自己准备饭食、酒,他们扎根工区,他们工作环境艰苦,他们像啄木鸟一 样坚守在这片山区工作等。由此可以得出第二次按下快门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是被铁路职工工作环境的惊险和他们工作方式的奇特吸引而按下了快门, 第二次是被工人的辛勤、奉献、乐观及温暖和谐的生活场面感动而按下了快门。 6.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试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5 分) 解析:赏析标题的妙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标题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标题 体现的思想内容,三是标题与全文的关系,四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文章的主旨)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标题中的“神湾”指工人工作的地点;“啄木鸟”是比喻的手法,体现出他们工作的性质; 再结合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标题新颖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铁路职工比 作啄木鸟,形象地概括了铁路职工辛勤的工作状态和保护铁路安全的工作性质,也恰当地表 达了对铁路职工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2017·山西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高原的茶花 那一年小茶花 4 岁,第一次和妈妈出门走的就是远路,在辞旧迎新的时节。 被冰雪覆盖的高原依然以它千百年的沉静和冷寂来对待人类任何一个火红的节日。 高原恢宏的美丽是残酷的。 贺嫂带着小茶花站在路口,焦急地盼望着能有一辆开往昆仑山深处不冻泉兵站的车。她 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让大人带小孩上雪线的规定,另外她怎么也不相信高原的空气真的就是 什么“冷面杀手”。 贺嫂抱着小茶花,手脚都冻得麻木了。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进山的便车,但司机很不情 愿捎这个脚。 “别人都下山,你偏上山,还带着个娃娃!” “我从山东老家来探望丈夫,约好在格尔木过节,谁知他临时有任务下不来,我这才往 山里赶。” “你这是千里寻夫啊,丈夫在哪儿工作?” “他在不冻泉兵站当兵。” “那上车吧。” 司机再没有说什么,他启动马达,开车。 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小茶花轻轻地从干涩的嘴里挤出几个字:“爸——爸 ——” “她病啦?”司机问。 “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可能太累,孩子受不住。”贺嫂 说着紧搂了一下小茶花。 看着昏昏沉沉的小茶花,司机知道是让讨厌的高原反应症给缠上了,他加快了速度,想 尽快把贺嫂送到她丈夫所在的兵站。 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雪依然下着,两道刚刚出现的车辙,很快就被悄然无声的落雪盖 住。小茶花在贺嫂的怀里半醒半睡,只是不停地喊爸爸。贺嫂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路,一会 儿低头看女儿,两行热泪悄然而下。 自从上次老贺回家探亲,一别就是 5 年,女儿都 4 岁了,还没有见过爸爸,贺嫂想到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些,终于未能抵挡得住揪心的企盼,带着孩子奔昆仑山的不冻泉兵站来了。 老贺自从沂蒙山到昆仑山来当兵,一干就是 10 多年。这些年,他在天寒地冻的不冻泉 兵站操持,他是那儿的上尉指导员。他的所有柔情就是在写给贺嫂的信中的那句话:无论如 何,年要三人一起过。 小茶花的小嘴干干的,上下嘴唇起了皮,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贺嫂又慌又急又没主意,才想起了竟没给孩子带水和药。 司机停下车,把自己水壶里仅有的一点水滴进了小茶花的嘴里。 贺嫂以为头痛脑热是累的是乏的,扛一扛就会过去,在老家都这样,谁知道,唉! 司机加大油门赶路,车向不冻泉兵站飞驰。 贺嫂紧紧地搂着小茶花。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车,终于到达了不冻泉兵站,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 体。悲剧发生在路上。 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地肃立着。贺嫂仍然抱着小茶 花坐在驾驶室里。 此时的老贺正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概不知。 天黑后,战士们劝贺嫂进站歇歇。她倒也不固执,下了车就往站里去,依旧抱着女儿, 不说一句话。 不冻泉兵站的元旦之夜,仿佛被推到了一个寂冷、死亡的角落,没有笑声,没有歌声, 甚至没有灯光。还是警卫班班长对贺嫂说:“嫂,你太累了,让我抱抱咱们的小茶花吧!” 说完,他接过小茶花。 看到班长这么做,所有的战士都跑过来排成队等候抱小茶花。就这样,你抱半小时,他 抱 10 几分钟,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两天两夜,小茶花的小身体在不冻泉兵站战士的手里传递着。直到老贺执勤回来, 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样的哭声。 昆仑山跟着士兵一起恸哭。 这一夜,不冻泉兵站的战士们唱着《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 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 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 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一遍又一遍…… 昆仑山的落雪依然无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BD ) A.小说开头三段交代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令特点,突出了高原环境的美丽而残酷, 为故事的发生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B.开始时,司机很不情愿捎带贺嫂和小茶花上山,但后来同意了,是因为看到她俩在 雪地里冻得可怜和上山心情十分急迫。 C.司机富有高原生活经验,从小茶花喊“爸爸”的声音以及昏昏沉沉的状态得知小茶 花有高原反应,而贺嫂却缺少这样的生活经验。 D.老贺已经五年没回家探亲了,也没见过自己四岁的女儿,他迫切希望妻子带女儿来 兵站,三个人一起过年,这最终导致小茶花在路上病亡。 E.故事的结局是不冻泉兵战的战士们一边又一遍地唱着《十五的月亮》这支歌,它表 达了战士们的情怀,升华了故事的意义。 解析:B 项,“因为看到她俩在雪地里冻得可怜和上山心情十分急迫”的说法错误,司 机知道了贺嫂是边防军人家属才带她们上山的。D 项,“他迫切希望妻子带女儿来兵站”无 中生有,“这最终导致小茶花在路上病亡” 说法错误,小茶花的死主要与贺嫂的疏忽、高 原气候有关。 8.小说画线句三次描写下雪的情景,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解析:作答本题,可先回忆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联系小说内容分析画线句 的环境描写与事的关系或与人的关系。第一处,“汽车在盘山道上行驶,雪依然下着,两道 刚刚出现的车辙,很快就被悄然无声的落雪盖住”,这是环境与事的关系,突出行车环境的 恶劣。第二处,前面描写“贺嫂紧紧地搂着小茶花”,而小茶花这时已病重,可见描写下雪 是为了衬托情势的危急和人物的心情。第三处,描写下雪既与事——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唱 着《十五的月亮》有关,又与人——战士们及其家属的崇高情怀有关。 答案:①第一次描写下雪,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当时汽车正在盘山道上行驶,大雪给汽 车行驶增加了困难。②第二次描写下雪,衬托出情势的危急和贺嫂心情的焦虑。当时贺嫂紧 紧地搂着病重的小茶花,以雪的无声衬托贺嫂内心的焦急。③第三次描写下雪,渲染了静穆 和冷寂的气氛,衬托出边防战士和家属为祖国安全默默奉献、作出牺牲的情怀。 9.小说标题“高原的茶花”有什么寓意?以它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解析:标题中的“茶花”首先指四岁的小茶花,再联系战士们唱的《十五的月亮》的歌 词,可明白它还象征为了支持军人保卫祖国边疆军人家属作出的奉献与牺牲。这样标题就暗 示了小说主旨。另外,茶花不能生长于高原,这样“高原”与“茶花”构成了矛盾冲突,能 够吸引读者阅读。茶花既然指“小茶花”的凋谢自然能唤起每个读者的痛惜之情。明确了这 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寓意:一是指四岁的小茶花;二是指军人家属为了支持军人而作出奉献与牺牲的 精神如美丽的茶花。好处:①构成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阅读;②“茶花”的美丽形象,唤起 人们对小茶花生命凋谢在恶劣的高原上的无限痛惜之情;③暗示了作品的主旨,军人及其家 属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就如茶花一样美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2016·湖北黄冈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 侍中魏徴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①体。” 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 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 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 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 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 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②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 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 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 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 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 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注】 ①王逸少:王羲之。