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
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例如,《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
明初以来,随着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各类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不仅保证了香药在中国市场的供需稳定,且使这一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这一时期,记载香药应用于饮食的明代书籍则多为面对普通百姓的日用类书,因此,仅从书籍的类型及适度人群来看,明代的普通平民已开始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中。此外,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 “丸如胡椒大”“大如胡椒”等,再次说明了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之广泛。
(选自《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香药的输入数量、品类,保证了中国香药市场的供需稳定,使寻常百姓有机会接触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
B.由于香药输入途径、使用人群以及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所以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的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C.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误将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的事说明唐宋之际人们对香药特性的认识并不十分准确。
D.关于香药的记载,明代史籍比唐宋时期的史籍更为准确详实,这与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用类书记载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说明人们已经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而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
B.对香药特性了解的局限性使香药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而香药扩展到饮食领域表明人们对香药的特性已有深入的了解。
C.《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书籍能够对香药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是由于书籍的撰写者熟知香药产地、贸易等情况。
D.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代关于记录香药特性及应用的书籍已扩展到日用类书等,不再局限于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药不仅具有药用、食疗保健等功能,还具有调味及腌制功能,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不少关于香药应用到饮食中的记录。
B.早在汉代已有部分香药传入中国,但直到明初香药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此时,香药的消费重点也由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
C.从现存史籍来看,明代记录香药的书籍与前代相比具有香药特性的记载更为详细准确,香药应用的记录更为丰富及撰写者日益增多等特点。
D.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丸如胡椒大”“大如胡椒”,说明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
郭齐勇
熊十力的一生与世俗浮浅习气决绝,鄙弃随波逐流、追慕声誉、震慑于权威的奴才性格。他说:“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淡泊,是非至苦之事欤。虽然,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也。世人之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这表达了熊十力的自立之道。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先生作为民族的哲人,虽生活穷困,却凭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传统文化执着的爱,发愤忘食,努力著述、讲学。
此时的熊十力潜心从事哲学研究,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老来颠沛,愈加贫困,勉力握笔,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在流亡困厄之中,他仍神游玄圃,对于哲学创作,情有独钟。他确乎做到了“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熊十力虽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抗战年代,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写作了大量书札短论外,最主要的是拿出了两部巨著:《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读经示要》,这是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结晶。
熊十力一生有一个难圆之梦,就是由他自己来主持一个哲学研究所,可惜好梦难圆,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无从着落。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的资助,被熊十力拒绝了。
就在1946年这一年中,熊十力曾两次退回蒋介石资助他办哲学研究所的经费。一次发生在是年春,熊十力从后方回到湖北,住在汉口亲戚家。蒋介石曾令陶希圣打电话给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万耀煌,让他送一百万元给熊十力办研究所。万耀煌派人给熊送去,熊当场退掉。来人说如不收下,回去不好交差。熊说,这不关你们的事,我熊某对抗战既无寸功,愧不敢当。
这年6月,徐复观将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呈送蒋介石,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先生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再次拒绝。他给徐复观写信“吾生已六十有二,虽不敢曰甚高年,而数目则已不可不谓之大,不能不自爱护也。何敬之先生款,既不办研所,自须璧还,否则将成笑话也……如今士类,知识品节两不败者无几。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奉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我所欲为,不必由当局以财力扶持。但勿干涉,即是消极扶持。”
这一封信最清楚不过地表明熊十力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名誉、自尊和学术生命,保持气节操守,坚持独立人格。虽然他非常想办哲学研究所,但因是政府最高当局资助,他宁可不办,也不能拿这笔钱。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最后由徐复观把这笔钱转赠了他处。
【相关链接】
(1)熊十力:著名哲学家,信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在哲学家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海内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蔡元培称熊氏乃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先生更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道生、玄奘、窥基等古代佛学大师。
《熊十力:一头特立独行的熊》
(2)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但如果说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则又非《新唯识论》莫属。其第一稿撰写于学佛期间,此后,1923.1926.至1928年已经有4稿写出,经过1930稿直到1932年,才形成文言文本的定本;又经过12年的磨砺,到1944年方形成语体文本的定本。说到用心,在撰写《新唯识论》时,他曾为自己题一幅联:“道之将丧也,文不在兹乎?”,由此可见其人的自负与担当;说到心不旁骛,他在北大任教的数十年中,每周只上两节课,且只在家里上,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可见其用心之专与用力之勤。
