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8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宁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
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乃因为“风斯在下”,依
赖于外部条件——狂风,即庄子所说的“有所待”。
②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
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
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
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③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
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性
分),就是一种逍遥,鲲鹏斥鴳在逍遥这一点上,没有差别。庄子所言之“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
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一。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
遥的象征了。
④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在这里大鹏摆脱了“有
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后来,阮修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篇《大鹏赞》:“苍苍大鹏,诞
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借助鲲鹏意象,表达自由、
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⑤到了唐代,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如果说李
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
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斗转而
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何其雄健;“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又是何等自由逍遥!
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创造出一个
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⑥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
《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
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鲲鹏意象的变化,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
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创造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也因此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
学意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襟怀、理想的象征。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鲲鹏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因为具有诗意的内涵而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B.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时代以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法门的文人。
C.鲲鹏在庄子笔下是“有所待”的文学意象,在李白笔下则完全变成绝对自由的文学意象。
D.鲲鹏成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是后世人们对原始文本意象误读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鲲鹏意象的起源、内涵转化、形象质变等内容,梳理了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
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的发展过程。
B.文章的②③④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递进关系,其中③④段分别从世俗化和诗意化两个层面论证鲲鹏
意象确实存在内涵转换。
C.文章第⑥段引用谭献《复堂词话》中的句子,是为了佐证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
结果。
D.文章运用举例论政和引用论证来说明历史上鲲鹏意象内涵的变化,这样更能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鲲鹏意象在《逍遥游》中能高飞九万里,但因为还要依赖外部条件——风,算不上真正的自由翱翔。
B.阮修的《大鹏赞》和李白的《大鹏赋》两文中的大鹏意象分别是魏晋风度的诗意展示和盛唐气象的
审美呈现。
C.魏晋文人通过将鲲鹏意象进行内涵转化使之成为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重构了已被打破的心
理平衡。
D.后代的大鹏意象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象在内涵上并不一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这是一
种审美创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对话:开放的时代,予人机会和平台
《中国青年》: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你觉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是什么?
施鹏:每个科研人员,每个从事科研这条路的青年,从内心来讲,其实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而且
他们也都会非常努力地去奋斗。但是最后可能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我觉得最重
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机会和平台,以及自己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判断。判断和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再
加上合适的外部力量,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真正影响成功的因素。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是西部,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又一次选择了西部。当时从厦门来到昆明读
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实我觉得,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云南省这个动植物王国给了
我非常大的一个平台和资源。
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当时像复旦、中山大学等这些学校,都给了我 offer,但是我都没有去。我觉得,
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另外一点,
就是现在西部的人才流失很多,成长非常困难。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西部发展又需要有很多人才,所
以,我想在这里呼吁,给西部青年更多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是政策上面的支持和倾斜,这样的话,年轻
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做出一些成绩。
《中国青年》:精神对于外物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滋养起到了什
么作用?你从哪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动力?
施鹏:说句实在话,做科研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解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第二个就是显
示你比別人更加聪明、你比别人更加能干的一个过程……其实做科研是很辛苦的,如果从性价比来说的话,
它是非常非常低的一个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兴趣爱好和获得的这些一点一滴的小成绩才能帮助
你,让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感恩,我最难忘的人是我的导师,在国内是张亚平院士,在国外是美国密西根大
学的张建之教授,我现在所取得的学术上的成果,都得益于他们两个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给予我具
体帮助,更用在为人处事、对待科学上的严谨态度影响了我,我想,这种态度是真正精神上的东西,是真
正能够让你受益终生的。
《中国青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哪些环境的阻力?是如何去克服的?
施鹏:所谓的阻力,现在看来,当时可能还觉得是困难,但是现在返回头来看的话,我觉得一个人的
成长,压力磨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多时候,只要你心中有一种兴趣和执着精神的话,我觉得那些阻力
其实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东西。
《中国青年》:从你的观察来看,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想要成长、成才,还需要社会提供哪些助力?
