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3大堰河__我的保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荆棘(jīnɡ)(jí)  火钵(bō)‎ 碾米(niǎn) 忸怩(niǔ)(ní)‎ 冰屑(xiè) 麦糟(zāo)‎ 团箕(jī) 叱骂(ch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艾 (2)菲 ‎(3)识 (4)炮 ‎2.语境辨析法 ‎(5)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漂泊·飘零 都有“生活不安定”的意思。‎ ‎“漂泊”本义指随波浮动或停泊。用于船只,如渔船在江面上漂泊。‎ ‎“飘零”本义指坠落、飘落。用于树叶、花瓣等,如落花飘零。‎ ‎“漂泊”与“飘零”在比喻义上的区别是语义轻重不同:“漂泊”语义较轻,指的是生活不够稳定的状态;而“飘零”语义较重,指的是生活失去依靠的状态。‎ ‎2.明确词义 ‎(1)天伦叙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忸怩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3)大红大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 ‎(2)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心里慌乱。‎ ‎(3)指颜色浓艳。‎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扭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běn)的炕凳,我吃着碾(zhǎn)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忐忑不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扭—纽 钵(bō) 碾(niǎn) 忐忑不安—忸怩不安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________________,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A.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B.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C.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D.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A [根据题意,横线处讲的是大堰河死后的“处境”,按照人死后埋葬的顺序来展开,应该先是棺材,其次是埋葬的土地,最后是祭奠的纸钱。]‎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 [资料链接]‎ 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 12 -‎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从事创作活动。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抗战时期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自由诗 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其创始人,他的诗歌《草叶集》,就是用自由诗体的形式写的,中国“五四运动”以后也流行这种诗体。艾青的许多诗歌,长短不拘,形式不论,也属自由诗的范围。‎ ‎ [文本鉴赏]‎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展现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的赞美,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宽厚善良 ②悲惨写照 一、阅读课文第3~12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 12 -‎ ‎1.第3节写了哪些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事物: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被典押了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作用:这些事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笼罩了悲剧的气氛。‎ ‎2.第4节记叙了大堰河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搭好灶火之后 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拍去炭灰之后 尝到饭已煮熟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包扎好伤口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 ‎(2)这8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在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这对于“我”这个遭到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表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的性格特点。‎ ‎3.第4节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排比。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 - 12 -‎ 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以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4.在第6节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的?描绘自己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5.“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是否矛盾?并且这句话在第6节首尾句构成反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抓住了“家”与“客”这一对矛盾关系,表达出了一种复杂的辛酸之情。首尾的反复,强调“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却像是“新客”,正表明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6.在第7节中,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她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这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的淳朴、宽厚、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7.在第8节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为什么说大堰河所做的梦也是体现对乳儿的深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切糖、贴画、赞美、做梦。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8.在第10节中找出数量词,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形成了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二、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本诗中有一句“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是很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而且,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如果你是诗人,你会选哪种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还是选用紫色,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观点二)我会写成“蓝色的灵魂”,因为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的广博,这正如大堰河给予诗人的博大无私的母爱。‎ ‎(观点三)我会写成“白色的灵魂”,因为白色是最为单纯圣洁的色彩,大堰河视“我”如己出,待“我”如亲生儿子,白色象征着大堰河纯洁无瑕的心灵、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给予“我”的神圣纯洁的母爱。‎ - 12 -‎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排比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成功地运用了排比手法。如第4节的八个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表明了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 ‎2.写法指导 运用排比手法“五技巧”‎ ‎(1)连续设问成排比。这种方法结合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通常以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问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如:‎ 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会欢笑。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学习,要奋斗,要追求,我们会有自己的事业,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何谈苦闷?‎ 人生如戏吗?不,我们在用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空白,我们会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一起用真情去演绎人生。