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63 KB
  • 2021-06-07 发布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考试语文(B卷)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B 卷)第1页(共 8 页)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B 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 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 稳 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 填 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 是 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 继: 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 分的 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 缘继 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 去继 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 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 实。 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分、财产的标准, 似 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 你 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的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 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 于 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 近 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 向 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 血 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 点 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 社 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 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 经 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材料二: 语文试题(B 卷)第2页(共 8 页)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时可以 语文试题(B 卷)第3页(共 8 页) 正确;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算清的 往来, 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的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 交易 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存清算方式 上有差别。 以馈赠来经营大规模的易货在太平洋岛屿间还可以看得到。Malinowski 屛描写和分析的 Kula 制度就 是一个例证。但是这种制度不但复杂,而且很受限制。普通的情形是在血缘关 系之外去建立商业基 础。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 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 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分岀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 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 得当场算清。我常看见隔壁邻舍大家老远的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 换清楚之后,又老远的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的么? 这一趟是有作用的,因为在门前是 邻舍,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 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 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 社区 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 讲人情,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 等于是乞丐 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 础。 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 面有信用, 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 须要精密的计算, 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 着人们的活动——这一 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材料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对材料中“血缘社会”的相关理解,不疋碉的一项是(3 分) A. 血缘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中,职业、身分、 财富 的继替都是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替。 B. 血缘社会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动,虽然填入结构的个人无法摆脱生命的限制, 但结 构本身却是稳定的。 C. 血缘社会中,血缘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无法竞争,不容选择,只要被人 们普 遍接受,就能减少很多社会纠纷的发生。 D. 商业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是不能存在的,虽然血缘社会也发生交易,但交易是以馈赠来 维持 的,人情浓淡是血缘社会的清算方式。