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6-07 发布

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2017-02)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射洪中学高2017级高三下期入学试题 语 文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 赵树义 ‎ 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酢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湖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不过,苏轼酒量虽小,酒性却豪放,贬谪期间,常“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还经常跑到田间河边向农夫渔夫请教酿酒的事,还亲自试造过蜜柑酒、松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酿酒也有心得,苏轼便写了一篇《酒经》,寥寥数百字,从制饼曲到酿酒,无不备述,内容竟与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极相似。‎ 关于醉酒,古人也是有说法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酒作用于人体的解释,《酒谱》称:“凡酒气独胜而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另一种认识则是从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温酿米麦之精华而成之者也,至精纯阳,故能经络路而入辏理。酒饮入口,未尝赏停留,遍循百脉,是以醉后气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饮者多至斗石而不辞,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岂能容受如许哉?”‎ 这些解释显然是理智型的。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直觉型的,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苏东坡是智者,似乎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此状态高妙,如此才能“把酒问青天”了。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一词题跋中称自己是在“大醉”中“作此篇”的,此大醉显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时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说:“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时方有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事做出来,如果烂醉如泥,即使才华万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墙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苏东坡《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后一句取自苏东坡《丰县朱陈村嫁娶图》。苏东坡一生与山西似无交集,却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见杏花村影响之远。‎ ‎(节选自“网易新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最早的教科书,其内容是讲酿酒工艺的,有很高的专业水准,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B.汾酒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这幅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绘制而成。‎ C.相对于实用的《北山酒经》而言,《酒谱》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更加突出,全书关于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资料翔实。‎ D.宋代以前,中国白酒都还是低度酒,因为宋代改变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大幅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他是借饮酒乃至醉酒来表达内心的“山水之乐”。‎ B.苏轼酿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经》,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记述都很详尽,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C.李时珍强调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这种微醉的程度有助于展示饮酒者敏捷的才思、过人的才华。‎ D.从有关酿酒的典籍和苏轼相关诗文的记述来看,杏花村在当时的酒业是非常出名的,影响深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文化涵盖很广,不仅指关于酒的酿制的工艺,也指与酒相关的文艺作品;甚至关于醉酒的种种说法也属于酒文化。‎ B.对醉酒的解释,理智型从酒作用于人体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这和现代医学观点不谋而合。‎ C.对醉酒的解释,直觉型更注重对醉酒体验的描述,比如:陈后主《独酌谣》所云“……三酌意不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苏轼偏偏“把盏欢意足”,且常饮常醉,醉后诗兴盎然,成就了不少诗词篇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丘逢甲: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生于台湾省苗栗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从中原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被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连称“奇童”,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 ‎1888年参加乡试,中举。1889年春,赴京参加会试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纳。丘逢甲见无可挽回,遂倡议台湾自立为民主之国,率台民领衔电奏十六字:“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亲草宪法,以“永清”为年号。5月25日,建“台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和林朝栋负责。不久基隆失守,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丘逢甲率义军在新竹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许多义军将领同时也是丘逢甲的弟子,如姜绍祖、丘国霖、徐骧、吴汤光等,都英勇献身。‎ ‎1895年秋,失败后内渡,定居镇平,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为表示不忘光复台湾素志,为其子丘琮定别号“念台”,将房舍定为“念台精舍”。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资聪颖的丘逢甲,14岁时参加童子试,即获得全台第一名,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激赏,由此闻名全台。