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50 KB
  • 2021-06-07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卷 语文 本试卷共六大题,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埋.(mái)怨 弩钝 棕榈.(lǚ) 沸反盈天 B. 教诲.(huì) 帐目 汗涔.涔(chén) 吻颈之交 C. 禁.(jīn)受 国粹 不更.(gēng)事 咄咄逼人 D. 供给.(geǐ) 贤慧 一刹.(shà)那 乍暖还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易读错字、多音字、 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进行辨析,如要求考生辨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的词语中的具体读音、 要求考生比较形近字的读音等。所以考生平时必须多读多记。 A 项,“埋”应读 mán,“弩”应为驽,“榈”应读 lǘ。 B 项,“帐”应为账,“涔”应读 cén,“吻”应为刎。 D 项,“给”应读 jǐ,“慧”应为惠,“刹”应读 chà。 故选 C。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神话传说也好,志人、志怪小说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 从民间 而记录下来的。 (2)阳光虽然为生命所 ,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3)迷宫式的结构,晦涩别扭的句式,不知所云的“后现代理论”,眼下的某些“学术著作” 真让人 不透。 (4)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 于 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A. 搜集 必须 琢磨 湮没 B. 收集 必需 琢磨 湮没 C. 收集 必须 捉摸 淹没 D. 搜集 必需 捉摸 淹没 - 2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 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 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使聚集在一起。这里强调要到民间去寻找, 所以应选“搜集”。 必须:副词。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②加强命令语气。必需:动词一定要有; 不可少。“阳光”是生命一定需要的,所以应选“必需”。 琢磨:①反复思索,考虑。②雕刻和打磨(玉石)。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依据 语境,与后文的“不透”相搭配,应选“捉摸”。 湮没:埋没。淹没:(大水)漫过,盖过。依据后文的“宇宙汪洋之中”,应选“淹没”。 故选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明白这一点,我们对经典就有一份尊崇,一份耐心,就会消除隔膜,一步步登堂入室....。 B. 咱中国人从来就是信守诺言,一字千金....,像你这样出尔反尔,叫人怎样相信你? C. 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 比比皆是....。 D. 在全球抗击疫情阶段,以邻为壑....,散播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言论,只会使局势进一步恶 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 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 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与语境 “学习经典,由浅入深”相符。 B 项,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 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 数,极有信用。与语境“信守承诺”吻合,故应为“一诺千金”。 - 3 - C 项,比比皆是: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这里指这类例子较多,正确。 D 项,以邻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 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与语境“转嫁困难”相符。 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增强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 关重要。 B. 我们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靠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实现 的。 C. 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D.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如何应对重大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平时要熟知病句的常见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作答时先提取句子主干,判 断句子主干是否存在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修饰成分之间、以及修饰成分与中心词 之间是否存在语病。此外,总结一些特殊的现象往往会缩短做题时间,提高准确率。比如“是” 作谓语,易搭配不当;并列成分出现,常有搭配、并列不当、语序及歧义现象的出现;介词 开头常出现残缺主语的现象,关联词语出现要考虑搭配、逻辑方面的问题;修饰成分过长, 要看看语序等 A 项,“更加”“至关”语意重复,删去其一。 B 项,“靠的是……实现的”杂糅,可删去“实现的”。 C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放到“优秀的科普作品”之后。 故选 D。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宁国府正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 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 府或诗余等。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C.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 4 -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 的雅称。 D. 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光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 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 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D 项,“西汉大将霍光”错误,应为西汉大将霍去病。 故选 D。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相如持其璧睨柱 B. 召有司案图 C. 遂许斋五日 D. 决负约不偿城 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舍.相如广成传舍 A. 席.卷天下 B. 且庸人尚羞.之 C. 左右欲刃.相如 D. 欲因此时降.武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欲以.击柱 使工以.药淬之 B. 秦王恐其.破璧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 - C. 设九宾于.廷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臣乃.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通假字的能力。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 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当一个文言实词就 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 假字。 B 项,句意是: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案”通“按”,查看。 故选 B。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例句与 C 项均为名作动,安置住宿/用刀杀。 A 项,名作状,像席子一样; B 项,意动,感到羞耻; D 项,使动,使苏武投降。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 项,均为介词,用; B 项,“其”代词,他自己/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 C 项,均为介词,在。 D 项,均为副词,才。 故选 B。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 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 - 6 - 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 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 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 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 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好为长 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 之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 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 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 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 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 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 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通“飞” B. 赍.金百斤 赍:赏赐 C. 冠缨索绝. 绝:断 D. 祝曰:瓯窭满篝 祝:祈祷 - 7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B.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D.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1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淳于髡忠于齐国。他虽为齐国入赘女婿,但多次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从未使国家受屈辱。 B. 淳于髡能言善辩。