(丁为祥《熊十力与<新唯识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熊十力认为做学问就不能考虑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只有真正有志于学问的人才能忘其苦而知其乐。
B.熊十力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在流亡困厄之中仍能神游玄圃,并且对哲学创作情有独钟。
C.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但他仍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
D.蒋介石曾经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十力坚决拒绝,并给徐复观写信解释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本开头引述熊十力自立的一段话,既照应了题目中的“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又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
B.熊十力年老的时候居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潜心研究哲学,即使贫困仍竭尽全力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
C.熊十力在抗战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出了《新唯识论》和《读经示要》两部巨著,他的《读经示要》后来还被徐复观呈送蒋介石。
D.熊十力一直想建立一个由自己主持的哲学研究所,但又拒绝了蒋介石的资助,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于是拒绝了。
E.熊十力著作丰厚,在同时代学人中论笔耕勤奋、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心无旁骛,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
(3)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3.(14分)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的这个名字很特别,繁写的“聂”字是三个“耳”,加上“耽”字的一个“耳”,共有四只耳朵。当年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姓名中也是四只耳朵。
聂耽的耳朵大而长,读小学和初中时,伙伴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大耳朵”。他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大赛,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中央电视台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
聂耽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开花、落叶、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闲书中最钟情的是《淮南子》、《山海经》、《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幽梦影》之类。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呜、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慕名而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详写了聂耽大赛获奖及练耳的情节,对其他事情则一笔带过,一方面突出了聂耽对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说明聂耽缺乏自我宣扬意识。
B.小说多次写到聂耽耳朵的特殊之处,一方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C.聂耽钟情闲书,最喜欢看《淮南子》、《山海经》等书,这样写一是突出了他文学修养水平高,二是照应上文“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
D.“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特别敏感,批判了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严重拜金主义的现象。
(2)刘聪这一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除,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柰何疲敝属国。”议者韪之。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此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之。继之不能禁。时居相等已去国,独瑾再争,诋继之、来朝甚力。来朝党思以众力胜之,于是诸御史群起攻瑾。瑾争之强,疏三上。来朝等亦三疏诋讦,来朝乃言:“年例协赞之旨,实秉国者调停两袒,非可为制,乞改前令从事。”帝一无所处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一时与党人异趣者,贬黜殆尽。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
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不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B.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C.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D.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考核升降、科举考试、封授策赏等事务。
B.铨选:指古代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选拨官员的等级升降。
C.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D.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继之很有见解。对于东征后的留守军队要朝鲜供应给养一事,郑继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让属国疲敝,得到大家肯定。
B.郑继之深得信任。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后,皇上对于这个重要职位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最后才让有清正声望的郑继之接替这个职务。
C.郑继之绝不护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信赖依靠的人;但当其失职遭到李瑾上疏直言弹劾不得不托病辞职而去时,郑继之不替其辩护。
D.郑继之不搞党派。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他也没有参与党派之间的争斗,但最终仍被绍吉等人谴责,遭到贬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
②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5.(11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林散之先生是现代著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被学界和业界奉为圭臬,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早有定论。
(2)青岛这所高校辞退保洁工作人员,让学生承担宿舍楼的保洁工作,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3)党员干部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临深渊的谨慎,绝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4)梵高留存下来的作品有千余幅,凡是与梵高有关的作品都炙手可热,成了到荷兰的游客必览之作。
(5)如今,不少单位的墙上都挂着各种服务承诺,字里行间尽显温馨,读起来如坐春风。
(6)正当金融界怀疑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否已沦为明日黄花时,金融海啸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毫发无伤。
A.(1)(2)(4) B.(1)(3)(5) C.(2)(3)(6) D.(4)(5)(6)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不同阶层、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创作人的加入,使得网络大电影得到多元化的民间生态滋养,从而激活了网络大电影的创造力.