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地域上的靠近能够反映血缘上的亲疏,说明血缘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把人与地的关系 固定 了,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 语文试题(B 卷)第4页(共 8 页) B. 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当“空间”概念具有了社会价 值意 义,就可以用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 C.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当场清算“便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用人情 维持 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的一种补充。 D. 地缘作为契约社会的基础,推动了商业发展,在这里信用和法律同时发挥作用,理性支 配着 人们的活动,体现出乡土社会所缺乏的特性。 语文试题(B 卷)第5页(共 8 页) 3. 下列社会现象,不熊体现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转变的是(3 分) A. 小陈离开家乡温州,入职北京一公司,在职员信息表“籍贯” 一栏填写“浙江温州”。 B. 一手建立起家族企业的父亲,聘请职业经理人代替儿子管理公司并给予其 30%股份。 C. 弟弟向哥哥借款 50 万,两人签订债务合同,规定还款方式、借款利息、还款日期等。 D. 一八旬老人将价值 300 万的房产留给一直照顾自己却无血缘关系的邻居,并做了公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牛津耿传明 1 我在牛津的时候有一次受邀参加牛津大学一个很古老、著名的学院莫顿学院的晩餐会, 获 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T.S 艾略特就曾在该院任教。这样的晩餐会在牛津大学是一种非常 隆重的 场合,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穿着专门的长袍出席,受邀的客人也要求穿燕尾服,系领 结。到了晚 餐会场,师生都依序站立,氛围肃穆、庄重,主持者首先以自古相传的仪轨用拉丁 语祷告,行礼, 然后入座。菜肴并不丰盛,我记得好像就是土豆、奶酪、鱼排之类,主要在于 精神会餐,也就是坐 下来之后的老师学生开始边吃边聊,探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探讨、 争论直到夜阑才会结束。 钱锤书戏言:在牛津需吃够多少顿饭,才能毕业,指的就是这个。我 有时会发一痴想,如果我们中 国的大学是从周代的“乡校”、汉代的“太学”隋唐的“国子监” 一路延续下来的,也许会更有底 气和活力,因为根深才能叶茂,至少在校史上和牛津有得一拼 吧。 2 有段时间我租住在一个郊外的小镇 Maston,这个小镇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多是一种别 墅 式的建筑。这些房子虽已有八十多年房龄,但在牛津绝对算不上老建筑,因为在这儿上百年 甚至数 百年的老建筑亦随处可见。 3 从这个小镇到我所在的研究所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穿过牛津著名的“大学公园”,直达市 内, 全程大约有七八里路,基本上是纯任天然,以原生态的森林、小河、沼泽、野生草地为主, 小河中 经常可以看到有一队从容不迫、结队游弋的野鸭子。在路边有一块木质的指示牌,背面 写了一句非 常有趣宣传语: o 4 出了公园,就到了市内,附近坐落着几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学院,每个学院的一个突出标 志便是它的高耸入云的教堂----------一种被歌德称为“上帝之树”的古老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沿 着学院的外墙走不多远,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路边有一个建于中世纪的大石屋,上面长满了 青苔, 石头上留存着一种苍黑色的印记,好像是经过漫长岁月濡染过留下的“包浆”。 5 我所在的研究所的老师也来自于专业相关的各个学院,我的导师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教 授, 曾带我去她们学院参观。她所在的学院建于十七世纪初期,大致与莎士比亚同时期,四百 多年校史, 在牛津还不算太老的学院。 语文试题(B 卷)第6页(共 8 页) 6 关于这个学院还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四百多年前学校初建时,礼堂用的梁柱等全取材 于 数百年才能长成的厚重、坚硬、光洁的橡木,非常气派。过了三百多年,这些橡木梁柱已经 老朽, 需要更换了,但要修旧如旧,到哪里去找这些百年才能成材的橡木?正在校方一筹莫展 之际,负责 校史档案的职员提供了一个线索:当年的学校捐助者给后人留下一封信,信中提到, 捐助者当年在 自己的庄园种下了几十棵橡树苗,现在三百年已经过去,正好成材,可满足需要 C 学校将信将疑, 派人到贵族当年的庄园查问,果然发现了已经成材的三百多年的橡树园。 7 我曾问过导师这个传说的虚实,导师说她是二战后才来到牛津读书的,不知究竟,但是 这 类事情在牛津、剑桥乃至英国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现在学院的财产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 数百年 来校父、校友们捐赠的土地和财产,这些构成了学校存在的坚实的财务基础,没有这个 做家底,要 把非盈利的大学数百年地延续下去是不太可能的。 8 在英国生活期间,有时会遇到一些麻烦和不便。举个例子,我在牛津每天要走的那条公 园 小路,有一阵出现了问题。我当初选择在那个小镇租房,就因为有这条穿过公园直达市内的 捷径, 这样到我的工作地点,步行半个小时即可,沿途绿树黄花、小桥流水,野趣盎然。没想 到刚搬过去 半个月,牛津下了场大雨,把公园里的那条小土路给淹了。水虽然不深,刚没脚脖, 但步行显然是 过不去了。而此路不通,就只好绕行公园外的大路,那距离就大大增加了,要一 个半小时才能走到 研究所。 ⑦论说在小镇住的人也不少,每天像我这样走这条便捷小路到市内的人少说也有二三十个, 这 样的问题显然也不是偶尔出现,为何公园当局就不能把小路整修一下,以方便行人呢?这话 看似有 理,但你要是固执己见就错了,因为你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而公园当局考虑的 则是一旦把 小路垫高、水流隔断,小路那边的沼泽就会缺水干涸、路边的芦苇就会枯死、水中 的生物小鱼、青 蛙等等就会陷入绝境,河里的野鸭子的快乐生活也就走到尽头了…… (选自《散文》2020 年第 1 期,有删改,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钱钟书的话,表面上看似在提倡多参加牛津大学这种庄重的晚餐,实则表明对牛津 大学 开放、个性、自由的学习方式的喜爱与认可。 B. 文中插入三百多年橡树园的故事,主要为了表现牛津大学的捐赠者们坚守承诺、注重诚 '信 的品质,证明财力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e.