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6-07 发布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武邑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0) 一、古代诗文阅读(47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 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 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 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 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 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 间 虽 有 贼 不 足 忧 而 畏 征 南 方 有 变 今 水 生 而 曹 仁 县 军 无 有 远 备 关 羽 骁 锐 乘 利 而 进 必 将 为 患 于 是 有 樊 城 之 事 。诏书召潜 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 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 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 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 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 吾 甚 悯 之 ! ” 赐 恢 子 生 爵 关 内 侯 。 生 早 卒 , 爵 绝 。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今水生而曹仁县军 县军:县里的军队 B.如恢所策 所策:所谋划的 C.文帝践阼 践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质 柱石: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此 间 虽 有 贼 不 足 忧 /而 畏 征 南 /方 有 变 /今 水 生 而 曹 仁 /县 军 无 有 远 备 /关 羽 骁 锐 乘 利 /而 进 必 将 为 患 。 B.此 间 虽 有 贼 不 足 忧 /而 畏 征 南 方 有 变 /今 水 生 而 曹 仁 /县 军 无 有 远 备 /关 羽 骁 锐 乘 利 而 进 /必 将 为 患 。 C.此 间 虽 有 贼 /不 足 忧 /而 畏 征 南 方 有 变 /今 水 生 而 曹 仁 县 军 /无 有 远 备 /关 羽 骁 锐 /乘 利 而 进 /必 将 为 患 。 D.此 间 虽 有 贼 /不 足 忧 /而 畏 征 南 方 有 变 /今 水 生 而 曹 仁 县 军 /无 有 远 备 /关 羽 骁 锐 /乘 利 而 进 必 将 为 患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 所料。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 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 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 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 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 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 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 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 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 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 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 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 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 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 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 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 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 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 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 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 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 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 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 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 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 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 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 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 (2)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 右曰:“真孟母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9~10 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采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 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 为湘累。 9.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 分) 10.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下阕具体词句进行分析。(5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2 分) 34 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 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 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 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 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 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 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 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 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 T 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 间,我心疼了。我不到 23 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 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 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 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 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 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 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 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 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 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 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 32 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 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 话……结果 32 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 34 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 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 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 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 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 20 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 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 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 20 万来为她 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 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 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 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12、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13、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4分) 喷发英武正气 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 前背了再去上学。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她读过《格林童话》《爱丽斯漫游仙境》,而在小孩子 中流行的《七侠五义》《隋唐》《小五义》《水浒》《荡寇志》,她也都读了。宗璞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 读物,八九岁时就读了《红楼梦》,看到林黛玉死,哭得泣不成声。 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 年,15 岁的宗璞就写了一篇关于滇池月 光的散文并在刊物上发表。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1948 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 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57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红豆》。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间少爷齐虹之间的 爱情悲剧,突现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 《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三 生石》《我是谁?》等作品。 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在《1966 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 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 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 “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地荒谬,怎样地灭绝人性!”这就 启发和促使我们要在更深的层面去反思那一段历史。 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 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宗璞随父亲冯 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 800 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 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 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 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 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宗璞开始动笔,如今 60 多年过去,前三卷已陆续出版。其中,《东藏记》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 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 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 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 30 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 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 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 年才写完。《南渡记》写完,父亲去世了;《东藏记》 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 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 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 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宗璞极大的启发。用人物统领材料, 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 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会活起来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 年 4 月 28 日) 【相关链接】 ①宗璞十岁时,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 8 年时光。宗璞 的哥哥冯钟辽于 1943 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 19 岁。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 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肖鹰《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②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 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 的那种大爱。(李建军《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小说《红豆》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标签, 使她一度被迫搁笔。 B.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 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 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帅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 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 D.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创作 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 E.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 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 15、为什么说《野葫芦引》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16、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二者有何关系?有哪表现?