中进士后,无意仕途的丘逢甲辞归故里讲学。‎ B.丘逢甲受聘《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师期间,有较多机会了解社会民情。内忧外患使得他隐身山林,“独善其身”已不可能,于是立志报国。‎ C.抗日保台失败后的丘逢甲到了内地,由保皇走向反清,是思想进步的体现,无论是兴办学校还是担任公职都是他爱国的另一种表现。‎ D.丘逢甲临终前仍不忘收复台湾,要求南向而葬,一颗爱国志士的拳拳报国之心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5.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家庭给了丘逢甲哪些积极有益的影响?(4分)‎ ‎6.请概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来,丘逢甲在保卫台湾方面所做的努力。(5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②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 ‎①洋钱:指银元。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 ‎②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卖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8.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4分)‎ ‎9.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一是用于皇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李渊。另一层意思是指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秦王:是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而炀帝是指唐朝皇帝杨广。‎ C.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古代“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手段有墨、劓、刖、宫、醢、焚、刳、剔等。‎ D.道: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宋朝时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D.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5分)‎ ‎(2)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千秋岁①‎ 北宋●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鸩鹭,谓朝官之行列。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这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广。‎ E.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然,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 ‎(2)《离骚》中的“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了屈原忧郁至极、走投无路的样子。‎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感慨世事沧 桑人事全非的两句诗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 ⑤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 ⑥《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B.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C.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 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想说而没有说出的那些话。‎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校服作为学生形象的一种标志,①校园文化的一部分,②服装文化的一部分,③应该体现出学校的风格与个性,体现出学生的风貌和修养,也应该与时代、时尚同步,④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⑤恰恰是深圳中学校服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给我们最有益启示之处。由此看来,教育部门⑥反思一个问题,⑦何时才能放开校服的采购权,⑧让各个学校和学生、家长自主决定校服面料、款式和价格呢?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 既是 也是 不仅 ‎/‎ 而这 必须 就是 最终 B 是 也是 不过 为了 然而 需要 也是 ‎/‎ C ‎/‎ 的确是 尽管 为了 而这 或许 因此 进而 D 也是 还是 不过 ‎/‎ 因为 必须 于是 只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_ _①_ 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 ②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 ③ 。‎ ‎21.下图是某市教育局机关文化品牌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 ‎ ‎ ‎ ‎ ‎ ‎ ‎ ‎ ‎ ‎ ‎ ‎ ‎ ‎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卡地亚”、“赛纳维”、 “罗托鲁拉小镇” “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 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射洪中学高2017级高三下期入学试题语文答案 ‎1.A“我国最早的教科书”错。‎ ‎2.B“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于文无据。‎ ‎3.B“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错,应是“醉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 ‎4.B“使得他……已不可能”理解不当,他是主动投身革命。 5.答:①爱国爱乡的思想传承,②长期徙居等艰苦生活的磨炼,③勤耕苦读,自立自强的家风。(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6.答:①他创办义军,亲任全台义军统领。②变卖家产,支持义军。③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④呼吁朝廷,要求废约抗战。⑤义不臣倭,建“台湾民主国”。⑥亲率义军,抗击侵台日军。(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5点,意思对即可) ‎ ‎7.A、D ‎8. 是一个刽子手。(1分。或“卖人血馒头的人”)通过动作描写来塑造这一形象的。(1分)通过“抢”“扯”“裹”“塞”“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的狠毒与蛮横,“捏一捏”处可见他对这一买卖是非常的熟练,可见他的卑鄙与贪婪。(2分)‎ ‎9.(6分)‎ ‎(1)茶客们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对革命者夏瑜没有丝毫的同情,有的是气愤,对牢头打了夏瑜而感到高兴,说明这是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中国人)。