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级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
彭榕
①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
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
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
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
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
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②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
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
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
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
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
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③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
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
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
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④网络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
“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
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
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
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
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
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 2 -
⑤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
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
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
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
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
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节选自《人民论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
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
B. 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
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
C. 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
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
D. 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
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B. 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C. 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
D. 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
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过虑筛选,他
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
B. 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
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与事实真相相悖。
C.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
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D. 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网络谣言主要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
- 3 -
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错误,根据第一段,“网
络谣言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微博只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之一。
B 项,“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错误。根据第一段“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
证”可知,该项曲解原意,“并非都经过求证”,说明有些信息经过了求证。
D 项,混淆关系,“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错误,不是并列关系,应该是选择关系。
根据原文第四段“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可知。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错,此段开头说“网络谣言酿成公共危机
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可见是
为了论证谣言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A 项,“过虑筛选”有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
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注意“不过多考虑信
息的真伪”。
故选 A。
- 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 年和 2013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 年老
年人口数量达到 2.02 亿,老龄化水平达到 14.8%,是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
老年抚养比从 2012 的 20.66%上升到 2013 年的 21.58%.截止 2014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
人口已经达到 2.12 亿,占总人口的 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
超过 4 亿,届时每 3 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 1 亿人,60 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 3500 万人,要
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10%,或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7%时,通常
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 2 亿的国家只有中国。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增加到
4 亿,到 2050 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
形势分析与预测》,未来几十年里,“银发潮”将席卷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
迅速提高。2005 年,相对每 100 名适龄工作的成年人,仅有 16 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
比到 2025 年将会翻番到 32%,到 2050 年会再翻一番,达到 61%.到 2050 年时,将会有 4.38
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 60 岁,其中 1.08 亿人超过 80 岁,2050 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 3 倍。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
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2012 年全国约有 2300 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城镇老年人口的
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失能和患
病老年人出行困难。2012 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 5000 万人。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
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材料二:
瑞银证券在题为《亚洲结构性问题——老龄化的亚洲》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投资风险
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重度老龄化及其对消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人口老龄化会使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空账 3.1 万亿。而老龄化与少子
化(即 0-14 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 3.2
- 5 -
个缴费人赡养 1 个领取者,而若干年后,便会出现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很
可能降为 2:1。
从表面上看,人口老龄化能够催生“养老产业”的发展,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
着未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当前,我国养
老产业刚刚兴起,该产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尚无力应对我国深
度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人口的老龄化会降低经济的活跃度。日本就是一个老龄化国家,由于消费和就业率始终
上不去,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所以通货紧缩的阴霾难以消散。现在日本的问题是,大量的
资金集中在老年人口手中,他们消费欲望十分有限,而年轻群体消费能力又不是很强。老龄
化是日本经济一个难过的坎儿,中国的快速老龄化也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当前,“银发潮”扑面而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无法回避。如何解决我国 2 亿多老年
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社区的各类
