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24 分)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繁衍.(yán) 荤.腥(hūn) 怜悯.(mǐn) 皮辊.(gǔn) B.噩.梦(è) 契.约(qiè) 拷.绸(kǎo) 怄.气(òu) C.缜.密(zhěn) 瞌.睡(kē) 弄.堂(lòng) 刚劲.(jìnɡ) D.尘埃.(ái) 骷.髅(gū) 游说.(shuì) 谄.媚(chǎn) 解析 A 项“繁衍”的“衍”读“yǎn”。B 项“契约”中的“契”读 “qì”。D 项“尘埃”的“埃”读“āi”,“骷髅”的“骷”读“kū”。 答案 C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黯然 颤抖 坐想其成 迥然有异 B.沧桑 安谧 记忆忧心 轻手捏脚 C.撰写 窒息 老态龙钟 消极怠工 D.云屑 隐秘 仗义执言 婆娑起舞 解析 A 项,“坐想其成”应是“坐享其成”。B 项,“记忆忧心”应是“记 忆犹新”,“轻手捏脚”改为“轻手蹑脚”。D 项,“云屑”应是“云霄”。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NBA 新赛季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作出调整——即 NBA 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B.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 不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吗? C.“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英国政治学家洛克 17 世纪留 下的一句物权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私有财产和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D.久经沙场的奥巴马,心中早有一杆秤,提问精彩与否?能不能挑起他的 兴奋神经?从他的用词便可窥知。 解析 A 项“即”与破折号重复。C 项引号后逗号去掉,引号内加句号。D 项整个句子没有疑问的语气,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 B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 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 B.临朐早在明代就有种植大葱的习俗,“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大 葱蘸酱,越吃越壮”等谚语至今流传,临朐人对葱寄寓..着特殊的情感。 C.趴在 8 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 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 D.近日,中国人寿合肥分公司邀请风水师促销,引起广泛关注,秉持理性 科学精神的现代金融企业做出如此荒诞之事,简直是匪夷所思....。 解析 A 项,把“而且”改为“反而”。B 项,把“寄寓”改为“寄予”。 C 项,目不交睫:完全没有闭眼睡觉。形容繁忙操劳或思虑难眠。D 项,匪夷所 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理所能想象的。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 140 字的限制、便捷的转 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 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 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 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 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解析 B 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 项,中途易辙、语序不当, 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 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 语中心词。 答案 A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 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 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的欧 美发达国家。60 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 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 20 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 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 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 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 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 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 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 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 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 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 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众文 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 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 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 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 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 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 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 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 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 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 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 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 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6.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欧洲发达国 家的一种文化形态。 B.20 世纪 60 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 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 20 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 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 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 解析 A 项,“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 涵不一致。B 项,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 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 的结果。D 项,“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 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答案 C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 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 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 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 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解析 A 项,“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 成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B 项,“赏 玩绘画的形式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C 项,“人们可以 到画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 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 化、商业化的影响”。 答案 D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 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 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 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 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解析 D 项根据最后一段,“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 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 概念。 答案 D 第Ⅱ卷(126 分) 三、诗歌鉴赏及默写(14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②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③。 【注】 ①公元 705 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 大庾岭时所作。②翥,zhù,飞。③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有人认为颔联中“随”“尽”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魂随南飞的鸟儿而去,顿感前途渺远。②一个“随”字写出了 诗人的茫然与伤感。 或:①鸟儿北飞,人却无法北返,只能把魂魄附在鸟翼上,飞回故里。②“随” 字写出了诗人被贬南行、念乡怀国的伤感之情。(“尽”字运用夸张手法,诗人 睹花伤怀,黯然泪下,泪几乎要流尽。一个“尽”字把诗人去国怀乡、魂断庾岭 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表现)自己心情的变化。 颈联写山雨欲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在这美好的山 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希望早日赦归。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 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4)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答案 (1)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其意常在 沛公也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四、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11.用不超过 20 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6 分) 2004 年 12 月 5 日 10 时 50 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 的 SARS 灭活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36 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 24 位接种 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 是有效的。Ⅰ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 SARS 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 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 的潜力。这是我国 SARS 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 个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的 SARS 疫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不要漏点。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 或归纳,或概括。“SARS”计为一个字。 答案 我国 SARS 灭活疫苗的研制步入世界前列。 1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5 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 1.6 万卷“敦煌遗书”就有 5 000 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 10 人;各地图书 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 3 000 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 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 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关键词要抓住核心内容。