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训练二 分析概括文意
练前提醒
1.选择题
(1)把本题的选项作为阅读的起点,带着选项的信息,对照着阅读有关文段、文句。
(2)先读选项再对文(将选项放入文中核对),按序阅读,逐项比对。
(3)四项中有一项错误,即便该项有错误,也只是极细小的点,一定要细心。
2.主观题
(1)认真读题干。明白题干所问,明确对象、事件,分析回答要求。
(2)认真读原文。确定阅读区域,按对象或时空变化切分语段小层次。立足“什么人什么时候
做什么”寻找相关语句,即筛选有效信息,明确事件或现象及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立足“在
什么情况下发生事件或出现现象”寻找相关语句,即筛选有效信息,明确事件或现象发生的
背景或原因。
(3)概括内容要点。在理解相关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概括相关语段(层次)的要点。可以从三个
方面考虑:①抓住小层次表达的对象、事件、现象来概括。②抓住作者的议论句、抒情句,
明确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③注意层次间的关系。若是“联合关系”,则需将“要点”累加
整合;若是“偏正关系”,则以其“正”为主概括要点。
一、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
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
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
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
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
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馥
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
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堰,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
民利之。嘉平六年卒。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
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
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
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
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
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
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
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
丧所亲矣。(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馥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使得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
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
水利,使得边民获利。
C.张昌作乱时,刘弘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
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
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使得百姓连年丰收。
答案 C
解析 “陈敏进犯后”“终将陈敏击退”错,原文是“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和“敏竟
不敢窥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馥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扬州建立治所,实施感化恩服的措施,百姓受益,纷纷回乡。
B.刘靖任职时,开拓边疆防线,屯兵据守险要地方,修凿水渠,引水灌溉,指导耕种稻田,
便利了百姓。
C.刘弘任用陶侃为大都护、皮初为都战帅,张昌被多次打败。平定扬州后,刘弘及时论功行
赏,得到时人的赞赏。
D.刘弘针对陈敏准备西进,果断用人,没有听信谗言,依然任命陶侃讨伐陈敏,最终不负众
望。
答案 C
解析 “平定扬州后”错,应为“荆州”。
参考译文
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196),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
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因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
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并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
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
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在那
里)建立扬州治所,到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刘馥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
显著),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
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
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
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
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220~226)出任河南尹。
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
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
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
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254),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
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
任大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
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
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
才能补缺授予官职,(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
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
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侯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
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
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
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的坏话,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
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
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
当时人没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
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
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
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
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
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
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
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
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
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
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
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
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
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
“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
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
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
氏至禁中,赐以冠帔。(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
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了三篇文章,
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
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
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答案 C
解析 施行肉刑不是在尧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
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
