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M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宵节延绵至今,相对其他非遗,其保存和传承情况较好,并且其盛况及节俗演变也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内容逐渐消逝,出现了被稀释、淡化、遗忘的危机。‎ 现代意义上的元宵节,与古文献记录中的元宵节已大有不同。灯会仍在,传统扎灯的手艺却慢慢蜕化消失,印着赞助商大字的彩灯充斥在节日的街道。灯彩技艺在非遗政策的保护下,得以以记录性的方式留存,但仅仅是呆板的留存和资料整理,不是有影响力的传播。近代以来,由于战乱及外国文化的涌入,曲艺、戏曲等享乐、娱乐方式被迫淡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即便保留下来,很多也面目不全。而节日元素也同质化严重,与传统文化越走越远。无论何种节日,主流活动已演变成商业促销,文艺细胞尽丧。在此种态势下,延续经典,打造民族、民俗特色非遗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社会生活,很有必要。‎ 非遗保护,既是保护现有遗存,也是追溯历史精髓,更是发掘外延潜力。非遗视觉转译的目的是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释放经典美学元素,增强民族美学的审美教化力。经典流传,顺从时代,引导人们去了解非遺,利用新形式、新媒介,让非遗深入大众视野,有益于丰富非遗技艺传承的手段,激发人们学习了解非遗的兴致。精髓不变,形式转译。元宵灯会,秦淮灯彩,玉壶光转,游龙飞舞,讲求一个流光溢彩的意趣。对秦淮灯会的非遗视觉转译探索,不同于灯会摄影图集,而是将元宵灯会总体化作一盏灯,化灯会为书籍,模拟华灯的影影绰绰、光彩绰约,仿佛将元宵节的灯霎时都捧在手上。社会娱乐资源与文化内涵进行重新组合配置,将元宵灯会的影响扩大得更深更广。‎ 对非遗视觉转译方向的探索,可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将高高在上或落满尘土的非遗翻出来,提取元素,锻造新视觉意象。查阅非遗名录,可见非遗本就源自生活,千百年的劳作孕育出灿烂的非遗文化,滋养了社会文化习俗。因此,应当利用科学技术、艺术手段,彰显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的秀蔚气象。转译,是延续非遗在生活中的角色,寄托了人们内心的祈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对“夜”和“光”的想象,将秦淮灯会汇聚成册,不同于传统阅读,以星轨的曲线编纂文字,呈现美好祈愿。若问秦淮元宵灯会如何,便可从册中窥得一斑。‎ 非遗的内涵是博大的,可读、可用、可视、可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值得一再地探索一切可运用的元素进行再创作、再设计。从非遗,到生活;从非遗技艺、非遗民俗,到视觉再现;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提炼元素进行艺术再设计,实现非遗的视觉转译。以非遺金陵刻经为例,扩大刻经技艺的影响,发掘刻经之美,将非遗艺术通过创意设计转译成可融入社会生活的实用器物,从多角度入手阐释刻经技艺,如反映刻经元素的文创产品。‎ 非遗面临的形势,无论是流传、发扬,还是经济效益,都不容乐观,还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所以,仅仅依靠政府扶持是不够的。要让非遗的美好不仅仅停留在作坊和特定节日,应以多种视觉形式将非遗元素广泛铺开,如书籍、多媒体、文创产品、纪念品、快闪店等等,慢慢地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要依托政府引导、企业出资、设计师献智,打造三位一体的产、学、研非遗产业链,引导非遗文化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发展。‎ ‎(摘编自徐宝娟《从元宵节传承谈非遗视觉转译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益于非遗政策而保存下来的灯彩技艺,仅仅是呆板的留存和资料整理,本身并不具有文化及社会影响力。‎ B.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元宵节在内容上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即使有灯会,却也不是古代元宵节时的模样。‎ C.在保护现有遗存精髓的基础上,非遗视觉转译只是在传播形式上利用了新形式、新媒体,引导人们去了解非遗。‎ D.传统民俗活动应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取元素,锻造新视觉意象,脱离生活不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二段从元宵节文化内容的消失谈起,接着论述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性。‎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证了当今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被商业活动过度消费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通过阐述秦淮灯会的非遗视觉转译探索,论证了非遗视觉转译的必要性及意义。‎ D.文章末段针对当前非遗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引导非遗文化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发展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节日元素同质化,节日主流活动成为充满商业元素的促销活动,而本身的文艺细胞流失殆尽。‎ B.秦淮灯会的非遗视觉转译,体现社会娱乐资源与文化内涵之间的重新结合,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C.非遗文化转译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艺术手段,对非遗文化进行规避、传承、创新,形成新 的文化风尚。‎ D.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方能让非遗文化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更健康地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90后”钢琴调音师蔡琼卉,是一位视障人士。平时,依靠一种能将屏幕上的可读文字转化为语音的“读屏软件”,她就能用手机或电脑上网。不过,读屏软件也非万能。地图定位不朗读、“花式”图片验证码不朗读等问题,都给她的“网民”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今年3月1日起,随着我国“互联网盲道”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的正式实施,蔡琼卉的烦恼或将迎刃而解。