作者提及在牛津看到很多古老的建筑,并强调它们的初建时间或距离当代的时间,使文 中看 似零散的访学见闻被“历史厚重”这一主线串联。 D.作者常用“我在牛津的时候”“我所在的研究所”等类似的叙述腔调展开话题,使文章呈 现 出“实录”型散文的特点,体现了 “散文即真”的审美理念。 5. 第③段提到“大学公园''路边的指示牌上,有一句有趣的宣传语。结合上下文,拟写宣传语 语文试题(B 卷)第7页(共 8 页) (用中文表达),并说明理由。(6 分) 6. 本文发表于《散文》杂志,下面为“录用通知书”,请合理揣摩并写出审稿编辑的录用理由, 50 字左右。(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3 题。 (甲) 泰山之怛,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口,古长 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 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 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 循西谷,遂至 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學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 负雪, 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彿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戌中呼,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樗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或曰: “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 祠,又有碧霞元君 祠。皇帝有穹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 石 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 观数里 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语文试题(B 卷)第8页(共 8 页)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 (乙)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碼石为城墉高 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 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厚其高当岩之 十九,峭不可 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周望万山,殊鸯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 来巡,名之曰甘露 之泉。僧出器酌以頌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擾入壁内者, 又有取石为砌者,砌 上有字曰咚壬口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侔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 东, 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 山之北谷 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 之谷曰朗公谷, 而灵岩有朗公石口。”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 后颓废至尽,而灵岩 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 不及 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 以抵东 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游灵岩记》)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疋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巅崖限当道者 限:像 Hffi-样 B.度其高当岩之十九 度:推测 C.僧出器酌以供余 饮:喝 D.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俾:使派 8. 古文在流传中常常有缺字,后人阅读时需要联系前后文,考虑字词用法去填补。下面三句中 均有缺字,选出填入空缺处相对合理的字的一项是(3 分) (1)当其南北分口,古长城也。(2)登□周望万山(3)而灵岩有朗公石口。 A. 之则矣 B.者则焉 C.者乎焉 D.乎者矣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其状如碱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 有 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B. 其状如嘛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 有 语文试题(B 卷)第9页(共 8 页) 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C. 其状如嘛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 地有 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D. 其状如碣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 地有 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疋碉的一项是(3 分) A. “阳”,古时指山南水北,“阴”则指山北水南。如“华阳”指华山的南面。 B. “晦”,为农历每月三十,“朔”为农历每月初一,可推“戊申”为除夕日。 C. “行宫”,指京城以外帝王的临时居所。如“佛狸祠“原是北魏太武帝行宫。 D. “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可十几个。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疋磧的一项是(3 分) A. 姚鼐所记登泰山路线不同于古时登山路线。他沿着泰山正南面三谷中的中谷进山,途经 中 岭的天门溪水,又沿西面的山谷走,终到山顶。 B. 《游灵岩记》第二段有对泰山周围地理环境进行补充说明的内容,又详述了琨瑞之谷被 称 为朗公谷的原因及相关的历史地理名物的沿革。 C. 姚鼐叙写游泰山按明显的时间顺序,日观峰看日出按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的时序显 示 出泰山的非凡气势,写游灵岩则时序不明显。 D. 这两篇散文叙述与描写并用,自然生动,富有情致。描写时注重“炼字",如“明烛天 南,, 的“烛”字、“寒光动寺壁”的“动”字。