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六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命题:广州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10页, 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诗的停顿,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是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说来,一个词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问,不仅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而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的《诗显而词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情况下,诗能表达,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 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 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 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北征》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 文中所说的诗与词的形式差别,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C. 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D. 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流行的诗,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 杜甫的《春望》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停顿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后者则是一四或三二的节奏。
C. 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和四三、二二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 乐府诗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一般情况下”错误。由原文“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可知,原文不是指“一般情况下”,而是说“有时”。
C项,“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无中生有,由原文“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可知,原文没有强调说“形式”是主要原因。
D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以偏概全。“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只是杜诗内容博大、质朴在形式方面的原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不是引证法,而且后一点还用到了对比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一般流行的诗”错误。扩大范围,不是“一般流行的诗”,而是流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
B项,“后者则是一四或三二的节奏”错误。绝对化。后者既有一四或三二的节奏,也有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原文说过“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
D项,“因为前者……”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C。
【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从数量上看,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这也是自世界500强排行榜纳入中国以来,中国入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121家),而即便不算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的数量也有11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
回首中国企业的发展,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500强企业入榜数量方面就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从2001年仅有12家企业入围榜单,到2019年以129家企业实现对美国企业在数量上的反超,在这条漫长道路上中国企业经历了怎样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
不过,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从利润来看,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是43亿美元,中国入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35亿美元,与美国差距明显。
其中,有两方面比较显著。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上与美国企业存在着差距。在如今这个愈发注重产品质量的时代,中国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成长,必须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并最终使其体现在产品上,以此来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另一方面,美国成熟的跨国公司运作体系也是其在全球都极具竞争力的原因。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跨国资本主义让美国拥有了丰富的整合国际资源的手段和经验,到如今已经形成了极为成熟的全球产业链,与之相比,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处于成长期。
(盘和林《世界500强中企超美!看到成绩也别忽视差距》2019-07 中国网 有删节)
材料二:
2009年-2018年美中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对比
材料三:
此次从数量上看,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即使不计算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企业)也达到119家,与美国数量旗鼓相当。
与上年相比,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9%;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这体现了500家最大公司的复苏。沃尔玛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
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以近1110亿美元的超高利润登顶利润榜首位,苹果位列第二,利润榜前10位的四家中国公司仍然是工建农中四大银行,谷歌母公司则以年度142.7%的利润增长率成功跻身前十强。在净资产收益率榜上,波音公司位居首位,而中国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格力电器、碧桂园、恒大、华为。在利润率榜上,排名最高的是今年新上榜的美光科技公司,Facebook位居第二。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国的碧桂园,跃升176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都来自中国大陆。从行业看,共有54家银行业公司上榜,是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
但是,与世界500强比较,中国企业盈利指标比较低。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5亿美元,如果与美国企业相比,则存在的差距更加明显。
2019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低于美国企业的7.7%和全球平均的6.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低于美国企业的15%,也低于全球平均的12.1%。
(《沃尔玛登顶 中企上榜数首超美国》2019-07 财富中文网 有删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中国入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除去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中国大陆企业的数量也有119家,与美国不分伯仲。
B.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500强企业入榜数量方面一直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从2001年的12家上升到2019年的129家,实现对美国企业在数量上的反超。
C. 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是43亿美元,而中国入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为3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小有差距,与美国差距明显。
D. 2019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在平均销售收益率方面,不仅低于美国企业也低于全球平均值;在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同样不仅低于美国企业也低于全球平均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入榜企业的利润之所以与美国差距明显,其中有两个显著的原因:一是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上与美国存在着差距,二是美国有成熟的跨国公司运作体系。
B. 2009年-2018年,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美国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稳中略有变化,2009年上榜企业数量最多,2018年上榜企业数量最少。
C. 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登顶利润榜首位,美国苹果位列第二,而利润榜前10位的四家中国公司仍然是工建农中四大银行,可见2019年中国最赚钱的企业是银行。
D. 由沃尔玛能够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可知,它与上一年相比,总营业收入和总利润一定同比增加,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肯定都超过了上一年。
6.