施鹏:我觉得一个社会对于人才的成长,首先第一点,有一个宽容失败、鼓励成长的态度。我们不需
要在个人有点成绩的时候,就把他吹捧成英雄,也不要在他有一点点过失的时候,一下子就打到“十八层
地狱”,社会要有宽容的态度,给年轻人更多的空间、更多地容忍他们失败。
第二点就是,青年人才的成长有规律,不要去拔苗助长,也不要去做有了机会却不给青年人的事情。
此外,我们也还需要有保障制度。现在的青年人首先是社会中的人,青年人基本是上有老下有小,都面临
着小孩上学、老人就医等现实问题,那么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有一些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觉
得有助于他们减轻负担、专心工作。
我们国家在创新性上,其实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就一定要从机制上考虑,不要有太多功利的东西,
不然的话就会逼着年轻人去发文章,去拿“帽子”,这看着好像成功了,但是大家其实都忘了,我们真正要
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相关链接】施鹏,生于 1973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
室主任,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科组负责人。1996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化专业,2004 年获中科院昆明动物研
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又在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分
子遗传系担任研究员。2008 年,施鹏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2013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其“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 年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
才”,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6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 年入选
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
(摘编自郝志舟《每个人都应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施鹏认为,青年人要做自己,做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克服阻力,不断成长。
B.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机会和平台非常重要。施鹏从国外回来,拒绝了名校的 offer、选择了西部的
原因是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
C.施鹏认为,做科研很辛苦,性价比不高,科研人员要有科研兴趣和执着精神,要懂得感恩,也要继
承前辈的优秀品质。
D.施鹏认为,从事科研的青年都有一颗追求卓越、努力奋斗的心,国家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
环境,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并尽量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要过多地干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要有鲜明的特点,施鹏读研选择西部,从国外回来拒绝名校的 offer,依然选
择西部并取得成功,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B.人物专访的提问忌过大过空,本文提问则突出了受访者的主体地位,提问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即青
年人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C.本专访从施鹏本人成功的经验入手,由此扩展到青年人成长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提问步步深入,
层次分明,达到了为广大青年提供借鉴的目的。
D.访谈的落脚点是国家和社会如何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说明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对于
青年的成长成才更为重要,也使访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6.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你认为当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作答。
(4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长河(节选)
沈从文
将近坳上时,只见老水手正躬着腰,用个长竹笤帚打扫祠堂前面的落叶。夭夭人未到身边声音先到:“满
满,满满,我来啦!我在溪口捡宝贝。满满,你看看,多少好东西!”她把围裙口袋里水湿未干的石子蚌壳
全掏出来,塞到老水手掌心里:“全都把你!”
“嗨,把我,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
夭夭自然也觉得好笑,指了指背笼里的橘子:“这是娘要我带来送你的。”
老水手说:“哎呀,那么多,我吃得了?”
两人一面说笑一面向祠堂走去。到了里边侧屋,老水手把背笼接过手,将橘子倒进一个大簸箕里,“夭
夭,这橘子真大。你家园里的橘子树,如果生在鹦鹉洲,会发万千洋财,一家人都不用担心,住在租界上
大洋楼里,冬暖夏凉,天不愁地不怕过太平日子。哪里还会受什么连长排长保安队长欺压。”
夭夭抢了个笤帚,来扫除大坪子里五色斑斓的枫木叶子。半个月以来,树叶子已掉落了一半,只要一
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飞。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
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夭夭一面打扫祠堂前木叶,一面抬头望半空中飘落的木叶,用手去承
接捕捉。
恰好远处有些船只上滩。一群拉船人打呼号巴船上行,快要到了坳下,夭夭走过去一点,便看见了一
个船桅上的特别标志,眼睛尖利,一瞥即认识出来了,于是直奔过去。
夭夭看到了哥哥晒得焦黑的肩背手臂,又爱又怜。
“三哥,你看你,晒得真像一个乌牛精!我们算得你船今天会拢岸,早上屋后喜鹊叫了大半天!”
三黑子一面扯衣襟抹汗水,一面对夭夭笑,同样是又爱又怜。“夭夭,你好个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我
会回来!我问你,爸爸呢?”
“镇上看干爹去了。”
“娘呢?”