B.北京检方依法审查认定邢某某等五名涉案警务人员符合玩忽职守罪构成条件,综合全案认定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C.醉酒驾驶电动车比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危险性还要大,为了预防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将严查醉酒驾驶电动车的违法行为.
D.友谊的小船、洪荒之力、小目标…这些网络流行语,描述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集体记忆,刷屏程度令人惊叹.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文是以母语为特征的、承载其他学科所必需的训练独立思维能力的最基础的学科,(1)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是:(2)考试的功利主义,语文学科由于其拉分少、进步慢等特点,(3)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所以,(4)想使孩子们爱上母语,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在现有的框架之下,(5)高考考试方式的改变,(6)需要广大语文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1)
(2)
(3)
(4)
(5)
(6)
A
然而
由于
因此
即使
/
还
B
但
因为
一直
/
除了
更
C
/
既然
以致
如果
除非
并
D
可是
/
却
关于
或许
也
A.A B.B C.C D.D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应当是① 。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② ,转而侧重于通过他律进行行业监管。③ ,他律滞后性和较强的约束性,也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行业自身首先要在国家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做好行业自律,让公众信任自己,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1.(6分)下面是某留学机构的赴俄罗斯留学读研究生的申请方案示意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四、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河南省新乡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
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例如,《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
明初以来,随着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各类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不仅保证了香药在中国市场的供需稳定,且使这一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这一时期,记载香药应用于饮食的明代书籍则多为面对普通百姓的日用类书,因此,仅从书籍的类型及适度人群来看,明代的普通平民已开始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中。此外,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 “丸如胡椒大”“大如胡椒”等,再次说明了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之广泛。
(选自《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香药的输入数量、品类,保证了中国香药市场的供需稳定,使寻常百姓有机会接触曾经贵为奢侈品的香药。
B.由于香药输入途径、使用人群以及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所以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的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C.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误将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的事说明唐宋之际人们对香药特性的认识并不十分准确。
D.关于香药的记载,明代史籍比唐宋时期的史籍更为准确详实,这与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日用类书记载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说明人们已经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而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
B.对香药特性了解的局限性使香药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而香药扩展到饮食领域表明人们对香药的特性已有深入的了解。
C.《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书籍能够对香药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是由于书籍的撰写者熟知香药产地、贸易等情况。
D.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代关于记录香药特性及应用的书籍已扩展到日用类书等,不再局限于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香药不仅具有药用、食疗保健等功能,还具有调味及腌制功能,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不少关于香药应用到饮食中的记录。
B.早在汉代已有部分香药传入中国,但直到明初香药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此时,香药的消费重点也由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
C.从现存史籍来看,明代记录香药的书籍与前代相比具有香药特性的记载更为详细准确,香药应用的记录更为丰富及撰写者日益增多等特点。
D.明代的医书常用胡椒来形容制作药丸的大小,如“丸如胡椒大”“大如胡椒”,说明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在明代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解答】(1)B强加因果,“香药输入途径和香药本身功用的局限性”不是记载简略的原因.原文第一段为“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2)A“说明人们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为“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 并不能说明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
(3)C“撰写者日益增多等特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撰写者日益增多”.
