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6-07 发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12课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12课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寄情山水,便可得山水之妙;羁旅途中,则产生漂泊之感;国破家亡,道不尽人间痛苦;亲友分别,怎能忍受难舍之情?每一篇诗词,都在倾诉着历史的变迁,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厚重。‎ ‎1.作家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亦官亦隐王摩诘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鸟鸣涧》《使至塞上》,作品收入《王右丞集》。‎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王维于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积雨辋川庄作》是在此隐居时所作。‎ ‎《旅夜书怀》‎ 旅夜途中抒漂泊之情 ‎“旅夜书怀”‎ - 18 -‎ 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到渝州、忠州的途中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新城道中》(其一)‎ 诗词泰斗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文有《苏东坡全集》,词有《东坡乐府》。‎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扬州慢》‎ 终生耿介清高的布衣文士姜夔 - 18 -‎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布衣。转徙江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对词的造诣尤深,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其词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尔流露出对时事的感慨。艺术上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有《暗香》《疏影》《扬州慢》等。‎ 抒发黍离之悲的千古佳作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姜夔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踏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于是便写下这千古佳作。‎ ‎《长相思》‎ 清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 - 18 -‎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纳兰明珠。二十二岁进士中第后被康熙留在身边担任侍卫,三十岁时患急病去世。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感情真挚浓烈,景象逼真传神,却又流露淡淡忧伤,被称为“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寂寞途中写“相思”‎ ‎《长相思》是作者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康熙出巡山海关外,途中所作。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作者而言,眼前的荒凉和寂寞,使他不禁思念起亲人朋友,于是作者有感而发,作了这首《长相思》。‎ ‎2.文化常识 新城道中(其一)‎ ‎【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例如: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扬州慢 ‎【《黍离》】 《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例如: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即淮东。宋时在淮河下游的地区设淮南东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城市。例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积雨辋川庄作 ‎1.字音识记 ‎①蒸藜(lí) ②炊黍(shǔ) ③饷(xiǎnɡ)‎ ‎④东菑(zī) ⑤啭(zhuàn) ⑥黄鹂(lí)‎ ‎⑦朝槿(jǐn)‎ ‎2.词语解释 ‎(1)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2)蒸藜炊黍饷东菑(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3)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广漠无际)‎ ‎(4)阴阴夏木啭黄鹂(幽暗的样子)‎ - 18 -‎ ‎(5)松下清斋折露葵(素食)‎ 旅夜书怀 ‎1.字音识记 ‎①危樯(qiánɡ) ②何所似(sì) ③沙鸥(ōu)‎ ‎2.词语解释 ‎(1)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 ‎(2)官应老病休(认为是、是)‎ 新城道中(其一)‎ ‎1.字音识记 ‎①铜钲(zhēnɡ)      ②西崦(yān)‎ ‎③饷春耕(xiǎnɡ)‎ ‎2.词语解释 ‎(1)东风知我欲山行(春风)‎ ‎(2)吹断檐间积雨声(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3)岭上晴云披絮帽(绵帽)‎ ‎(4)西崦人家应最乐(意思是西山地区)‎ ‎(5)煮芹烧笋饷春耕(用食物款待别人)‎ 扬州慢 ‎1.字音识记 ‎①窥江(kuī)      ②清角(jiǎo)‎ ‎③俊赏(jùn)      ④豆蔻(kòu)‎ ‎2.词语解释 ‎(1)尽荠麦青青(野生的麦子)‎ ‎(2)废池乔木(古老高大的树木)‎ ‎(3)杜郎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4)算而今重到须惊(料想)‎ ‎(5)青楼梦好(指歌伎居住之处)‎ 长相思 ‎1.字音识记 - 18 -‎ ‎①榆关(yú) ②那畔(pàn) ③聒碎(ɡuō)‎ ‎2.词语解释 ‎(1)身向榆关那畔行(那边)‎ ‎(2)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3)故园无此声(家乡,这里指北京)‎ ‎1.《积雨辋川庄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提示:诗人把辋川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与自己闲雅清淡的参禅生活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离开官场,隐居山林的志趣。‎ 积雨秋原上翩飞的白鹭、鸣啭的黄鹂,被诗人的心灵过滤,涂抹了不染尘嚣的主观色彩。诗人独处空山,幽栖松下,采露葵参木槿,似刻意表达一种“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情调,引出下文,对王维来说,这辋川山庄就是他的世外桃源。全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 ‎2.请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为例,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提示:这两句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白鹭、黄鹂,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①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②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③“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色互相映衬,互相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3.分析《旅夜书怀》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 - 18 -‎ 提示: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4.《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内容和意境是怎样的?‎ 提示:出句写天地之广大,对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天地虽大,诗人不过是其间的一只沙鸥而已,这境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诗人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可见,这两句虽是写景,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 ‎5.请分析《旅夜书怀》颈联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提示: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陈述句意为: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言外之意: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6.《旅夜书怀》尾联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 提示:尾联以景结情,采用设问、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7.《新城道中》(其一)里,有“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的诗句,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提示: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8.《新城道中》(其一)二、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1)第二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 18 -‎ 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9.简析《新城道中》(其一)情景相生的艺术。‎ 提示:(1)开篇用多情的“东风知我”,引出风吹雨住檐间无声的景象,诗人喜出望外的心情跃然纸上。‎ ‎(2)中间两联组成一幅由远及近的山水画,自然景物通过比喻、拟人的妙用,被赋予了人的情态。诗人不仅描绘出山野晴云花木之美,而且借此烘托出诗人雨后山行之乐。‎ 外物之美和内心之乐得以互相印证,情景相生之境也臻于完美。‎ ‎10.请简要赏析《扬州慢》一词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的表达效果。‎ 提示: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战争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长久地留存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11.作者在《扬州慢》词中写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提示:(1)杜牧“须惊”的原因:扬州城而今是一座“空城”。