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地施行酷刑,将
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
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答案 B
解析 他上书只是为自己鸣不平,不能表明他“刚正不阿”。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倧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掉,而改立钱倧的弟弟
钱俶。钱俶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
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众的利益,他会作诗,又擅
长于草书、隶书,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就完成了。言官觉得
他很轻率,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
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
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
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真宗当太子时,画着山水扇,恰逢
钱易创作诗歌,观赏后很是欣赏他。
钱易再次考进士,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
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的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
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钱易以第二名中第,任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
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
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
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
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
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的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假如严厉的刑罚能对民众产生警告(的作用),
那么秦朝的天下也就不会有反叛的人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用来辅助统治,望陛下
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景德年间,钱易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
献上《殊祥录》,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钱易编撰《车驾
所过图经》,他献上《宋雅》一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
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他上书说:“官府
的财政收入都登记在册,三司发文要求核对,有的数目太细小,总是拖延多年无法上报,白
白干扰州县治理。从今以后,官府收支一百文钱、一斗谷、二尺帛以下的,只要不是假的就
不必一一登记了。”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
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数次升迁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
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帔。
二、主观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
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
“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于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
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
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
风为之一变。(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5.请根据文段,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正直耿介;②恪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是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试),丘文庄看到
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
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
使穿着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好官服,(穿便装)
把御史放在哪里呢(亦即没有把御史放在眼里之意)?”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吏都闻风
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
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
地留宿在学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前面,巡行
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
足以守之。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
所移易。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
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
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
其勤且厚,固如此。(节选自李东阳《华容县学重修记》)
6.从该文段看,“自养”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蓄德积学;②要为国建功立业。
参考译文
我想士人求学,将来是靠学行被当世任用的,然而学行一定要培养而后形成。所以他们
平日里,穷究道理,明白道义,使得心中有确定的见解,而且自己的力量足够用来坚守它。
于是出去应酬世事他人,也许才会不失去自己的原则。一定要在取舍得失的时候做出决断,
这样以后才能不为利害生死所改变(原则)。(士人的培养)从易到难,从平常度日到面对突发事
件,培养造就,哪里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国家培养士人,知道他们不能够容易地养成,所
以建立学校来让他们居住,用老师来教导他们,提供正房、廊屋、屋舍、内室让他们居住,
有供应粮食和饮食的制度,用书法、历史、文学的学业来教授他们,让他们练习祭祀、饮酒
和射箭的礼节,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忠义正直、要有廉耻之心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一
天天一月月地培养,使得士人学业有成,德行确立,然后给他们官职和俸禄。他们勤奋敦厚,
本来就像这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
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
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
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
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
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
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
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
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
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
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
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选自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有删节)
7.请根据第一段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博学多才,奖掖后进,忧国忧民,高瞻远瞩,泰然自若,风神潇洒。(任写出四个得 4
分,注意须是“不同角度”)
8.作者认为,吴纯甫在 41 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请根据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这
样说的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先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践行以前的想法,会对国家大有裨益;(2 分)②先生能以
一人之力引领更多同道之人扭转士风颓靡的局面,共同保持天下的好形势。(2 分)
参考译文
先生自认为状貌奇伟,气概非凡,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特别喜欢替别人说话。无论是
贤人还是愚人,见到先生都十分敬慕。那些稍稍懂得遵循正道的少年学子,(他)一定会引荐
推举。有志的士人,也都归附先生。(人们)常常跟从(他)在嘉林修竹之间,衣襟围绕,鞋履相
并,谈笑吟咏跟随先生,几乎没有一天空着。有时(士人)对学问质疑、辩论,(先生)解析得细
致深入,议论纷然并起时,(经过先生分析)众人便豁然开朗,就像云散雨停,天清日明。他
对于天下的益处与害处,百姓的所得与所失,常常有深切的忧虑。当今天子振作,有效法夏
商周三代治世的志向。屡次颁布诏书,其中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法令制度的不止一
例,这些都是先生曾经说过的。过去与先生交游的人,都离开成为显赫的官员。唯独先生还
是秀才,但(他)在与人交往中泰然自若。
嘉靖辛卯年,先生才在乡试中考中举人第一名,此时将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大家都为先
