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0 KB
  • 2021-06-07 发布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1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C.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的状态。‎ D.《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的关注。 B.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的文化。 C.在中国,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一的现象。 D.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一面。 B.《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 C.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 ‎ ‎ D.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生丰富的文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 ‎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5.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士吉米的哪些形象?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6分)‎ ‎6.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本文的伏笔设置很隐蔽,原文有哪几处伏笔?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7.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9.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 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节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 B.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C.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 D.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 C.“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          ‎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 C.‎ 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          ‎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 ‎(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C.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D.“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15.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用传说和比喻来丰富内涵,引起绮丽联想,衬托孤寂的感伤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从师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 ‎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 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 ,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 ,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利病,焉能称其为大学?‎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 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 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 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 B.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 C.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 D.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 ‎20.下文是为父亲举办个人画展的小王给著名画家李先生的一份邀请函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李先生,明天请您到舍下一坐,我会把令尊的墨宝悉数捧出,让您批评指正。明天七点敬请您在寒舍恭候,我们将到您家接您,真诚期待您的拜访。‎ ‎21.下面是某医院预约挂号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納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1.A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原文没有说是“已经消失的” 2.C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C项,“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错误,原文说“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并无因果关系,而且将“战国时期”扩大了到所有时代。 3.D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神圣性”应改为“超越性”。 B项,追求“小我”错误,原文说: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项,“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与原文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存在矛盾,故错误。 4.A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环境,B项考核形象,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结构,其中A项,开头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 ‎①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职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②稳重。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 ‎③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 ‎6.①第一处伏笔是开头。警士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 ‎ ‎②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呼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 ‎ ‎③第三次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7.A 题干是“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说法错误,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选项把未然变已然。故选A。‎ ‎8.C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A项,“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说法错误,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B项,“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说法张冠李戴,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D项,“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说法于文中无据。故选C。‎ ‎9.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 ‎②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③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 ‎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10.A 11.C 12.B 翻译:‎ ‎13.(1)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或:解除我的官职)。” (2)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 ‎ ‎【分析】‎ ‎10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依据文意,进行断句。‎ ‎11题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公检法司四长合一的职务;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其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改刑部为法部,刑部尚书之职正式从中国历史上消失。故选C。12题B“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错。原文“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故选B。‎ ‎13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 ‎【参考译文】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初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僧人惠范倚仗大平公主胁逼人家子女,崔隐甫检举揭发其罪状,反遭排挤,贬为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于吹笛,得宠,曾经负罪躲藏在皇宫。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 拜了两拜之后走出皇宫,玄宗立刻道歉,把胡雏交给他,崔隐甫杀了胡雏,玄宗下诏免他一死,等诏书下达,已经来不及了。赏赐崔隐甫一百匹绢。过了三年,升为御史大夫。当初,御史台里没有牢狱,凡有囚犯,都关在大理寺。贞观年间,李乾佑担任大夫之职,开始设置牢狱,从此,中丞、侍御史都可以关押犯人。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后来,又担心囚犯往来可能会发生泄密,又把囚犯关在厨院内。台中自监察御史以下,以前都专断独行,有事不向上级报告请示。从崔隐甫开始,一切事情都必须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心意的就即刻改正,很多官吏被贬谪罢黜,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崔隐甫威名赫然。皇帝曾下诏命令崔隐甫去主持外官每年一次的考核。过去,都要反复研究议论,整个春天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一早上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评论者都佩服他的敏捷。皇帝曾经对他说:“你任大夫一职,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但皇帝也不喜欢厌大臣联结为党,罢免了崔隐甫的官,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一年多以后,又召回任大夫。多次封爵直到被封为清河郡公。死后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为“忠”。当初,皇帝有任命崔隐甫为宰相的意思,对他说:“可以和牛仙客一起谈谈,你常见到他吗?”崔隐甫说:“没有见过。”皇帝说:“可以去见见他。”但崔隐甫始终没去拜访牛仙客。过了些日子,皇帝又问崔隐甫去与牛仙客谈过话没有,崔隐甫的回答与前一次一样。皇帝于是决定不用他为相。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道:“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不起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及普通人,能和他交谈吗?” 崔隐甫每到一处,都清廉耿介,坚持操守,精通治理之道,在职时以强正闻名。‎ 14.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读懂原诗,结合选项仔细比对。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采用反问的方式”说法错误,应该是设问;‎ ‎15.①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闲愁千斛”,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②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③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④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虎踞龙蟠何处是?”,饱含感情地发问,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任意三点满分)‎ ‎16.(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文表述的是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要把毕业证亲自交给毕业生,后文讨论的是毕业课的重要性,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以应该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而是主宾搭配不当,“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是“毕业课”,不是“百分之百”,“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是“工作”不是“多少分之一”。A项,语序不当;第二小句主宾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第一小句主宾搭配不当。D项,第一小句主宾搭配不当。‎ ‎18.D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由文段第一句表述大学的特点,即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第二句使用假设复句,解释老师眼中不能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要有全体毕业生,加上“同时”,可知括号的内容表述应是毕业生方面的问题,阐释的应是期望毕业生做到事情。A项,被动句不符合语境的句式特点,B、C两项表述不通顺,故排除。‎ ‎19.C 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后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食物同等看待。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二者都有“议论、揭露”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对坏人坏事的揭露,后者偏重于议论别人的好坏。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二者都有“看待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两方面待遇不同,后者偏重于用另外的眼光看。‎ ‎20.①“令尊”改为 “家父”。② “墨宝”改为“画作”。③“寒舍”改为“贵府”。④“恭候”改为“等候”。⑤“拜访”改为“光临”。(每处1分)‎ ‎21.‎ ‎ 患者可提前1-7天通过预约网站或致电的方式预约,或到医院客服中心现场预约;还可在前一次就诊时由医生预约一周内的号.就诊当天,患者需携带身份证和就诊卡,到窗口或自助机缴费取号,之后到相关科室就诊。‎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及文字信息归类梳理,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这个简易图主要是体现在提前预约方面,这个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依次是提前1-7天,一个是前一次就诊(一周内),在进行具体表达的时候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注意要把握准确的方位以及流程。‎ 22. ‎【分析】‎ ‎“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作为工具的功能之“器”,还是体现才德、审美的象征之“器”,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玉不琢,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才能成为美器;“器”是器量,是包举洪纤的大气;“器”又是担当大任的国之栋梁,是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 也可以建立角度间的有机关联,确定立意,切忌面面俱到。此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会相对容易些。 【点评】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该作文题立意角度多元,层级鲜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