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4 分)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 分) 13. 姚鼐所属桐城派主张散文创作要“义理”(鲜明的思想观点)、“考据”(确凿的事实材料)、 “辞章”(精练的文字表达)三者并重,请就其中任意两点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 分) 语文试题(B 卷)第10页(共 8 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 14-15 题。 涉江采芙蓉 •[汉末]《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 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疋确的一项是(3 分) A. “涉江釆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上 B. “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着美好、爱情和高洁,“芙蓉”“红藕”均指荷花。 C.《涉》诗“浩浩"寓相思无尽,李词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慰塑. D. 《涉》诗的“忧伤” 一直伴老,李词的“忧伤”无法消除,都极写忧伤之多。 15. 两首诗词抒情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思念情人的句子“ , ” 来 表 达 自 己 对人才的渴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个性鲜明的句子是: , o (3)杜甫《登高》中的“ “从空间上表现羁旅之苦," ”于时间上体 现孤病之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生命短暂,并洒酒凭吊的句子是: , (5)苏轼《赤壁赋》中借“蛟龙"“妇人”的反应来烘托箫声感染力的句子是: 语文试题(B 卷)第11页(共 8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bin)①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 也 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甲】你试想想,秋收过 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字(囱)②,这中间又 多是树枝 槎枉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 一层淡得几不 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乙】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 只乌篷小船,茅屋 里可以添几个嗔乎③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 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当人到了这一个境界的时候.自然会使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 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 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丙】 诗人到此,连对缮(出)④林豪 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丁】“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 雪 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宵⑤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 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 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 南所写,而 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 喜搓了当⑥,比 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7. 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 B.乙 C.丙 D. T 19.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B. 当人到了这一个境界的时候,自然会使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C. 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 '墨的背 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D.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 20.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完成题目。(10 分) 《温州日报》温州 12 月 7 日讯 昨日阳光明媚,天气回暖,市区瓯江畔更是一片火热场景。 上 语文试题(B 卷)第12页(共 8 页) 午 8 点,2020 温州马拉松(简称“2020 温马")鸣枪开跑,4998 名跑者从国际会展中心出发, 奔往 东瓯大桥,上演了一场激情四射的路跑盛宴。本届“2020 温马”延续了 “体育让生活更美 好”的 主题。因疫情影响,今年仅设置半程赛事,全长约 21 公里,选手限定为浙江省内。5000 人的参赛 规模虽比往届缩减不少,但仍是今年温州体育赛事中规模最大的,热度和精彩一点不 输往届比赛, 跑道内外,满是风景,温润之州风采尽显。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5 个字)(4 分) (2)有人认为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还举办这样的活动不可取,你认为呢?请阐述理由,态 度 明确,有理有据,50 个字左右。(6 分) 四、写作(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雪山中学是一所乡下普通中学,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高一语文组的老师们发现教学时间 很是 紧迫。他们认为教材中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社会实践类教学内容,同学们生于 斯长于斯, 其教学意义不大,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不安排此单元的教学。 请你以雪山中学高一学生的身份,写一封给雪山中学高一语文组负责人贾老师的信,表明 你的 态度,阐述你的所思所想」 要求:①注意表达情境,符合书信要求;②态度明确,理性表达;③不能在文中泄露考生 真实 姓名、学校等信息;④不少于 800 字。 