生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高兴,却又为他机会到来得如此之晚而惋惜。但是评论君子的标准,
不是看(他)中举人、进士的早晚,而是看他是不是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君子)不只以科场得意
为喜,更当以施展才华(有利于国家)为乐。
当初,先生和我议论天下事,我总是对先生充满恭敬,又对所论之事深有感触。(我)认
为当权者如果都能像先生那样以天下为本心,那么,国家就可以太平无事了,然而先生没有
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如今先生有机会了,能够按照以前所说的那样去做,(带来的效果)
就好像饥渴的人有了饮食一样。迎合世俗的人互相师法,持守公正的人直言争辩。直言争辩,
(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天下的事,那个人不做这个人做,一个人倡导,十个人跟从,
那么本来就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随)。如此共同保持天下的好形势,君子又认为这是世道莫
大的幸运。所以我说先生(如今中举赴京会试)不能算晚,像先生这样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施
展才能的机会。像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即使很早就得到了高官显爵,但每天在朝廷中一味地
附和,不敢争辩,我不认为他是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写下这篇序文赠别吴纯甫先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
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
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
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
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
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
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
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
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
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
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
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
之,晟曰:“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
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
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
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
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
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
文忠,厚恤其家。(选自陈鳣《续唐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孙晟擅长写诗,曾到洛阳应试进士,因与洛阳士子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
放弃功名,北游赵、魏。
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了烈祖
受禅称帝之事。
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任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鄙薄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
他,最终被罢相。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周主恼恨他没有
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
上……”可知,应是刘仁赡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拜礼。
10.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②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
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③招降刘仁赡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④始终不透露江南虚
实。
解析 “烈祖酷爱之……遂预禅代秘计……尤务谨密”是说孙晟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
心谨慎。从孙晟的话“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
可以分析出,他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从“君
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可知,他招降刘仁赡却叮嘱他
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也能表现出他的忠心。
参考译文
孙晟,是高密人。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尤其擅长作诗。年少时到洛阳应试进士。当
时,(洛阳)士子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和节操。孙晟举止放纵不拘,不遵守法度,于是放弃
功名离开,渡过淮河,客居赵国和魏国之间。
庄宗建国,任命豆卢革为丞相。豆卢革向来知晓孙晟,征召他担任判官,后来升官为著
作佐郎。天成年间,又担任朱守殷的判官。朱守殷伏法被诛杀,孙晟逃命到正阳,还没来得
及渡河,追杀的骑兵突然赶到,对他(高大、与众不同)的外貌很是怀疑,斜视着他。孙晟没
有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摸着破衣服捉虱子吃,追杀的人于是离他而去。(孙晟)渡过淮河到了
寿春,节度使刘金遇到了他,接见他并和他交谈,孙晟假装失声不回答。在授馆居住了多日,
忽然(有一天刘金带他去)拜谒汉淮南王安庙。刘金事先派人趴在神像底座下面,把他的祷告
都听到了,送他到金陵。当时烈祖辅佐吴国,各地豪杰大多都到他那里,孙晟口吃,仓促之
间不能寒暄,坐了一会儿,辩论自如,谈笑风生,(内容)上到君臣下到百姓,从古到今,使
听的人不知疲倦。烈祖非常喜欢他,让他起草的教令总是合乎心意,于是和他秘密谋划受禅
称帝之事。(孙晟)每次入宫觐见,没一会儿就出来,尤其注意谨慎隐秘,旁人不能看出他们
亲近。烈祖即位后,(孙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即位后,(孙晟)多次升官,官至左仆射,和冯延巳同处相位。(孙晟)总是鄙薄冯延巳
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相。保大十四年,周国军队进攻淮南,围攻寿州,分出一部
分兵力攻破了滁州,擒住了皇甫晖,江左大为震慑。(元宗)任命孙晟为司空,奉命出使周国,
请求归附周国。孙晟看到冯延巳说:“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是推辞(的话),这就
是辜负了先帝。”出发后,深夜里叹息,对他的副礼部尚书王崇质说:“我这次出行是必不
可免的,但始终不忍出卖永陵的一抔土罢了。”之后周国人用楼车载着孙晟到了寿州城楼下,
派他招降刘仁赡。刘仁赡远远看见孙晟,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拜礼,孙晟远远
地对他说:“你受到了国恩,不可以打开城门接纳贼寇!”周主斥责他,孙晟说:“升任为
唐国的大臣,怎么可以让节度使向外叛变呢?”于是(周主)打发王崇质回去而留下了孙晟。
正值夏季多雨,(周主)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孙晟跟从军队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每
逢朝会,让他站班在东省官后面,每次召见,喝的都一定是美酒,询问江南的事情,孙晟却
说:“我的君主确定没有二心。”周将张永德和李重进相互猜忌有矛盾,(张永德)扬言李重
进要谋反。金陵听到这件事,认为有间隙可以利用,(于是)就用蜡丸书送给李重进。李重进
把金陵的蜡丸密信呈给周主,(周主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当时钟谟也
奉命在驿馆,都召见(孙晟)斥责他,孙晟脸色端正严肃,请求一死,没有阻挠的言辞。又询
问江南的虚实,(孙晟)始终不肯回答。等出来后,命令都承旨曹翰护送到右军巡院,喝了几
杯酒,曹翰站起身说:“丞相您犯罪了,请自行了断性命。”孙晟神色轻松自然,整理了衣
服,望着东南面礼拜说:“臣受到的恩情很深,只能以死相报。”于是(孙晟)自尽了。元宗
听说这件事痛哭流涕,赠(孙晟)为太傅,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文忠”,丰厚地抚恤了他的
家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平山堂记
[清]全祖望
乾隆二年冬,予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
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枯木怪石,浮动水面。
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
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
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
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
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
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
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
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攻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
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阃使,鉴前
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
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庳,安能远瞰?岂宋时山
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否则别有飞楼之属欤?