“做了三次观音斋,纺完了五斤棉花,在家里晒葛粉。”
“嫂嫂呢?”“大嫂三嫂都好,前不久下橘子忙呀忙。”
“满满呢?”“他正在坳上等你,有拳头大干栗子请你吃。”
“你好不好?”
“……”夭夭不说话,只咬着小嘴唇露出一排白牙齿,对哥哥笑,神气却像要说,“你猜看。”
于是两兄妹上了坳,老水手一见到,喔喔嗨嗨的叫唤起来,一把揪住了三黑子肩上的纤板,捏拳头打
了两下那个年青人的胸脯,眼睛眯得小小的:“说曹操,就是曹操。三老虎,你这个人,好厉害呀!不到四
十天,又是一个回转。”
那年轻船夫只是笑。
老水手在祠堂中正和三黑子说笑,见来了许多小伙子,赶忙去张罗凉水,提了大桶凉水到枫木树下,
一面向大家问长问短。船夫都坐在枫木下石条凳上和祠堂前青石阶砌上,打火镰吸烟,谈下河新闻。一个
扁脸水手说:“上回我从辰州下桃源,船上有个美国福音堂洋人对我说:日本人要拿你们的地方,你们中国
明年一定要和他们打仗。打起仗来大家当兵去,中国有万千兵打日本鬼子,只要你们能齐心,日本鬼子会
吃败仗的。他们人少,你们人多,打下去上算,吃点苦,到后来扳本!洋人说的是道理,要打鬼子大家去!”
一个憨憨的小水手插嘴说:“打起仗来,我们都去当兵,哪来多少枪?”
另外一个又说:“怎么没有枪?辰溪县那个新办兵工厂,就会造机关枪,叭打叭打一发就是两百响子弹。
我明天当兵去打仗,一定要抬机关枪。对准鬼子光头,打个落花流水!”三黑子和夭夭都默默地听,而
三黑子望向那个水手的眼神逐渐坚定。
……
老水手为把那装满栗子的细篾背笼,和杨柳枝编成的篮子鸟笼,一起交给了夭夭。三黑子见背笼分量
相当重,便伸手拎起来试了一试:“我看看有多重。”把背笼一提,不顾夭夭,先自去了。夭夭跟在哥哥身
后赶去,一面走一面向三黑子辩理:“不成的,不成的,青天白日,清平世界,可不能打抢人的。”可是三
黑子已大踏步走下了枫林坳,剩个背影在枫林树后消失了。夭夭只好跟着走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边城》中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文中静美景色,都起到了衬托人性美、人情美的作用。
B.老水手满满跟小丫头夭夭的谈话中,有责备批评,有戏谑,有疼爱,有感谢,老水手复杂的情绪折
射出浓郁的人情美。
C.三黑子没有笼统问家里近况,而是从爸爸、娘、嫂嫂、满满一个一个问,看似啰嗦的对话中流露着
真切的关心。
D.文章结尾处,三黑子有意抢了夭夭的背笼,夭夭用了“打抢”这个词,实际上懂事的她是不舍得让
哥哥太累。
8.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三黑子的形象特征。(6 分)
9.有人评论说:“《长河》总让人联想到《边城》,但又书写了一个不同于《边城》的‘现实’的湘西
世界。”请结合《边城》及《长河》选文所描述的湘西世界,分析两部作品在主题上的异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谦退,每步行趋府门。及还
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宰相庞籍
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
而在冗兵与穷民也。”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镇独务引大体,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
言。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然近制,翰林学士、知制诰
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乞令宗
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
乃所以睦族也。”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
位,复为翰林学士。苏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镇
雅不欲起,固辞。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薨,年八十一,谥.曰忠文。
镇清白坦夷,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
葬者,辄为主之。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契丹、
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B.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C.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D.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
C.谥,古代皇帝、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按周制,诸侯地方百里,兵车万乘,故称诸侯为“万乘”,文中指朝廷高级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镇谦谨自持,得到前辈赏识。薛奎欣赏范镇,回朝时带他进京,并向别人夸赞范镇的学问;范镇
及第后,宰相庞籍也对范镇的才能和品行表示赞赏。
B.范镇知势而行,主张宽待百姓。契丹使者虚张声势,大臣们用增募军队搪塞责任,以致耗费巨资,
范镇认为防敌备患的关键在百姓宽裕,因此建议宽待百姓。
C.范镇反对虚礼,重视以诚相待。郊迎之礼虽然隆重,但范镇认为这是虚礼,未能以最大的诚意来对
待官员,因此朝廷免去郊迎,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
D.范镇心怀道义,解救亲友危困。苏轼因罪下狱,范镇依然不避受连累之险,上书朝廷救援苏轼;他
老师庞直温先生的家人遭逢困境,范镇帮助排解困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 分)
(1)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5 分)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4 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
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
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
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
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
态度。
(2)《滕王阁序》中,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 ;
, 。”
(3)《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回来时“ ”;而去千里外的人,
则需要“ ”。
(4)《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我在 1998 年 7 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杨曰》第一集序中曾说:历史的教训,因为人类的健忘
