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
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这都表
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
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
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诗
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
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
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怀古
张 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
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
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张升: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
低亚: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了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
的景象,表现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
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词
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深意切。
6.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
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
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
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
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箫”
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
调的作用。(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分析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
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
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
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
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
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
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震撼人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岭上多生梅
花,又名梅岭。②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
一片迷蒙。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
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
“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 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
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以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
着一棵烧焦的柳树而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②杜陵:在
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的一种感伤情怀,都
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
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 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
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
指蟋蟀。
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表
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答案 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
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因此,
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题组二 综合阅读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旅居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
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先分析颔
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能够有果实成熟,
这与北方是不相同的,这是围绕“殊风候”中的“寒迟”。下句描写在正月的时候这里就
有野花开放,这也与北方不相同,这是围绕上联中的“暖复催”展开的。由此可以看到,
颔联的两句话紧紧围绕“殊风候”来写,分别写了“寒迟”和“暖复催”的具体表现。
(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
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
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江》从“南窜”“北流”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
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
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
法。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
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
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①描写
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②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③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
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
双关、用典、互文)等角度考虑,诗人说荷花“有意”“无情”,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一写早晨的荷花,一写傍晚的荷花,也兼用了对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笔下的
荷花生动形象,韵味无穷。(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
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
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
联“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是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爱莲说》
则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的体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
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
地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
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
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
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结构上可以从以下
方面考虑:①是否照应标题;②是否承上启下;③是否存在转折;④是否存在蓄势、伏
笔,是否前呼后应;⑤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⑥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
垫;⑦是否以景结情;⑧是否是文章的线索。解答此题,先回答运用的手法——拟人,
再回答如何运用拟人的: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婉转。最
后再回答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2)本诗的情感是思念亲友。解答此题先
简单地翻译一下: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
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然后再总结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
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答案 (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
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婉转,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
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
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幹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注】 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②张元
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本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分析全诗的主旨,然
后根据两句的句式特点,用“故人何处”设问,表达了词人不知故人在哪里的惆怅,“一
夜溪亭雨”的回答,加重了这种情感。再根据“一夜”“溪亭”“雨”几个意象分析所构
成的意境的特点,最后分析这个意境和全诗主旨之间的关系,即艺术表达效果。通常的
作用有:寓情于景,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
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
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
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标题中的“丙寅”、注释和诗中的“暗”“啼”“故人”“消残暑”“燕
将雏去”“又是流年度”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答案 (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耐人寻味)。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
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
果。
(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
人何处”表达出对故人的挂怀与思念之情;③“消残暑”“燕将雏去”,暑去秋来,燕子
长大,词人不禁生发时光易逝、光阴难留的悲叹;④“雁将雏去。又是流年度”,表达了
词人因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悲凉之感;或不甘心闲居,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
奈、苦痛;⑤虽赋闲却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 “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
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思和意象分析,有樵夫、草虫,
环境是寒冷的夜里,樵夫和草虫都消失在夜色里。从中透露出诗人情感上的失落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
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
洁清淡的图画。
答案 (1)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家,透露出诗人
若有所失的心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
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1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黄钟】人月圆
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
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
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
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
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
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
的惆怅心情。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鹧鸪”三句是描
写句,寓情于景。作者登上越王台,听见鹧鸪的悲啼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下的衰草、
暮色中的山花,全笼罩着苍凉之色。这就衬托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惆怅心情。“怅然孤啸”,
在悲怆中显出激昂。作者看到故国青山,乔木苍苔;山河依旧,而满目苍凉,情绪就更
强烈了。明月升起,想到世事沧桑,无可奈何。“何处飞来”这一问,把作者追念故国
山川人物的感情强烈地表达出来,收束有力。
19.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南唐]李 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
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
“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残”“细”既交代了
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
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
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
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而李煜词则借
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
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②。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 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
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
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2)①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②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③昔日之温馨,
伊人擘柑。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 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
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
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
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找出有哪些景物,景物特点如何,描写景物运用了什么手
法;作用往往是营造……意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2)解答这道题,要抓住
景物的特点,以及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伤怀”“增怅望”等。
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
(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
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
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2)①故人故园之思。漂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②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
砧杵声催让词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③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
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
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子 规
吴 融【注】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
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
之志。(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
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
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答案 (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
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
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2)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
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
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
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相关文档
- 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一中高考语2021-06-0710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词语2021-06-07127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2021-06-0723页
- 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2021-06-0710页
-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议论文素材:早慧2021-06-072页
-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2021-06-0710页
- 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文2021-06-07105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32021-06-077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标点符号导学2021-06-074页
- 高考语文二轮金题测评专题12古代诗2021-06-0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