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7葡萄月令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葡萄月令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垄垄葡萄树栽种整齐,一串串葡萄等待采摘,清风吹过,叶藤荡漾,园里飘溢着 沁人心脾....的果香。 B.企业是赚钱的工具,但绝不是无血无肉无情无义....的工具,更不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对人类不馈赠的麻木不仁的机器。 C.合肥计划建造触摸式电子站牌,它不仅能够显示车辆信息,还有天气预报以及政府 公告等,各种信息一览无余....。 D.节日来临,各大超市货物满架,商品琳琅满目....,有效保障了消费者需求。 【解析】 A 项,“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 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B 项,“无情无义”形容冷 酷无情。C 项,“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此处强调市民一眼就能看清楚,应用“一目了然”。D 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 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 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 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各国内部 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C.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 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而且反映在经济实力上。 D.针对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部门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 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应为“牢固树立……的观念”;C 项,语序不当,应该改 为“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 力量上”;D 项,搭配不当,“增强”与“流程”不能搭配。 【答案】 B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云台山旅游风景区,最低处的一景就是红石峡。在游人拥挤的曲折小道上行进,尽 管无法随意欣赏峡谷的幽静,却因其山崖陡峭,峻壁嶙峋,谷间水潭清冽,飞瀑直泻,还是 能领略到山水的美妙。 红石峡的岩壁高数百丈,垂直矗立,蔚为壮观。峡内气候凉爽,气流如滞,人行其中, 陡生别有洞天之感,精神为之一振。峡谷幽深,举头一洞晴空揽白云,偶有抹抹植被吐翠绿。 藤丛涂贴壁缝,愈显宁谧,虽________,却无多少回声,皆因岩石断层所致。峡深路窄,宛 转回旋。伸手摸到坚硬的石壁,仿佛还有柔软的感觉,软硬一体,坚硬中藏纳了柔软的情义。 在行人外侧,一池碧水莹然,两厢悬崖嵌绿,潭水脉脉含情,流瀑淙淙贪欢,________。山 水相连,美不胜收。 A.游人涌动,声音嘈杂 泉涌不知出处,溪流暗自弄香 B.声音嘈杂,游人涌动 泉涌不知出处,溪流暗自弄香 C.游人涌动,声音嘈杂 溪流暗自弄香,泉涌不知出处 D.声音嘈杂,游人涌动 溪流暗自弄香,泉涌不知出处 【解析】 第一个横线处:从“虽……却……”这个转折关系复句的后一分句“却无多 少回声”看,前一分句的重心应与声音有关,因而“游人涌动”在先,而“声音嘈杂”在后; 另外从逻辑角度看,也应是先人后声的。第二个横线处:此空格前的句子是先说“潭水”后 写“流瀑”,后面填写的句子也应是先讲与“潭水”对应的“泉涌”,后讲与“流瀑”对应 的“溪流”。 【答案】 A 4.高三的同学正处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大家都希望找到一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阅读 下图,试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就复习问题给同学提出一些建议。不超过 25 字。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遗忘临界点及时复习;②合理安排复习次数和时间间隔。(意思对即 可)[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腊梅花 汪曾祺 “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 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 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谿,元夕见之僧舍中,尝 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 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 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 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 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 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 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 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 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 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 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 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 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 每年都有一回。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 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 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 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 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 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 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 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花当中嵌了几 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 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 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选自《晚饭花集》) 5.下列对这篇散文构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周紫芝的《竹坡诗话》表达的含意是,腊梅是在宋朝的时候从北方传到南方的。 B.本文构思精巧,紧围腊梅花展开,尤其是幼年故事的安排,不经意之间的叙说说明 了人生哲理。 C.该散文与作者其他散文一样,语言明白晓畅,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D.作者的家乡腊梅花很多,因为很多,所以也就不显得那么珍贵了。 E.作者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工艺美术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让作者不 胜遗憾。 【解析】 B 项,“不经意之间的叙说说明了人生哲理”错,属于无中生有。E 项,“作 者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 个工艺美术师”错,文中最后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 【答案】 BE 6.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小孙女所唱的儿歌写起,对全文结构来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起下文,开门见山,直奔题目,也为下文写自己的家乡的腊梅花作引子。 7.围绕腊梅花,作者叙说了哪几件主要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讲了看不起“狗心腊梅”的缘由。②每年腊月,都要折腊梅花。③采腊梅 花送给祖辈。 8.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谈谈你 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身处在腊梅花盛开的地方,腊梅花给了他艺术熏陶,触发了他的艺术灵 感,这样那样的腊梅花给了他如诗如画的意境。小时候就能用腊梅穿成各样漂亮的珠花,表 现了对工艺的浓厚兴趣和成为工艺大师的天赋,所以应该是一个艺术大师,但最终走向了小 说创作,让作者难免有些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