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
历史的功能如果纯粹从以上的角度来衡量,不但可读性大减,连值不值得书写都令人质疑。事实上,
历史的借镜固然微弱,但,人类的历史实在是世界进化的卷标,让你知道我们从怎么样的原点出发,历经
的路程以及终将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没有历史,人类的生存就茫茫 ,所有生存中的颠簸、匍匐、
挣扎、奋斗都是汹涌波涛中的 ,没有舵手,也没有彼岸。从这个角度认知,历史的功能就是整
个世界的文明生产制作不可或缺的原创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绵长丰富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她不只是汪洋大海中
的一叶扁舟,简直是一艘惊动四海的航空母舰。人类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国历史能不能创造新
猷 。可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太长,暴君暴行 。人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遇到“明
君”“以德化民”,这实在是天大的骗术。
我用《柏杨曰》来读历史、提出我对传统历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锻练自己诚实面对自己国
家的历史之外,也要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甚至
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我仍然要说我的史观,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
话,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
17.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快卧倒……”指导员大声呼喊着。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C.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
也说不清。”
D.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
敢教人读书习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居无定所 沧海一粟 息息相关 层出不穷
B.居无定所 一叶扁舟 休戚相关 接连不断
C.无所归依 一叶扁舟 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D.无所归依 沧海一粟 休戚相关 层出不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
合理化理论。
B.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
合理化理论的习行。
C.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甚至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
爷张目、护短。
D.设法使读历史的人摆脱为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甚至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
的合理化理论的习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
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 。比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
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
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 。《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
足下”就是这样。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9 月 8 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抗疫大战,打出了“硬核”战果,其彰
显的“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等抗疫精神,亦成为中国抗疫决胜的关键。“生命至上”是视生命高于一切
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拼命精神。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思
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南宁三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 项,“鲲鹏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因为具有诗意的内涵而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强加
因果。依据原文文句“无论作为文学意象……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可知“作为文学意象,
鲲鹏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刚开始并没有诗意的内涵”。C 项,“在李白笔下则完全成为绝对
自由的文学意象”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如果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
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分析可知,《上李邕》还保留着庄子鲲鹏
意象的痕迹。 D 项,“误读”一词理解有误。原文的“误读”指的是文本积极接受过程中的创造性解读,
选项把“误读”理解为错误解读。)
2.B(“递进关系”理解有误。本文在论证结构上属于总分关系,开篇第一段提出本文论述的话题“无
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
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从“始于魏晋”、“始于郭象”、“始于嵇康”可以看出,文章二三
四段以时间为序,阐明鲲鹏如何从“有所待”转化为自由的象征,并指出转化的原因。分别从世俗化和诗
意化两个层面论证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这三个文段在结构上属并列关系,它们和第一段构成总分关系。
故“递进关系”表述有误。)
3.C(“重构了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