在齐国面临危亡之际,他用鸟作比喻劝谏齐王,使齐王采取果断措施, 声威大振。 C. 淳于髡富有智慧。受齐威王派遣赴赵之际,他以一个故事表达对齐威王诚意不足的意见, 使对方领悟。 D. 淳于髡勇于担当。他受齐威王之托赴赵求救,促使赵国拿出十万精兵,最终两国同心协力 打败楚国。 12. 把前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左右莫敢谏。 【答案】9. B 10. B 11. D 12. (1)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不可能得到。 (2)文武百官荒淫混乱,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就要危亡,齐王身边近臣无人敢进谏。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 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B 项,意思是: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赍:带着。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 8 - 句子意思是:于是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罚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 “县令长”指县令县长,不能断开,排除 AC;“赏一人”“诛一人”是对称句式,应分别单 独成句,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 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 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D 项,“最终两国同心协力打败楚国”错误,原文是“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 夜引兵而去”,没有说两国同心协力打败楚国。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关键词:度,估 计;特,只是;佯,假装。 (2)文武百官荒淫混乱,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就要危亡,齐王身边近臣无人敢进谏。关键词: 荒乱,荒淫混乱;并,都;且,将要;莫,无人。 【点睛】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 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 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 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 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参考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个子不到七尺,辞令机智善辩,几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 - 9 - 受过屈辱。齐威王爱恣意作乐整夜唱酒,陷在里面不理朝政,把国事托付给卿大夫。官吏们 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 “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 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于是上朝 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罚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诸侯国一时震惊,都 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声威盛行三十六年。这事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 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 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呢?”齐王说:“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淳于髡说: “刚才臣子从东方来,看见大路旁有祭祈农事消灾的,拿着一只猪蹄,一盂酒,祷告说:‘易 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易涝的低洼田粮食装满车,五谷茂盛丰收,多得装满了家。’臣子见 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于是齐威王就增加赠礼黄金千镒,白璧 十双,车马一百套。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 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二)古诗鉴赏。(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①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②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 友人的告诫。 B. 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 才是最好的。 C. 草鞋是俭朴生活的象征,机梭是典型生产工具,诗人借此希望友人到任后做到生活朴素, 使百姓安居乐业。 - 10 - D. 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 前途无量。 14. 同为送别诗,请分析本诗与《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答案】13. D 14.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本诗中没有离愁别恨的情绪,而是表达了对友人“济世救物”的期许。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多个层面。解答此类题 型时,首先要读懂全诗,整体把握诗歌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 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干要求“下列对这首诗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理解错误,应该是诗 人希望友人保持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 故选 D。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情感比较鉴赏题,比较鉴赏诗歌情感涉 及不同诗之间表达情感的比较,同一首诗不同时代的评论者对其表达情感理解的比较。古诗 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化难为易的方法有四:一是将古诗补足 翻译成白话散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题目,寻 找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四是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 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有时用乐景衬哀情)。 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 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表达的不 同情感,这是比较情感的前提。本题题干要求“同为送别诗,请分析本诗与《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具体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 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 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 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 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 - 11 - 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 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 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 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的情感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 《送人宰吴县》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 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 异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的意思是诗人从视觉、 听觉两方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情景。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 传来织帛的机梭声。尾联写诗人希望友人保持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 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 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物”的诗旨。其中颈联中的草鞋、布衣和绫梭等是百姓生产、 生活的象征。诗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县宰朋友到任之后能够注重恢复发展当地的生产,使百姓 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本题要答出颈联的表层意和象征意。 【点睛】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提问方式和一般答题思路: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 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方式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的妙处。 2.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李白《蜀 道难》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 - 12 - 琶行》)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高远望面对雄伟江山,充满了对孙权的敬仰之 情,然而大浪淘沙,英雄难觅,于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4). 未成曲调先有情 (5). 惊涛拍岸 (6). 卷起千堆雪 (7). 舞榭歌台 (8).