②纂组:赤色的绶带,泛指精美的织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B.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 其满盈/无所复谏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 其满盈/无所复谏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解析:注意区分几个选项的差别,关键点在“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和“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极其满盈”两处,对这两处正确断句关键在于理解“渐”的含义,“渐”在文段中是“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物的开端”的意思,不能解释为“渐渐”,因此,两处均应在“渐”之后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便宜”,既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文中用的是第 一个意思。 D.“丁父忧”,指遭父亲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 一般不准为官。 解析:“辅导太子学业”说法错误,“侍书”是侍奉皇帝、掌管文书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 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 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 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褚遂良仕途坎坷。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 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徵听后向太宗推荐了褚 遂良,故选项中“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曲解文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5 分) (2)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5 分) 解析:(1)关键词:赍、诣阙、备、舛误。(2)关键词:书、以为、庶几、为。 答案:(1)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 真伪,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差错。 (2)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 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 【参考译文】 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 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徵 说:“褚遂良下笔刚劲有力,很有王逸少书体的风格。”太宗当天就下诏任命遂良为侍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太宗曾经拿出皇室府库的金帛求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 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褚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差错。 贞观十五年,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管起居事。太宗曾经问他说:“你主管起居,记 录什么事,一般来说人君是否可以观看?”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 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 亲自观看史书的。”太宗说:“朕有不对之处,你也必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遵守道 义不如忠于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在于用笔记载,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制造漆器,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几 人。食器这种小事,为什么苦苦劝谏呢?”褚遂良回答说:“过分雕琢妨害农业生产,精编 细织妨害女红。首创奢淫之风,就是国家危亡的开端。漆器不能满足,必定用金制作,金器 不能满足,必定用玉制作。所以诤臣必定在错误刚开始发生时劝谏,等错误发展到极点,就 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太宗认为他的话有理。 褚遂良前后数十次上奏谏书及陈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的奏章,多被太宗 采纳。这一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 因父亲去世离职。第二年,褚遂良被起用恢复旧职,不久担任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 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死后之事,一切都托付给 你们。太子仁义忠孝,这是你们全都知道的,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永远保住宗庙社稷。” 又回头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褚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后,赐褚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永徽六年,褚遂良降任潭州都督。显庆二年, 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褚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2017·山西太原五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 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潞 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 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CE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 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 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 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 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 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C 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 和“悲”形成对比。E 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 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15.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 “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7 分) 解析:写作此诗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却只能 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谒承明庐,老作 平原客”,这是怎样的失意和无奈?失意之中生出思乡之情。诗人借冯谖“屡弹铗”的典故, 写自己希望能像冯谖那样施展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诗人转而产 生了回家的想法。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 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 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 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既描绘了秋日万物萧 条的景象,又展现了长江奔涌的磅礴气势。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视觉角度渲 染战场的惨烈悲壮气氛,描写战争的残酷。 (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 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①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 栗.。 ②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 动权。 ③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 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④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 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⑤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 献策。 ⑥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 各有千秋....。