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成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你要“掌声”干什么?
张建平
中国当代诗人大都有一个情结,就是娇情。文本的口水话泛滥之后,情感似乎成为珍惜物,不仅需要憋出来、强生出来,甚至需要“变”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被鲍勃·迪伦收获,又刺激了下中国诗人的神经,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在一腔望月的诗意中,总应该寻求到些许的心理平衡,却总伴随着失望。仰望星空不能指责,这是诗歌的前提,但真的能看到什么,什么精神之纯粹能够积淀在中文诗歌的经脉中,的确应该冷静地思索一下了。其实,迪伦的诗歌翻译得不好,用中文语境来看,没得深意。这就是语言语境的问题。莎士比亚的诗歌也如是,英文语调、感染力、诗歌韵律非常强悍,直指内心。在中文语境下,当代诗歌与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应该是公认的事实。获得诺贝尔奖的迪伦能够把情感融入诗歌、歌词的文本能力应该可以讲得到了评委不同语言语境的公认,不应产生异议,虽然,我仍然不喜欢中文翻译的他的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歌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哪?其实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写的很清楚,“文以载道”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一千多年来,包括八股文在内的文本演绎出来的文章,判其立意、立论、立章大都出于此,文用气长,文以胆论,无气无胆,绝非文章,那是说话,那是口水。喷在文坛里,那是痰盂。而“文以载道“如何呢?真正的“载道”是顶天立地,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直面人生世界之苦难,直面人生社会之丑恶,人行仗义,文书真镜。文人、诗人的痛苦应该积淀大众之苦难,胸怀天下,诗人的情怀应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的笔法文脉应该可以气贯山河。
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苦难,当诗歌可能寄情寄怀的时刻,直指内核,才是文学诗歌的精髓。描写、刻画、揭露丑恶,同情苍生,才可能有文之胆气。
我们的语境如今变了,在有限的情怀里,只能依靠稀有的真实情感,勇救地面对邪恶。
无法载道时,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求道”,像海子那样最终用死亡揭示诗歌。再有一条,就是我们当下做的,用白话的口水挑起“激情”在某种想入非非的情感寄托里,研磨章句,无气就只能口水,无胆就只能看着上司的脸色,在肮脏的地上,用文字“爬”出一行行可怜的“诗歌”。诗歌,成为脑浅层的发泄物。
我相信,中文文学、诗歌的命运,会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当文学与诗歌面对强权,甚至面对武力的时候,文本在解构、倾诉的时刻,若无文胆,势必进入风花月夜的出处。情感,或许只能有王国维那番的寄托,但再无杜甫。不应该责怪风花月夜,月光给予诗人的是安静的对话,这是诗歌纯粹的语言。中国文人的担当其实应该得道载道,藐视权责,孤独地走在探索、探求的远方。
那么,如果诗歌不是为了感触与揭示苦难,给希望,一个真实的仰望星空的坚守空间,你要“掌声”干什么?
我们井不在什么远方。只在“此处”,因此处有美女莺歌,此处有达官俸禄,因此,我们只关心迪伦先生到底领不领这个奖?其实,以我有限的对于诗歌认知看,即使我并没有关注过,并好好阅读过他的一些诗,我的潜意识里也会相信,领不领奖对于迪伦应该不很重要了,因为,他从未在“此处”已然走在远方……
(摘自《独立作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诗人大都娇情,缺乏真情实感,似乎成为珍情物的情感还是憋山来、强生出来,甚至“变”出来的。
B.鲍物·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中国诗人失衡失望,同样没有停止过仰望诗歌的星空却没得到同样的回报。
C.“文以载道”
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古典文学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载道”中得以落实。
D.海子最终用死亡揭示诗歌,是“求道”,是不愿意把用白话的口水挑起“激情”寄托在某种想入非非的情感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迪伦、莎士比亚的诗歌在英文语境里很有感染力,直指内心,在中文语境里却没深意,是中文语境的表现力问题。
B.中文文学、诗歌的命运会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文学与诗歌面对强权、武力,需要有文胆有担当与之抗衡。
C.我们的诗人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即没有停止对诗歌的追求,但在追求中应该加强积淀纯粹的精神。