材料一和材料三虽然都谈到2019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企上榜数首超美国,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D
6. 材料一的侧重点:(1)中国企业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入榜数量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2) 中国企业在质量(利润)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3)中国企业从利润来看与美国差距明显的原因(一是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上与美国企业存在着差距,二是美国成熟的跨国公司运作体系在全球极具竞争力。)
材料三的侧重点: (1)今年上榜的500强在总利润、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上超越了去年;(2)今年在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方面表现突出的公司以及上榜最多的行业。(3)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在盈利指标、平均销售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上低于全球平均值,更低于美国平均值。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与其他500强企业小有差距”错误。原文是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存在不小差距,不是小有差距。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D项,“它与上一年相比,总营业收入和总利……”错误。原文是对500强总体的比较说明,此处单论沃尔玛不科学。比如,沃尔玛2019年的净利润与上一年比就下降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中相关内容为,“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500强企业入榜数量方面就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从2001年仅有12家企业入围榜单,到2019年以129家企业实现对美国企业在数量上的反超;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从利润来看,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是43亿美元,中国入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35
亿美元,与美国差距明显;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上与美国企业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美国成熟的跨国公司运作体系也是其在全球都极具竞争力的原因。”材料三相关内容为“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以近1110亿美元的超高利润登顶利润榜首位;在净资产收益率榜上,波音公司位居首位;从行业看,共有54家银行业公司上榜,是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2019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低于美国企业的7.7%和全球平均的6.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低于美国企业的15%,也低于全球平均的12.1%。”。整合概括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拟
毕飞宇
深夜四点,我被手机叫醒了,是父亲打过来的。一看到父亲的号码我就知道,我的祖父,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没了。都没有来得及悲伤,我即刻叫醒我的女儿,赶紧的,太爷爷没了。
祖父却没有死,好好的。看见我把女儿都带过来了,祖父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冷,你把孩子叫过来做什么?”祖父神情淡然,但他的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这一次我知道,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
父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退了出去。祖父望着父亲的背影,很轻地咳嗽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当年是有机会上大学的,但是,祖父把他的时间全部给了他的学生,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父亲没有考上大学,而祖父的五十七个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在当年,这是一个“放卫星”一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省报派来的记者为祖父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整整一个版,标题很吓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突然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儿子的“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它把父亲击倒了,附带着还把父亲的自信心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
的建议,他盯着自己的脚尖,告诉“春蚕”:“你忙你的去吧。”
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像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不是父亲,而是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贝。人名的后面则是长长的单位与职务,我不可能记住的。祖父却记得清清楚楚,诸如世界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与之匹配的自然是院士、教授、副省长、董事长……
祖父沉默了半天,说:“我有福,但心思还是有的。”
我立即接过祖父的话,说:“嗨,不是就爸爸那点事嘛。那一代人不上大学的多了,爷爷,这不算事。”
祖父说:“这件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很长时间。突然有那么一天,我释怀了。我早就不再为这件事苦恼了。”
祖父的话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胸口顿时松了一下,我笑了。
祖父像孩子一样也笑了,说:“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
祖父无力的指头再一次抓住我的手了。因为发力,都颤抖了。他不再微笑,祖父有话要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是羞于启齿的样子。
我说:“爷爷,你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呢?”
祖父睁开眼睛,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
嗨!这算什么事呢。我说:“你想要多少个花圈? ”
祖父憋了半天,他轻声却又是清晰地说:
“当年荣校长是182个。我数过两遍。”——我对“荣爷爷”的葬礼至今还有模糊的印象:那是1982年的春天,57岁的荣校长在给同学上历史课,就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倒了下去。在80年代初期的小县城,绝大部分葬礼只有十来个花圈,182,说“铺天盖地”一点都不过分。就是在那一刻,我对死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它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又体面又庄严。那天祖父穿着他的第一身西服,领着我,在花圈之间不停地徘徊,“182”这组数字就此成了祖父的梦,成了祖父关于死亡的理想和标尺,岁岁年年都在萦绕。
第二天中午,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不行了。在弥留之际他似乎经历了一场大醉,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祖父躺在那里自言自语,仿佛主持一场盛大却又是虚拟的会议……
我望着我的祖父——他的弥留又瘦又小,是黑色的,像一个麦克,一把就能抓起来。我不敢弄出任何动静,我不想听麦克的回音,只是默默地转发了祖父的最后一条微博,祖父留给这个世界的微博极为洒脱:“也许是最后一条了。心绪太平。桃李满天下。来吧,无恨、无悔、无怨、无憾。”同时我也通过这条微博向这个世界通报了祖父仙逝的消息,但此后微博长久寂寞,无人回应。
这一天特别特别冷,愿意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算是给了天大的脸面。老实说,我不关心葬礼的人数,我唯一关心的是花圈的数量。但花圈的数量让我揪心,别说“铺天盖地”,都几乎构不成一个体面的葬礼。
女儿问我:“爸,怎么就这么几个花圈?