答案:
(1)B
(2)A
(3)C
【点评】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2.(12分)(2017•新乡三模)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
郭齐勇
熊十力的一生与世俗浮浅习气决绝,鄙弃随波逐流、追慕声誉、震慑于权威的奴才性格。他说:“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淡泊,是非至苦之事欤。虽然,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也。世人之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这表达了熊十力的自立之道。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先生作为民族的哲人,虽生活穷困,却凭着他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传统文化执着的爱,发愤忘食,努力著述、讲学。
此时的熊十力潜心从事哲学研究,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老来颠沛,愈加贫困,勉力握笔,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在流亡困厄之中,他仍神游玄圃,对于哲学创作,情有独钟。他确乎做到了“以理想滋润生命,以生命护持理想”。
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熊十力虽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抗战年代,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写作了大量书札短论外,最主要的是拿出了两部巨著:《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读经示要》,这是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结晶。
熊十力一生有一个难圆之梦,就是由他自己来主持一个哲学研究所,可惜好梦难圆,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无从着落。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的资助,被熊十力拒绝了。
就在1946年这一年中,熊十力曾两次退回蒋介石资助他办哲学研究所的经费。一次发生在是年春,熊十力从后方回到湖北,住在汉口亲戚家。蒋介石曾令陶希圣打电话给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万耀煌,让他送一百万元给熊十力办研究所。万耀煌派人给熊送去,熊当场退掉。来人说如不收下,回去不好交差。熊说,这不关你们的事,我熊某对抗战既无寸功,愧不敢当。
这年6月,徐复观将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呈送蒋介石,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先生办哲学研究所。熊十力再次拒绝。他给徐复观写信“吾生已六十有二,虽不敢曰甚高年,而数目则已不可不谓之大,不能不自爱护也。何敬之先生款,既不办研所,自须璧还,否则将成笑话也……如今士类,知识品节两不败者无几。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奉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我所欲为,不必由当局以财力扶持。但勿干涉,即是消极扶持。”
这一封信最清楚不过地表明熊十力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名誉、自尊和学术生命,保持气节操守,坚持独立人格。虽然他非常想办哲学研究所,但因是政府最高当局资助,他宁可不办,也不能拿这笔钱。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最后由徐复观把这笔钱转赠了他处。
【相关链接】
(1)熊十力:著名哲学家,信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在哲学家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海内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蔡元培称熊氏乃两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先生更将熊十力与王弼、龙树并提,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道生、玄奘、窥基等古代佛学大师。
《熊十力:一头特立独行的熊》
(2)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但如果说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则又非《新唯识论》莫属。其第一稿撰写于学佛期间,此后,1923.1926.至1928年已经有4稿写出,经过1930稿直到1932年,才形成文言文本的定本;又经过12年的磨砺,到1944年方形成语体文本的定本。说到用心,在撰写《新唯识论》时,他曾为自己题一幅联:“道之将丧也,文不在兹乎?”,由此可见其人的自负与担当;说到心不旁骛,他在北大任教的数十年中,每周只上两节课,且只在家里上,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可见其用心之专与用力之勤。
(丁为祥《熊十力与<新唯识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熊十力认为做学问就不能考虑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只有真正有志于学问的人才能忘其苦而知其乐。
B.熊十力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在流亡困厄之中仍能神游玄圃,并且对哲学创作情有独钟。
C.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但他仍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
D.蒋介石曾经下令何应钦拨款法币两百万元资助熊十力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十力坚决拒绝,并给徐复观写信解释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C
A.文本开头引述熊十力自立的一段话,既照应了题目中的“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又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
B.熊十力年老的时候居住在重庆北碚穷乡破庙中潜心研究哲学,即使贫困仍竭尽全力阐释、发挥中国哲学精义。
C.熊十力在抗战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出了《新唯识论》和《读经示要》两部巨著,他的《读经示要》后来还被徐复观呈送蒋介石。
D.熊十力一直想建立一个由自己主持的哲学研究所,但又拒绝了蒋介石的资助,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于是拒绝了。
E.熊十力著作丰厚,在同时代学人中论笔耕勤奋、用心深细、用思艰涩、心无旁骛,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
(3)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考点】43:传记阅读.
【分析】(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
【解答】
(1)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选项中C项“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得熊十力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错,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表述为“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爱,使熊十力虽长年居无定所,饱受贫困、病痛的折磨,仍以忧乐圆融的情怀,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的基本能力.选项中A“引出了对熊十力一生艰难生活的叙述“错,应该引出对熊十力一生研究哲学的“苦乐”事的叙述.D“自己对抗战没有功劳”应该是借口,不是事实.E“笔耕勤奋恐怕无人能够超出他”错,“相关链接”中说“说到著述,熊十力既不是同代学人中笔耕最勤的,也不是著书最多的”.