人生不是戏,我们更不能游戏人生。‎ 人生如梦吗?不,它并非梦幻,而是真实的存在。经过我们的奋斗和追求,我们的梦一定会实现。‎ ‎(2)巧设博喻成排比。这种方法结合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针对同一事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如:‎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 感动犹如纤纤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3)同类连缀成排比。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同类词语进行加工,形成排比形式。如:‎ 我们都来选择和气,以和待人吧,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 跌倒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援助;‎ 迷惘时,它给人们星光般的鼓励;‎ 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藉;‎ 无助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 ‎(4)连续假设成排比。这种句子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因素。如:‎ 也许你是一件烧制失败,一出世就遭受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彩,没有精致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泥坯变成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在烈火中变得灼人又亮丽,你应该因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而又平凡无奇,‎ - 12 -‎ 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千百年地遗忘在那里,可你同样应该自豪:长久地屹立不倒,便是你永恒的骄傲。‎ 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小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吸引人的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你就能为自己鼓掌。‎ ‎(5)物类变换成排比。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类的变换形成排比,这些物类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景物。如:‎ 鱼儿喜欢清澈的河水,那是它的家园。‎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的家园。‎ 鸟儿喜欢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的家园。‎ 人类需要没有硝烟的世界,需要一个和平美好的家园。‎ ‎3.迁移运用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母爱”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疾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港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母爱就像一把扇子 在炎炎烈日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 母爱就像一座灯塔 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亮起一束指引的光芒 ‎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让感恩走进心灵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献给“母亲”的颂歌。诗人以自己的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她深挚的怀念和由衷的崇敬、赞美之情。透过诗中有关大堰河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情感的力量。‎ ‎【应用角度】 “感恩”“孝道”“母爱”等。‎ ‎2.素材应用 落叶从空中盘旋落地,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子女尽孝于年迈的父母,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子女对养育他们的父母的感恩。因为有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有感恩,才会有这个和谐的社会;因为有感恩,才会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真谛。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恩不仅造就了艾青的诗人之名,更让我们对感恩有了更深的感悟: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感恩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着。‎ ‎ [群文阅读]‎ 导读:都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都是免费的东西,空气是免费的,爱是免费的,‎ - 12 -‎ 信任、忠诚等都是免费的。这些免费的东西看似细如灰尘,所以极易让人忽视它们的存在。正如鱼儿不能缺水,但就在这最需要的东西里面,它却没有细心去感知水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我们人也是一样,常常会忽略身边最不起眼的、最平凡的那些爱。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谢爱。‎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围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会迅速迟钝麻痹。‎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毫无保留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双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他的。‎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们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到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时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 - 12 -‎ 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重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父亲的三道下饭菜 ‎⊙庄 谦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米饭是难得的奢侈之物,打心底讲,能吃上米饭已是极为幸福的一件事情,更不会介意是以什么菜品送饭。但与别家不同,父亲对于生活的“精致”追求,让我小时所食的米饭增添了许多惊喜的味道,如今想起直让人分泌唾液,我这几十年再尝多次拌米饭,却是再找不回当时的愉悦感。‎ 父亲做米饭作料,极有讲究。他常做的有三种送饭作料,乌橄榄、河蚬、咸鸭蛋黄拌豆腐乳。‎ 腌乌橄榄是那时候村子里常吃的一种送粥食物,五分钱便可得半碗腌乌橄榄。我其实并不爱吃,但父亲的双手可谓神奇,他常买来乌橄榄,去籽切成碎丁,舀上半匙白色猪油,几块油渣切碎,热锅烧开,翻炒,下几滴酱油。待得油香味四溢之时,便把碎乌橄榄入锅,翻炒几秒钟便迅速捞起。颜色鲜艳的乌橄榄碎丁混合着滚烫的猪油,直接淋在白米饭上,搅拌几下便可直接起筷食用。油渣咬起来极具口感,乌橄榄很好地中和了猪油的肥腻,配上香热的米饭,咸淡相宜。‎ 那时候村里任意一条溪流都是干净清澈的,河蚬几乎是随处可见的生物,只要是有水的河道,它们便会在那里扎根生存。蚬肉鲜嫩清香,捡小半篮子,洗干净后随意一炒,便是喜人的一道荤食。‎ 父亲偶尔也去摸蚬,但他每次去,都有如收割机一般,带回来大量的河蚬、河虾、河蟹等。一两餐肯定是吃不完,于是父亲便把河蚬去壳,挑出蚬肉,洗净后捣碎,加食盐、白酒、蒜头、姜片、辣椒,封罐发酵。待到两三个月发酵好后,便可以食用。平时家里人更多的是用它来送粥,但我更喜欢用它拌饭,特殊的咸香混合米饭,实在下饭。一阵淡腥味反像是提点了米饭,不至于太过单调。跟臭豆腐、臭鳜鱼之“臭”有异曲同工之妙。‎ 家里养鸡鸭,鸭蛋生下后,悉数会被母亲拿去腌制起来。也许是村子里的山水好,所饲养的鸭产出来的鸭蛋个大色青,腌制出来的更是红油四溢,令人眼见垂涎。小时候的我特别爱吃自家腌的咸鸭蛋。‎ 父亲做的一道菜我此生怀念,那便是咸鸭蛋黄拌豆腐乳。取两块腐乳放置碗内,捣碎成泥。煮熟的咸鸭蛋剥去蛋壳,分开蛋黄、蛋白,将流着红油的蛋黄碾细成泥状。点火热锅,‎ - 12 -‎ 放白猪油烧开,下腐乳泥,稍热翻炒后放入蛋黄。再取剁碎的辣椒少许,一并翻炒后起锅。此物专用于拌饭食用,鸭蛋红油与猪油混合成了芡汁,混合米饭,让人直想吞下舌头。‎ 记忆里的生活与现实已然泾渭分明地分成两个世界,即便后来我出入餐厅食肆,也曾吃过几百上千元一小碗的饭食,但终没有儿时的满足愉悦。关于食物,我倒是有个珍贵的经验可以分享,那便是好好珍惜当前家人做给你的任何一碗简易食物。越是珍惜,越是品味得仔细,几十年后你回忆起便越觉得美味且有满足感,岁月也会帮它加许多分数。‎ 我至今仍觉得庆幸的,并非是那时吃了多少美食,而是那时的我认真地对待了每一碗父亲做给我的饭食。‎ 如今回忆,才会恍如重历。‎ 建议阅读篇目:‎ ‎《背影》 朱自清 ‎《孝心无价》 毕淑敏 ‎《父亲和我》 杨振宁 ‎[诵国学经典]‎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知行启迪]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适应的。只有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才可以得到安定。‎ ‎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当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知行启迪]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 - 12 -‎ 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 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