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分析可知,原文是“试图重构”,还未发生,选项
“重构了”则把未然当已然。)
4.B(“施鹏从国外回来,拒绝了名校的 offer、选择了西部的原因是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
件”错误,依据第三段“当时从厦门来到昆明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实我觉得,从生物
多样性的角度来说,云南省这个动植物王国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平台和资源”可知,“云南省为他提供了
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他从厦门到昆明读研究生的原因。)
5.D (“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更为重要,也使访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错误,依据原文“社会要有宽容的态度,给年轻人更多的空间、更多地容忍”可知,“宽容的态度、健全
的机制”外在因素对青年成长很重要,但是文中没有内容显示“更为重要”。故选 D。)
6.内在因素:(1)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有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对科
研工作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不怕困难,执着追求;(3)要懂得感恩,积极从前辈身上吸收精神上的营养。(答
出两点即可)
外在因素:(1)国家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平台;(2)社会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要有宽
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容忍他们的失败;(3)国家应建立鼓励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并为他们提供
完善的保障制度。(答出两点即可)
7.B (B 项“批评责备”有误。“我又不是神仙,拿这个当饭吃?好礼物。”是带着戏谑的语气;“那
么多,我吃得了?”是感谢;“会发万千洋财,……欺压。”是疼爱。整个谈话内容无批评责备的情绪。)
8.答:①做事干练,能力强。连满满这个老水手都夸赞他行船“好厉害呀!不到四十天,又是一个回转。”
②关心家人,细心周到。见到妹妹,一一问及家人近况;看到妹妹的背笼重,就抢着帮妹妹拿。③爱国,
有正义感。听到水手谈论参军打鬼子,“眼神逐渐坚定”,说明他已经下了参军保家卫国的决心。(注:
从对工作、对家人、对国家三个维度分析人物形象,每点 2 分,其中形象概括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
形象概括用词不准、分析与概括脱节、答案表述出现语病,均需酌情扣分)
9.同:《边城》与《长河》所描述的湘西世界都是自然优美、民风淳朴的湘西世界,两部作品都表达
了对至善人性的赞美(2 分)。不同:《边城》的茶峒地区虽然如同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但每个人依然要
承担自己的那份哀乐,要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借此表达对人生的隐忧,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的怅惘(能
把握《边城》在赞美纯美人性之外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可,2 分);而《长河》中的湘西世界则有了更多
现实的冲击,从水手们打算一起参军打鬼子的情节表现出对青年们爱国情怀的赞美之情。(2 分)
10.C(句子的意思是“范镇出朝任陈州知州,陈州正逢饥荒,他到任三天,擅自散发粮钱借给百姓。
监察部门追究得很急,他就自动劾奏,皇帝下诏宽恕他。当年大丰收,所放借贷都还清。”)
11.D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12.C (“因此朝廷免去郊迎,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错误,范镇“愿罢郊迎,除谒禁”,范镇请
求朝廷免去郊迎之礼,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文中没有交代朝廷对此的做法。)
13.(1)(范镇)坚定地实行道义,一定以诚恳待人,乡里有贫困不能完婚和安葬的,常由范镇来主办。
(补主语,“笃”“遇”“克”各 1 分,句意 1 分)
(2)苏武的伤逐渐好些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机劝苏武投降。(益,逐渐;
使使,派使者;论,判罪;降,使……降;每处 1 分,句意不对倒扣。)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能使一国
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视很得意,也和斥鷃一样了。(重点词:知、效、比、合、而、征。前四句每句 1 分,
句意不对倒扣。)
【参考译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镇守四川,一见面就喜爱他,让他和子弟们讲论学问。范镇更加谦逊
退让,常步行到薛奎的府门。等到薛奎还朝时,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
到一个伟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范镇举为进士,礼部奏为第一名。宰相庞籍说:“范镇有特出才能,
不热衷于进取官职”范镇被越级提拔为直秘阁。契丹使者来到,虚张声势以表示其强大,大臣们增加招募
来塞责,一年费去钱千百万。范镇说:“防备契丹莫如使三晋的百姓得到宽裕,防备天下祸乱莫如使天下
百姓得到宽裕。军队本来就是用来保护百姓却反而残害百姓,我恐怕将来的忧患不在四方,而在军队过多
和百姓穷困。”皇帝天性宽恕仁厚,论奏事情的人相互激烈攻击。范镇独自只管大局,不是关于朝廷安危,
百姓利弊的事,就忽略不说。文彦博、富弼入朝任宰相,皇帝下诏令百官在郊外迎接。范镇说:“用虚礼
来表示隆重,不如以最大的诚意来对待。但近来规定翰林学士和知制诰都不许到宰相家中去,百官不准私
自去求见,这是不以诚心对待他们。请求免去郊迎,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那么驾御臣下在两方面都得
当了。”他又请求皇帝宗族中血统疏远的出外补地方官,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怕天下人说朕不能
和睦宗族。”范镇说:“陛下选择其中贤能的人加以任用,不埋没其才能,这就是用来和睦宗族的方法。”
出朝任陈州知州,陈州正逢饥荒,他到任三天,擅自散发粮钱借给百姓。监察部门追究得很急,他就自动
劾奏,皇帝下诏宽恕他。当年大丰收,所放借贷都还清。神宗即位,又任翰林学士。苏轼获罪,被下御史
台监狱,搜索范镇和苏轼来往的书信文章很急,他还是向朝廷上书论述救援苏轼。哲宗即位,朝廷授范镇
为端明殿学士,范镇素来不想出来做官,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赏赐他龙茶,慰问安抚很优厚。又告老,