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本题注意“豗”“砯”“崖”“壑”“拨”“榭”等字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猎猎,闻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 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己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 13 -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 我送予对方元帅。” 黑衣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 元师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千,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 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 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 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师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抵退十万官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之时,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完就,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 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才从刀口 下救出将军,自己却失去一条臂膀。 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 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 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伤复发,双目失明。 闻将军双目失明,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借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 画大多都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 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验 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 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某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画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于身 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 人氏?” 将军:“何方人氏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干系?” - 14 -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浑身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我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 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 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紧闭屋门。 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磕首拜谢,告别将军。行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 亲又画了一幅骏马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 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 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书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 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如此伤心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五十两白银求之。后 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又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五十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确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将军印, 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 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 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1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得见旌旗猎猎,闻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寥寥几笔环境描写,点染了紧张肃杀 的战争气氛,也与后文将军帐内作画形成鲜明的对照,烘托了将军的气定神闲。 B. 小说情节设置善于运用伏笔,如将军受伤脱险时,允诺部下“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与 文末将军甲章血印,以生命践诺的结局照应,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 “浑身一颤”“长叹一声”,将军听完“后生”话后的神态描写,极细腻地刻画了将军内 心产生的激烈震动,表现了将军对旧部下的挂念和不得不放弃原则的无奈。 D. “两军对峙”“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小说善于运用短句 和四字词语来生动准确描摹场景和刻画形象,语言简洁凝练,读来韵味无穷。 17. 小说中将军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15 - 18. 小说以“将军”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案】16. C 17. ①大智大勇(从容镇定、大气凛然):领两万将士对阵十万敌军,临 战作画,以画退敌,可谓智勇双全,胆略过人;②坚持原则(方直刚毅):失明后以手辨画判 真赝,以印证真,付假画入灶膛。面对救过自己名的旧部下,坚持书“赝”于画,另刻印相 赠,做事秉持原则。③信守承诺:三日不食不寐,以大拇指甲刻章,以指上鲜血作印油,告 慰自己忠诚的部下,以生命践诺,表现出信守承诺的特点。 18. (1)小说以“将军印”为线索串联起了故事情节。将军战场作画多数没有盖印,失明后 以手辨画以印证真伪,黑脸卫士儿子索印,将军以指甲为印,故事围绕将军画、印展开,使 得行文结构严谨。(2)将军印代表了将军信誉和人格。前有玉印,玉石色调淡雅,质地坚硬, 暗示将军光明磊落、方正刚毅;后指甲印章,以鲜血为印油,则刻画出将军重情重义,珍视 诺言的形象。(3)“将军印”寄托了作者对视诺言为生命的精神的赞许,启迪读者深入思考 在情感和原则之间如何抉择。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 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 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 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 项,“浑身一颤”表现出将军对旧部下的挂念,而“长叹一声”则表现了将军的愧疚和痛惜 之情。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 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 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 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 性格特征。 依据“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十万大军”“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 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 尺的恶战与己无关”“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 “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 - 16 - 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师收起画, 下令撤兵”等内容,足见其是大智大勇、从容镇定、大气凛然之人。 依据“何方人氏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干系?”“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 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 的红印。书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痛哭”,可见其是坚持原则之人。 依据“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紧闭屋门。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于后生, 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 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可见其是一个 信守承诺之人。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 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 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情节结构方面:“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将军当年战场作画 大多都没有盖印”“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画的上方被写了 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看旁边这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 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 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小说以“将军印”为线索串联起了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方面:将军印代表了将军信誉和人格。“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 见面礼。替我送予对方元帅。’”,此处的玉印代表的是将军的光明磊落、从容镇定。“真 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此处的“玉印”代表的是将军的坚持原 则、方直刚毅。