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二十二 审题立意
【
训练目标
】
按照审题立意的方法,提升准确审题、集中立意的能力。
一、审题
“
符合题意
”
是高考作文
“
基础等级
”
的第一项要求,它
要求考生对作文题目、材料以及要求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视。
通过审视,考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作文题所要求的体裁、写作
范围和角度、写作重点等。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因此,
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
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
下面,我们重点讲述一下如何对高考作文中常考的新材料
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进行准确审题。
(
一
)
新材
料作文审题
1.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三性
”
原则
(1)
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
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结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
走题现象。
示例: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
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
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
将其取名为
“
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
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
立意
】
①
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
的精神。
②
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有聪明过人的智慧、
灵活变通的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③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剖析:
三个立意都属于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其中
①②
两
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
度立意。假如有同学
立意
“
创新塑造成功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则属于对材料的理
解存在偏差,没有从
材料的整体着眼,不符合新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的整体性原则。
(2)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
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
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示例: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
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
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
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
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
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
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
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
陋的寒鸦了。
【
立意
】
①
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不应只凭表面现象去
评判他人。
②
美丽不需要伪装,可以用心去塑造。不必借外表美来提
高自己。
③
对吸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成功的人,我们不应该嫉妒
和指责,而应该宽容和高兴。
剖析:
①
是从宙
斯选拔鸟王只看表面的角度来立意的。
②
是从寒鸦拾取百鸟羽毛美化自己的角度来立意的。
③
是从众鸟
嫉妒寒鸦,纷纷拔下寒鸦身上属于自己的羽
毛的角度来立意的。
三个立意都正确。
(3)
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
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地筛
选。筛选的原则是: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示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
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呢?
”
院长交给他
一块石头,说:
“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
去卖,但不是真卖,不
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
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
“
稀世之宝
”
。
院长对男孩说:
“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
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
立意
】
①
珍惜友谊,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
习机会等。
②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
价值。
剖析:
立意
①
实际成了以
“
珍惜
”
为话题,写
“
珍惜
友
谊
”“
珍惜时间
”“
珍惜幸福生活
”“
珍惜学习机会
”
等,都
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和筛选,就会明白
这则材料对
“
珍惜
”
有着更具体的限制
——
“
只要自己看重自
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有价值
”
。所以,立意
②
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
2.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四清
”
方法
(1)
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对
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如
2015
年四
川卷作文题: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
“
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
明
”
展
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班会主题
“
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
”
直接引导考生思
考什么是真正的老实和聪明。甲、乙、丙三个人的观点由浅入
深,甲说出了
“
老实
”
和
“
聪明
”
的一般内涵,乙和丙说出了
这两种人生品质和人生态度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这里每一个
观点都可以立意。
(2)
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
并不是并列的关系,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
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
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如
2016
年江
苏卷作文题: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
话则长
——
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
话要说。有时
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此题既可以从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
的角度立意,也可
以从
“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
的角度立意,但从要求
“
有时这
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
来看,从后者的角
度立意更有话可说,可以写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是怎样
“
有
话则短,无话则长
”
,进行教学改革的;可以写父母在教育自
己时是怎样
“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
,促进自己健康成长的,
从而彰显他们各自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
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
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清这几个对
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如
2016
年山东卷作文题:
行囊已经备
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旅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
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
,有的
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
极富思辨性,即
“
准备好的却没
有用到
”“
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
”
,写作时要注意辨清
“
有
用
”
与
“
无用
”
等概念的关系,不可脱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片面地选择一个角度去写。
(4)
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含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
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
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如
2017
年浙江卷作文题:
有位
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
“
有字之书
”
,一本是
“
无
字之书
”
,一本是
“
心灵之书
”
。
领会这
“
三本大书
”
各自的
含义是写作的前提,需要我们在作文时考虑材料所蕴含的言外
之意,只有这样才不会偏题。
3.
