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一 传记阅读
即时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50分)
频考点55~60 传记阅读专练
1.(2015·河北唐山一中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
陈生: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
①“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跟学员们骄傲地强调。今年5月,陈生一手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筹备历时8个月,200人报名,招收68人,不收学费,包吃包住,外带补贴,近日首批40名毕业生终于毕业了。
②陈生是位成功的创业者,从房地产“老大”到广东天地食品集团总裁到“猪肉大王”,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陈生在这几个角色间华丽穿梭,游刃有余。
屠夫学校培养“多面手”
③谈到办屠夫学校的设想,陈生对于行业的分析总是精准而敏锐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现在总共有300个档口,每个连锁店大概需要3个刀手。而从全国来说,每天6亿多头猪出栏,需要两三百万名的屠夫或‘卖猪佬’”。陈生认为,现在任何一个职业,假如从业者超过100万人都应该有学校,“但我们这个行业,几百万的从业人员,却没有培训机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且还是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行业”。
④提起办屠夫学校之前招刀手的情况,陈生感慨万千,“之前找的刀手都是在市场里面经营不下去的个体户,服务意识、技术水平都挺差的。而仅有的少数比较优秀的刀手则都是从超市‘挖’来的,我们都变成行业的公敌了,所以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这跟我们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跟整个行业目前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⑤屠夫学校筹备了8个月,课程开设得也相当全面,除了学习如何“解猪”,还要学习市场操作流程、超市管理制度、猪肉营养烹饪等多门课程。“我就是要办一所学校,培养一些‘多面手’,卖猪肉的时候还可以教别人做菜,以前的屠夫们对别人都是板着脸的,我会训练他们要有笑容,他不仅仅卖猪肉,还附赠别人不能卖的,让顾客带回欢乐,我们提供的价值超过顾客的预期,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陈生笑着说。如今,屠夫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奔向岗位,陈生对自己的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手脚灵活,二是要有服务意识。除了这两个,其他东西都不重要。
像谈恋爱那样去创业
⑥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陈生并不是第一个,但是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的却只有“猪肉大王”陈生一个。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谈了几个,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结婚”。
⑦
他同记者一起分享了他的“择偶标准”与“恋爱史”。“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时间就是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空间就是我的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以供我选择。”当初陈生下海经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等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陈生就开始慢慢规划自己的人生。“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创业者。”陈生告诉记者。但最终选择“土猪壹号”做起“卖猪佬”,并开办屠夫学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兴趣。“我在湛江做了几年房地产,虽然很赚钱,但觉得跟自己的兴趣还是不一样,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不是我靠岸的地方。”
北大的影响在于价值观
⑧屠夫学校的又一特色可以说在于两个北大“卖猪才子”的合作,谈起曾经在2003年掀起“陆步轩现象”的北大第一任“卖猪佬”,陈生说:“我请他来给屠夫学校编教材,半年时间编了10万字,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在陈生眼中,虽然陆步轩没有自己分店开得多,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可复制的。陈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因为北大校长的一句“我们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给了他莫大的启发。
⑨在陈生看来,北大对他最大的影响不在于名誉和专业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他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得益于丰富的社会经验。“做公务员和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几年为我交了创业的‘学费’。”他很直白地建议当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去创业,而应该在社会其他岗位上历练几年,努力学习人际交往,积累社会经验。“学校里学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创业,能用的是很少的,所以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是没什么优势的,在社会上混个三五年时间,学到的创业知识与能力要比在大学里学到的多得多,这样你再创业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⑩而面对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陈生也显得很坦然。“我们常说,‘吃得咸鱼忍得住渴’,我的公司常会经历一些低谷期,但外人看我还是能吃能睡,失败有什么可怕呢?大不了回归到零,我们努力做好,但如果真的没做好,我也坦然面对。”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人物访谈以“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为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陈生把卖猪肉产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同时也表现了陈生要把卖猪肉产业做到同行业最高水平的信心。
B.陈生在言谈中对自己从事的卖猪肉产业显得十分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从选择了这一自己喜欢的事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未经历低谷期。
C.文中第八自然段提到“第一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陆步轩”,目的既是为了说明陆步轩对陈生的帮助,同时还为了用陆步轩事业的不景气反衬陈生事业的成功。
D.“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文章一开始便先声夺人,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突出陈生所创办学校的独特性。
E.陈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斗志的人,虽然做房地产、食品都不太成功,但他都没有放弃,最终选择了屠夫学校的校长。