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盖面不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
专家认为,为老年人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餐、沐浴、理发、洗衣被、居
室打扫一类,还包括康复护理、读报陪聊、紧急援助呼叫等。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
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薄弱。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人力、财力都不够,日常工
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至于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由于大部分青
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基本都是依靠自己,或邻里互相照应。乡村还没有建立
针对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农村老年协会也比较少。此外,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也很欠
缺。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
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建立日间“托老中心”。老人白
天可以到托老中心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
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我国从 2007 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
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
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
助医等“六助”服务。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
- 6 -
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龄人口增长迅速
B. 老龄人口数居世界首位
C. 到 2050 年,每一个劳动者将负担 3 个老人
D.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特征日益显著
5. 根据材料二,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增大了对中国的投资风险 B. 易导致养老保险入不敷出
C. 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D. 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阅读下面的文段,请你谈谈孟子对民养问题的主张对解决当前养老问
题有哪些启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摘自必修 4《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4. C 5. D
6. (1)遵循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规律办事,合理规划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2)
根据中国社会老龄化特点多方权衡,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措施。(3)政府妥善处理好社
会养老问题,能够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每一个劳动者将负担 3 个老人”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到 2050 年左右,老年人口
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2050 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 3 倍”,并不是“负担 3 个老
人”。
- 7 -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 项,“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
来养老服务价格的提升,甚至会出现老人有钱难以买到合适服务的情况”“该产业的发展还
远远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尚无力应对我国深度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可知,“促
进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没有依据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
问题。
本题解答时可先分析所给材料讲了哪些道理,再联系文本所说的养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结合文本中所提到的当前我国的养老问题,比如“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
盖面不广”“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薄弱。基层社区工作人员
少、任务重,人力、财力都不够,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至
于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建立日
间‘托老中心’”“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
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
‘六助’服务”等,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养老问题比较突出。
再看所给材料中,第一段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可保证百姓的生活供给;第二段分别阐述了“五
十者”“七十者”“数口之家”“颁白者”怎样才能衣食无忧,受到尊重,并说“黎民不饥
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依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得出遵循规律办事、采取可操作性措施、政府处理好养老问题会获得
百姓支持等观点。
【点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 发 卡
周 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
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
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
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
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
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
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
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
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
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
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
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侧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
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
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
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
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
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
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
- 9 -
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
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 20 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
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
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
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
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
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
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许开元支藏戍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也不想打扰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
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B. 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
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C. 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的惆
怅,因为这封信而消失。
D. 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妻子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
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8.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十分鲜明。请从许开元和谭小薇中任选一个主人公,简要分析其
人物形象。
9. “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谭小薇:①她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军嫂,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②深爱着
丈夫,即使自己得了重病,也不想打扰丈夫;③识大体、顾大局。
许开元:①他是解放军航空兵师长,②忠于职守,沉稳坚毅;③他深爱着妻子,但从不卿卿
我我,而是全身心地执行任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务为天职。
9. ①蓝发卡既是小说线索(或:贯穿小说全篇),又具有比喻意义;②蓝发卡寄托了谭小薇
对丈夫的爱,侧面反映出谭小薇心态年轻;③许开元赞美蓝发卡,流露出来的是对妻子的爱。
- 10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错,小说写的是一位军人和他妻子的故事,谭小薇并
不是军人;“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错,他们两人会了面,只是谭小薇睡着了,没
见到丈夫。
故选 D。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题要先审清题目的要求,再划出文中描
写人物的语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全面),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