新材料作文分类指导
指导一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
同中求异找主旨。
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
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示例:
①马克思
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
恩格斯
21
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
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
毛泽东
26
岁主编
《
湘江评论
》
。
⑤
徐特立
48
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剖析: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
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
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
①-④
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
代就出成果,而材料
⑤
是讲徐特立
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
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
点可以立论:青年时代
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
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
异中求同找主旨。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
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
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
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
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
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剖析: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
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一样
——
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
①
良好的心理素
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
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异中辨异找主旨。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
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①俗话说:
“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
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
②
俗话又说:
“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
和尚没水吃。
”
剖析: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
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三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
可是,为何同样是三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他们的分歧
点在哪里呢?
三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
过了诸葛亮;三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
——
要吃水,可是他们互
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三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
在于是
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
①
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②
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
(4)
互补叠加找主旨。
有些材料性质是相同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
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
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
①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去说吧!
”
②
波兰谚语:
“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剖析: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
①
“
走
自己的路
”
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
②
“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
失方向
”
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
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很合
理。因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既要有
“
走自己的路
”
的
坚定信念,又要有
“
常问路
”
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
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材料
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
或几种分析方法,立意就会很准确。
指导二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1)
故事类材料作文。
①
提取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
“
文眼
”
,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
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作文的材料中,
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2019
年浙江卷
)(
题目见
P27
9[
考场作文
]
第
(
六
)
题
)
剖析:
整个题目的写作落脚点
应在第三句话,前两句只是
帮助
考生理解
“
作者
”
与
“
读者
”
关系的
“
引子
”
,提示考生
需先做出一个判断
,是以
“
读者需求
”
为中心来
“
创作
”
还是
坚
持
“
作者独立
”
为
中心来
“
创作
”
。这还只是表层意思,深
层意思则是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每个人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
待生活,是以
“
他人的评判、需求
”
来生活,还是以
“
自我的
坚守、需求
”
来生活;同时还暗示,
“
自我
”
的生活与
“
他
人
”
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
“
作者
”
与
“
读者
”
一样,
关键就看自己选择以
“
谁
”
为中心;且题目又有暗示,既然是
“
创造
”
,应是
“
自我
”
的
“
坚守
”
,不过
“
创造
”
也有根据
“
他人
”
的需求
应运而生的,但根据
“
他人需求
”
创造的也有
“
创造者
”
本色在其中
。另外还必须明确,生活的
“
读者
”
包
括作者自己和他人。具体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些关键语句进行
思考,明确立意的要点。
本题的立意角度可以有:
思路一:
创造生活作品,既要笃守本色,又要与时俱进。
思路二:
创造生活作品,需要
“
独立
”
意识。
思路三:
创造生活作品,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可并驾齐驱。
思路四:
创造生活作品,需注重作者与读者心理期许的默
契。
②
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
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
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
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
(
对象
)
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示例:
(2015
年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
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
“
丝瓜藤,肉豆
须,分不清。
”
意思是丝瓜
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
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
“
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
是用来分
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剖析:
上述材料属于叙事类材料,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从
不同的角度审题立意。
从父亲的角度看,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和肉豆须无须分
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第二,丝瓜藤和肉豆
须无须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
分清主次等。
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
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精神等。
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
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
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不必在意过程中的不愉快,由此可以
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不忘初心,勇敢向前等。
③
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
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
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
角度。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
者,医院开通
“
绿色通道
”
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
5000
元,老王仍欠下
4000
多元医药费,而
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
“
哪怕打工
还钱
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
可欠款还是
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
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
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剖析:
上述材料属于叙事类材料,可以采用明确褒贬法审
题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材料向人们宣扬了和谐、理解、回报、感恩、关爱、信任等社
会正能量。在这个材料中,三个主体很明确,即老王、老板和
医院。好心的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医院在老王没有完全结账
的情况下,同意老王出院;老王在病愈之后没有一走了之,并
且要回报医院、报效社会。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
系,这个世界的美好首先是因为存在那些奉献出爱心的人,但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有那些懂得领受他人善意,心存感恩的人。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
①
农民工拖欠医疗款项
后的感恩、回
报之心;
②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医患关系的和谐源
于两者的互相理解;
③
呼吁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④
有了社会
良知和人的良知、社会责任和人
的责任,才会建立人与人、人
与社会团体、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
(2)
哲理类材料作文。
①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
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为文章
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
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示例:
(2015
年福建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
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
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剖析:
上述材料属于哲理类材料,可以采用提炼中心法审
题立意,针对路的象征意义,根据材料确定立意:
a.