D.如果诗歌无法载道诗人也不“求道”,“诗歌”就成了用文字“爬”出的一行行可怜脑浅层的发泄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诗歌应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
B.诗人应该有担当,能胸怀天下,诗歌是为了感触与揭示苦难,给希望,而不是为了得到多少掌声。
C.文中“此处”指名利享受,“远方”指藐视权贵不断探索的文学精神。迪伦“已然走在远方”,我们“只在此处”,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D.中国当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相差甚远,因为我们找不到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与诗人的追求及诗歌的表现力无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10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1965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年到1964年间,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作品相媲美。1997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年2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
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乐奖?”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75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美国福克斯新闻22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但截至23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国民谣时代。
B.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D.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5.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修稿
秋天风景
农村喜欢写东西的人不多,知道怎么写东西的人更不多。
老赵生活在一个比较贫瘠的农村。他自小读了一些书,喜欢写东西,他宛如一只喜欢趴在地上掼写故事的虫子,每篇小说都效仿同宗前辈赵树理,土的掉渣却绵甜诱人。
老赵有一间书屋,名曰:陌上草屋;老赵还有一个响亮的笔名——五谷侍者。
年复一年,几十寒暑,耕耘久了,老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点小名气,许多杂志社对这野生的东西来了兴趣,约稿者不断。一家名为“幽境盏菊”的文学杂志社邀老赵写一篇关于老赵那个农村的家庭伦理小说,契合老赵思想,最近一对夫妇正在为侍奉老人问题闹矛盾,老赵参与了调解,虽然,夫妻俩和好如初,但农村养老的问题却久久不能让老赵释怀。
有米有灶好做饭,刚发生过的事端,久蒙脑海的问题,何用铺陈,稍微润色,很快,一篇五千言的小说就完成了!
稿件发出去不几天,老赵接到消息,消息是审稿编辑发过来的:“老赵,您好,感谢合作!稿件已阅,故事很好,但不够细腻,敬请修改!”
这是老赵最近几年里第一次被要求修改。作品要求精益求精,这很让老赵感动。夜深人静把自己关进陌上草屋里,反复斟酌每一句话、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正在投入,老伴推门而入:“老赵,别捣鼓傻了,明天是母亲的祭日,你忘了?”老赵脑袋嗡地一声,可不,母亲去世一年了,明天就是自己的悲痛日,自己这做儿子的怎么连这样锥心彻骨的事情都忘了?他感谢老伴的提醒,不然,明天姐妹们过来烧纸会让自己难堪的。
这件事倒使老赵灵光一现:小说里的主人公何尝不是如此,他们的难堪,他们的矛盾是生活压力造成的,顾此失彼,忠孝两难全。“老赵啊老赵,只考虑故事情节了,没注意内涵,这样的文字怎能不空洞……”老赵自责,把小说揉碎了重新构思。
稿件又发了出去,第二天邮箱里多了一份新邮件,打开,还是审稿编辑的建议:“老赵,为了反映农村的深刻变化,也凸显党的政策的正确性,能不能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再提升一个高度……”老赵又一次感到自己是小学生,难得这位编辑高标准严把关!
修改后的稿件又发了出去,这次老赵还附上了几句话:“多谢尊编辑指点,倘若还有不妥之处,敬请来函,吾必虚心改之……”
几小时后,老赵再次收到审编的邮件:“赵作家,为了增加您的知名度,最好是让这篇小说充满一些浪漫气息……”“浪漫?”
这可让老赵犯了难,他清楚地记得,早晨和老伴一起扛着锄头下地,一片枯黄的树叶落到老伴的头发上,他紧走两步,伸出手指把树叶捏了下来,这个情景恰好被放羊的秋花嫂看到,她捂着肚子笑老赵公母俩风流,走在路上还动手动动脚。
“浪漫?我写了言归于好的夫妻依然恩爱,通情达理的农院洋溢着笑声,不够浪漫吗?”
“不够!”
“要怎样?能怎样?怎么样?”