2021 年 1 月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B 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血缘社会的清算方式是馈赠,而不是人情浓淡。) 2.C(A 项表述绝对化。原文中“地缘成为血缘的投影”是以“在稳定的社会中”为限制条件。B 项因果倒置。原文“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 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而不是反过来。D 项曲解文意。“地缘是从商业里 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而非“地缘推动了商业发展”。) 3.A(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转变的标志性特征是:打破亲属血缘关系维系的稳定社会关系,开始 转变成以契约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关系,讲究信用与法律来维护权利与义务关系。而 A 项没有体 语文试题(B 卷)第13页(共 8 页) 现这个特征。) 4.B(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办一所大学不但需要恒产,更需要有恒心,需要一种超出一时一地, 乃至超出自己这一代人需要的长远眼光。办大学实质上也就是在传承、守护文明。) 5.参考示例 1:它们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 参考示例 2:这些朋友的家,神圣不可侵犯! 参考示例 3:感谢上帝,让这些天使降临此处。 【评分标准】内容体现对自然的尊重。1 分,语言形象生动。1 分。 理由: ①这个公园的特点是纯任天然,以原生态为主,呈现了自然事物的自由生长的状态,充分 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保护与尊重。 ②公园当局不会因为考虑人类的利益,而选择牺牲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自己作为主体之 外的他者保持一种谦让态度。 【评分标准】能结合上文内容和文本结尾处内容分点表述,一点 2 分。 6. 参考答案: ①作者以“我”的视角展开访学记录,使文章带有鲜明的个人体验色彩;以学者视角,迅速 关联中西方文化,使文章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②作者带领读者对自然与人文进行探寻、审视与观照,引发读者在学习方式创新、大学历史 传承、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以“所发现”引导读者“发现”,给读者精神启迪。 ③作者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式,将牛津访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体现出对 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的积极展示与表达。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你的”侧重从叙述视角方面进行说明,指出“我”的视角和学者 视角/身份特点。“发现”侧重从思考内容进行说明,指出是关于学习方式创新、大学历史传承、 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表达”侧重从文本呈现方式方面进行说明,指出叙述、描写、 议论中至少两种表达方式。三个关键词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但有明显的侧重。意思对即可。其 它理由言之成理也可。 7.C(饮,使动用法,给……喝。) 8.B((1)者,句式为判断句,……者……也;(2)则,根据前后文语意为“就”,其它的虚词不 包含这一层意思;(3)焉,语气词,根据前后文,矣也可以,但不如焉的语气自然。 9.D(解析:第一处“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两句中的“之”都指代的是整个南面,如果 断成“面南”,主语都是“我”,“之”默认指代我,重嶂遮蔽“我”,溪水缠绕“我”,明显不符 合文意。第二处“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岩”在高处,“溪”在低处,有从高到低看的意 语文试题(B 卷)第14页(共 8 页) 味,“地有尺寸平者”是定语后置句,译为“一点儿平坦的地方”,如果中间不断,那么“有尺 寸平”的中心语就很模糊,而且“地”作为下一句“皆种柏”的主语,不断,则“皆种柏”缺 少主语。) 10.B(晦,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不一定都是三十,也有二十八,二十九。比如这一年的戊申 除夕日是二十九。) 11.A(由原文“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可知选项中“途经中岭的天门溪水” 有误。姚鼐的登山路径经过天门,但此天门并非天门溪水。) 12.(9 分) (1)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立着的白色的像掷具(骰子)的东西,是山峰。 或: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是山峰。 【评分标准】共 4 分。“稍”,逐渐,译为“渐渐”也可,1 分;“樗蒲数十”或“樗蒱数 十立”按下划线意思 2 分,其中“樗蒲”,掷具,译为“骰子”也可,1 分;判断句译为“…… 是……”,1 分。 (2)回头看日观峰西面的山峰,有的能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都像鞠躬的样子。 【评分标准】共 5 分。“或”,有的,1 分;“得日”被照到,“否”没被照到,被动 1 分;“绛皓”,红白,1 分;“驳”,错杂,1 分;“偻”,鞠躬的样子,译为“脊背弯曲的样 子”也可,1 分。 13.参考答案: 考据: ①《登泰山记》中主要涉及历史地理知识,如泰山南、北两侧分别有汶、济二水,山东有 古长城,泰山向南的几大山谷,中谷是郦道元所谓环水,游山砌磴约七千有余,古时登山道路, 山上地貌、植被、文物古迹等。 ②《游灵岩记》对灵岩周边的地理环境的和泰山之间关系的描写,朗公谷的由来。以及对 再游灵岩的路线进行了设计。 辞章: ①运用比喻、比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还通过色彩对比映衬、渲染烘 托的方式写出泰山之景,语言简练而泰山之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运用夸张、比拟、动静结合等手法表现灵岩的奇崛。 语文试题(B 卷)第15页(共 8 页) 义理: ①面对泰山的崇高,面对世俗的艰难,姚鼐表现出鲜明的淡定、自足——这种波澜不惊、 光风霁月的洒脱、疏朗,正是理学所追求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即从雄伟泰山中参悟自足感, 从超越现实困难中获得淡定感乃至自得其乐感。 【评分标准】学生从任意两个方面书写,概括,一个点得 2 分,两个点得 4 分。 14.C(“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错误) 15.