世上本没有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成功没有现成的模
式可遵循套用,一切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自强自立,找到
适合自己的路。据此可以写创新,追求个性,追求理想,探索,
走自己的路等。
b.
走错路会发现新的路。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
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走错了而不能继
续前行,这时候就可以总结教训,重新找到新的出路,
“
柳暗
花明又一村
”
,豁然开朗,据此可以写失败也是收获,失败是
成功之母,敢于尝试,有尝试就会有收获,正确面对错误等。
c.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条条大路
通罗马”
,只要你敢走,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可从不要因循
守旧、故步自封,要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角度立意。
d.
三则材料综合考虑,可写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
“
路
”
。
思考后本题的最佳立意: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
“路”。
②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
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
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
最佳的立意。
示例:
(2019
年江苏卷
)(
题目见
P27
8[
考场作文
]
第
(
五
)
题
)
剖析:
该作文类型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解读逻辑清
晰,
先是提供了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
盐得味。接下来谈到了各自发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还是水,
盐加盐还是盐。前面的这两句话实际为后面的内容张本,很自
然地为转折做了铺垫: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
味纷呈。这些话语是本次作文的解读关键:
“
万物共存相生”
是因,“百味纷呈”是果,由果溯因,这则材料所揭示的中心
就跃然而出:万物只有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
异彩纷呈。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①
写和,阐释物与物
共存相生的道理。
观照世间万物,阐释物与物相互融合的重
要作用,强调
“
五味
”
的调和以及平衡,
突出只有各方共同起作用,才
能实现互利
共赢。
②
写人,谈一个人成
长过程中既坚守自我
又包容借鉴他人。
着眼人的学习,讲一个人既要坚守自我,
又要包容借鉴他人。正所谓
“
君子和而不
同
”
,这里的
“
和
”
绝不是使一个人失去
自我的彻底
融合,而是始终清醒地保持自
我特性的调和。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③
写文化、文明,谈
国家、民族之间的交
流互鉴。
放眼全球,只有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才
可体现出有容乃大的襟怀与气度。在全球
化浪潮下,我们既要坚持民族优秀的传统
文化,也要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大
胆借鉴。
(
续表
)
(3)
寓言类材料作文。
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
料的表象,进行
“
由物及人
”“
由物及事
”
的联想,即由材料
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2015
年湖南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
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
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
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
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
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剖析:
上述材料属于寓言类材料,可以采用寓意揭示法审
题立意,从不同角度揭示本则材料的寓意。
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
①
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
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
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
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
假象所蒙蔽。
②
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
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立意为
“
无
心插柳柳成荫
”
。
从大树的角度立意,考生应紧扣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
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
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立意为:
①
求人不
如求己;
②
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大树通过结出甜美
的包着种子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将种子传播到
世界各地。由此可立意为:
①
蛮干不如巧干;
②
要善于借助他
人的力量;
③
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但是一切
脱离材料的立意均视为离题,比如不扣材料谈
“
理想”,不扣
材料谈“道德”,不扣材料谈“感恩”。立意也不宜偏颇,比
如肯定“只能靠自己”“他人靠不住”等。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
①
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
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
②
梦想的实现要靠自
己去努力争取;
③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站在飞禽、走兽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
受恩必
报;
②
交流很有必要;
③
应该学会乐于助人。
思考本题的最佳立意:梦想的实现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4)
图画类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
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
考,透视画面本意。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五步进行审题:
①
看标题。标题往往揭示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
“
眼
睛
”
。透过
“
眼睛
”
,可洞悉图画的主题。所以,审题时首先
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
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②
观画面。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分析画面是审题的重
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图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考生在审读图画类材料作文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
认真地观察画面。
③
读注释。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更好地表达其寓意,常
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所配的注释是弄清图
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
息和观点。
④
析夸张。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
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
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考生
审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⑤
联现实。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
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
之意。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
示例:
(2016
年新课标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据夏明作品改动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剖析:
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
有一个学生,手里拿着带有考试分数的试卷。左边学生试卷上
标明
100
分,面带微笑,而且脸上还有一个吻痕以示受到了表