(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题干 “熊十力是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文中熊十力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答题关键 “人格魅力”,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
(2)BC
(3)①甘愿贫贱,淡泊名利,坚守理想:虽老来颠沛,居无定所,却钟情于哲学创作.②热爱国家,具有忧患和责任意识,在抗战年代,拿出了两部巨著;③爱护名誉、自尊,保持气节操守,多次拒绝不当资助.
【点评】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3.(14分)(2017•新乡三模)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的这个名字很特别,繁写的“聂”字是三个“耳”,加上“耽”字的一个“耳”,共有四只耳朵。当年写《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姓名中也是四只耳朵。
聂耽的耳朵大而长,读小学和初中时,伙伴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大耳朵”。他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大赛,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中央电视台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
聂耽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开花、落叶、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闲书中最钟情的是《淮南子》、《山海经》、《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幽梦影》之类。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呜、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慕名而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小说前半部分详写了聂耽大赛获奖及练耳的情节,对其他事情则一笔带过,一方面突出了聂耽对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说明聂耽缺乏自我宣扬意识。
B.小说多次写到聂耽耳朵的特殊之处,一方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C.聂耽钟情闲书,最喜欢看《淮南子》、《山海经》等书,这样写一是突出了他文学修养水平高,二是照应上文“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
D.“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特别敏感,批判了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严重拜金主义的现象。
(2)刘聪这一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1)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3)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
【解答】试题分析:
(1)A“缺乏自我宣扬意识”理解有误,对其他事情一笔带过,只是文章写作需要,并未体现聂耽缺乏自我宣扬意思.C项,他喜欢看那些闲书,只能说明他有这样的喜好,并不能说明他文学修养水平高.D“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这一故事情节是为了说明聂耽的确不是天生听力超群,他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听力,是因为他对某些声音听的时间久了,熟悉了而已.这与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无关.
(2)刘聪作为这篇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深化、故事情节的推动上.答题时,从这几个方面思考即可.刘聪想通过聂耽的耳朵去找到一些奥秘,进而想出了用硬币测试聂耽听力的办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这次测试,聂耽并未过关,由此可知,聂耽的听力并不是有什么先天的奥秘,而是因为他工作敬业、专注而练成的,从而丰富了主人翁的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
(3)通过阅读最后两段可知,聂耽的听力并不灵敏,这与前文的故事情节形成巨大反差,跌宕起伏.可以说,这是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样的故事情节,令人大跌眼镜,出人意料,既吸引了读者,又深刻的反应了文章的主旨.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天才都是靠后天努力练就的罢了.
答案:
(1)B.
(2)①起到推进情节的作用,正是刘聪的出现,才有了下文用硬币测试聂耽听力的情节.②起到深化主题突出形象的作用,通过刘聪的发现,赞扬聂耽敬业、专注的精神品质.
(3)特点:情节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向听力异常灵敏的聂耽这回却什么也没有听见.
效果:这让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聂耽的听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又在情理之中,聂耽只对特殊的声音听力超常,这样写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应主题.
【点评】情节结构安排作用题:
①针对小说总体: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小说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针对小说首尾:首尾呼应式
作用:结构紧密、完整.
③针对小说开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针对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白式
作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新乡三模)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宁国知府,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除,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柰何疲敝属国。”议者韪之。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此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之。继之不能禁。时居相等已去国,独瑾再争,诋继之、来朝甚力。来朝党思以众力胜之,于是诸御史群起攻瑾。瑾争之强,疏三上。来朝等亦三疏诋讦,来朝乃言:“年例协赞之旨,实秉国者调停两袒,非可为制,乞改前令从事。”帝一无所处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一时与党人异趣者,贬黜殆尽。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不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B.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C.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D.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考核升降、科举考试、封授策赏等事务。
B.铨选:指古代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选拨官员的等级升降。
C.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D.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郑继之很有见解。对于东征后的留守军队要朝鲜供应给养一事,郑继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让属国疲敝,得到大家肯定。
B.郑继之深得信任。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后,皇上对于这个重要职位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最后才让有清正声望的郑继之接替这个职务。
C.郑继之绝不护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信赖依靠的人;但当其失职遭到李瑾上疏直言弹劾不得不托病辞职而去时,郑继之不替其辩护。
D.郑继之不搞党派。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他也没有参与党派之间的争斗,但最终仍被绍吉等人谴责,遭到贬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
②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1)“大计”的事“京官”,不是“继之”,排除CD;“佐之”为动宾结构,后面停顿,排除A;故选:B译文为:万历四十五年,考核京官,郑继之和李鋕主持这件事,给事中徐绍吉协助他们.所离开留下的官吏全部出于绍言等人的意思,郑继之接受已定的方案罢了.