“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 之血”此处的“指甲血印”代表的是将军的信守承诺、重情重义。 情感主旨方面:通过“将军印”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勇敢沉稳、坚守原则、重情重义、信守承 诺的将军,“将军印”寄托了作者对“将军”精神的赞许,也启迪读者深入思考在情感和原 则之间如何抉择。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 - 17 - 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 态、精神品质等。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月 26 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 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发布《学生和班主任眼中的家与家庭教育一全国家庭 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对四、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图 1 和图 2)准确而清晰地反映出中小 学生对父母的看法和评价。 - 18 - 材料二 记者:报告表明“四、八年级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第一位是学习情况(选 择比例分别为 79.8%、79.9%)”,请问您如何看待家长重视孩子成绩的问题? 李致远:只重视学习成绩是一种把教育功利化的病态表现。当然错也不能全在家长,这 跟整个中国社会集体性焦虑有关系,正因为社会的焦虑引起家长的焦虑,而家长则选择通过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来释放这种焦虑,无形当中孩子成了家长释放压力的出口,这对孩子来 说是不公平的,家长有压力不能释放到孩子身上。社会整体焦虑是由于中国“金字塔型”的 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引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建设“橄榄型”社会结构,我们看到国家已经 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产阶层数量,这都是非常好的措施。我相信随着社 会发展进步,中国家长摆脱了焦虑的困扰后,会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学习成绩问题。 有句话说的很好“孩子是因父母而来,但却不是为父母而来”。 记者:那您认为如何去解决中国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呢? 李致远:前面说了中国家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孩子缺乏科学的陪伴。陪伴式教育可以 解决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网瘾、暴力、注意力不集中、拖沓、不自信、没有上进 心等情况。很多家长认为陪伴其实就是陪孩子玩,玩太耽误学习时间,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现代教育学证明“玩”也是一种学习,只要玩的项目有针对性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二是孩 子成长环境中有太多负能量。孩子成年以前普遍缺乏辨别能力,对于一些负能量的思想和行 为习惯往往很容易不加选择的全接收,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 成长环境充满正能量。 (摘编自《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访家庭娱乐学创始人李致远》经济网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9.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图 1 显示的五种不尊重孩子的情况可见,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的比例低于四 年级学生。 B. 图 2 表明,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进行亲子沟通的各项人数比例,四年级普遍高于八年级, 但比例相差不大。 C.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会一定程度上修正对待孩子的方式,亲子沟通有所增多,不 尊重孩子的行为有所减少。 D. 随着就读年级升高、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家长会开始认真倾听,关注学生内心和周边事情, 但仍然回避交流影视话题。 - 19 - 2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北师大相关研究机构依据四年级和八年级样本数据作出的专题报告,反映了中小学生对 父母的看法和评价,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研究。 B. 要改变当下中国社会整体焦虑,就必须改变引发这种焦虑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出台政策 调节居民收入,扩大中产阶层数量。 C. 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网瘾、暴力、注意力分散、拖沓、不自信等问题,恰当的陪伴式教 育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 D. 只要统筹推进社会结构调整,家长摆脱焦虑的困扰,理性看待孩子成绩,做到科学陪伴, 就能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的“中国好父母”。 【答案】19. B 20. D 21. ①转变育人观念,适度关注孩子学习,理性看待孩子成绩。(观念)②提高自身素质,提 升教育能力,言传身教。(能力)③学会科学陪伴孩子,提高陪伴的针对性。(方法)④营造 富有正能量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环境) 【解析】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 项,“四年级普遍高于八年级”错误,图二中,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谈论电影获电视节目中, 四年级是 34.0%,八年级是 34.8%。 故选 B。 【20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 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 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D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由材料二“一是孩子缺乏科学的陪伴。陪伴式教育可以解决 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二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有太多负能量。孩子成年以前普遍缺乏辨 别能力,对于一些负能量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往往很容易不加选择的全接收,一旦形成习惯就 很难改正。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正能量”可知,选项理解错误。 - 20 -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 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 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 由“只重视学习成绩是一种把教育功利化的病态表现……而家长则选择通过提高孩子的学习 成绩来释放这种焦虑……中国家长摆脱了焦虑的困扰后,会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学习 成绩问题”等可知,应当转变育人观念,适度关注孩子学习,理性看待孩子成绩。 由“前面说了中国家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孩子缺乏科学的陪伴。陪伴式教育可以解决很多 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网瘾、暴力、注意力不集中、拖沓、不自信、没有上进心等情况…… 只要玩的项目有针对性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等可知,应当学会科学陪伴孩子,提高陪伴的 针对性。 由“二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有太多负能量。孩子成年以前普遍缺乏辨别能力,对于一些负能量 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往往很容易不加选择的全接收,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所以,一定要 保证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正能量”可知,应当营造富有正能量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 暖”的家。 由材料一报告可知,家长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能力,言传身教。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 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 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 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 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 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五、语言运用。(共 2 小题) 22.以下是我市某小区疫情联防联控期间张贴的一则通知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填写 相应序号并做修改。 - 21 - ①为防止疫情得到有效管控,②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③此门以关闭,④各位业主 不得从此门通过。⑤给大家造成不便,⑥敬请理解与配合! (1) (填写序号), (修改)。 (2) (填写序号), (修改)。 (3) (填写序号), (修改)。 (4) (填写序号), (修改)。 【答案】(1)①,删去“防止” (2)②,“进入”改为“进出” (3)③,“以”改为“已” (4)④,“不得从此门通过”改为“请绕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 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 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本题包括修改病句和错别字等内容。①“防止”“得到有效管控”不合逻辑,应删掉“防 止”;②题干是“某小区疫情联防联控期间”,对象是“外来人员和车辆”,因此,应将“进 出”改为“进入”;③“以”是错别字,此处是“已经”的意思,应改为“已”;④“不得 从此门通过”语气生硬,改为“请绕行”。 23.“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 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论点。