扬与肯定。而右边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是
55
分,他神情沮丧,脸
上挨了耳光,说明他受到了惩罚。第二幅:仍然是由两幅画面
组成,可左边学生手里的分数变成了
98
分,脸上印记随之变成
了耳光,学生神情落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边的学生试
卷上的分数变成了
61
分,脸上的印记换成了亲吻的痕迹,他的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左边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
一
点儿退步,就受到家长的惩罚;右边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
但有了一点儿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题中漫画意在说明,
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
是论。
分析完画面以后,联系现实,可按以下三个思路作文:
思路一:
(
紧扣内容
)
岂能让分数成为孩子的命根。
分析:这幅漫画反映了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普遍现象。
他们不问试卷的深浅,不问不同孩子在考试中的成绩,更不问
孩子成绩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情况。以为分数比上次高就是进步,
分数低了就是退步;进步了就要奖励,退步了就要责罚。分数
成了孩子的命根,一切唯分数论,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是错
误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人成才。
思路二:
(
结合寓意
)
要奖励后进,但莫要鞭打快牛。
分析:为了激励后进,我们有时会想出各种举措,对于后
进的进步,我们也不会吝啬溢美之词。但对于先进,却总以为
理所当然,如果稍微出现一点退步,就加以责罚,甚至上纲上
线。其实,先进者要想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比那些后进者获
得进步要难得多。进步的过程总会有瓶颈,进步的顶峰也无法
超越。所以,你可以奖励后进,但莫要鞭打快牛。
思路三:
(
结合寓意
)
对事物的评价要注意标准、方式。
分析:对孩子的评价,如果只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为标准,
教育出来的人才就不会是真正的人才。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如此,
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且必须是多元的。对孩子的教育,也不
能简单地采取鼓励或责罚的方式。比如帮孩子分析原因,疏导
思想等。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对于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
我们也应该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促进他的成长。
(
二
)
命题
作文审题
1.
命题作文的命题类型
(1)
完全式命题作文,即题目+要求。题目通常是一个词、
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
要求
”
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
的体裁、选材范围、字数等。如:
2019
年北京卷
“
文明的韧
性
”“
2019
的色彩
”
,
2018
年北京卷
“
新时代新青年
——
谈在
祖国发展中成长
”“
绿水青山图
”
,
2016
年北京卷
“‘
老腔
’
何以令人震撼
”“
神奇的书签
”
。
(2)
材料式命题作文,即材料+题目+要求。这种形式与话
题作文极为相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嫁接。既有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具备命题作文的限制性。
(3)
半命题作文,即给出一个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
添加词语,形成完全式命题作文,题后也有相关的写作要求。
如:
2013
年天津卷的作文题目
“
________
而知之
”
。
2.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
抓住题眼,确定重点。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
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
“
题眼
”
。抓住
“
题
眼
”
,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
名词,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动词,应
突出这个动作行为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
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形容词或副词,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
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的主旨、精神
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偏正短语,即
“
修饰语+中心词
”
形式,中心词是写作的对象和范围,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和中
心。动宾短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
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即
“
题眼
”
。
例如:
2016
年北京卷以
“‘
老腔
’
何以令人震撼
”
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展开想象,以
“
神奇的书签
”
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两道题一道考议论文,一道考记叙文;一道考查认识力
和思辨力,一道考查想象力和创造力。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
“
何以
”
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
术背后的东西,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
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人情,这就是它具备震撼力
的原因。俗话说
“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套用一句也可以说
“
地
方的就是民族的
”
,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
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
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所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但一般来说,
要以题目中的
“
老腔
”
为主。第二题的题眼是
“
神奇
”
二字,
据此,可以写科技幻想,也可以写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
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写人文想象,
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
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
生命化、动物化、拟人化的想象。
(2)
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层次的,有
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
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
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
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
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
2011
年广东卷
“
回到原
点
”
,
“
原点
”
可理解为
“
道路的起点
”
,比喻义为
“
事业早
先的开始
”
,由此可立意为
“
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
点,重新出发
”
。
“
原点
”
也可理解为
“
长河的源头
”
,比喻
义为
“
历史曾经的开端
”
,由此立意为
“
企业、团体、民族方
面,回到原点,从头再来
”
。
“
原点
”
还可理解为
“
坐标的中
心
”
,比喻义可为
“
白纸一般人生的童年
”
,由此立意为
“
面
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到
‘
原点
’
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
利
”
。
(3)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
要化实为虚,对其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
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
合。如
2017
年北京卷
“
说纽带
”
就属于虚实兼备的作文题。
(4)
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几年前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由两
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关系型作文命题,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