(2)A“科举考试”错误,“科举考试”是礼部之事.
(3)D“但最终仍被绍吉等人谴责,遭到贬黜”错误,文中继之接受了绍吉等人已定的方案,被贬黜的是那些帮派里不同志趣的人.
(4)①以为言,根据这些情形进言;构,诬告;去,离开.译文为:和王大智同职的赵国琦根据这些情形进言,王大智发怒,向郑继之诬告而将他斥逐离开.
②明年,第二年;稽首,跪拜;乘传,乘坐驿车.译文为: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出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知道了,命令乘坐驿车回乡.
答案:
(1)B
(2)A
(3)D
(4)①和王大智同职的赵国琦根据这些情形进言,王大智发怒,向郑继之诬告而将他斥逐离开.
②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出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知道了,命令乘坐驿车回乡.
参考译文: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任余干知县.升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调为宁国知府,升任四川副使,因奉养亲长辞职回去.守孝期满,很久不出来任职.万历十九年,由于给事中陈尚象推荐,出任江西的官,升为右参政.东征的军队回去,吏部尚书李戴主张留下戍兵一万五千,要朝鲜供应给养.郑继之说:“既然留下戍兵,自当将粮饷转运过来,为什么让属国疲敝.”商议的人认为他的话正确.
万历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职.当时皇帝虽然厌倦料理政事,但是谨慎对待吏部的人选,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由于郑继之有清正的声望,第二年二月就召他接替赵焕.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文选郎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依靠信赖的人.到了考选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张光房应当参加考选,而提出的意见却十分推崇于玉立、李三才,于是被压抑.和王大智同职的赵国琦根据这些情形进言,王大智发怒,向郑继之诬告而将他斥逐离开.因此,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引年例旧事谏诤,而且替张光房喊冤,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也上疏直言弹劾王大智失职,王大智于是托病辞职而离开,郑继之也不替他辩护.
到了第二年二月,胡来朝任文选郎中,把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调出京城任官,又不发公文给都察院、吏科.张国儒已经推为京官,按规定不应当外放;马孟祯、徐良彦一向触犯帮派里的人,所以胡来朝压制他们,郑继之不能禁止.当时,孙居相等已离开朝廷,只有李瑾再次谏诤,谴责郑继之、胡来朝很是用力.胡来朝的党羽想用大家的力量取胜.于是各御史一齐起来攻击李瑾.李瑾坚强地和他们争论,奏章上了三次,胡来朝等也三次上奏章谴责攻击,胡来朝于是进言说:“年例、协赞之类的话,其实是掌权者调停两个方面的说法,不可以作为制度,请求改变以前的命令来办事”皇帝一点没处分.李瑾正奉命出使,自己离开了.万历四十五年,考核京官,郑继之和李鋕主持这件事,给事中徐绍吉协助他们.所离开留下的官吏全部出于绍言等人的意思,郑继之接受已定的方案罢了.一时跟帮派里的人不同志趣的,几乎全部被贬黜了.
郑继之因很衰老就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总是挽留而不允许.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出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知道了,命令乘坐驿车回乡.又过几年死去,年龄九十二岁,赠衔少保.
【点评】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11分)(2017•延边州模拟)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考点】57:怀古咏史诗.
