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50 KB
  • 2021-06-07 发布

专题01检索能力-2018高考语文考前快速提升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概述 ‎ ‎2018年全国《考试大纲》三点调整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部分与2017年考试大纲几乎一样,只有三处措辞上有细微的调整。‎ ‎ 一、哪些地方有变化?‎ ‎ 1.关于能力层次要求 ‎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 将“归纳整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来,有强化的意味。‎ ‎ 2.关于考试范围与要求 ‎ 文学类文本 ‎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 把“概念”变成“词语”,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 ‎ 3.关于写作 ‎ 《2017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 ‎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 《2018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 ‎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 “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一点,表述也更科学一点。‎ ‎ 决定高考语文实质的两个条件 语文学科的性质、高考的环境任务 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考查实质 检索·加工 检索:根据题目的指向,从文本中提取答案信息的过程; ‎ 加工:通过推断联想,使答案信息实现题目要求的过程。‎ 检索主要体现语文的客观性、工具性;加工主要落实语文的主观性、人文性。‎ 高考环境任务决定语文试题实质 高考试题无论何种形式,本质特征都必然为“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相交织。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分割,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题目规制(预估) ‎ 序号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写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题目 类型 ‎ 论述 材料 阅读 ‎ 实用 文章 阅读 ‎ 文学 作品 阅读 文言 文 阅读 古代 诗歌 阅读 名篇名句 默写 语言 运用 表达 ‎ 写作 ‎ 检索 为主 ‎12 ‎ ‎10 11 12‎ ‎16‎ ‎17 18‎ ‎19 ‎ 兼顾检索加工 ‎3‎ ‎4 ‎ ‎5 6‎ ‎7 ‎ ‎8 9‎ ‎13 ‎ ‎14 15‎ ‎20 21‎ 加工 为主 ‎22‎ 注:红字为选择题 ‎ ‎ 高考答题应具备的态度 自觉意识——精明阅读 ‎ ‎ “归纳”是阅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检索聚焦”是顺应考试实际,对“归纳”的明确和强调。‎ ‎ 分割两类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觉的常态;“检索加工”体现着这种生活常态的“自觉意识”。‎ 据题精答——阅读自觉意识 根据题目,精明解答 ‎①所有阅读材料都由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构成;‎ ‎②答案信息是答案依据,干扰信息为保证区分;‎ ‎③考场两件事:检索答案信息,加工答案信息;‎ ‎④正确快速的关键:经检索排除干扰信息滋扰。‎ 下面举例说明:‎ ‎(2017年全国课标一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沿用去年的六选三模式,题干由选正确的改为了选不正确的,难度稍大。‎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首先来删减干扰信息:‎ 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②③④⑤ ) ‎ ‎① 大家重整旗鼓 ‎ ‎ ②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 ‎ ‎③产品层出不穷 ‎ ‎ ④他守正不阿 ‎ ⑤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 ‎ ‎ ⑥快递服务不能说万无一失 再看考查的实质 把适用对象相悖的词语标出来。 ‎ ① 大家 重整旗鼓 ‎ ② 意味深长的 精品 ‎ ③ 产品 层出不穷 ‎ ④ 他 守正不阿 ⑤ 城市 踌躇满志 ‎ ⑥ 快递服务 万无一失 ‎(2017年全国课标二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答题梗概 郑和下西洋和青花瓷发展之间的关系。‎ 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说明了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时尚兴盛和瓷器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对应文句: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问题实质是:郑和下西洋和青花瓷发展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相对应文句: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问题实质是: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说明了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相对应文句: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问题实质是:时代文化和瓷器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问题考查的实质 回答下列问题 郑和下西洋和青花瓷发展之间的关系。‎ 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说明了什么关系。‎ 时尚兴盛和瓷器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在2017年的 试卷中,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命题热点 ‎(2017·全国课标Ⅱ卷)‎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l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l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l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l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l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l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l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l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l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AE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民众方面。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增强民众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 ‎  (2)政府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 ‎  (3)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  (4)政府还应该最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解析】解答此题, 要抓住题干中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这个问题, 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 同时注意题干中 “结合材料” 一语, 切忌凭空随意作答。 比如, 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 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 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 此类题型的大致答题思路如下:‎ ‎1.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通读材料(先看问题设置,带着问题阅读):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其次,要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 l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l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l3.归纳整合。‎ l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 综合起来,答案信息是考查实质,干扰信息保证区分。由“试卷问题(一篇文章、三道题目、十二个选项)”转向“实质问题”(检索五个错误点),应是一种“自觉意识”。拨开干扰信息的迷雾,答案信息才能水落石出。为此需要甄别模拟试题——只有可以形成简明“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高考可能考的题目。‎ 回答“试卷问题”靠专业知识和能力;回答“实质问题”主要靠语文能力和生活的一般常识。因此,材料阅读的选择题目,并不是惯常认为的阅读,它考查的是阅读的一项基础能力——检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