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
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
“
一步与一生
”“
人与路
”
等。这些概
念之间一般有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
舍关系等。如
2012
年江苏卷的
“
忧与爱
”
,
“
忧
”
是担忧,
“
忧
”
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
国家的事;
“
爱
”
侧重爱心、关爱。
“
忧与爱
”
不只是简单的
并列关系,还可视为因果关系,即因为
“
爱
”
,所以
“
忧
”
(
当
然不是所有的忧都是爱引发的
)
。
“
忧
”
中有
“
爱
”
,
“
爱
”
中
有
“
忧
”
。
“
忧
”
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
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
“
爱
之愈深,忧之愈切
”
。
(5)
添加词语,构成语境。遇到词语或短语式命题时,我们
可以用
“
添加词语,构成语境
”
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
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
使作文更好地扣紧中心。如
2011
年湖北卷
“
旧书
”
,审题时,
可以在词语前后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
“
怀念旧
书
”“
生活就是旧书
”“
旧书引起的回忆
”“
旧书引起的思
考
”
等。
(
三
)
话题
作文审题
“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
,是近年高考话题作文所
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话题作文虽然较以前的材料作文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限
制少不等于没有框限;审题难度降低,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
“
海阔凭鱼跃
”
,而鱼不能跃入天空;
“
天高任鸟飞
”
,鸟也
不能飞进水底。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
审材料
。
“
审材料
”
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
2.
审提示语
。
“
审提示语
”
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
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3.
审话题
。
“
审话题
”
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深入理解话题的
内涵,然后从相近和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
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结构层次。
4.
审要求
。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
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
审要求
”
的关键
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
“
能
”
与
“
不能
”“
可
”
与
“
不可
”
。
话题作文的审题既要关注话题的类型和内涵,又要找出话
题与材料的结合点,将话题与材料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准确审
题。综合运用
“
新材料作文审题
”
和
“
命题作文审题
”
,即可
做到准确审题。
如
2014
年北
京卷:
北京过去有许多
“
老规矩
”
,如
“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
招呼
”“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
不许管闲
事儿
”“
笑不露
齿,话不高声
”“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做客时不许随便动
主人家的东西
”“
忠厚传世,勤俭持家
”
等,这些从小就
被要
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
“
老规矩
”
渐渐被
人们淡忘了。不久前,
有网友陆续把一些
“
老规矩
”
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
一片热
议。
“
老规矩
”
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
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
诗歌
除外
)
;不少于
700
字。
审读材料,可以明确:要细心阅读作文材料,挖掘
“
审题
点
”
,特别要注意第二段,其实,题目希望考生关注的是一个
“
老规矩失而复得
”
的问题,写作时要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
“
社会现象
”
,如果只关注
“
传统文化
”
,而没有写出对
“
失
而复得
”
的思考,立意就不够高远。
审话题,可以明确:要理解
“
老规矩
”
的内涵,
“
老
”
是
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
“
规矩
”
是指对文化
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
老
规矩
”
,一是要
“
爱国
”
,即精忠报国;二是要
“
敬业
”
,即
敬业乐群;三是要
“
诚信
”
,即诚实守信;四是要
“
友爱
”
,
即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
老规矩
”
,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对中国优秀的传
统文化的恢复。要选好
“
规矩
”
,一要准确,确实是
“
老规矩
”
;
二要对
“
老规矩
”
有自己的认识,能够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一
边倒,并不是所有
“
老规矩
”
都要继承和发扬。
审要求:题目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
识。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
诗歌除外
)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围
绕材料来写人物,对人物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
来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可以写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
来进行写作;还可以写散文,根据材料中的人物精神和特点,
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
参考立意:
“
发扬老规矩,枯树发新芽
”“
老规矩也要与
时俱进
”“
在老规矩中成长
”“
老规矩助力梦想
”“
说说我家
的老规矩
”“
老规矩都去哪儿了
”
。
二、立意
“
千古文章意为高
”
,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
的关键。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在
“
符合题意
”
的基础上力求明确、
具体;更高的要求则是追求
“
活
”“
深
”“
新
”
。下面介绍一
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
一
)
点睛
明旨法
点睛明旨法又叫
“
画龙点睛法
”
。作文时,在关键地方,
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
就叫作
“
点睛明旨法
”
。
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
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意味深长的思考;四是突
出所写事物的特点。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辟;反之,便呆板平
滞。
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
《
过秦论
》
的篇末:
“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作者在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
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空泛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
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
于文首,如朱自清的
《
荷塘月色
》
开篇便是:
“
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
”
由此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
到荷塘排遣烦恼的情节。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
《
项
链
》
,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奋斗十年、备尝艰辛时,
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
“
要是那时候没有
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
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
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
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