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防止戴高帽,任意拔
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
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先看谭小薇。“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自
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谭小薇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军嫂,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
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
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即使自己得了重病,也不想
打扰丈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在这过程中,她
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这些描
写体现出深爱着丈夫。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她识大体、顾大局。
再看许开元。身份上,他是航空兵师长,“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多
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
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他还记着她喜
欢吃凉粉?!”,“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
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
佛不存在了一样”突出许开元忠于职守,沉稳坚毅,深爱自己的妻子,但从不卿卿我我,而
是全身心地执行任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务为天职。
- 11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
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
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
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
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先找到关于蓝发卡的描写,“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
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
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
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蓝发卡寄托了
谭小薇对丈夫的爱,侧面反映出谭小薇心态年轻;“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
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对蓝发卡的赞美彰显了许开
元对妻子的爱。小说中的蓝发卡是小说的线索,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离别时
丈夫许开元通过信称赞谭小微的蓝发卡,蓝发卡贯穿小说全篇。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
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
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
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
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
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
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
- 12 -
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
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
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 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 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 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
公”,世称韩文公。
B. 进士:科举制度中殿试中榜者为“进士”,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C. 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
称“宫市”,实为掠夺。
D.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
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
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
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在当时很出名。
B.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
俗事务。
C. 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上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
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为潮州刺史。
D.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他跟孟郊、张
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13 -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选自本文)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自韩愈《师说》)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等奖励来督促。
(2)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
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其中,“终成科第”意思是“终于考中进士”,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排除 C、D 项;“相与
谈宴”是一件事,“相与”是状语,修饰“谈宴”,后面断开,排除 A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卒谥‘文公’”错,应是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 14 -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为“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
兄”,即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C 项,“把他贬为潮州刺史”错,原文是“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
令”,可见应是“贬为连州阳山令”。
D 项,“与他人交往,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错,应是和他人交往,不论人
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但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才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
不予理睬。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及课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
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
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以”,因为;“学儒”,学习儒家经典;“俟”,等。(2)“学者”,
古今异义词,求学的人;“所以”,靠来……,用来……的;者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
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
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
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
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
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
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
- 15 -
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传布佛法的书本里写着,)
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走施舍,唯恐
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
敬佛之事,便上《论佛骨表》表疏奏上,宪宗很生气,于是贬他为潮州刺史。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
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
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
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
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
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
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
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远【注】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这首诗是诗人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头构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时局动荡的离别背景图,笔力雄健。
B. 三、四句写亲朋痛哭流涕,诗人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细致地描绘了离别场面,感人至深。
C. 五、六句既描写了远行所见的自然环境,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雨的社会环境。
D. 诗歌写了启程分别、途中所见、自己回忆等情景,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脉络清晰。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首联写远征情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乱的迷惘心情。②颔联写送别
场景,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忧伤和自身的无奈孤寂的心情。③颈联写路途所见情景,通过环