(2)陈生为什么要办屠夫学校?这一学校都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到,“陈生喜欢把自己在‘土猪壹号’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这个比喻很精彩,请分析它的精彩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能给读者很多启发,请结合文本,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对文章要读进去,同时要关注文章的细节,在选择答案时要有比对。B项错在“还未经历低谷期”。原文第⑩段说“我的公司常会经历一些低谷期”;C项错在“同时还为了用陆步轩事业的不景气反衬陈生事业的成功”;E项原文第七段提到陈生的房地产很赚钱。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有关陈生办校原因的信息,文中“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一句为回答这一提问提供了线索。其次是从整篇文章中寻找有关屠夫学校办学特色的信息,第二问的答案不难寻找,关键是点要全、表述要合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本体(创业)和喻体(谈恋爱),然后再分析它们在“神”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次要明确比喻手法的表达功能:比喻写景状物时,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用来叙事时,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用来说理时,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能使说明深入浅出,并使语言富有形象意蕴。最后是结合文本具体语境,做出具体赏析。
(4)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探究能力。解答类似的题目要遵循两条原则、三个切记。两条原则是:①观点要有个性和创意,但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②答题时思维应该有根据,不能脱离原文,更不能任意发挥和不着边际。三个切记是:①切记有明确的观点;②切记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③切记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
答案 (1)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答BC不得分。
(2)原因:①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兴趣;②源自于精准而敏锐的行业分析——刀手,作为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服务行业,全国从业人员达两三百万之巨却没有专业培训机构;③是为了满足自己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答出两条即可得3分)
特色:①是国内首家屠夫学校;②课程开设全面,培养“多面手”;③不仅注重对学员技术的培训,还注重提升学员的服务意识;④
邀请另一个早已出名的北大“卖猪才子”陆步轩给学校编写教材。(答出三条即可得3分)
(3)①创业与谈恋爱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种尝试,并且都是希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够一生相伴的事业或人。(3分)②把创业比做谈恋爱,不仅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而且还淡化了创业的艰辛,增添了几分轻松与浪漫,使北大才子陈生过人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现。(3分)
(4)示例1:①当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是因为就业者只顾选择一些热门、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对一些冷门行业很少问津造成的。(2分)②像文中的“卖猪肉”行业,很多大学生都瞧不起,北大才子陈生却因为对其有独特的见解并看清了这一行业存在的巨大潜能而走上成功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3分)③只要对自己的才能和周围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要思想不僵化,敢于走出观念的误区,瞅准一项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动用智慧,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人生的新天地。(3分)
示例2:①当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真正要让大学生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似乎并不容易。陈生的猪肉卖出了“北大”的水平,这足以提醒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懂得创新行行出状元。(2分)②陈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懂得创新。大学生卖猪肉不要紧,怕的是你和市场上那些普通屠夫一样,卖的只是猪肉而没有用创新思维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概念。(3分)③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摆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但机会仍然无处不在。套用一句老话: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3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真实的沃伦·巴菲特
(美)詹姆斯·奥洛克林
①资本市场为“股神”沃伦·巴菲特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在他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37年里,公司市值以每年超过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目前他的个人财富已达370亿美元,在美国仅次于首富比尔·盖茨。很难想象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复合增长率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巴菲特创造这等成就,并非因为他是股票推荐人,而是因为他是首席执行官,领导民众,管理资本。
②他决不是天生就具备如此杰出的才能,他也得学习,他不是一个没有失误的神,而是一个有着弱点的凡人,不过,这也告诉经理人,错误不一定会成为墓石,而可以成为改进决策的垫脚石。他早年曾犯过错误——相当多的错误,他现在仍然犯错误,同时资本市场也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巴菲特都能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从那些他确确实实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将这些做法融于一种能让他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
③巴菲特喜欢这样的挑战: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却试图像一名所有者那样行事。他曾发现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雇用的经理人也像所有者那样行事很困难,他懂得同那些精神状态正常的人共事的必要性,他揭示了什么是正常的精神状态,以及如何发现正常精神状态,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如何吸引一个人加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如何劝阻另一个人加盟。他还探索出如何在那些为他工作的人中间培养永久的忠诚,让他们服从于他为公司制定的目标,并让他的经理人恪守他作为领导人所信奉的原则。
④
巴菲特发现领导的手段就存在于他自己的个性中,包括他的信仰、诚实、公正、高远的理想,这些都已经成为公司理想的一种诠释。最重要的是,巴菲特懂得,当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靠内心养成而非自上而下制定时,那么人员管理便升华为个人动机,当这些规范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那个告诉我们如何行为处世的小小声音相符时,遵从和勤勉便达到最大程度。
⑤巴菲特发现,只有大胆放手,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机制——他在资本管理上同样遵守这一理念。巴菲特认为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为他的意志所左右,而只听命于那些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⑥他从不告诉你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按照他的做事方法,如果有一个经理找他寻求帮助,巴菲特就会说出他对事情的分析,然后让他自己决定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他只要求他们“在管理公司的时候要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家唯一的财富”。如果他们的确是以这样的态度做的,他就会向他们保证“不会要求他们总部做项目演示,更不需要让总部批准预算,也不需要总部就费用开支提供建议”。