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
“
卒章显志
”
,如上一段
提到的
《
过秦论
》
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
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
“
点睛
”
处写深、写透,使重点和主题
突出,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
二
)
多向
立意法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苏
轼
《
题西林壁
》
中的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恰
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
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和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
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
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
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仍会令人眼前一亮。
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
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谈论价值;或从生物
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
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
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1.
顺向立意法
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依据
《
智子疑邻
》
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
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2.
逆向立意法
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材
料:
“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
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
了。
’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
麻鞋是穿在脚上
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
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
呢?
’”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即可得出鲁
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
改革。这就是逆向立意。
3.
辩证立意法
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
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
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的
“
苦与乐
”
,一般考生会说学习是苦
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那么,换一种眼光呢?对
“
苦
与乐
”
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
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
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的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
一筹。
(
三
)
虚实
转化法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作文题
“
肩膀
”
:从
实在的人体部位
——
肩膀的角度就难写,如果由
“
肩膀
”
联想
到
“
依靠
”“
担子
”“
责任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肩负起
历史使命
”“
个人的肩膀
”“
民族的肩膀
”
等,可写的空间就
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作文题
“
感悟大自
然
”
:
“
大自然
”
是个范围很大的抽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
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
“
万中取一
”“
尝其一脔
”
——
或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
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
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
也可写流星,想到
“
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
辉
”
;也可写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
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
“
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
一个月的欢唱
”
;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
“
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
……
这些无不符合
“
感悟大自然
”
这个大话题。
1.
化实为虚
所谓
“
化实为虚
”
,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的文题内容,
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识、思想和情感
等方面的
“
虚
”
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
“
虚
”
,具体
来说就是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
等内容。化实为虚,可使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
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大多适于用这种
方法。
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如由真
实的
“
桥
”
可以联想到
“
感情的沟通
”“
友谊的珍贵
”
;由
“
家
”
可以联想到
“
珍贵的亲情
”“
人间的温暖
”
;由
“
根
”
可以联想到
“
心灵的归宿
”“
祖国的统一
”
;由
“
水
”
可以联
想到
“
勇往直前的品质
”“
水滴石穿的精神
”
……
如
2018
年天
津卷作文要求考
生围绕
“
器
”
展开联想和思
考,就可以运用
“
化实为虚
”
法展开写作。
2.
化虚为实
考生写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
为抽象甚至空洞,如
“
尝试
”“
诚信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
认知
”“
时间啊,时间
”
等;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
现,如
“
独到的感觉
”
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
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化虚为实法。
化虚为实,即把虚幻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的道理说
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
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反复推敲,理
解意蕴,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
“
诚信
”
包括诚实、有信
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做到切题。若把
“
诚信
”
理解为真诚、
诚意等而忽视了
“
信
”
这个语素的意义,则不十分切合话题。
(2)
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
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虚拟事物联
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联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
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面对
“
时间啊,时间
”
这一作文题,
有考生这样写:
“
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
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
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
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
”
作者在议论说
理时,采用
“
虚则实之
”
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说教,
把
“
虚
”
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
四
)
大小
互为法
“
大小互为法
”
包括
“
化大为小
”
和
“
以小见大
”
两种。
1.