- 16 -
境描写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情。④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亲朋的思念之情(或:对古人惜别
之情的感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
雨的社会环境”不当,只是途中所见。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
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本题中,首联“带
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的意思是:天地间仿佛充满着身着战甲的将士,这兵荒马乱之际我
为何要远行!这是在写远征情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乱的迷惘心情。颔联“亲朋尽一哭,鞍
马去孤城”译为:亲人和朋友都失声痛哭,我骑着马离开秦州这座孤城。此两句写送别场景,
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忧伤和自身的无奈孤寂的心情。颈联“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可译
为:草木凋零,时间已入岁暮;关河冷落,途中霜雪飘零。此两句写路途所见情景,通过环
境描写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情。尾联“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的意思是:离别虽已是昨
日的事情,但见到此情此景我还是有些伤感。此处直抒胸臆,表达对亲朋的思念之情(或:
对古人惜别之情的感慨)。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
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
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
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 17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明在择师方面的原则: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
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道之所存 (2). 师之所存也 (3). (故)木受绳则直 (4). 金
就砺则利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始”“犹”“琵琶”等,要理
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土的每一个人,
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 ,这波澜壮阔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
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 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
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
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
力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
是对 40 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 年 ,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让我们国家“赶
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
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18 -
A. 奋发图强 嗅出 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
B. 奋发图强 感受 惊鸿一瞥 栉风沐雨
C. 励精图治 嗅出 刮目相看 筚路蓝缕
D. 励精图治 感受 惊鸿一瞥 筚路蓝缕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
话。
B. 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的原因是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C.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创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D.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 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C. 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D. 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根据前文“每
一个人”和成语的使用对象可知,第一空选“奋发图强”。
嗅出:闻到了。感受:受到影响。后文的“‘春天’的气息”是形象的说法,含义是改革开
放的大好时机,结合语境,第二空选“嗅出”。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此处是
指世界不再用老眼光去看中国人的想象力,第三空选“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是形容改革开放 40
年来让无数人辛苦四处奔波,实现了大写的人生,第四空选“栉风沐雨”。
- 19 -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语序不当,“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错误,应把“没有”放到“假
如”后面。
B 项,句式杂糅,“之所以”和“的原因是”两个不能连用。
D 项,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是“创业是原因”,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整体上还要与上句
“若不是……”联系起来看。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联系上下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看,括号前句子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根据句式一致原则,
后文应用动词“纪念”承接,排除 C、D 两项;“纪念”的应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而不只是“成功者”,排除 A 项。
故选 B。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三农 砥砺前行
【答案】答案示例:
量子通信,蛟龙下水,可燃冰月球车,中国科技引领世界进步。
精准扶贫,服务三农,调结构扩内需,中国经济稳定世界发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斩荆棘拓道路,中国精神传承万代千秋。
- 20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
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题干和所给的材料,
可发现,所给材料按照“中国科技”“中国经济”“中国精神”分为三大类,“可燃冰”“月
球车”“量子通信”“蛟龙下水”属于“中国科技”,“调结构”“扩内需”“精准扶
贫”“服务三农”属于“中国经济”,“斩荆棘”“拓道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属
于“中国精神”。而“中国科技”对应“引领”,“中国经济”对应“稳定”,“中国精神”
对应“传承”。然后仿照例句的句式把正确分为一组的材料给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1.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条件反射》,简要介绍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①漫画内容:画面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人的头部,头发被剪成无线网络信号的模样。
漫画的下半部分是三只手分别握着一部手机,都在搜索前面那个人头部的无线网络信号。
②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
回到现实中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给漫画拟题并分析启示,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
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
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
中获取。
首先要读懂漫画的构图要素:按照上下部分来写,上半部关键词是人的头部,头发剪成无线
网络信号;下半部分,三只手握着手机对着前面人的头部搜索无线网络信号。其次分析寓意:
漫画中的无线网络信号只是一个人的发型,而人们却误以为是真的无线网,拿起手机对准它
- 21 -
进行搜索,人们这种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反映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状;作者的目
的明显是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虚拟网络回归现实。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持着相机的
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
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
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
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
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
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职素诚可贵,品德价更高
战争中的一个记者,面对身上着了火的小女孩儿,该怎么做?就这个问题,让小学生、
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认为在危急时刻,人性品德比
职业素质更重要。
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记者应抓紧时间拍下照片,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如果从记者
的职业素养出发,确实应该如此;作为一名记者,就应该让人们更快速地了解信息,这也是
记者最核心的价值。可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记者此时离开,那么等待着小女孩的可能
就是死亡;如果为了一条新闻而放弃一条生命,那么这则用生命换来的新闻只会让人觉得血
腥冷酷。遵守职业品德确实可贵,可是一味地遵守死板的规定,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
记者如果离开了,那么他确实践行了他的职业素养,可他却失去了他最珍贵、最基本的人格
品德。遵守职业素养,并不意味着要把人培养成冷血的工作机器。
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本就是人们的基本品德,也同样是亘古不变的道德素养,是我们
必须遵守的。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道理,如今在面临选择时,小学生都
会明白的道理,为什么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却忘记了呢?这可以说与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
密不可分。
- 22 -