仿照示例文段中划线的两句话,运用归谬法, 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分析: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①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 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②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在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 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仿写】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分析:如果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是对的,①_____。 ________ ?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上大学是没用的。 - 22 - 【答案】 (1). ①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是没用的。 (2). ②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目要求阅读 “示例”中用 “归谬法”反驳相关观点的文段,仿照文段中划线的两句话,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 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首先弄清定义,“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 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 论,以驳倒对方论点。题干中“①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 是假设观点成立后的类比;“②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是以问句,引发思考,得出 “归谬”结论。题目中第一空,依据“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做类比,第二空进一步依据第一空类比,提出问题。注意类比要恰当。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对学习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里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朴素观点;后来,唐代的韩愈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在《师说》里表 达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们关于学习的认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学习又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联系现 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 论文。 【答案】例文: 书山有路疑为径 ——“劝学”新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怀疑就如一颗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 的果。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所以我说:书山有路疑为径。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 快捷化的当今时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 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 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 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 - 23 - 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 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 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 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 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 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 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 人说的便是真理,甚至凡是网络上出现的信息都是正确的。他们迷信书本、网络,崇拜前人 以及当今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 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不仅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 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 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 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 大门的金钥匙。 朋友们,书山有路疑为径,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 24 - 审题: 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作文内容应该是“对学习的认识”,但学生需要重点注意三点:1.联 系时代发展,结合当代学习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的现实。2.结合自己的学习 体验或感悟。3. 以“‘劝学’新说”为副标题。 对于学习的认识,考生可以依据材料中提到的“逐步发展”、循序渐进,“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虚心请教,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勇于质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兴趣出 发、勇于创新等等均可,所以本题其实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 (1)学习要讲求效率,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任何时代,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 (3)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更要有质疑精神。 (4)多种选择面前,兴趣也许是最好的依据。 (5)学习要以担当时代重任为目的。 参考素材: (1)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引领未来,青年大学生明确和实现历史担当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 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作出了我国处于新时代的战略判断, 认清新形势,解决新矛盾,实施新战略,践行新思想需要青年学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有主动 担当的意识,知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的应有之义。 敬爱人民,坚定目标,坚持学习,勇于创新,执著信念,用实际行动促进历史担当的实现。 (2)任何时代学习都要循序渐进,忌囫囵吞枣。“学者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乃 得其序。”由浅入深、由粗至精是学习应当遵循的方法和规律。有的知识是建立在其它知识 的基础之上的,要想理解后面的知识,必须先学深学透前面的知识。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更 要细嚼慢咽,把基础性的东西先行消化吸收,才能得其要义,为学习难点扫清障碍、开辟道 路,不然就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 (3)学习要须教有疑,忌照单全收。“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懂得“疑”才真正会思考,才真正会学习。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 的重大革新,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正如“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疑出了“万有引力”。 要坚持从个人需求出发,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也去伪存真、 取长补短,实现由生疑到无疑的转换,掌握学习的实质。 (4)学习要切己体察,忌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习得再 - 25 - 多,如果不亲自实践,那也只是“空中楼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学习的过程阶 段,但只有加上笃行,才是完善了学习之道。当下,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任 务,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作出务实而睿智的回答。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才能把知识点有效 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让学习之花结出实践硕果。 结构层次: 作文题目“书山有路疑为径”,观点鲜明;副标题“‘劝学’新说”紧扣作文要求。开篇引 用名言,照应标题,明确点题:书山有路疑为径。接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以及达尔文“自 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的事实充分证明“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尤其 是在信息多元化、快捷化的当今时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 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接下来对“疑”作进一步阐释:“疑” 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使得文章 内容更加的丰富和深刻。之后又联系实际,指出青年错误的学习观及其危害。最后通过鲁迅、 李四光的名言再次点题,并呼吁:朋友们,书山有路疑为径,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 科学的大门吧!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