参考答案: ①均有直接抒情(2 分)。《涉》诗“忧伤以终老”,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直接抒 发相思之情(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②均借景抒情(2 分)。《涉》诗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抒情(结合文 本分析 1 分)。 ③均借想象(虚写)抒情(1 分)。《涉》诗着笔于想象的游子;李词 “雁字回时”拟想 雁归情景(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④借对写抒情(1 分)。《涉》诗一二联写女子的相思,三四联写男子的相思,同心离居,对 写彼此的相思;李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设想,也是对写双方的相思(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⑤均借设问方式(1 分),自问自答抒发情感(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满分为止。 16. 每空 1 分。(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7.C(②阜“bù”应为“fù”,④绿“lǜ”应为“lù”,⑥“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 18.A(甲句“河流边三、五家人家”的“三、五”表概数,顿号去掉。乙句根据句子的层次结 构,“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前用逗号,其后用分号是正确的。丙句最后以反问加强语 气,问号使用正确。丁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号表明引用句子的特定语气,问号 放在引号内是正确的。) 19.B(“当人到了这一个境界的时候,自然会使胸襟洒脱起来”介词滥用,去掉“当……的时候” 或者去掉“使”,或者“当……的时候”“使”都去掉。) 20.答案示例: 语文试题(B 卷)第16页(共 8 页) (1)“2020 温马”12 月 6 日举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赛事有所改变,但精彩依旧。 【评分标准】“2020 温马”1 分,“12 月 6 日”1 分,“疫情影响有改变但精彩依旧”意思 相近 2 分。 (2)【评分标准】态度明确,观点清晰 1 分;理由充分,有针对性阐述,表达顺畅(4 分)。 语文试题(B 卷)第17页(共 8 页) 21.作文评分标准 1.平均分 42 分左右; 2.一类卷 53——60 分。 格式要求——符合书信格式。 内容要求——态度明确,理由充分。 主题要求——能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时定位于一定的高度(文化责任担当、文化的继承与发 展、精神家园、文化认同等)。 语言要求——语言得体,表达有一定的风格。 二类卷 45——52 分。 格式要求——符合书信格式。 内容要求——态度明确,理由充分。 主题要求——能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时有涉及文化责任担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等。 语言要求——语言得体,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类卷 38——44 分。 格式要求——符合书信格式。 主题要求——能扣要求说出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态度明确,理由充分。 语言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 四类卷 34——37 分。 不符合书信格式要求,但论述对象还是符合要求; 语言不甚得体,但语句基本通顺。 五类卷 34 以下 偏题、离题。 观点不客观,又不能自圆其说的;文章语言充满愤激、甚至人身攻击等不理性的要素比较明显 的,都归到此类。 语文试题(B 卷)第18页(共 8 页) 语文试题(B 卷)第19页(共 8 页) 附《游灵岩记》翻译 泰山的北面有很多巨大的山岩,而灵岩最著名。我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游览 灵岩。灵岩的形状像堆砌石头筑成的城墙,高千余丈,长是高的三倍。周围(的群山)像个玉 环,但是在它的南面有个缺口。灵岩的南面有重叠的山岭遮蔽它,交错的溪流缠绕它。从山岩 到溪流,有一点儿平坦的地方,都种植着柏树,柏树遮蔽了高高的山岭,堵塞了深深的崖谷。 灵岩寺就在柏林中,山林田野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明朗清澈,带着寒气的阳光在寺院的墙 壁上移动也让寺院生动了起来。寺院的后面开凿岩壁做了个石龛,用来供奉佛像。推测它的高 度,相当于岩壁的十分之九,(岩壁)陡峭不能上去,横着前进或斜着攀援才能登上去。登上灵 岩顶后向四周眺望群山,山峦群趋交驰,方向各异,又像帷帐铺开,军队移动。山崖的底下(末 端)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它为“甘露泉”。寺里的和尚拿出盛水的东西将泉水接过来 给我喝,回头看寺院左右矗立的石碑,大多是宋以后的人刻字,有镶嵌入墙壁里面的,又有把 石刻拿来作为台阶的,台阶上面有字,刻着“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 我最初和朱子颍约好一起来灵岩(游玩),恰好子颍有公事,于是他叫泰安人聂剑光陪我。 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回溯着向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就可到琨瑞山。灵岩山溪谷的水 向西流,汇集江中的水,流入济水,琨瑞山的水向西北方向也流入济水,都是泰山的北谷的溪 流。世上传说:“名僧佛图澄的徒弟叫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给人讲说他的佛法, 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且灵岩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在前秦苻坚的时代,竺僧朗在琨 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观,后来全都倒塌废弃了。但是灵岩寺从宋代以来,道观佛寺更加 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的东面七十里处,西边靠近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然而到琨瑞山, 它的岩谷幽深偏远,才更加奇特呀。我来不及前往。写信告诉朱子颍。(如果)子颍以后来游, 顺着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再向北到历城,然后逆向沿着朗公谷向东南走,到达东边的长城 岭下,再沿着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那么山的四面都可游遍。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