化大为小法
高考作文往往给定一个写作的大范围,考生必须在这个大
范围之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炼出多个不同的写作中心。
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为文,即从宽泛的话题中提炼出一个小角度,
从文题材料涉及的一人一事、一枝一叶中,洞隐烛微,深入发
掘,将大范围凝缩于其上,让
“
大道理
”
融于其中。
2.
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宜运用以小见大法,通过个别来窥知全体,透过
表象探究本质,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善于以小见大,
就要把具有典型意义的小细节、小片段、小事情投放到时代大
背景中去展示,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人们从
“
小
”
中悟出
“
大
”
来。还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
见微知著,能够在一滴水里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粒沙中看
出世界的面貌。
(
五
)
立意
高远法
所谓
“
立意高远法
”
,就是指作文要
“
大气
”
,有高远的
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
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
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
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
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
高低。一些考生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
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和荣辱得失
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
“
小气
”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
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
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
“
自我
”
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
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
入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
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
低级到高级,由微观到宏观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
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
“
习惯
”
,多数考生就习
惯写
“
习惯
”
,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
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
“
习
惯
”
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
“
习惯
”
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
“
习惯
”
发出挑战,这
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
“
习惯
”
自然就超越
了一般,显示出非凡的才识。
2.
运用发散思维,纵横古今中外
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
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它的实质是展开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
“
纵
”
就是纵向思考,按
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
成。
“
横
”
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
“
水
”
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
……
想到外国的江
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
六
)
出奇
制胜法
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确保稳定;但如果人人满足于此,
阅读岂不疲倦?也有一类文章,它们以
“
险
”
取胜,
“
意
”
在
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由地拍案称奇,这种
“
奇
”
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走的是险道,险得成功,实际是
一种创新。创新也就是创造。什么是创造?创造有两个重要条
件,一是
“
创
”
,二是
“
造
”
。所谓
“
创
”
就是打破常规,想
出新的东西;所谓
“
造
”
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构建有实际
意义的东西。有人把这个过程概括为
“
荒谬的合理化
”
,即提
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
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人们往往会
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特
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样是看赛跑,人们总是赞美跑在最前
面的人,嘲笑跑在最后面的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赞美
“
那虽然
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
”
的人,他把着眼点放在
“
不耻最后
”
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个立意与
众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那么作文怎样
“
出奇
”
呢?
1.
出奇,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
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
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
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
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
“
跳一跳
”
。
2.
出奇,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
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
“
出奇
”
的死敌,
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只有从模式
中突围出来,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当然,我
们鼓励
“
出奇
”
,但对
“
出奇
”
的认识要全面、辩证。出奇要
有基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一味猎奇或胡
说八道。出奇也不会是横空出世、亘古未有之奇。对多数考生
来说,只能是较之一般人在某一点上新一点、深一点、广一点、
巧一点。
【
高效训练
】
1.(2020
届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中学月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完成题目。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
注意了,留一
条缝隙。
”
木工讲究
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
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
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
“
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
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
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出三个不同的
立意角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审题要点: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抓住关键句
“
留一道缝隙
”
进行审题立意。如何确定
“
缝隙
”
这个喻体所
蕴含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
“
缝隙
”
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
所说的
“
缝隙
”
,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其作用
巨大
——
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
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由此及彼,可知
“
缝隙
”
应
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
“
余地
”
或
“
空间
”
。
“
留一道缝隙
”
,应该在哪些方面
“
留下一道缝隙
”
?现实生
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
“
留一道缝隙
”
,关键
在于一个
“
留
”
字。为什么要
“
留一道缝隙
”
?以此可以留足
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
“
留下一道缝隙
”
?
(
方法
)
如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
“
留下一道缝隙
”
应该注意什
么?