【分析】(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答】(1)B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并没有写景.C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2)首先要了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本诗“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答案:
(1)BC
(2)①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赏析:
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诗人没有写出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以虚笔“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写分别之实事,诗人假设友人问自己“为何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的回答,不要说我没有送你离开,我的心已经随你远去,倘若相送,又如何忍心与你分别?寥寥数笔,勾勒出二人离别之时的大致情景,又给读者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用笔虚实相生,实处描写景物,虚处勾勒景象,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诗人在诗中的留白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点评】阅读古诗文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 提携玉龙为君死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重点字:蜀)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遮)
(3)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
【点评】《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林散之先生是现代著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被学界和业界奉为圭臬,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早有定论。
(2)青岛这所高校辞退保洁工作人员,让学生承担宿舍楼的保洁工作,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3)党员干部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临深渊
的谨慎,绝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4)梵高留存下来的作品有千余幅,凡是与梵高有关的作品都炙手可热,成了到荷兰的游客必览之作。
(5)如今,不少单位的墙上都挂着各种服务承诺,字里行间尽显温馨,读起来如坐春风。
(6)正当金融界怀疑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否已沦为明日黄花时,金融海啸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毫发无伤。
A.(1)(2)(4) B.(1)(3)(5) C.(2)(3)(6) D.(4)(5)(6)
【考点】18:成语.
【分析】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1)正确,奉为圭臬,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符合语境;
(2)正确,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符合语境;
(3)正确,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符合语境;
(4)对象错误,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用来形容“作品”;
(5)对象错误,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不能用来形容阅读的感觉;
(6)正确,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不同阶层、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创作人的加入,使得网络大电影得到多元化的民间生态滋养,从而激活了网络大电影的创造力.
B.北京检方依法审查认定邢某某等五名涉案警务人员符合玩忽职守罪构成条件,综合全案认定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C.醉酒驾驶电动车比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危险性还要大,为了预防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将严查醉酒驾驶电动车的违法行为.
D.友谊的小船、洪荒之力、小目标…这些网络流行语,描述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集体记忆,刷屏程度令人惊叹.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解答】A.成分残缺,介词“随着”和使令动词“使得”连用淹没主语,可删除“使得”.
B.正确.
C.不合逻辑,“预防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中“预防不再”否定失当,可删除“不再”.
D.搭配不当,“描述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集体记忆”动宾搭配不当,可将“描述”改为“记录”.
故选:B
【点评】辨析病句时,单句先找主干,后理枝叶;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把握病句类型、明确病句特征,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判断选择.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文是以母语为特征的、承载其他学科所必需的训练独立思维能力的最基础的学科,(1)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是:(2)考试的功利主义,语文学科由于其拉分少、进步慢等特点,(3)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所以,(4)想使孩子们爱上母语,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在现有的框架之下,(5)高考考试方式的改变,(6)需要广大语文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1)
(2)
(3)
(4)
(5)
(6)
A
然而
由于
因此
即使
/
还
B
但
因为
一直
/
除了
更
C
/
既然
以致
如果
除非
并
D
可是
/
却
关于
或许
也
A.A B.B C.C D.D
【考点】1B:关联词语.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解析:
“考试的功利主义,语文学科由于其拉分少、进步慢等特点”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原因,根据②处,所以排除C项,③处是结果,与前面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根据③处,排除D项;⑥处填“还”,那么⑤出应有“需要”动词,据此排除A项;
故选:B.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应当是① 他律和自律的结合 。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② 势必引起公众对其自律的不信任 ,转而侧重于通过他律进行行业监管。③ 而相比于自律 ,他律滞后性和较强的约束性,也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行业自身首先要在国家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做好行业自律,让公众信任自己,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定.
【解答】解析:
第一句是中心句,根据后面整体信息可知,第一空应填“他律和自律的结合”的内容;
第二空根据前后的信息以及后面“做好行业自律,让公众信任自己的”信息,可知这里要填“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之后的结果,如“势必引起公众对其自律的不信任”等内容;
第三空,根据前后两句的信息,可知这里是与自律相比较,应填“而相比于自律”的相关内容;
答案:
(1)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势必引起公众对其自律的不信任而相比于自律
【点评】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11.下面是某留学机构的赴俄罗斯留学读研究生的申请方案示意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观察方案图,明确图表内容,根据图表中反映的“留学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运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述方案示意图.