以青光禄大夫的职位再次退休。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范镇清白平易,遇到大节,决定重大议题,他脸色
平和而说话大胆,虽在皇帝面前,也不屈服。他坚定地实行道义,一定以诚恳待人,乡里有贫困不能完婚
和安葬的,常由范镇来主办。范镇年少时曾向本乡先生庞直温学习,庞直温的儿子庞昉死在京城,范镇娶
了庞昉的女儿为孙媳妇,抚养庞昉的妻儿一辈子。契丹、高丽都传诵他的文章。他年少时作《长啸赋》,
曾以此使胡骑退走,晚年出使辽国,人们互相用眼示意说:这就是长啸公。
14.C (颈联中写大雕盼顾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渴望搏击长空,因此,C 项中“雕畏惧秋风”有误。)
15.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
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
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
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
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每点 2 分,其中,情感 1 分,分析 1 分,共 6 分。)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鉴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
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
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
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
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
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
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
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
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
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
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
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
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
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
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16.(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腹犹果然 三月聚粮
(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7.A.与文段第一段的省略号都表示相关内容(引文)的省略(B.表示声音的延长、声音被打断;C.
表示含糊其辞、语言断断续续。D,表示列举的省略)
18.C (居无定所:指人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属于自己的定居点都没有。无所归依:没有归
宿和依靠。根据语境,主语是“人类的生存”,再加上“茫茫”修饰语,不宜用“居无定所”,第一处用
“无所归依”更恰当。//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小。一叶扁舟: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
船,形容船小而轻。根据语境,前面有“汹涌波涛中”作定语,选“沧海一粟”就出现语义重复的问题,
横线后面有“舵手”的呼应,故第二处填“一叶扁舟”更合适。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彼此间忧喜、福祸相关联。根据语境对象是“人类”和“中国历史”关系密切,此处不宜用“休
戚相关”。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
文中语境,形容“暴君暴行”用不间断比不穷尽更合适。)
19.D(“摆脱”搭配的宾语为“习行”,第一个介词“为”搭配的宾语是“皇帝老爷”,第二个介词
“为”与“提供”构成固定搭配,另外,“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
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是递进关系,不可颠倒。A.“摆脱”缺少宾语中心词“习行”。B.“摆脱”后
缺少介词“为”,“为”要与“皇帝老爷”搭配。C. “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
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的递进关系颠倒了。
20.①“信”指使者。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 却在开头就
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每处 2 分,共 6 分)
21.略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广德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6页
- 【语文】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2021-06-0721页
- 云南省大姚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617页
- 山西汾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2021-06-0614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2021-06-0624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二上2021-06-067页
- 安徽省安庆市安庆一中2019-2020学2021-06-0626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21-06-0514页
- 湖南省宁乡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515页
-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2021-06-05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