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存古籍残损 严重,亟待修复,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却短缺。 答案 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短缺) 13.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 40 字。(5 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 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 系最大行星(木星)的 5 倍,温度是它的 10 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 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 球 230 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 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 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 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 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导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对 信息高度概括的开头。往往采用一个单句或复句将时间、地点、事件的发生者、 起因、影响等交代清楚。 答案 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 的行星照片。 五、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 14~17 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 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 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 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 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 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 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 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 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 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 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 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 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 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 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 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 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 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 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 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 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 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 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 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 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 的方向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 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 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 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是那一 束束炊烟。 14.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乡村的 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5.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繁重农活永无止 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3)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 16.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 何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点题;②前后照应;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④有助于 文章主旨的表现。 17.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 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 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新闻,回答 18~21 题。 倾听历史的诉说 ——胡锦涛主席访问马六甲侧记 马六甲,是马来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古城,是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 的航程中多次驻节的地方,是马来西亚摆脱西方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地方…… 当地人常说:“了解了马六甲的历史,就意味着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历史。” 历史的回声,伴随着马六甲海峡的涛声。11 月 11 日下午,正在对马来西亚 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马六甲。这里呈现着热烈的景象:高楼上悬 挂着印有“热烈欢迎胡锦涛及夫人莅临马六甲”的巨大绸幅,众多马六甲市民沿 途夹道欢迎。欢迎的热潮,印证了《星洲日报》“胡锦涛访马”专页前一天刊登 的市民心声:我们希望能让胡主席感受到马六甲人民的热情。 胡锦涛来到双岛城岸边的马六甲海峡石碑旁,拿起望远镜眺望这片连接太平 洋和印度洋的浩渺海域。水天之际,碧波荡漾;云霞之下,艨艟巡行。胡锦涛详 细询问了海峡通商、港口建设等情况。当地官员介绍,当前世界海上贸易的 25% 都经过马六甲海峡,日轮船穿行量超过 200 艘。 人们兴奋地簇拥过来,争相同胡锦涛合影。两位居民捧着两只精致的瓶子好 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到胡锦涛面前,原来是要向中国贵宾赠送马六甲海峡的海水、 沙粒标本。胡锦涛高兴地说:“感谢你们的珍贵礼物!” “我早就听说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今天到这里来确实是 百闻不如一见。距今 600 多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多次到过这里,现在经 过这里航行的中国船只越来越多。我们要把中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继承和发扬下 去。”胡锦涛在参观结束时对当地陪同人员的一席谈话,道出了中马两国人民共 同的感受。 棕榈婆娑,波涛细语,仿佛依然在诉说 600 多年前的动人故事。当年,郑和 七下西洋,用和平的方式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用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当地的 发展和繁荣。马六甲百姓精心为郑和建亭、塑像、修庙,用郑和的名衔为这里的 山峰和水井命名,表达他们对来自远方的和平友好使者的尊崇和怀念。 马六甲的中华记忆是温馨的。胡锦涛专门参观了这里的巴巴娘惹博物馆。巴 巴娘惹是指 15 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加(马六甲)王国、满者伯夷国、室利佛逝国(印 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一般为男性华人与当地妇女通婚所生,男性 称巴巴,女性称娘惹。他们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马来文化。这 座博物馆的建筑已有 113 年历史,亮丽的砖瓦,木制的窗板,黑色匾额上镌刻的 金色汉字,显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室内陈列的黑檀木桌椅、描绘中国风景的屏 风、产自中国的瓷器、传统婚礼服饰等,既显出浓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也反映出 文化交融的特征。 胡锦涛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博物馆主人曾金礼一家几代人生活在这里的情 况。他饶有兴致地从墙上的老照片中分辨出曾金礼年轻时的形象。得知他们特有 的生活习俗时,胡锦涛说:“这就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主人特意向胡锦涛展示了一幅绘画作品:600 多年前马六甲海峡港口的街道 繁荣兴盛,郑和宝船和满剌加国王乘船相依泊岸的场面栩栩如生。画作表达了两 国人民对中马友好交往历史的深深感念。 依依惜别,当地民众聚集在街道两旁,不停地挥动中国国旗,中国留学生们 激动地高呼“祖国万岁”。胡锦涛向欢送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胡锦涛在同马来西亚 领导人的交谈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是体现中马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 一句话,这是中马两国人民心中常常念记的一句话。 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适值新中国同马来西亚建交 35 周年。这次访问增进 了中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了中马战略性合作 关系迈上新台阶。正如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所说,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恰逢其时。 马六甲的友谊诉说,贯穿中马友好的历史,也必将伴随中马友好的未来。 (本报马六甲 2009 年 11 月 11 日电 记者吴绮敏) 18.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明马六甲在马来西亚悠久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也强调了胡主席 此次访问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照应题目,引起下文对中马友谊历史的诉说。 19.文章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场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描写了民众欢迎、争相合影、赠送标本、曾金礼展示绘画作品和 依依惜别等主要场面;(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这些场面描写有强烈的现场感,增强 了作品的感染力,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当地民众的巨大热情以及中 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20.文章在材料安排上为什么采用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相交融的写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安排材料有利于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在说明中马友谊源 远流长的同时,揭示了现实与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美好前景;在展示深厚友谊 现实的同时,揭示了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评价中马友谊。(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马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上溯到郑和下西洋;(2)中马 友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对巴巴娘惹博物馆的描写可以看出中马由民族交融 而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3)中马友谊有坚实的民众基础,从文中可以看出民 众活动高度的自发性和巨大的热情。总之,中马友谊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结 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是《哈姆莱特》中的 一句名言。火柴盒也好,无限空间也罢,其实它们都是次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你 能否做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请以“主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