⑦他说:“作为主人,我们的基本目标是我们希望老板如何对待自己,我们就如何对待手下的经理。”因此,从股东们那里得到自由的他同样把自由赋予了手下的管理者。这样做令管理者树立了自尊,而且他们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因此他们有机会证明,他们干这份工作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是出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因为巴菲特在监视。
⑧相反,压制自身动力的指挥系统会形成恶性循环,下属的顺从程度不断下降,控制却不断加强。例如在通用电气公司,不肯顺从的经理会被解雇,时间一长,公司自动筛选出的是那些能适应高压、高控环境的人。但这种系统要求高级管理层进行很多的管理工作。而巴菲特废除了常见的管理手段,唯一留下的控制方式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恰恰是这种方式令经理们对他忠心耿耿并服从他的意愿。
⑨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与沃伦·巴菲特相似的人了,让我们赶紧向他学习吧。
(选自《沃伦·巴菲特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在巴菲特担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37年里以每年超过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巴菲特善于领导民众,管理资本。
B.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巴菲特也经常犯错误,不过他很善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决策。
C.巴菲特充分信任属下,赋予了手下的管理者以充分的自由,因此无需管理,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公司忠诚尽力。
D.文中写通用电气公司对属下采用高压、高控管理,使得高级管理层不得不做很多的管理工作,这与巴菲特的管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论证了后者的正确性。
E.本文围绕“真实的沃伦·巴菲特”这一中心,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巴菲特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带领企业在现代资本市场成功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原因。
(2)本文题目为什么在“沃伦·巴菲特”前加上“真实的”一词修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结尾句中说:“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与沃伦·巴菲特相似的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菲特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就你最认同的一个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不全面,巴菲特常犯错误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还有他个人主观上的原因;C项“无需管理”理解失误;E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介绍“历程”。
答案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因为在人们心目中的巴菲特是高高在上、不可走近的神的形象,有着不真实的虚幻色彩;②所以本文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有弱点的凡人写,他有很多优点,但也会犯错误,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可信;③也正因为巴菲特是一个真实的、靠自身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所以普通人才可以向他学习,这为结尾处作者的号召做了铺垫。(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作为首席执行官,巴菲特能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从那些他确确实实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将这些做法融于一种能让他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②作为领导,巴菲特发现领导的手段就存在于他自己的个性中,包括他的信仰、诚实、公正、高远的理想。③作为管理者,巴菲特废除了常见的管理手段,唯一留下的控制方式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使经理们都具备主人翁意识并对他忠心耿耿,服从他的意愿。(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能力。理由:①巴菲特并非天生就具备杰出的才能,他的能力在于不断地学习;②他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规避决策失误,形成能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③他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能让属下对他和公司忠心耿耿并服从他的意愿。(联系现实略)
观点二:我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个性(或“人格”)(或答“他有信仰,诚实,公正,有高远的理想”)。理由:①
他虽然只是企业的经理人,却努力像一名所有者那样行事,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翁,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②他在自己忠诚于公司的同时,善于培养企业精神,用自己的人品影响团队,为公司的目标而共同努力;③他能推己及人,站在属下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属下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联系现实略)
观点三: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高超的管理艺术。理由:①信任、放手;②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③让员工获得尊重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不是采取高压高控管理。(联系现实略)
观点四:我认为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善于抓住机遇。理由:①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为他提供的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②善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③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联系现实略)
专题十一 传记阅读
纠错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50分)
1.(2015·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绿 染 戈 壁
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树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相关链接:
①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但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左宗棠《楚军营制》)
②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左宗棠《楚军营制》)
③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左宗棠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清廷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
B.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却发现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
C.左宗棠原本志在“穷则独善其身”,躬耕陇亩,种田教书,却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赶赴西北以“达则兼济天下”。
D.左宗棠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没有想到树木成林,绵延成片,泽被后世。