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6 分) 四、语言表达(11 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字。(5 分) 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 ① ,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 想。 ②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 代,“锄带经、牧编简”都是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③ ,是阅读普及的前提;19 世纪 20 年代到 80 年代,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网络文化等的普及,历史进入“观看猎奇时代”,人们开始了 “微时代”阅读。 ① ② ③ 18.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6 分) 五、作文(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叫唤两声,无 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 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 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 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 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的在这里看书, 不受干扰啊!” 异乡人这才发现,烛光虽然不太明亮,但周围的确连一只飞蛾也没有。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议论文,确定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书写评分标准 字体方正,大小适中;控制书写速度;不盲目连笔,不拖泥带水。 一等:美观有体,规范有力,整洁悦目。 二等:态度尚可,清晰中等,笔画不规范。 三等:该说什么好呢? 1.【答案解析】A 解析:“县军”即“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 2【答案解析】C 解析:“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 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判断的关键:1、“畏”的宾语;2、“县”通“悬”,“县军” 为“曹仁”的谓语;3、“乘利而进”的主语。 3.【答案解析】A 解析:温恢不是一向乐善好施,他是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认为聚集财富 是没有用处的。 4.【答案解析】(1)(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2)这一定是 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前往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 解析:(1) 省略句;“甚”,非常;“亲近”,留在我身边;“顾”,只不过;“以为”,认为。每点 1 分。(2)“必”, 一定;“(襄阳之)急”,襄阳的急难;“赴”,使……前往;“所以”,……的原因;“远众”,名词,远 方的军队。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时候,温恢十五岁,送丧回乡, 家里十分富有。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 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相比。温恢被 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又 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愿意让您在我身边做事,但又认为扬州 的事情更为重要。《尚书》上说‘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么诸事都会安宁’。是不 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正任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曹操又 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建安二十四年(219), 孙权统兵攻打合肥。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 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已经来了,而曹仁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 备。关羽骁勇善战,率领精锐部队,借着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后来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 朝廷下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 襄阳危急,要让你们赶去支援。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急着让你们聚集,是因为朝廷不愿惊动远处的 部队。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 一定会后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放弃了辎重,让部下改换轻装迅速出 发。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不久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魏文帝 即位,用温恢为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领受护 羌校尉的职务,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文帝发布诏 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为先 帝做事,劳苦功高;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个方 面的大事 。为何不能寿终正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予他儿子温生关内侯的爵位,温生死得早, 爵位便断绝了。 5.C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根据意思这是个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排除 A、 D 两项;“坐赂削籍/流寓京师”句式一致;“光逢”是句子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其前断开,排除 B 项。) 6.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7.C(C 项,根据原句“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意思是“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 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是苏易简劝诫皇上,不是皇上劝诫苏易简。) 8.①遇上郊祀典 礼,易简担任礼仪使。这之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 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会、充、是、故事各 1 分, 句意 1 分。) ②(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 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 是孟母啊。”(禁中、令器、束、左右各 1 分, 句意 1 分。) 文言文翻译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年 满二十,考中进士。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 上,(太宗)看后称善,选拔为甲科之首。授职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易简 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遭父丧。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有一天, 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古代一种计时个工具)。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 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易简奏:“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 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 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遇上(碰上、恰逢)郊祀典礼,易简充任(担任)礼仪使。这 之前(先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易简援引唐朝旧例(先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皇 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 下达诏书同意。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去世,终 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 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 后任宰相,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正遇上苏易 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何光逢于是捏造 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 罪诛杀。苏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父亲挚友严厉责备他,苏 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 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 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9、作者运用比兴寄托、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屈原使用过的“香草美人”来自比自喻,曲折有致地表 达了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满腹的幽愤。(2 分)上阕中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 眉空好,宝琴弦断”等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长期闲 置,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 分)下阕中“水满汀洲,何处寻 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2 分) 10、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2 分) 具体的,下阕“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1 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 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1 分)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 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1 分) 11、参考答案:答 C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D、E 不给分。 详细解析:5 分。多选不给分。B 项“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D“‘34 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是重要情节。E 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主要扣住青年在 经历磨练后,逐步成长成熟;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12、参考答案:①任性、直率。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 20 万为 自己赎身等。②执着、坚强。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 ③关爱、体谅他人。想离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 物;原谅父亲。详细解析: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每一点中要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有一 点即可。 13、参考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 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老人。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 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 ③做事认真,顾及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 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 ①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 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 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来赎身;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 敬她。 (详细解析:8 分。观点明确给 2 分,理由充分,给 6 分,每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观点 和理由,合理也可,如答“表现的是人间爱的颂歌”,从家庭中父女情、母女情,从师生情,从家长 对老师的情感等方面来谈也可以。不求面面俱到。) 14、C、E(答 E 得 2 分,答 A 或 C 得 1 分,答 B、D 不得分。A 让宗璞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发表在 《大公报》上的《A.K.C.》;B 知识分子南迁的故事,没有出现在男儿笔下,无依据;D“一直是 沉痛的”错误) 15、(5 分)①书写读书人的爱国行动,完善抗战文学。②还原滇西战役真实状况,为抗战老兵正名。 ③亲人参加远征军的历程,让她对那段历史感到亲切。(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6、(6 分)①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②在宗璞的作品里, 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与人 对物的大爱。③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④文革中对 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⑤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 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每点 2 分,答对 4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7(1)如果没有阅读 (2)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3)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填对 1 空得 1 分,填对 2 空得 3 分,填对 3 空得 5 分。大意接近即可)(解析:第一空根据其后的“我们的思想 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内容,可以推出应该填写“如果没有阅读”;第二空根据其后的“不 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内容,可知应填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 方式”;第三空根据其前后的内容,尤其是“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一句,可以推出应填 写“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 18、(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1 分),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1 分),并完成海报 等作业(1 分);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1 分),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 评比(1 分)(语句通顺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