“虚构啊,可以假想新农村风貌啊!比如,生活场景转在办公室,爱情观念遭遇新挑战……”
“我们农村还很穷啊,农民坐在办公室里耕地,现实吗?老夫妻上演无病呻吟的感情戏,扯谈呗!农民的内敛就如藏在芝麻角的油籽,不成熟绝不抛头露面。农民有浪漫的时候,那就是丰收后驮着妻子赶趟大集或是一起跑到城里商量着给家里添点物件……”
……
一来二去,老赵看着自己根据编辑要求不断构思的作品,越来越感觉牵强附会不如初稿,越看越觉得稿件不是农民。“穿着西服去耕地,笑话!这样播下去的种子能发芽吗?假如发了芽,又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老赵越思越想越感到自己没主见了;不改,过不了关;改,自己半大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最清楚农民的所思所想,迎合别人去完成篇不符合事实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只能给外星人看……
这会儿,老伴在庭院里喊:“老头子,出来帮帮忙……”老赵一偏头,看到老伴正弯着腰,等他来帮忙抓痒。
“差点没有老赵了……”一激灵,老赵决计维持原稿,老赵对着庭院说了一声稍等,然后啪啪啪啪在键盘上给编辑回了一句话:“请到农村来,然后再定夺!”
(来自红袖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介绍老赵与作家赵树理同宗,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与众不同的老赵喜欢写东西的原因。
B.老赵接到“幽境盏菊”的稿约后,很快写完五千言的小说,表明老赵写作功底较好,却欠认真缜密,从而为下文修稿埋下伏笔。
C.审稿编辑不庆其烦地多次给老赵提出修稿意见,表现了编辑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与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D.小说既运用“有米有灶好做饭”
这样的口语,同时也有典雅的表达,语言亦庄亦谐,饶有趣味。
E.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含意丰富深刻,深化了文学作品应以生活为底色不应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主题。
8.老赵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赵的性格特征。(4分)
9.围绕修稿,老赵与编辑展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写作原则?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主薄。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①,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为晋城冷,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颗质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威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选自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有删改)
[注]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B.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C.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D.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中人:即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
C.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习惯上,明清两代对殁世的皇帝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哲宗”。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死”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颢担任鄂县主簿时,有一个借住兄弟房子的平民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谎称这钱币是父亲所藏,程颢很快查明了真相。
B.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有一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结果清早有一年迈的老人到张氏的门前自称是他父亲,还拿出书信作凭证。程颢揭穿了老人的谎言。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5分)
(2)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陇头吟①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磨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14.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B.三、四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村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麾下偏裨万户候”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副将封候,后写老将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老将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E.“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15.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尤其是秋天更能触发诗人的情思。
衰老多病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领联“(1)_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
贬谪浔阳的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3)___________”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
马致远流落天涯写下《天净沙·秋思》,以“(4)___________,(5)___________”
两句写出在落日中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形象。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电脑普及化,书写键盘化,对中学生的书写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你让学生写篇文章,他大笔一挥,龙飞风舞一番,卷面字迹往往难以辨认。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鸿篇巨制,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真的只是凤毛麟角。
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在正本清源,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清理党内歪风邪气,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⑤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⑥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全民素质乃至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新需求。
B.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亿分钟。
D.最近几个月,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 ② 在营养师们看来,“蒸”这种烹调方式 ③ 值得推崇,这是因为“蒸” ④
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 ⑤ 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⑥ 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然而
最
不但
而且
从而
B
虽然
但
更
不仅
并且
因此
C
尽管
/
才
既
又
所以
D
虽然
不过
更
/
进而