我取出钱包,来到殡仪馆的花圈出租处,要来纸,要来笔,要来墨。我努力回忆祖父酩酊大醉的那些夜晚,那些人名我不可能记得住,那些单位和职务我同样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KGR课题首席教授 石见锋 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选自《小说月报》2014年第3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祖父的死,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父形象,揭示了老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及其对家庭的影响,向读者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前辈人的理想信仰的问题。
B. 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可见祖父对学生念念不忘,这与后文学生对祖父去世的淡漠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世情冷漠和教育问题的反思。
C.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及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父亲与祖父之间的一段恩怨往事,文脉清晰,现实与往事过渡自然,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 祖父的丧事中,花圈数量让人揪心,“我” 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理想追求。
8. 小说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标题是“虚拟”,但结尾却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老师:爱才如命,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把学生当成“心肝宝贝”(祖父工作了 “三十五年”,创造了高考“奇迹”等等。)
②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具有牺牲精神,不善与儿子沟通,是个不合格的父亲。祖父“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忙得没法顾及家庭。(祖父对父亲的教育有亏欠,“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等等。)
③一个在意荣誉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在意名声,在意得到社会的认可,念念不忘荣耀,有虚荣之嫌。祖父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在意高才生的花圈,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祖父特别郑重的数“荣校长”的花圈,他在乎赢得社会名声,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等。)
9. ①与标题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张力。祖父根深蒂固的声名追求,终究是一场虚拟的遗憾,而社会上众多像祖父般具有奉献、牺牲精神的人,却是真实存在的。
②丰富人物形象,让祖父的形象耐人寻味。祖父既是一位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者,也是一位执著追求声名者;他既有事业的自豪感,也有家庭责任的失落感,得与失、真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
③深化主题,肯定了祖父的理想追求。祖父无私奉献,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这是值得后辈们尊敬的,不是虚拟的。
④呼应标题,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祖父对“桃李”们念念不忘,而“桃李”们最终没能表达对恩师的敬意,最终,“我”只得用虚拟的花圈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C项错在“倒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与《祝福》的处理不同,《祝福》采用倒叙的方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祖父作为一名老师,他“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五十七个学生的身上”,“学生考取了三十一个;在当年,这是一个“放卫星”一般的天文数字,祖父在我们县城一下子成了传奇”,“他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些人是他当年的心肝宝贝……”由此可知祖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有这也理想的好老师。而作为父亲,他“他每天上午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以致“父亲没有考上大学”,“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所以祖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和儿子沟通,在教育上亏欠了父亲。祖父的话,“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当年荣校长是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在弥留之际他似乎经历了一场大醉,说了一大堆的人名,人名的后面还附上了长长的单位和职务。祖父躺在那里自言自语,仿佛主持一场盛大却又是虚拟的会议……这些内容表明祖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意荣誉,在意名声,特别在意高才生的花圈,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这略显虚荣。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具体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题目的呼应等。“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此句与标题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张力。祖父追求声名,可最总没能如愿,终究是一场虚拟的遗憾,而祖父的奉献、牺牲,却是真实存在的。就像社会上众多类似的人们。同时这句话了丰富人物形象,让祖父的形象耐人寻味。祖父因无私奉献,执著追求声名者而获得事业的自豪感,这也造成了他家庭责任的失落感,“父亲是祖父一辈子的痛”,得与失、真实与虚拟交织在一起。此句话深化了小说主题,肯定了祖父的理想追求。“……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一情节暗示“我”理解了祖父的理想追求,祖父无私奉献,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这是值得后辈们尊敬的,不是虚拟的。同时呼应标题,“虚拟”是因为祖父心心念念的并没有送来花圈,最终,“我”只得用虚拟的花圈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从而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反思。
【点睛】小说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威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 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B. “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镜鉴前史,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C. “朋党” 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D. “ 路”指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路”这一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如福建路、两浙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包拯刚正直谏,多次斥责权臣。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朝廷大多予以实施推行。
B. 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方可不受官府小吏的欺瞒。
C. 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
D. 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厌恶官吏克扣百姓,要求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他们回到家乡,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包拯在朝廷立身为人刚正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