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①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②反戈一击: 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③洞若观火:形容看 得清楚明白。使用正确。④外圆内方:指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使用正确。⑤广开言 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用于此处属对象误用。⑥各有千秋:指各有各 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使用正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 A.在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 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欣赏音乐会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观众们最容易犯规的恐怕就是在一部交响乐 的乐章与乐章之间不能鼓掌。 C.针对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等行为均是微信侵 权处理的重点。 D.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处古村落依然静静地守候在岁月深处,像慈母般等待一代 又一代的游子回归乡情乡味。 解析:B 项,不合逻辑,可去掉“不能”。C 项,成分残缺,可去掉“针对”。D 项, 搭配不当,可删去“乡情乡味”。 19.(状元桥原创)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C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__①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 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 算,__②_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__③__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 或繁琐难懂。__④__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__⑤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__⑥__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尽管 所以 仍 当然 / 确实 B 然而 / 也 可是 因为 的确 C 但是 以致 就 其实 因为 的确 D 虽然 因此 就 但是 / 确实 解析:通读整个文段,①处所在句子强调“相对论”的难以理解,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 可填“但是”或“然而”。排除 A、D 两项。②处,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结合语境可填“以 致”。③处,由固定搭配“一……就”推知应填“就”。④处,紧承上句,语意有转折,可 填“其实”。⑤处与上文为因果关系,可填“因为”。⑥处,要强调“表述”的难度,可填 “的确”。综合以上分析,答案为 C 项。 20.(2017·广东六校联盟三联)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 分)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大渡网访谈。今天很荣幸请到了西部作家雪漠老师接受我们 的采访。 雪 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出身于西部。媒体报道您儿时的生活很艰苦。您能否讲述一下那时您真实的 内心生活呢? 雪 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也就是说精神上的充实也是一种幸福。那您认为一个作家最基本的素养应该是 什么呢? 雪 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那么我们可以大而化之,整个人类最基本的素养也应该是人格的修养。 解析:①处,联系上句可知,这是访谈节目的开始,自然是要跟观众打招呼。②处,联 系前文“真实的内心生活”与后文“精神上的充实也是一种幸福”可判断,此处应从儿时是 否感觉到苦、童年的快乐等角度组织答案。③处,根据最后一句中的“也”字可以断定,雪 漠认为的作家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人格修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答案:(示例)①大家好!主持人好!很高兴能在大渡网和大家见面。②实际上自己并没 有感到多么苦,童年之于我是一种非常快乐、非常富有诗意的回忆。③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人 格修养。 21.(2017·宁夏银川大学附中二模)请将下面关于 O2O 商业模式的图式写成一段话,描 述其交易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解析:题目要求描述 O2O 商业模式的交易过程,根据图式可知,交易涉及实体门店、消 费者、网络平台三者,描述时根据图式中箭头处的文字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如实体门 店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实体门店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消费体验、售后服务和保障。注意题 目中的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实体门店向网络平台提供商品和消费信息,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挑选和下 单后,由该平台完成订单处理,消费者可根据平台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与分享,实体门店 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消费体验、售后服务和保障。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长寿面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漫画作文审题立意三步骤: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 漫画内容是一位老者拿筷子从一本很厚的叫作“阅读”的书中夹出长长的面条,再结合漫画 的题目“长寿面”,可以联想到书籍这样的精神食粮可以给人的一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使人获得无尽的益处,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令人受益终身。 了解了漫画的内容及其包含的意义,很容易得出本题的立意应该与阅读有关。文章应从 阅读对人生的积极作用谈起,可以谈自己读书的经历及得到的好处,也可以从开卷有益及大 学问家读书做人的事迹谈起。 例文: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近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 受花香。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百花争艳、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 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快节奏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与 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走近陶渊明,我们 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 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 但是,读书是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地读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 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满足一时,对于心灵却益处 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读,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 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到字字千金的价值。 张溥自幼好学,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如此七次,才成 就了他的文学功底。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七录斋”的光华是那么夺目,学习需要严谨的 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会为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书中美丽迷人的湘 西山水所倾倒,但是成就如此之高的文学作品竟是由一位只读了小学的人完成的,其困难之 大,不言而喻。沈从文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终 于取得了成功。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认真地品读中著就了不朽的《边城》, 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读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才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一个道理: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 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 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升华自己的灵魂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