‎ ‎(2)作用:这里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表现了杜牧过去来扬州时这里的热闹繁荣;而今,如果杜牧再来扬州,必会为这里的凄清荒凉而心惊。由此,可以衬托出扬州城如今的荒凉以及词人内心的深痛,更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12.《长相思》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词中描绘了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等景物。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 18 -‎ ‎13.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在艺术方面有何特点?‎ 提示:(1)上片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片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 ‎(2)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 ‎1.课文主旨 ‎《积雨辋川庄作》‎ 本诗把诗人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景色优美的辋川、怡然自乐的农人和闲适脱俗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阔远幽静、物我相惬、祥和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旅夜书怀》‎ 该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此时的他就似这飘零的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新城道中》(其一)‎ 诗中描绘了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嬉闹春耕的生动场面,表现了诗人欢快的心情。全诗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与生活的气息,写出了作者出巡途中见到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的劳动生活。‎ ‎《扬州慢》‎ 本词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桥”“波”“冷月”“红药”等景物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 18 -‎ ‎《长相思》‎ 上片以叠用从空间上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叠用从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思乡之梦,懊丧之余,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词作将故园的宁静祥和与边塞之雄奇风情结合在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2.写法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 ‎(1)诗中有画 首联写农家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颔联写优美的自然风光。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构成一幅空阔清幽的画面,表现出诗人隐逸的情致和淡泊的心境。‎ ‎(2)巧用典故 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呢?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3)寓情于景,借物抒怀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 ‎《旅夜书怀》‎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联写孤弱的细草在风里飘摇,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颔联写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月空下江水汹涌奔流,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阔大之景反衬出孤苦伶仃的自我形象,表达出凄冷之情。‎ ‎(2)以景结情 尾联采用设问、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 18 -‎ ‎《新城道中》(其一)‎ ‎(1)生动和谐的农家春景图 白色的雾霭笼罩着山顶,山峰仿佛戴上绵帽;朝阳冉冉升起,远望树梢上仿佛挂着又圆又亮的铜钲。此背景上有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一幅生动和谐的农家春耕图呼之欲出。‎ ‎(2)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 前两联中的“知”“披”“挂”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联将“晴云”比作“絮帽”、“初日”比作“铜钲”,把景物描述得生动形象,更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3)寓情于景、于事 ‎ 前三联写了“东风”“晴云”“初日”“野桃”“溪柳”等景物,无不给人以清爽愉悦之感,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最后一联叙述农家之乐也是写诗人之乐。‎ ‎《扬州慢》‎ ‎(1)虚实相生 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虚写。“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虚实结合。下片虚写杜牧故事,虚实结合写二十四桥。虚实对比突出昔盛今衰的感慨。‎ ‎(2)情景交融 抓住“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3)化用前人诗句 用典恰当可以扩充诗歌内容,深化意境,突出主旨。本词多处化用诗句用典,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扬州昔日的繁盛,激发读者想象力,反衬出今日扬州的衰败,两相对比,突出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长相思》‎ - 18 -‎ ‎(1)巧妙的叠用 上片叠用两个“一程”,直写征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下片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营帐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 ‎(2)整齐的对称之美 上片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写空间上的延续;下片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写时间上的延续。上片强调行程之中身好累,下片强调难眠之时心好苦。上片重在写所见,下片重在写所闻。上片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千帐灯火;下片从小处落笔,展示耳闻及内心感受。‎ ‎(3)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 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形象,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风格婉约,笔调缠绵,柔情之中露出慷慨报国之志。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3.课文译释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 18 -‎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18 -‎ 长相思 如何解答诗论评析题 一、知识讲解 诗论评析题,开放性与综合性较强,是一种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都很高的题型,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有所涉及,分值一般为4~6分。‎ 诗论评析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的方式[即对某首名人评论过的诗(词)发表意见,表明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意,但答题时一般不需在题中答出来。不管持哪一种观点,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依据,说明原因或理由,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避免有理无据,脱离原诗(词)。‎ 二、答题步骤 - 18 -‎ 第一步,亮观点。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批判,或贬抑,要言之有理。‎ 第二步,证观点。根据题干要求,选准评论角度,或技巧,或内容,或风格,或情感,然后结合相关诗句条分缕析,要做到言之有据。‎ 第三步,做总结。即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扣题干,就某种观点做或肯或否的点评式总结。‎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郑防①画夹②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③烟雨归雁,坐我潇湘④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②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③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④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不恰当(亮观点)。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证观点)。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做总结)。‎ ‎[课内素材]‎ ‎【素材积累】‎ 宠辱不惊的纳兰性德 - 18 -‎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考中进士,成为康熙皇帝的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究其原因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运用示例】‎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优秀作文《知足常乐》)‎ ‎[拓展阅读]‎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 18 -‎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赏析】 真正的文人,不会满足于仅仅向社会奉献几部优秀的作品,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造福百姓,惠泽一方的。白居易与苏东坡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感成就了非凡的品格,而林和靖所能做的便只能是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 18 -‎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