《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是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这个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有效帮助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像健全人一样享受互联网技术,被誉为“在互联网上铺盲道”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国标”弥补了国际标准在“互联网盲道”测试方法上的缺失,提升了标准的可实施性。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炜说,国家标准出台后,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推动无障碍建设,为政府网站/App率先开展示范提供了准绳,另一方面,有利于主管单位开展管理工作,为检测、监督与反馈提供了技术规范。‎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盲道”建设首个“国标”将实行,逾千万视障人士受益》)‎ 材料二:‎ 在“互联网盲道”国标出台之前,虽然有不少互联网公司设计了无障碍产品,但由于国家统一标准的缺失,其无障碍产品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如今,国标即将实行,无疑能从顶层设计上为网络盲道建设清扫障碍。对照国标,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互联网公司各行其道,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与视障用户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范相关研发流程,为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提供路径指引。‎ ‎“互联网盲道”国标是保障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重要途径,但仅有国标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行政执法。大量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实行“国家法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的运作模式是一种有效路径。‎ 随着互联网逐渐进入成熟期,我们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无障碍的产品设计,这既需要企业转变观念,看到无障碍建设中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企业开发无障碍产品解决后顾之忧。‎ ‎(摘编自《“互联网盲道”建设任重道远》)‎ 材料三:‎ 现在手机和电脑有比较完善的读屏软件,可以让视障人士使用。读屏软件就相当于视障人士的“网上盲道”,但手机端和PC端读屏软件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朗读或未命名的标签,甚至有很多基本功能没法用读屏软件来操作,给其互联网体验造成很大障碍,最典型的就是图片验证码问题,直接导致大量视障用户无法登录以及进行后续的操作。‎ 视障人士上网面临的门槛主要为互联网内容如何被视障人士感知和理解;互联网内容如何在听觉通道有效融合和传输,如无障碍电影需要在播放电影原声的同时播放旁白且两路声音不能产生混淆;互联网内容如何与视障人士有效交互,如视障人士通过语音对答实现在线购物等。迄今为止,视障人士_上网面临的多重门槛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仍需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摘编自《“网上铺盲道”:有标尺还需法规护航》‎ ‎4.下列关于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能从项层设计上为网络盲道建设清扫障碍。‎ B.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为政府网站/App率先开展示范提供了准绳。‎ C.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帮助企业转变观念,看到无障碍建设中的社会价值。‎ D.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的实行可以让超过千万的视障人士从中受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互联网盲道”国家标准是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将“在互联网上铺盲道”有实质进展。‎ B.目前,视障人士上网还面临着多重门槛,但只要我国“互联网盲道”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难题就会得到完美解决。‎ C.视障人士能使用手机和电脑中较完善的读屏软件上网,但有时会出现地图定位不朗读、“花式”图片验证码不朗读等问题。‎ D.国际标准存在“互联网盲道”测试方法上的缺失,而中国的“国标”则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提升了标准的可实施性。‎ ‎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实现互联网的无障碍建设。(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与时间赛跑的人 ‎ 王 溱 您亲自送?”‎ ‎“必须的,不但亲自送,还要亲自接!进去时我们要拥抱,出来时也要拥抱。这些都是年轻人啊,我要对她们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入那样的环境,她们的情绪怎么样?”‎ ‎“都很好,没有一个哭鼻子的,千劲很大。武汉本地的护士看了都感动,直翘大拇指。”‎ ‎“患者知道你们是来自青岛吗?”‎ ‎“知道,我们医护服上都写着‘青岛’两个字。”‎ ‎“你们还有多久可以回青岛?”‎ ‎“这个不好说。我们现在接收的患者大都年纪比较大,重症多,不过总体情况还不错。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扎扎实实地尽最大力量去做好。”‎ ‎…………‎ ‎2月12日上午,我终于拨通位兰玲的电话。当时,她刚刚把一批护士送进隔离病房。我还想问问更多的情况,电话那头却传来一片嘈杂和说话声。‎ ‎“这边太忙了,实在对不起!”位兰玲匆匆挂断了电话。‎ 我一直想与位兰玲通个话,了解她去武汉后的情况,但始终联系不上。后来,我从位兰玲的工作单位——青岛市立医院得知,所有援助武汉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2月9日,来自青岛各大医院的一百三十二名医护人员乘飞机抵达武汉,落地后立即分发从青岛带来的各种物资,拆装设备,调试仪器……当天晚上,医疗队就召开会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位兰玲被选为支部委员,并担任护理主管。