反观当下社会,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奔忙劳作,什么事都要讲究效率、遵守规则。
在这种模式化的生活状态下,不少人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甚至连小
学生都懂得的那些道理都已不甚明了。康德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
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
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所以,在危急时刻,记者应
该放下身上的摄影机,为那个小女孩灭掉身上的火;即便因此失去了一则新闻,但收获的却
是内心世界的快乐与满足。
“被火烧多疼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反映出小学生内心的朴实与善良,犹如干
净而璀璨的星空。在职业素养和品格道德中做选择,本就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选择题。如果受
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人性上还不如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当一个生命遇到危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需要帮助时,我们因为职业素养产生了犹豫、迷失了
人性,这又是一种什么素养?
世事艰难,即使生活的压力繁重,一个人也应该秉持人性,坚守品德;所以我认为,危
急时刻,职业素养固然重要,可是人格品德更加可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限制性
1.材料内容的限制: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是创设一个情景,交代背景材料,提出问题,
战乱中,一个战地记者,面对身处险境着火的小女孩应该怎么做,并且给出三种选择,第二
段材料展现特定人群的选择,综合来看,重心应在第二段,第二段是后续观点生发的基础,
观点的生成和支撑都不应离开第二段材料所规定的范畴。
2.审题立意的限制:任务指令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材料第二段中明确给
了三个群体的具体取向,这便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所以,必须对三个群体和他们的三个取向
进行思考、斟酌、权衡、比较,不可另起炉灶。
3.价值取向的限制:从材料二的第二段来看,三个群体的三个取向在价值观层面都有可依之
据,但是深究其深层指向和人性的价值高度,还需理性考量。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裁剪选
材时,要能够正向立意,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这则材料的重点在第二段,需要注意两点:(1)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三个身份暗含
着其各自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阅历的不同。(2)三种不同的选择体现的是不同价值判断,
- 23 -
第三种做法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更感性也更符合人性;第一种做法把职业道德作为最高价
值追求,非常理性却忽视人生命的重要性,第二种做法能够很好的把二者兼顾,把以上两个
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随着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知识阅历的增加,
人的理性精神在增强,但一些人本初美好的人性似乎在逐渐减弱。
参考立意的角度
1.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
2.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良善为代价。
3.在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
4.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等。
5.敬畏职业素养,更要敬畏生命。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从材料中迅速提取立意的方向,如“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等;然后运
用论据进行论证,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分解成若干分论点,采取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述;接着
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时代实际,谈对自己观点的认识;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
望未来。
作文素材积累:
1.所有的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惧,七情六欲,但人之为人的标志是有理性,通过理
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2.苏霍姆林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是一家破损的机器。”生气了就骂,气愤了就
砸,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直闹的流血五步,这样的人跟狮子老虎没什么两样。理性是撇,感
性是捺,撇比捺高,就可以把感情管住。如果捺比撇高,就不是人字,而是入字。
3.周国平认为,上帝先造了神,觉得世界太过单调,便又造了兽,但又觉得只是两极,还嫌
单调,最后便造了兼有人性和兽性的人。
4.所以人性其实是包括神性和兽性,那么克制兽性,发扬神性才可以成为圣人。庄子终身未
仕,无可辩证的是坚定者中的坚定者。庄子不仕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面对诱惑不以为然
的坦然放弃。这是一种笃信和坚持,是一种气魄和大觉悟。当楚王请他出任宰相时,他一句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就轻易的将不少自命风流的人物抛置身后而自姿逍遥了。
5.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就看他做事是凭自己喜好还是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论你
是否喜欢,都得去尽。所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然后在什么时候去做,这就是成熟的标
志。人无完人,我们都会有感情用事的时候,如何能在这个充满各种感情的世界中活得理性,
- 24 -
就是生活中的大哲理。
5.理性是深思熟虑,感性是当机立断;理性是精心策划,感性是大展宏图;理性是精雕细琢,
感性是大刀阔斧;理性是细腻温和;感性是豪爽奔放:理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感性
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傲骨。在生活中不要常常做正常的傻瓜,多做理性的决策者。这样,
我们便可以理性的度过感性的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6.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
漂荡,不减半点高雅,这是理性的美。
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感如佳期如迷梦,如朦胧的目光一样虚幻地笼罩在你的思绪中,
虽然美,但是纵使你有洞明一切的雪亮智慧的双眼也难在情感的月光下一任目光驰骋鸟瞰。
而理性,则是明艳的阳光,它慷慨地洒向宇宙空间,哪怕是枝叶繁生的丛林,哪怕是污浊游
荡的大海,哪怕是遥远的孤独的星球,都可以让你一睹宇宙的本色。阳光下的美是真实的。
8.或许诸官还为纠缠人心的家务事颦眉捋须,或许慈父正为过去疼爱的儿子而首鼠两端,或
许朋友正为是否告发他那狗彘不食的朋友而思绪万千,情感如霜染了你的发,如皱纹老了你
的脸,如苦药苦了你的舌,无情总被多情扰。如果放松你的大脑,有原则有理性地抹去结在
你窗前的细细蛛丝,擦去玻璃上的点点尘埃,你会看到一个明艳的世界,那里山重水复处有
柳暗花明,是理性给了你翅膀,让你高飞,让你望远。理性总是潇洒而优雅地从你身边走过,
他不像情感一扑一朔地踢你一脚,然后再给一个稚气的鬼脸。理性是智慧的表现,只有智慧
才称得上是最美的东西。
9.总喜欢史泰龙那一张冷静的脸,温暖而又深邃的眼睛总是平静地注视着远方,额上几条浅
浅皱纹是思考的象征,脸上的皱纹写着坚毅和勇气,他成为我心目中理性的象征。他的一举
一动都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理性,这个世界该是怎
样的世界呀!能沉着勇敢应付人生中的变数,处惊不变,原则、熟练运用自己的能力,这是理
性美的内涵。
11.也听一些短视的人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无聊地躁动是太感性,
太缺乏理智。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
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的思考也有局限和麻烦,只是有些理智只是所谓的理智,没
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
12.窗外阳光明艳鸟语花香,在理性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的,这双眼睛也因理性而显得与众不
同:是脱俗的美,是成熟的美,是理智的美。
【点睛】材料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
- 25 -
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
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
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
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
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
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
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
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
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
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
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
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
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6 -
相关文档
- 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726页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2021-06-074页
-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78页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19-2020学年2021-06-079页
- 辽宁省沈阳市第170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6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2019-2020学2021-06-0729页
-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73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78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4页
-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19-22021-06-0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