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二单元 第三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水溢(yì) 弑其君(shì)
汤放桀(jué) 粢盛(zì chénɡ)
B.弑君(shì) 走圹(kuànɡ)
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 所恶(è)
践(jiàn) 相尧(xiànɡ)
D.篡(zuàn) 朝觐(zhāo jìn)
讴歌(ōu) 讼狱(sònɡ)
【解析】 A桀:jié,粢:zī;C恶:wù;D篡:cuàn,朝:ch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 B.
C. D.
【解析】 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和”/动词“给予”;C项,均为介词“在”;D项,顺承连词/假设连词“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 B.
C. D.
【解析】 A组,前一个“有”是动词,其意思与“无”相对;后一个“有”也是动词,当“占有、拥有”讲。B组,前一个“谓”是动词,当“叫、称”讲;后一个“谓”是动词,当“说的是”讲。C组,前一个“载”是加强语气的助词;后一个“载”是名词,读“zǎi”,当“年”讲。D组,两个“欲”均当“想、想要”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D )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其:代桀、纣
B.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之:代天下
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之:代舜
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之:代天子推荐的人
- 3 -
【解析】 A项“其”应指代天下;B项“之”应指代舜;C项“之”应指代天把天下给了舜。
5.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深厚广博,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概括正确的是( A )
A.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使用陶具作为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B.伏羲氏,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还是茹毛饮血阶段,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
C.有巢氏,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主要烹调方法:①炮;②煲;③烫;④焙炒。
D.燧人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
【解析】 有巢氏,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fán焚烧)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bèi)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
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lěi sì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教民稼穑(jià sè农作劳动)。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hǎi用肉、鱼等制成的酱)、醯(xī醋)、酪(lào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酢(zuò调味用的酸味液体)、醴(lǐ甜酒)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6.下列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D )
A.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B.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 3 -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解析】 例句与D都当“得到”讲,A得意,B心得,C同“德”。
7.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 ②所欲与之聚之 ③民之归仁也 ④天下之君 ⑤诸侯皆为之驱矣 ⑥今之欲王者 ⑦三年之艾 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解析】 取独/结构助词,的/代词/指示代词,这些/宾语前置的标志。
8.本段采用_比喻__、_引证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得民心者得天下__的观点。在句式上采用了_排比__句式,用这种句式的好处是:_语言有气势、论证更有力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9.“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_先生在说自己断开_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_自谦__说法。
10.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答案】 (1)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2)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正是他老人家对自己的叙述哩。”
②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