‎ 本来,按照位兰玲的年龄,这次可以不上“前线”;本来,她计划去国外照看即将生产的女儿;本来,她今年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在家享享清福……然而当医院征求意见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去。我是军人出身,战士就要上战场,到疫情最严峻的前线去!‎ 位兰玲是“老战士”了。她在急诊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非典肆虐初期,在青岛市立医院急诊科担任护士长的位兰玲,肩负起发热门诊的组建工作。门诊建成不久,一例非典疑似病人便被发现。那是来自尼日利亚的一位中年男性。进行各项化验、检查,结果都显示病人为非典高度疑似病例。当时,人们对非典是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当时医院没有完善的隔离病房,设备也比较简陋,被传染的概率很高,一些护士不太敢上前给病人抽血、注射、护理。这个时候,位兰玲挺身而出。她“全副武装”——尽管现在看,那些保护措施其实非常简单,根本达不到要求,但责任心和职业情操鼓舞着位兰玲,她似乎忘记了惧怕、危险,甚至死亡。‎ 一管管血液被抽出,一针针药剂被注射到病人的体内。位兰玲以果敢、利落的操作,和院里的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成功对青岛市第一例外籍非典高度疑似病例做了妥善处理,为后来的接诊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那次“战果”,她一直引以为豪。‎ 这次,位兰玲又出现在赴湖北援助医疗队里,可以说是“老将出马”。认识她的人都很感慨:想不到,真想不到,这个年纪还往一线冲,那里不仅是病房,更是战场啊!‎ 其实说到身体状况,位兰玲不是很硬朗。当年抗击非典时,因极度疲劳,位兰玲曾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血尿。医院让她卧床休息,但位兰玲说:不行,我的抢救经验丰富,不能离开岗位。现在,位兰玲又以“老兵”的姿态奔向疫情第一线。‎ ‎2月11日,医疗队进驻病房交接。总领队、医疗主管,加上护理主管位兰玲,三位齐上阵。四十六个重症患者也从当地医务人员的手里移交过来。‎ 干了大半辈子护理的位兰玲最知道护理的重要性,也最理解护士们的辛苦。这次她率领一百名从青岛各大医院挑选出的优秀护士,可以说都是精兵强将。每个班次十四人,六小时一个班次。“理论”上是这么规定,但实际上只要走进隔离区,就不会少于七个小时。一开始,光是穿、脱防护服就要耗去一个多小时。经过两天实践,时间稍微缩短了,但过程仍然不易。位兰玲要对每个进隔离区的护士反复检查,不容许有一点疏漏。这些护士都是年轻人,在非常时期经受着非常的考验,不能因为马虎大意而让她们受到病毒侵害。位兰玲既是护士们的领导,又是她们的“主心骨”。我看到这样一幅照片:位兰玲穿着防护服背对镜头,防护服上写着——“有我在,别怕”。跟在她的后面,看到这充满力量和勇气的话,谁不为之动容?‎ 我很想每天跟医疗队的人通通话,但这注定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几乎不可能。即便电话接通,也总是匆匆忙忙,说不了几句话。‎ ‎“实在对不起,不能再说了,我们要进隔离区了!”‎ ‎“患者又有新情况,我要工作了。抱歉!”‎ 说着,电话又匆匆挂了……‎ 我早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此刻,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他们的匆匆证明着他们的可敬。这些把工作、把责任、把事业看作无比崇高的人,在这危难之际,早已把自己置之度外。在他们的心目中,唯有奉献,才是最高的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对话开头,又在对话中结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真实地再现了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情景,凸显了他们的工作精神。‎ B.位兰玲对护士的拥抱,检查每个护士防护服的穿着,以及她的“有我在,别怕”的话语,表现出了她对护士慈母般的呵护和关爱。‎ C.“本来”表示“理所应当”的意思,文中画线处连用三个“本来”为下文位兰玲勇赴一线蓄势,在文意逆转中突出了位兰玲的形象。‎ D.标题“与时间赛跑的人”形象表达了医务工作者在抗疫战斗中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行为,含蓄地表现了主题,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请认真阅读文章,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6分)‎ ‎9.这篇文章在叙述上很有特色,它将位兰玲的现在和过去交织叙述,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睿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赐爵安乐男、宁远将军。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寻就拜东兖州刺史,改爵新泰侯。为政清平,新民乐附。高祖初,入为给事中,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睿曰:“‎ 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卿年耆德茂,服勤累朝,历职内外,并著显绩,逮于耆老,履道不渝。是以釐革之始,委以礼任,迟能迂德,匡赞于朕。”明根对曰:“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太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因泣不自胜。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其年,以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语在《元传》。车驾幸邺,明根朝于行宫。诏曰:“游五更光素蓬檐,归终衡里,可谓朝之旧德,国之老成。可赐帛五百匹、谷五百斛。”敕太官备送珍羞。后车驾幸邺,又朝行宫,赐谷帛如前,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世号高、游焉。‎ ‎(节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B.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C.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D.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国,通常指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代管国事。也指有时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亲代行职务。‎ B.践祚,指皇帝即位。类似的词语还有登基、封禅等。新皇帝继位,纪年一般改元,以示万象一新。‎ C.车驾,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代指帝王。