因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相关研究表明, ①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部门的评审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一定的限制,无需担心其安全性。味精既能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能力,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因而 ② 。虽然味精是安全的,但是, ③ ,毕竟味精只是一种调味剂。
21.下面是某中学辩论社准备举行培训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曹操唯才是举,只要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哪怕那人背负不好的名声、有过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不仁不孝,也予以重用,因而手下谋臣猛将如云。
曾国藩举荐或重用的人才非常多,他选人认为操守最重要,才德不可兼得时以德为重,贪图利益的人不可重用。如举荐江忠源是因为他忠义耿耿;提拔彭玉麟是因为他信用为先;把重金托付给容闳去美国购买机器,是因为他爱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说明:第7、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选对一个项2分,选对两个项5分。本次调研测试多项选择题不按全国卷给分方式赋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l.(3分)B.作者认为,中国诗人与迪伦并没有“同样的”仰望星空,两者之间的追求有所不同。
2.(3分)A.是翻译时语言转换的问题,不是中文语境本身的表现力问题。
3.(3分)D.文中多处的信息显示,与诗人的追求有很大的关系,如“什么精神之纯粹能够积淀在中文诗歌的经脉中,的确应该冷静地思索下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D.(A项,从鲍勃·迪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知道,他没有开启美国民谣时代。B项,“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是牛津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的个人观点。C项,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的原因原文没有表述,属于强加因果。而且,上文绘画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5.(4分)鲍勃·迪伦的美好品质:①兴趣广泛,拼搏进取。鲍勃·迪伦爱好民谣、摇滚,还涉猎传记、诗词、绘画、小说等领域。②努力开拓,具有创新精神。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摇滚民谣新风貌、新时代。③淡薄名利,心态平和。鲍勃·迪伦不与奥巴马拍照留念,不关心各种荣誉,有一颗平和的心。④持之以恒,奋斗不止。鲍勃·迪伦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不凡业绩,现年75岁还在巡回演出。(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5分)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鲍勃·迪伦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作了优秀的作品(总说,2分):①鲍勃·迪伦将民谣和诗歌结合起来,出版歌词合集,其歌词跨越了国界。②鲍勃·迪伦是优秀的传记作者,其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其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获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③牛津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时代杂志》等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分述,3分,一个小点1分,其它的,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学生认为鲍勃·迪伦不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理有据,且理据与文意相关,按实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5分)D、E.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A项“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与众不同的老赵喜欢写东西的原因。”错,强加因果。B项,“
但不够认真缜密,从而为下文需要修稿埋下伏笔”,“不够认真缜密”错,“伏笔”一说错。C项“表现了编辑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与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错误,表现的是编辑的闭门造车与不切实际。)
8.(4分)
老赵是一位爱好写作的农民。(概括“什么样的人”1分)
①有恒心。老赵喜欢写作,坚持了几十年,写出了风格与名气。
②有耐心。一篇文学杂志社的约稿,能根据编辑的多次要求进行仔细认真的修改。
③坚守自我。当意识到按照编辑的要求所更改的文章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时,老赵坚持维持原稿,保持自我风格。
(性格特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9.(5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①老赵的写作原则,源自生活,真实写作。老赵模仿赵树理写农村“野生的东西”,土的掉渣却绵甜诱人,作品选材源于生活,当他意识到编辑的写作构思与农村的真实情况不合,并最终坚持源自真实农村生活的原稿。
②编辑的写作原则:迎合需要,闭门造车,虚构写作。文学杂志社需要一篇关于农村家庭伦理的小说,编辑不作调查,不了解实际情况,却要求老赵的文章要要反映农村的深刻变化,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提升一个高度,文章要写出浪漫,为此可以虚构农村生活场景与爱情观念。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先断易,再断难。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老百姓交粟为税多送到附近边地,装载前往则道路远,就近买则价格高。程颢选择富户可以任用的人,预先令他贮藏粮票做好准备,费用大量节省。”
11.(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C项,“哲宗”是庙号,不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12.(3分)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所做之事出错。题中D项有三处错误:“坦率”应该为“委婉”,“王安石本与他交好”的说法,选文中没有此信息;“至此恼羞成怒”错,原文“安石为之愧屈”意为“王安石为此感到羞愧、理屈”。
13.(10分)译文:
(1)(5分)百姓因事到县衡,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就要服侍父兄,在外面就要服侍尊长。(给分点:弟,通“悌”,1分;入、出,在家里、在外面,1分;句式,“必告(之)
以孝弟忠信”,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所以”一词理解较难,要求从略,参考翻译:“就要”或“可以”或“用来”。)
(2)(5分)程颢接受圣旨到中堂议论政事,王安石刚刚对发表意见的人发怒,声色俱厉地对待他们(给分点:被旨,接受圣旨,1分;怒言者,对发表意见的人发怒,1分;待:对待,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开封府迁到河南府。程颢录取为进士,奉调为鄂县主簿。鄂县有一平民借住兄弟的房子,挖开地下发现了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上诉说:“是我父亲藏的。”程颢问:“是哪一年藏的?”回答说:“藏了四十年。”“他们什么时候借住的呢?”回答说:“借住二十年了。”派遺官吏拿来十千钱仔细观察,对上诉的人说:“现在官府所铸的钱,不超过五六年就已经流通至天下各地,这都是没有埋藏前数十年所铸的钱,是什么原因呢?”上诉的人不能答出这个道理。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清早有一一年近的老人。到他的门前说。“我,就是你父亲。”那个人的儿子惊疑不已,不知所措,同他一起到晋城县衙。那个老人说:“我身为医生,因远出为别人治病,而妻子生了儿子,因为贫穷不能抚养,就送给了富人张氏。”程颢对他们进行质问、检查验证。老人取出怀中的一封书信进呈送上,这封书信上记载说:“某年,某月,某日,抱儿子送给了张三翁家里。”程颢问,“张氏当时才四十岁,哪有称他为翁的道理呢?”