作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分)‎ ‎(2)夏瑜这样的革命者为了拯救国人,而国人却并不理解,反而为统治者叫好,说明这场革命(辛亥革命)并没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可见也不是中国的救世良药。(3分)‎ ‎11.B(杨广,隋炀帝)‎ ‎12.C(说其心胸狭隘过于武断,且“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也不当)‎ ‎13.(10分)‎ ‎(1)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他一同吃饭睡觉。(“见…于”“之”“与之”各1分,句意2分)‎ ‎(2)罗士信已经进入城中,贼兵全都围攻他(攻城),正在下着雪,救援的军队不能前进。(“悉”“雨雪”“进”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贼寇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州,‎ 通守张须陀率领士兵反击贼寇。罗士信做着执衣(衙门里的差役)一职,年仅十四岁,短小精悍,自己就请求效力杀贼。张须陀怀疑他不能穿住铠甲,轻视他。罗士信很生气,穿上双层铠甲,带上左右两个箭囊,上马后环视一圈。张须陀允许他一同打击贼寇。在潍水岸边迎击贼寇,阵容刚排列,罗士信手持长矛骑马冲入贼寇军营,刺杀数人,取下一个首级抛出去,用长矛接住,用长矛挑着行进,贼寇们都惊恐地看着不敢反抗。张须陀乘机大破贼兵。罗士信追赶逃亡的贼寇,每杀掉一个贼寇,就砍下鼻子放在怀里,等到回来后,查验鼻子来代替首级。张须陀很是叹服,把自己乘坐的战马赠给罗士信。但凡是作战,张须陀先行,罗士信为副将,经常如此。隋炀帝派遣使者画出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形象并上交给内史省。‎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杀死,罗士信与裴仁基归降了李密,委任总管一职,让他统领本部人马讨伐王世充。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他一同吃饭睡觉。后来王世充得到李密将领邴元真等人,于是罗士信逐渐地被疏远排斥了。罗士信以与他们为伍为耻辱,率领统领的一千多名部下前来投靠唐高祖李渊,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趁机图谋王世充。‎ 罗士信出行就当先锋,返回时就为殿后,有所收获,全都分给部下有功劳的人,有时候脱下战服解下战马赏赐给他们,军士们因此愿意为他效命。然而罗士信执法严格,就连最亲近的原来的部下都很少宽恕,他的手下也都不敢亲近了。军队驻扎洛阳,攻打千金堡,堡中传有恶言诋毁军队,罗士信大怒,在夜里派遣一百人带着婴儿到堡下啼哭叫嚷,好像从东都逃出来的,过一会又假装明白过来,说:“不对啊,这里是千金堡了。”于是走开了。堡中兵士打开城门追赶抢掠,罗士信埋伏攻进堡中,屠杀全城。贼众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授予绛州总管,封为郯国公。‎ 后来跟秦王李世民在洺水攻打刘黑闼,攻下一城,由王君廓戍守,贼兵快攻,王君廓溃败而出城。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来守城。”于是命令罗士信守城。罗士信已经进入城中,贼兵全都围攻他(攻城),正在下着雪,救援的军队不能前进。城池失陷了,刘黑闼想要重用罗士信,罗士信不愿屈服而被处死,年金二十八岁。秦王沉痛悼念他,重金求得他的尸体埋葬了他,封给他勇的谥号。当初罗士信被裴仁基礼遇,等到东都平定,拿出家中资财把裴仁基埋葬在北邙来回报裴仁基的恩德,并说:“如果我死去,就要把我埋葬在他的旁边。”到他死去,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埋在裴仁基墓旁)。‎ ‎14.AC(A应该是暮春,“春寒退”,意即春天即将归去。“春去也”也呼应开篇“春寒退”,此句写的是春光虽好,但已入暮,怎不令人心碎意乱。C“日边”指帝京,京城。参见注释)(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⑴惜春伤己之愁。暮春时节,落红无数,词人感慨春光已逝,叹惜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⑵飘零憔悴之愁。词人失意飘零,离亲别友,内心烦乱,因而产生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⑶思念故人之愁。词人感慨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只有满腹愁苦,凄恻哀怨。⑷壮志难酬之愁。“日边清梦断”,词人被贬,寓政治理想破灭,对朝廷不敢抱有幻想,抒发了半志难酬之苦。(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16.⑴此时无声胜有声⑵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B【解析】①“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②“不足为训”‎ 意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符合语境。③“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不合语境。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⑤“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适用对象错误。⑥“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 ‎18 .B(A.句式杂糅,删去“来完成的”。 C.动宾不搭配“维护”与 “环境”不搭配 整治环境D.不合逻辑。默契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并非是懂你的“欲言又止”)‎ ‎19.A ‎20.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可以转变风气。(意思对即可) (写对1处给1分,写对2处给3分,写对3处给5分)‎ ‎21.标志的图形部分由下面的萌芽(树叶)和上面的书本组成。(2分)下面的图形犹如茁壮成长的萌芽,象征教育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成才为使命。(2分)上面的图形犹如正待翻阅的书籍,又如舒展飞翔的翅膀,代表教育工作者努力耕耘,助青少年腾飞。(2分)‎ ‎22.作文(60分)‎ 材料有明显的立意倾向,但又留给考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根据“新兴建筑偏爱洋名”“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及多家权威媒体的批评可知,主流意识对“地名洋化”持否定态度。当然也不是强迫考生必须达成“统一共识”,这势必会束缚了学生健康、合理、多角度的思考,况且对“地名洋化”都持否定意见也未必符合生活实际。故既可赞同主流意识,否定“地名洋化”;也可独出机杼,赞同“地名洋化”。‎ ‎【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 ‎【范文】‎ 传统可以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承载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斗转星移中坚守着文化的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简单粗暴的无知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传统的丢失,大抵源于自信的不足。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是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和自信,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古朴典雅的宽窄巷子,诗意盎然的浣花溪,亦真亦幻的神仙树,古韵悠悠的黄龙溪,这些名字,哪一个不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礼物? ‎ 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传统可以千次吟唱,故土实在不宜洋名。洋名的泛滥的确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