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4 KB
  • 2021-06-07 发布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选择题(9 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 分)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门虽设而.常关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而彼且.奚适也 二、现代文阅读(24 分) 现代文阅读 考场座位号: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 分)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 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 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 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 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 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 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 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 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 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 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 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 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 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 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 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 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 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 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 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 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 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 功《金石书画漫谈》) 4.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 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 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 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 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 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 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 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 都称为“书法”。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 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 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 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5 分) 盛开在屋顶的莲花 葛俊康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 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 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 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 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 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 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 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 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 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 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 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 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 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 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 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 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 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 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王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 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 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 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 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 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 (有删改) 7.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 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 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 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 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 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 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 8.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6 分) 9.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 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 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 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 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 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 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 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 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 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 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 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 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 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 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 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 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 《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 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 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3 分)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 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 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 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 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 还能淹留? 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 分) 16.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过去之事已无法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列举事物,形象地 表现了“小年”的短暂寿命。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密缺少亲属 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苦状况。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文化的发源地。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其保健显奇效,自 古 ,是中国最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 ,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迁徙过程中的特产。 ( )唐宋时,它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有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茶 的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元末明初以后, 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 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偐语。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 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以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以及各类时令蔬菜 等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 泡好的擂茶可谓色味俱佳。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 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 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在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 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 哲思的养生佳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闻名遐迩 开端 丰采 息息相关 B.如雷贯耳 开端 风情 休戚相关 C.如雷贯耳 起源 丰采 休戚相关 D.闻名遐迩 起源 风情 息息相关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当然,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C.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D.当然,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 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B.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 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C.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 能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D.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 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20.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主持人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刚因病逝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 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 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主持人向小朋友讲述她的旅行见闻:“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多圆溜溜的石头, 像鸡蛋似的,可好看了!” D.一位到养老院采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我 就放心了!” 21.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 分)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在可以将大量碎片化的基础数 据整合,实现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解决了扶贫对象不精准、资金投放不精准等诸多问题, 运用大数据能够推进脱贫工作由粗放转为精准。扶贫方式的变化将有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 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简述堂吉诃德大战羊群的故事。(5 分)) 五、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你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你眼中绽放的神采 里;镌刻进你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视野里。生长 在这个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它会带你到曾靠一己之力到达不了的远方。你会看 到更多的风景,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你的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 展繁荣紧密相连。当你了解了你的时代,了解了你的中国,也许就更不愿辜负历史的这个高光时刻。 下一个五年、更多的五年,更多精彩的故事,将由你、我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一 起抒写。还是那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 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对于个人和时代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光明”中学组织的“五 四”网上演讲。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9 分) 1.C(3 分) 2.B(3 分) 3.C(3 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4.B(3 分) 5.B (3 分) 6.C(3 分) (二)7.C (3 分) 8.(6 分)(1)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孩子犯了错误,决不宽容。(2)奶奶是个倔 强、正直、刚强的人(3)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4)奶奶 品质高洁,珍惜名誉,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 9.(6 分)(1)莲花开在屋顶违反常规,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构思方面)(2)“开在屋顶的莲 花”是比喻端坐在屋顶上的奶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美化了人物, 概括了主题;(人物和主题方面) (3)屋顶是小说高潮发生的地点,也是主人公牺牲的地方,以此为题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 10.A(3 分) 11.D(3 分) 12.C(3 分) 13.(1)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3 分) (2)略(3 分) (3)略(4 分) 14.C(3 分) 15.(6 分)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 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 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 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16.(8 分)(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四、语言运用。 17.D(3 分) 18.C(3 分) 19.D(3 分) 20.C(3 分) 21.(4 分) 扶贫 大数据 精准 脱贫 22.(5 分)【示例】原野上,堂吉诃德在路上碰见一大群羊,他把它们想象成两支大军要会战,他 对桑丘说这是自己交好运,大显身手,永垂青史的时候。他冲进羊群,举枪乱刺。牧羊人为了保卫 羊群,用石子打伤了这位不幸的骑士,打得他一败涂地,连牙齿都被打掉或打松了。 23. (60 分) 例文: 与国同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与国同梦》。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有时候,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 我们与国同在。 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 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自新中国成立近 70 年来,我国在曲折中不断奋进,发展,正是因为一代代先辈与国同梦,为建 设国家而献身。钱学森不远万里回国研究原子弹,袁隆平经历无数次失败,研发出南海 2 号,马云 几次创业失败仍不放弃,终于实现阿里巴巴带动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南仁东辛辛苦苦二十余载, 换得中国天眼在世界绽放异彩…… 无数的前辈在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与国同梦,更要以国为梦,要为国而梦!“三军可夺 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我们每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同行,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而当下社会许多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志向。只在娱乐中消磨时光,或许他们是畏惧奋斗的艰辛, 抑或是担忧失败的苦楚。丘吉尔说过:真正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不减的热情。不逐梦,无青 春;不奋斗,无未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值青年的我们绝不该把青春过成无味的肥皂剧, 而是敢于做梦追梦,用奋斗与汗水谱写与国同梦的不朽诗篇。 正如鲁迅先生给中国青年的寄语:“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我 们欣喜的看到嫦娥 4 号的指挥室里多数是 80 后 90 后的身影;北斗导航研究者的平均年龄仅 31 岁; 我国最年轻院士 46 岁。承载我国科学发展中坚力量的人们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这些人是我们的 榜样,更是我们的伙伴,中国青年当承载起责任,在奋斗中与国同梦。 况且,82 岁的钱七虎先生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年近 90 的杨国栋先生还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 而奋斗,杨立本院士 97 岁为国家事业奋斗一生……耄耋老人尚且可以与国同梦,我们青年人又怎能 退缩?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每一个 少年都将自己的梦与奋斗注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铸华夏万世基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