古文中“御驾”也有此含义,也是用皇帝的车马代指皇帝。‎ D.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场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明根办事谨慎、为政称职。魏高宗时,他小心恭顺.谨慎办事,得到称赞。魏高祖时,任给事中,人们都称赞他称职。‎ B.游明根公正清廉、获得民心。魏显祖时,他担任东兖州刺史,处理政务公正清廉,当时新归顺的百姓都乐于归心于他。‎ C.游明根尊重事实、理性分析。在是否和萧赜互派使者问题上,他分析事实提出主动派遣使者通好的建议,得到采纳。‎ D.游明根得到赏赐、深受倚重。他多次得到皇帝赏赐。即使退休了,皇帝还常咨询他的意见,在他生病时亲自去询问病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5分)‎ ‎(2)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世号高、游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日访同人 ‎ 李咸用 忽忆金兰①友,携琴去自由。‎ 远寻寒涧碧,深入乱山秋。‎ 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 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②。‎ ‎[注]①金兰:牢固而融洽的友情。②对冥搜:面对景象苦思冥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访友诗构思独特,并未刻意进行铺排,却能够于简淡中表现出新奇。‎ B.首联中的“忽”字,看似突兀,其实紧扣诗题,是秋日触动了诗人的愁思。‎ C.颔联对仗工整,“远”和“深”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行踪,也暗示了友人身份。‎ D.尾联以景语作结,写诗人和友人好几天在夕阳中苦思冥想,意犹未尽。‎ ‎15.为什么说颈联中的“无语”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3)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在江苏省张家港博物馆开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青藏彩陶、巴蜀青铜、楚国漆器、景德镇瓷器……这些长江岸边 的文化遗产,向我们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开放创新精神。‎ 长江最显性的特点是开放。它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极强,中国文化最早传播到东亚,便是从长江流域起步的。南京六朝300余年,从建筑到文学再到佛教,悉数传至 的邻邦,直至海上丝绸之路把这种文化交流推向了顶峰。长江 了诸多世界先进文明,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区域。‎ 便利的交通、丰饶的物产和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长江文化的高峰。楚式漆器是中国漆工艺的高峰,通常以黑漆为底,再用红漆或彩漆绘制纹样,颜色鲜明绚丽、对比强烈。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流动迂回的视觉效果,是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的结晶。‎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的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峰会举办地点为中国北京,主题是“顺应变革浪潮——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发展战略”。‎ B.明天用红烛——要一斤重的——一对,香一封,到赵府上去赔罪。‎ C.杨喜是盛安小区项目部经理,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D.其框架结构也基本相似——基本以作家作品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滋长 星罗棋布 朝发夕至 融会 B.滋长 鳞次栉比 一衣带水 融汇 C.孕育 星罗棋布 一衣带水 融汇 D.孕育 鳞次栉比 朝发夕至 融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漆器的花纹以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追求流动迂回的视觉效果,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 B.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出流动迂回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精美的设计是楚人文化精神的结晶。‎ C.漆器的花纹大多是人物、动物等,且多采用曲线线条,显示出流动迂回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文化精神的结晶。‎ D.漆器的花纹以人物、动物等为主,且多采用曲线线条,表现流动迂回的视觉效果,这种精美的设计反映出楚人的文化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冠状病毒的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① 。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中。② ?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③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刺突糖蛋白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被冠状病毒感染。‎ ‎21.某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拟发起“全国文明城市,从你我做起”的活动,请你向全体市民写一封倡议书。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只写正文;②内容完整,运用排比手法;③字数80~100。(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总结了成就人生的八种因素:①认真、适度的完美主义;②谦卑,认清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的长处;③感恩,敬重职业;④善于反思,剖析自我;⑤凡事有规划,讲求程序和效率;⑥敏感,对新生事物保持兴趣和好奇;⑦勤于积累、量变和质变;⑧适当藏拙,扬长避短。‎ 你对上述因素有什么认识或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因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