【解答】
本题是留学机构的赴俄罗斯留学读研究生的申请方案示意图,该方案包括两方面,一是预科班,一是研究生班;根据方案示意图内容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要提供大学成绩单,预科为一年学制,上学期主要学习俄语,下学期主要学习专业课;研究生为两年学制,所学的专业和本科相同;另外解答本题还要认真阅读方案图中的小贴士;最后根据方案图内容和方案流程的箭头,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方案图;
参考答案:
具有本科学历有赴俄罗斯留学读研究生意向的学生首先向机构提供大学成绩单,非俄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先入预科学习一年,上学期学习俄语,下学期增加所报专业课,俄语专业学生可在通过学校面试后就读与本科专业一致的两年制研究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以方案图的方式考查,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图表内容,然后根据图表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最后运用简洁的语言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表述,
四、写作(60分)
12.(60分)(2017•新乡三模)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
【分析】
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漫画内容不难读懂,寓意也显而易见,关键是如何审题立意和确定文体.从文体角度说,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从自身角度谈如何摆脱高考压力,轻松应考;也可以谈希望家长不要有过多压力,这样反而会给考生更大的压力;也可以谈有压力就有动力等.如果写成记叙文,则可以叙述家庭生活中家长如何在高考重压下给考生施压的情况,也可以写家长在子女面对高考时自己在高考压力下应如何表现等.
参考立意: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2、有压力就有动力;
3、如何看待压力.
【解答】
优化情绪,释放压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和不良情绪就像一片无形的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情绪像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甚至做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古人有云:“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既然情绪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如此息息相关,那么面对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地优化情绪,释放压力.
首先,我们要树立自信心.自信和个人基础优劣是没有关系的.它的作用在于在你拥有自信那一刻起改变自己,走一条积极、能让自己充实的路.
毕竟没有谁的人生是一马平川的,起伏坎坷总还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当你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摔跤以后,你的眼睛是只有面前的黄沙浮尘,还是仍放眼于欲要征服的无限险峰?有自信心的人肯定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着眼于未来.
其次,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轻松快乐的生活来自于自我暗示.我们可以起床后对着镜子暗示自己“今天我要过的十分充实”“我相信今天会取得进步”“今天天气真好,我的心情也会好的”…
相信带着这样积极暗示的同学,他们学习的效率会很高,并且一天的生活都会是很棒的!其实,这样的暗示也就给了自己一种良好的情绪,如果我们的心情舒畅了,那么学习效果能不好吗?生活能不愉快吗?
压力对人来说有利有弊.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你的精神保持紧张,提高做事的效率,然而压力一旦过度,就有可能患上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上的疾病,让人无所适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人就会崩溃.就像一个气球,如果不断地往里吹气,最终会爆炸.
压力是无处不在的,面对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努力压制,而是要学会引导,懂得放下,如此方能健康成长,持续发展.
面对压力,有时发挥一下阿Q精神,自我解嘲一下,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生路上失意在所难免,各种压力也如影随行.面对压力我们不妨摆正心态,引导自己朝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前进,绝不任凭压力堆积,绝不长期压抑自己的精神,如此才能领略人生的美妙,拥有健康、快乐的.
【点评】怎样写漫画作文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弄清画面的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
漫画作文中,画面的主体往往是人物.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以及他在干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
其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有声音,也不会动.而漫画作文,则要求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不仅要有人物的外貌、神态,而且要有人物的语言行动及人物的思想感情.总之,要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要把平面的事物“立体化”.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绝不能脱离画面,任意发挥.
最后,要认真安排内容,布局谋篇.
在写作时,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等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既要有连贯的叙述,又要有形象的描写,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完稿后,再对照漫画反复阅读,认真地加以修改.这样,一篇好的漫画作文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