(
告诫
)
该疏则疏,恰到好处。材料中,要求
“
丰满
”
,装
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
做人和处事,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己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
等等。反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
“
丰满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
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
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参考立意:
(1)
环境保护,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
缝隙。
(2)
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
是对自己的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
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
给异于己者留缝隙,可形成文化、思想的兼容。
2.(2020
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检测
)
请以
“
让世界倾听你的
声音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我来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审题要点: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必须抓
住命题中的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立意,通常要解决三方面
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具体过程:
(1)
“
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
,是一个呼告式的标题,主张
要说出
“
你
”
的主张,让世人听听
“
你
”
的心声。文体没有限
制,可以写散文、小小说、议论文等。
(2)
题目中三个名词
“
世界
”“
你
”“
声音
”
都要关注,这
是作文写出个性的关键所在。
“
世界
”
要考虑其外延,小到生活圈,大到国家、全人类
生活的地球村,都可以是其外延。这个作文题目的个性之一在
于取怎样的概念外延。
“
你
”
同样精彩在外延的所指。既可以
指个体,也可以指全体,也可以指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以及其
他生命体或无生命物。
“
声音
”
这个概念要写出个性,关键在
于增添合适的修饰限定语,比如
“
豪迈的声音
”“
自信的声
音
”“
悠扬的声音
”
,等等。
(3)
“
倾听
”
,表示细心地听。这个动作凸显的是主客体的
一种状态,呈现的是主体通过一种情感倾诉或理性认知,和客
体达成共识或情感的沟通或共鸣期待。
参考立意方向:
这个命题作文兼具内外指向,既可以视野向外,倾向宏大
叙事,和国家、时代衔接,表现家国情怀,青年使命担当,民
族脊梁等;也可以视野向内,侧重个体成长,诉说人生感悟与
理性思考。这两个方向恰恰是当前高考作文的两大方向。
参考立意:
①
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张扬个性。
(
谈当代青年是有责任有担
当,积极进取的一代
)
②
让世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
谈环境保护
)
③
让世界倾听大河的声音。
(
谈水体保护
)
④
让世界倾听你自信的声音。
(
谈自信
)
3.(2020
届重庆忠县六校联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写作。
人生如书,一页页被翻过。
有人说,要经常回头翻翻,这样你会懂得更多,这代表一
种反思与成熟,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
也有人说,人要向前看,少翻过去的旧账,这是一种明智
之举,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
除诗歌
外
)
,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请弄清三段文字的内在联系,理清其内在逻辑来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首先解读材
料。材料由三段
文字组成,第一段
“
人生如书
”
这句话是
个引子,引出写作的方向
——
人生。该
题在立意时,既要着眼于材料本身,也要联系当下的社会实际。
第二段话
“
有人说,要经常回头翻翻,这样你会懂得更多,这
代表一种反思与成熟
”
,意思是我们要经常回望过去,反思自
己,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第三段话
“
也有人说,人要向前看,
少翻过去的旧账,这是一种明智之举,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
越
”
,意思是我们懂得放下才能进步。本次作文指向
“
人生
”
或
“
生命
”
,即
“
生命的成长
”
或
“
生命境界的提升
”
。如果
把
“
人生
”
延伸到家、民族、社会,则属切题;如果开篇只以
“
人生
”
为引子,然后大谈国家、民族、社会,则属偏题。审
题时,要把握
“
不忘过往
”“
向前看
”
与
“
更进一步
”“
超
越
”
的关系,理清其内在逻辑
(
不忘过往
—
品味反思
—
生命的成
长;面对未来
—
放下过往
—
生命的超越
)
。然后分析文体,材料
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
参考立意:
(1)
回望过去,走向生命的成熟。
(2)
总结过往的成败得失,实现生命的超越。
(3)
放下过往的生命体验,面对未来,昂首向前。
(4)
不管是回望过去还是走向未来,其目的是促进生命的成
长、生命境界的提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
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
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概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
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
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
“
石头与商机
”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来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
]
话题中的
“
石头
”
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对材
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到
“
石头
”
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而
“
商机
”
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由此可以立意:
(1)
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2)
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3)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4)
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5)
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6)
改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一2021-06-078页
- 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21-06-0712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任务驱动型作2021-06-0713页
-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掌握新材料作2021-06-0714页
- 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2021-06-0723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第一章2021-06-078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审题立意学2021-06-079页
-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021-06-0717页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常考三2021-06-0727页
-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寓言类的2021-06-0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