(2)包拯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脸色来取悦别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主来诉”,牛主人来告状,告状应是到县衙,不会直接向包拯告状,后面要断开。排除C、D。“来告私杀牛者”即盗贼,包拯明断,所以“盗惊服”,其前后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朋党”解释错误。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在古代官场,结党营私是常事,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例如唐代的牛李党争。不能说其是“精诚团结,修齐治平,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错误。包拯向皇帝上书魏征的三篇奏疏,是希望皇帝把它们作为座右铭,拿来借鉴自勉。因原文有“愿”字,而且奏疏是给皇上进谏的,臣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恐有不妥。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立朝,在朝廷立身;敛手,收敛;惮,害怕。(2)苟合,随意附和;伪,伪装;辞色,言辞脸色;悦,取悦;私书,私人信件;绝,断绝来往。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有一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发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非常佩服。(包拯)移任端州知府,升任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假借进贡的名义,肆意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却命令工匠,只需要制造满足贡数的砚台即可,当政满一年,他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包拯)担任天章阁待制、主持谏院。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朝廷废除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又依次递上唐魏郑公(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座右铭,作为借鉴。又上言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一共提了七件事;又请求去除刻薄的风气,抑制投机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确禁令,不要轻易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包拯)恢复官位,调任江宁府,(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正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让黄河水变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 (暗中私通贿赂)却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曲直,方可不受官府小吏的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自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包拯)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立谁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商议这件事的。”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分类(条理清晰地)责成各省的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包拯性情严峻刚正,厌恶官吏克扣百姓,做事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贪官,但也会因为他们的诚实而宽恕他们。(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脸色来取悦别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自已还是平民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污,不得回归老家,去世后也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算是我的子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②,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北宋期间,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
B. 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
C. 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
D. 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15. 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孔子的典故,表现了孔子积极推行自己主张的济世情怀,而作者一生中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没能实现,所以他说空有与孔子一样的“乘桴意”。
②庄子的典故,是说天地间有一种与造化合一的音乐,作者说大约体会到了一点这样的音乐,意为他在建功立业不成之后,换一个角度理解了人生的另一方面的精义。
③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能够超脱荣辱,旷达自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D项,“尾联乃反语……”错误。尾联并非反语,作者的旷达是真旷达,他确实从屡遭贬谪、起落沉浮的人生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具体为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鲁叟乘桴”,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的治国大道不能实行于天下了,不如乘着木筏,泛舟远洋,去天涯海角做个隐士。反面表达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济世情怀。一个“空”字,表明作者壮志难酬的失落。其中“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这种情感。“轩辕奏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把世间万物都融在笛声中了。作者此处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历经磨难后的通达, 感悟到人生建功立业不是唯一,可以有其它方面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说宋武帝刘裕曾经住在被斜阳照射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之中,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了他当年北伐的赫赫战功。
(2) 《琵琶行》中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乐曲变得激越雄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酒宴时内心苦闷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银瓶乍破水浆迸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5). 停杯投箸不能食 (6).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戈、乍、浆、迸、箸、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人大多过得可怜,因为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用钱买回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一堆东西来安慰自己。生命长远,但若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社会承认而永远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不如生命短暂,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需要追问的是,( ),在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竞谁占有谁?是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我们?