是皆未可知也。乃若司徒庙中,列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
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实葬其首,颇与庙神数合。但是时南朝之扬州在秣陵,北朝之扬州
在寿春,皆非江都,抑亦讹而置之欤?或五人者,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抑别有五神者
欤?又皆未可知也。
酒罢,拟踏雪访山后城址,顾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阻,乃归。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
为是堂记。嗟乎!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
(选自全祖望《鲒琦亭集》,有删节)
11.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改建情况。②与扬州城位置关系。③地势变化。④“五神”身份。
解析 根据游记,文章的二、三两段主要是记平山,第二段主要讲述平山的改建情况,第三
段从平山的位置、地势、“五神”身份来介绍。
参考译文
乾隆二年的冬天,我因为大雪被阻留在扬州,志趣相同的友人约(我)去游平山堂。当时
运河刚刚疏通,小秦淮一带,一半的地方进了水,加之以大雪纷飞。红桥附近的园亭一半在
水中,枯木怪石,漂荡在水面上。
我已有六年没来过平山堂,堂前的万棵青松都已绿树成荫。(我们)徘徊于第五泉上,不
久又在平山堂东面的平楼上饮酒赏景。松风吹雪,令我神清气爽。(我)于是对在座的友人说,
平山堂的古迹屡次变迁,但地方志书上记载得并不详明。明朝陆俨山文集中记载说:“扬州
平山胡安定祠是由原司徒庙改建成的。在它的东面想另修一座庙,没有建成。”元代李五峰
《过平山堂故址》诗中说:“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即现在的司徒
庙。”从他们两人的记载来看,元代已将平山堂改为司徒庙,明代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现
在的安定祠,就是从前的平山堂。
我听说扬州旧城,跨蜀冈而连雷塘,那么平山堂是在扬州城内。等到柴周改建后,才成
为现在的扬州城。但旧城也不能把蜀冈全包括在内,所以杨行密攻打毕师铎,依傍西山而兵
临城下,西山,就是蜀冈。陆孟俊攻打韩令坤时,也在此屯兵。胡身之说:“扬州城的东、
南、北三面都是平地,只有蜀冈等山,西边与庐州、滁州相连,攻打扬州的人大都沿着山而
来,占据高地扎下营寨来从高处看扬州城。”那么旧城只是跨过蜀冈罢了(并未将蜀冈全围在
城里)。等到旧城迁徙后,那么山就全在城外了。所以丞相李庭芝任军职时,吸取以前有人占
据平山堂俯视扬州城而攻打的教训,越过山修了个城来守卫。就是现在山后面叫作堡城的。
史书也记载李全攻打扬州时,每天坐在平山堂上,俯临州治扬州城。从今天的堂址、庙址、
祠址来考察,它地势很低,怎么能远眺俯视呢?难道是宋朝时这里的山势还很高,以后天长
日久,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低吗?或者是吸取兵祸的教训,所以铲平它使它的高度降下来吗?
要不就是另有飞楼等建筑?这些都无法知道。至于司徒庙中,供奉的五神,相传是姓茅的人。
查考南北二史,王琳死在寿春,他的头被送到秣陵,茅智胜等五人安葬的其实只是他的头,
五人的数和庙中五神之数相合。可是当时南朝的扬州在秣陵,北朝的扬州在寿春,都不在江
都,抑或也是错置了?或许五人中,曾有人宿留在这里,所以让他们得享祭祀吧?抑或是指
另外的五位神?又都无法知道了。
酒后,计划踏雪寻访山后扬州城的旧址,但考虑天气很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只好归
去。同游的朋友便让我选择席间所说的一些话加以编次写成这篇平山堂记。唉!岁月流逝,
古迹怎可永在,我的絮絮叨叨的话,会不会被山神取笑呢?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2021-06-078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2021-06-0714页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7文言文阅读2021-06-075页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2021-06-075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2021-06-079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9文言2021-06-0738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2021-06-0737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2021-06-076页
-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2021-06-074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2021-06-0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