E.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但左宗棠却在用兵时极力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显现出其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
(2)本文开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左公“兴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公种树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泽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B项3分,选择E项2分,选择A项1分,因为“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原文是说当时兵荒马乱,堪用之人不多。选择其他项没分。C项中“原本志在”概括不当。D项中“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
(2)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崇敬之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
(3)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宣传种树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种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每点2分)
(4)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疆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他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非常有远见的,正是这种远见,让他的作为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点2分)
2.(2015·河北省保定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被埋没的声音
陈志宏
提起黄万里,今天的国人也许感到陌生,他的父亲黄炎培,倒是有不少人知晓。1911年8月,黄万里出生于乱世;1932年,他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桥梁工程师,参加了江山铁路大桥的建设;1937年,黄万里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水利学博士学位后,没有留恋异国的奢华,而是毅然回国,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1955年,苏联专家拿出了三门峡水库的设计方案,叫好声连片响起。1957年6月,中央召集国内有关专家70人展开“热烈讨论”,年近半百的黄万里先生被邀请参加。会上,不少专家并不赞同苏联人的想法做法,但由于诸多不敢言破的原因,大家噤若寒蝉。
这时,黄万里站了出来,他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立马有人反驳他,并着实风光了一番。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换了一副口气:“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堤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他年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黄万里的良苦诤言,成了当时高层的耳旁风——水库设计施工时仍坚持苏联专家的意见,堵死了排水洞。
不久,黄万里被打成“右派”,整天挨批斗,后又被罚做清洁工,贬至乡下务农。
1960年,三门峡水库如期运转。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库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专区迁徙。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事后,有人问黄万里,你明知说破会遭惨祸,为什么还要直言?黄万里说:“父亲常对我说,‘中国有史以来,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统治阶级’。让我一辈子为农民服务,我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学水利,学治黄河,就是想为农民服务。我不能看着要祸及农民不说话。至于为此而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我一生无悔。”
2001年8月,病榻上的黄万里教授临终感言:“我一辈子念书想治黄,可他们没有听我一字。白学一场,我真痛心!”他这么一个虔诚为民、治学严谨的学者,一生身世如漂萍,其状苦亦悲。
沉沙掩不了真知灼见,历史抹不去真理之声。今天的人们钦佩黄万里教授,渭河流域千千万万的农民永远惦记着这位曾经拉过犁、种过田的文弱书生。坚持真理是一种操守;为真理而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献身,无疑是一种圣洁。黄万里教授身上散发的圣洁的光芒,在人云亦云的年代,在科学界日益浮躁的时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黄万里教授沉在泥沙里的声音能振聋发聩,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感触到昌明的气息,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相关链接:
黄万里:(1911—2001)祖籍为原川沙县(今上海),是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一生主要反对过两项水利工程:一是三门峡工程,一是三峡工程。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
此外,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尽管黄万里曾在国外学习,拥有较高的学历,有毅然舍弃国外优厚待遇的经历,但并不因此而为人熟知;他为人所知,是因为他的父亲黄炎培。
B.在修三门峡水库的问题上,黄万里因为无法改变现实,而提出了不要堵死河底施工排水洞,以便冲刷泥沙的建议。
C.即使被打成“右派”,整天遭受批斗,被罚做清洁工,贬到乡下务农,黄万里也没有屈服,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
D.后来的许多事实证明了黄万里当初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认可,社会地位得以提升。
E.黄万里的一生痴心于治理黄河,却壮志难酬,抱憾而逝;他的一生辗转漂泊,颇多坎坷,因而赢得了世人的同情和敬佩。
(2)黄万里反建三门峡工程和三峡工程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黄万里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如果黄万里教授沉在泥沙里的声音能振聋发聩,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感触到昌明的气息,领略到科学的魅力”,你是怎样认识“科学的魅力”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A黄万里不为人熟知与他的经历并无必然联系,他为人所知,是因为他的父亲黄炎培错误。D项,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认可,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在文中无明确依据。E项黄万里赢得世人的敬佩,是因为他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实事求是说真话的精神。
(2)①三门峡工程: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淹没农田;②三峡工程: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下游造陆运动,阻断航道,毁坏四川坝田;对长江长期堆积量的推算不能定量;大坝存在被敌人袭击的可能性,很不安全;论证报告存在很多错误。
(3)①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水利事业舍弃了异国的奢华;②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③虔诚为民治学严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黄万里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和服务民生是他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的体现。①科学要突破政治等各种因素的束缚,坚持真理;②科学应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③科学要服务民生,造福人民。④科学家应具备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