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2021-06-07 发布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高考模拟检测04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模拟检测4‎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确立了史官的权威和绵延不断的修史传统。‎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 ‎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 ‎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周朝起,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晋代时中国南方的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中国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 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 B.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唯有它才能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 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但有南北文化对立后融合,如南北文学走向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 D.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还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 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这属于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 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 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注],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改)‎ 注 忮(zhì):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被抓并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译文: ‎ ‎ ‎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译文: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8.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 ‎ ‎9.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光明的境界。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达这一人生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第四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4)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 答: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 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的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 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及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的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2)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答: ‎ ‎ ‎ ‎(4)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8分)‎ 答: ‎ ‎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一方面,大佬们忙着圈地,另一方面,个别中小企业________,这使得加强有力监管和出台准入制度,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 ‎②国产片目前处在产业化的起步阶段,________的影片让人无所适从,“不可捉摸性”成为国产片一大特点。‎ ‎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品牌和风云人物。这是永远________的规律。‎ A.浑水摸鱼 良莠不齐 牢不可破 B.趁火打劫 良莠不齐 颠扑不破 C.浑水摸鱼 参差不齐 颠扑不破 D.趁火打劫 参差不齐 牢不可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B.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挥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赢得他应有的地位。‎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氤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黑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失在一首词的张望里。________________,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根,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 B.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 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 D.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17.阅读下面“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的图表,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用一句话概括图表信息所反映的结论,不超过60个字。(6分)‎ 答: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条小鱼问老鱼王:“海是什么?它在哪里?”鱼王说:“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不仅在海里居住,在海里生活,还把生命放在海里。你生于海,终于海,海是你的一切。”‎ 快乐也一样,有时候近在咫尺,我们反而视而不见。假如你对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不满,那么等你拥有更多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快乐。因为获得快乐的关键,不是增加所有,而是降低欲望。一个拥有很多,而欲望不大的人,比一个拥有很多,欲望也更多的人快乐。‎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D [D项表述成“完全属于”过于绝对,应是“更多地属于”。]‎ ‎2.B [“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应该是作者的观点。另外,“唯有它才能激发屈原的灵感”属于无中生有。]‎ ‎3.C [“根本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根本原因应该是“思想形态”,而不完全是“首都的位置”。]‎ ‎4.C ‎5.A [“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不是“因人弹劾”而被抓。]‎ ‎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参考译文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为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替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逢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号为毅愍。‎ ‎8.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诗人的惊异之情做铺垫。‎ ‎9.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10.(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1.(1)AD [B项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药方是白纸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父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愤慨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接受了现实并积极奋斗。]‎ ‎(2)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 ‎(3)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②‎ 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③技艺精湛,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4)(示例一)“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父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 ‎(示例二)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12.(1)CE [C项“为解决西北地区……提出了明确的对策”不恰当,原文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科技攻关重点项目”。E项“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说法不妥,本文语言平实,以叙述为主。]‎ ‎(2)①领导方面:担任过多项职务,为许多重大水利项目的实施指明方向并提供指导。②实践方面:他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参与过多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等。③建言献策方面:多次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提出了明确的对策,还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④技术方面:“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①爱国、责任感强。一生献身祖国水利事业,为祖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大量心血。②科学作风严谨。说话数据从不含糊,遇事及下结论都要事先充分论证。③求真务实勤奋。治水遵循规律,说话从不浮夸。一直奋战在水利一线,考查、实践、记录,为国家水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④讲原则。对年轻学者的请教不吝啬,有原则性,立下三个“门规”。⑤淡泊名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⑥平和谦逊。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4)(示例)这是徐老的谦虚及对自己高标准要求的体现。①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绩。②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要不知足。徐老深爱自己的祖国和水利事业,希望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才会觉得遗憾。③谦逊朴实的表现。徐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却从不居功自傲。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谦虚平和、勤奋刻苦、永不满足,我们的人生也会精彩。‎ ‎13.C [趁火打劫: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第①句应选“浑水摸鱼”,指个别中小企业在市场制度未完善前趁机捞利。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专指人,侧重于人的品质。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第②句应选“参差不齐”。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第③句“颠扑不破”更符合语境。]‎ ‎14.A [B项“发挥”与“力量”搭配不当。C项主语残缺,删掉“由于”。 D项“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 ‎15.B ‎16.①回望历史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17.地理差异、民俗(文化)差异、人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 ‎18.写作提示 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欲望”与“快乐”的内涵。“欲望”,即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快乐”,即感到幸福和满意。‎ 第二步是探究“欲望”与“快乐”的关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命题者给考生“立意自定”的自由,就是允许考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你可以认为,想得到快乐就得清心寡欲,懂得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把装满太多欲望的口袋倒空吧,以一颗善良清净的心去迎接每一天;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属于自己的快乐风景。也可以认为,人的心灵应该永远充满喷涌的激情,人生需要不停地行走,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追求新的事物,在不断的追求中方能享受人生的快乐,没有欲望,没有追求,就永远难享快乐!还可以将“欲望”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分别论述这两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或论其中一个层面与快乐的关系。‎ 写作时,可就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用一个人物的经历演绎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文体创新,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