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3 KB
  • 2021-06-07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9: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 ‎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今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 ‎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 ‎  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 ‎ 2.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 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 ‎  三、诵读、感知 ‎ ‎1.朗读第一遍,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都 会(dū)  乘醉(chéng) 罗绮(qǐ) 羌管(qiāng) ‎ ‎2.朗读第二篇,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根据词下的注释理解词,并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 ⑷重湖叠 清嘉: yǎn,山峰。清嘉,秀丽。‎ ‎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  3.朗读第三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 ‎ ‎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 ‎ ‎  4.听录音 ‎  5.齐读,通过以上反复朗读,我们发现本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押了什么韵,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  本词押了“a”韵。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 为了表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所以读此词应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 ‎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 ‎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 ‎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 ‎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 ‎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由市内说到郊外。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 ‎ 1.“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 ”,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 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五、问题探究: ‎ ‎ 1.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2.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 ‎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 3.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 ①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 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 以词的上阕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②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 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 六、小结,再读课文: ‎ ‎ 在这首《望海潮》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浓墨重彩地用铺叙、点染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范镇也曾说过“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这说明柳永描写“承平气象”的词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能说出别人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传说金主完颜亮听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这件事,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给宋王朝带来威胁的,当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看出,《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齐读。‎ ‎ 七、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 ‎ ‎ 八、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 ‎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 ‎ 2.图画描绘 ‎ ‎ 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