如何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得物欲与成功之外的自由?这样的时代常常让我想起亨利·梭罗,那位在瓦尔登湖畔_______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梭罗同样看破人类文明的悖谬与困境,“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天时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_______,人们却把他看成是勤勉进取的好公民。”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_______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_______,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居简出 光溜溜 徜徉 沦落
B. 深居简出 光秃秃 踟蹰 沦落
C. 离群索居 光溜溜 踟蹰 堕落
D. 离群索居 光秃秃 徜徉 堕落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堆死后并不带走的东西花费了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
B. 一堆死后并不带走的东西需要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来换回
C. 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堆死后并不带走的东西
D. 如果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才能换回一堆死后并不带走的东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大多过得可怜,他们因为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用钱买回一堆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东西来安慰自己。
B. 现代人大多过得可怜,因为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事情,然后用钱买回一堆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东西来安慰自己。
C. 现代人大多过得可怜,为了用钱买回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一堆东西来安慰自己,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D. 现代人大多过得可怜,他们因为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用钱买回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一堆东西来安慰自己。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躲在深山密林中, 很少出来。后指人常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此处说亨利·梭罗住在瓦尔登湖畔,不是呆在家里,应选用“离群索居”。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光溜溜:①形容光滑。②形容地面、物体、身体上没有遮盖的样子。此处对应“锯光树木”,应选用“光秃秃”。徜徉:①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②彷徨,心神不宁。踟蹰: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此处对应“像流浪汉一样自由”,应选用“徜徉”。堕落:道德方面下落至可耻或可鄙的程度。沦落: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此处对应“简单生活”,不是沦落,应选用“堕落”。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根据后文“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可知,“我们”在前,“东西”在后,因此排除A和B。根据第一段内容“用钱买回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一堆东西来安慰自己”,此处不应该是假设关系。排除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因为”后两个句是“现代人可怜”的原因。
A项、强加因果,后两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不合逻辑,“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买回东西安慰自己”。
D项、关联词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他们”之前。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科学家还不知道人类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是否有某种“预感”,但可以肯定______。例如,在地震发生前,狗、老鼠等许多动物都会有感应,表现出狂躁、行为反常甚至集体搬迁等行为。之所以动物能预知自然灾难来临,______,能够感受到大地、空气或水体发生的细微变化。如大象的耳朵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而次声是海浪将至的前兆,因此大象能预知海啸;大象的足底窟窿处布满角质物,能感知大地的每一丝震动,______。
【答案】 (1). ①许多动物具有这种能力 (2). ②是因为它们有优于人类的敏锐感官 (3). ③从而(因此大象能)预知地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第一空,由“狗、老鼠等……之所以动物能预知自然灾难来临”及开头“不知道人类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是否有某种‘预感’”可知,此处应为“许多动物具有这种能力”。第二空,需要填写动物能预知自然灾难来临的原因。综观全段,人类不能而动物能,再由“大象的耳朵能……”“大象的足底”可知应为“是因为它们有优于人类的敏锐感官”。第三空,由分号可知此句和前面“因此大象能预知海啸”对称,再由“大地的每一丝震动”可知此处为“因此大象能预知地震”。答案意思对即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在这一发现基础上,他们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将重写教科书。
【答案】①(美国一大学)最新研究②岩石风化释放氮是氮的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③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中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本题要求对新闻报道进行压缩。新闻主体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一项最新研究,主要内容是“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 。意义为“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50。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前,网站和网络移动终端等都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我们遇到需要调动记忆的困难时,第一冲动就是掏出手机在百度上查找,这已经成为生活习惯;同时,搜索也带来诸多亟待应对的网络困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①在科普社团举行“引擎搜索对人类记忆的影响”的沙龙活动中进行专题分享。
②以“从人肉搜索看信息社会的网络问题”为主题进行语文课前演讲。
③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搜索”为语境,给《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写一篇序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肉搜索利大于弊
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肉搜索利大于弊。
现如今,有这样一种人性化的网络搜索体验:一人发问、八方搜索,一人发帖、众人回应,网友们把它生动地称为“人肉搜索”。随着时代发展,民众人肉搜索的关注点逐渐由娱乐八卦转入社会民生,尤其是今天反腐的问题上。在我方看来,之所以提倡人肉搜索,是因为在当今反腐工作中,人肉搜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人肉搜索本身提高反腐的效力。相较于传统反腐形式,人肉搜索群策群力,取证范围更广,能够更高效地搜集贪腐信息。“五毒书记”张二江被多次举报存在不检行为,但是由于证据不足,从检举到定罪长达五年之久。而人肉搜索,使深圳贪官林嘉祥从不为人知到获得足以定罪的信息,仅用25个小时,连美国《洛杉矶时报》都称“中国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人肉搜索更重视细节,大大增加腐败现象被发现的可能性,一块名表让杨达才从身居高位转眼身败名裂,如此迅雷之势,对官员形成巨大威慑,警示他们“毋以恶小而为之”,对反腐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第二,人肉搜索为公民反腐提供了切实途径。如今“反腐败”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它涉及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人肉搜索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与高效性,使网民聚合为一,成为社会中的新力量。这种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的反腐途径,不仅使民众对贪官追查和处理的始末有了全方位的了解,真正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更切实维护了民众的监督权,打破了“官官相护”的弊病,改变了“政治参与无门”的现状,推动了“网络监督”的社会新风。