那个老人惊骇不已,辞谢走了。
老百姓交粟为税多送到附近边地,装载前往则道路远,就近买则价格高。程颢选择富户可以任用的人,预先令他贮藏粮粟做好准备,费用大量节省。百姓因事到县衙,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就要服侍听从父亲、兄长的,在外面就要服侍听从年长与上辈的。(另译:百姓因事到县衙,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可以服侍父兄,在外面可以服待尊长。)打算计划按乡村的远近建立伍保,使他们相互之间在财办、劳役上相互帮助,患难之时互相抚恤,从而邪悉、伪诈没有容身的场所。凡是孤寡残废的人,责令他的亲威、乡邻党里帮助他,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而在外面旅行的人,患了疾病都有人帮助照烦。乡里一定要有学校,闲暇的时候亲自去讲学,召集父老乡亲与他们交谈。儿童读的书,程颢亲自给他们校正句读。教育不好的人,就改换另外安置。选择民间优秀的子弟,聚集一起进行教育。在晋城县三年,老百姓爱戴他就像父母一样。
熙宁初年,受吕公著的推荐,任命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平素就知道程颢的声名,每次召见他,就向他随口咨询访求。程颢要告退时,神宗就说:“你可多次申请来跟我晒谈,我想常常见到你。”有一天,神宗和程颢谈论了很久,报时的侍者报告正午,程颢才告退。宦官们说:“御史您不知道皇上还没有吃饭吗?”曾劝诚望上防止、抑制没有产生的欲望,以及不要轻视天下的有识之士,神宗皇帝弯腰靠近他说:“你的话,我应当作为自己的告诫。”
程颢有超过常人的天资气质,修养很好,门生故旧朋友跟他交往几十年,也从来没有见过他声色俱厉的样子。遇到什么事都很好地去做,即使是时间很仓促的时候,也没有急躁不耐烦的样子。王安石主持政务,讨论更改法律条令,朝廷内外的人都以为不好,说的人很严厉地攻击新法。程颢接受圣旨到中堂议论政事,王安石刚刚对发表意见的人怒气冲冲地予以指责,声色俱厉地对待他们。程颢慢条斯理地说:“议论国家的事情不是像哪一家来议论私人的事情,希望平心静气地来听。”王安石为此感到羞愧、理屈。
哲宗即位以后,召回任命他为宗正丞,没有上任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14.(5分)B、D.(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B.“是以寂寞悲凉之景村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错,应是“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D“先扬后抑的手法”“突出了老将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错,应为“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愤懑之情”。
15.(6分)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符节旄繐落尽,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典故内容,2分)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典故作用,4分)
16.(5分)每句1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枫叶获花秋瑟瑟 ④夕阳西下
⑤断肠人在天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通的能力。
【解题思路】(①龙飞凤舞形容山势巍峨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此处不合通境。②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著作。③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此处应用“九牛一毛”。④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⑤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⑥积羽沉舟: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此处应用“积重难返”)
18.(3分)C.命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A.语序不当,“全民素质”与“劳动力素质”对调,B.句式杂糅。“使……遭受”“给……造成”两种句式杂糅,可将“使“改为“给”,或将“造成”改为“遭受”。D.成分残缺,应在“市场”前加上“消除”。)
19.(3分)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及语言连贯的能力。
20.(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在食品中添加味精是安全的。②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③使用味精也要适度(或“不可过量使用味精”)。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5分)
【解题思路】第①空,应填的是相关研究的结论,整个文段阐述的是食品中添加味精的安全性;第②空,前面几句说的是味精对人体的益处,再根据“因而”可知,所填内容是前几句的结论;第③空,根据“但是”可知,所填内容与前面味精是“安全”的,构成转折关系,再根据后一句可知,说明不要过量使用味精。
21.(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本次辩论社培训活动计划邀请老师、专家、往届辩手开设讲座,并通过实战提升学员能力。学员先自组队伍,再根据实战辩题搜集相关资料,最后定稿准备比赛。校内比赛会邀请师生观看。
四、写作(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