或许,人肉搜索作为网民群体的自发行动,其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点我并不否认。但我们看到,娱乐猎奇的比例逐年降低,惩治贪腐等严肃议题成为主流;网络公约不断涌现,网络暴力等恶性行为得到规范,人肉搜索正在走向正轨。所有这些,都该让我们对人肉搜索的未来抱有期待。大众反腐的崛起,为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惯于缄默与忍受的百姓,在这个政治参与渠道匮乏的社会中,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匹夫之责担天下兴亡之任,重塑社会公正。而人肉搜索为公民打开参与公共事务的明亮天窗,也正是如此,人肉搜索反腐,拥有别样的意义!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此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类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一般应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同时,应根据观点从原因、意义、作用等方面来论证说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观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论证分析。
【审题】这次写作属于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写作对象与现状;二是驱动任务;三是写作要求。材料第一部分有两个层面的写作限制。首先,交代了写作关涉的对象是“搜索引擎”,写作内容限制在讨论信息化/互联网时代“搜索”这一科技手段。这一工具/手段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方式,既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人类面临不少网络问题。然而,写作仍然存在非常宽泛的空间与可能,为了使写作方向更清晰,材料进一步将写作限制在两个维度:一是“搜索”作为科技方式/手段与人类在知识的存储、获取与更新过程中的记忆这一组关系;二是“搜索”作为科技方式/手段使人类面临网络问题与困境;前者侧重探讨科普文化,后者侧重探讨网络与社会的伦理。
材料第二部分,明确写作任务的选项,要求写作要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其中三个任务选项,分别设定不同具体语境,选择角色和角度,进行写作;这些任务选项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为写作提供明确的指引,也提供了思辨写作的空间。
任务一:“搜索”作为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今天,已经改变人脑记忆信息的方式,对人类记忆的特点、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写作应当就此进行利弊的思辨;如我们容易忘记那些我们相信能够轻易在网络上找到的信息,而对于不易在网络上取得的信息记忆较深;同时,我们也更能够记得在哪里找得到信息,而不是记住信息本身的内容等。当然,如果从人类科技文明的进程来看,技术变革与人类记忆之间的演进关系,这也是科普文化专题分享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任务二:“人肉搜索”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搜索”中的一种现象,为中学生所了解。人肉搜索,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获取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透明化的信息搜索和处理方式可惩恶扬善,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带来如侵犯隐私权等种种弊端。因此,高中生的课前演讲必须围绕“人肉搜索”行为存在的网络问题展开思辨写作。当然,“人肉搜索”模式下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是值得深思的写作着力点。
任务三:“青少年网络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社会与学校怎样形成合力,携手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是国家和时代的使命。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写序言,意味着写作既要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搜索”语境为背景,还要突出强调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关注的点、要怎样去落实,并说明此为本书编写意图目的。
从写作语体上而言,三项任务驱动,任务一与任务二都是突出口语表达,但略有不同:前者偏科普,语言可侧重学术的严谨、理性;后者偏社会问题演讲,语言可侧重生活的活泼、感性,多些短句、强调语势。任务一、任务二与任务三则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任务三则必须突出书面语的规范、准确等特点。这三项驱动任务同时呈现,有助于考生注意写作的语体色彩。
参考立意:““搜索”后更需要记忆”“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人肉搜索”模式下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青少年“网络素养”亟待提升。
例文分析:文章以介绍演讲题目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人肉搜索利大于弊。接着分别以两个分论点----人肉搜索本身提高反腐的效力、人肉搜索为公民反腐提供了切实途径,论证观点。结尾辩证分析其弊远小于利,重申观点。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有力,论证充分。
可用素材:
1、新媒体时代,网络之于写作意义巨大。
常用的网络工具如百度、谷歌、搜狗等,都可以帮助作者迅速找到素材。
不确定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确认。
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汇集了大众的各种意见,对同一个事件,公众会产生不同的评论。综合来看,便能得到一个相对全面的态度体系。
2、秀才不出门,方知天下事。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坐在家里便可反转地球。“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被称为“计算机界的爱迪生”。让计算机应用更方便。到2001年1月,我国网民达2250万。18岁以下青少年占14.18%。开发软件成为热门行业,成就了茅侃侃、高燃等财富新贵。办公室里计算机毕不可少。查资料不必上书店乱翻,花大量的钱买一堆一次性的书。
3、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络性行为会对人的工作记忆产生影响,对人的选择能力(decision making)产生危害。
除了网络带给人的依赖心理在作祟,注意力被分散也会降低大脑的记忆力。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网络所带来的过量信息和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
4、互联网上大量存在的信息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知晓感”,对自己的记忆产生错误的估计,即一种“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的感觉。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某种信息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根本称不上是“知道”。
网络是一种普遍的媒介,是大部分信息进入我们大脑的渠道,能够立即访问如此丰富的信息存储,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成本。但信息的轻易获取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理解、消化,我们需要学会利用信息、探求信息背后的意义。
我们在拥有超乎寻常的检索能力之外,不能仅停留在获得答案本身带来的满足,而是应该坚持钻研和反思的学习态度。学会利用信息、探求信息背后的意义,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