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1-06-07 发布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三语文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及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还需要深入地解读并提炼出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机制。长期以来,无论是中西文化还是中西文学研究,学界一直盛行两种理论路径:一种是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为本体或本位,在此基础上借鉴或吸纳西方现代文化与文学的有益资源;另一种是主张以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和文学为本体或本位,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有益养分,而就在这两种理论路径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第三条融合路径。‎ 所谓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它必须建立在中西文学乃至文化的立体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中西视域融合,才能借助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力量,有效地整合其价值资源,以此激活或者重构中国文学传统,达成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这一转化机制甚为复杂,这里仅从文体层面粗略言之。‎ 迄今为止,中国文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艺术实绩。尤其是在小说创作领域,新时期以来,致力于转化性创造中国当代小说新文体的作家难以数计。比如,汪曾祺小说对唐人传奇文体和桐城派古文作法的创造性转化受到普遍激赏,他所引领的当代中国新笔记体小说热潮至今未曾消歇,但只是看到汪氏小说传承中国古代文体资源则未免皮相,实际上西方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对汪曾祺的艺术启示同样不可或缺,还有韩少功小说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文体的创造性转化同样好评如潮,其作品的文体资源不仅仅来自西方词典体和随笔体的启发,而且直接脱胎于《世说新语》的文化关键词集束体小说。至于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苏童等人的小说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明清话本小说的文体资源,即使是新世纪小说界的后起之秀,同样也不难发现他们在吸纳西方现代派小说技法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文体资源所进行的转化性创造。‎ 当代中国作家不再像新时期初那样热衷于直接制造外国文体的中国版本,不再满足于被西方中心赐予“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卡夫卡”之类的所谓桂冠,而是想真正地做回自己,为中国文体与中国文学正名,但这并非说他们回归本土以抗拒西方,而是说他们把西方文体资源“拿来”后必定要加以整合与重构,让西方文体资源与中国文体资源在平等的“创造性对抗”与“创造性对话”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于是我们看到,新时期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开始打破“纯文学”与“新文学”概念,开始大规模地致力于中西古今文体互渗式的跨文体写作,试图重建中国的“大文学”或“杂文学”文体传统。‎ ‎(摘编自李遇春《重申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之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的深层机制虽甚为复杂,但有助于探索文学传统的复兴路径。‎ B. 中西文化在立体交流中难免出现碰撞,这对于激活或者重构中国文学传统而言很重要。‎ C. 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成绩斐然,许多作家勇于实践,实现中西会通、古今交融的新形态。‎ D. 新时期作家打破纯文学、新文学的概念,重绝了“大文学”或“杂文学”的文体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先阐述其他两种理论路径,再提出本文观点,运用对比分析,有破有立。‎ B.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内容,在具体阐明第三条路径的同时,又引出后一段的内容。‎ C. 第三段列举多个作家文学创作的实例,用事实论证第三条融合路径的客观存在。‎ D. 第四段分析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实际,进一步论证了第三条路径的存在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界盛行的两种中国文学传统复兴理论是对立的,所以亟需寻找第三条复兴路径。‎ B. 寻找中国文学传统复兴的新路径,必须要跳出长期以来的那种对立理论路径的窠臼。‎ C. 汪曾祺、韩少功、莫言的小说成功,启示当代作家只有挖掘古代文体资源才能成功。‎ D. 中国文学传统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必须把西方文体资源融入到中国文体资源中去。‎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然后对所给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D项“重建了”错,通过原文最后一句是“试图重建中国的‘大文学’或‘杂文学’文体传统”可知,是“试图重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整合能力。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段落的大意为基础,着重筛选出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 A“运用对比分析,有破有立”错,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可知,第一段并没有驳斥其他两种理论路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然后对所给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A项,“所以亟需寻找第三条复兴路径”属于强加因果,原文第一自然段只说存在着第三条路径,不涉及因果关系。‎ C项,“启示当代作家只有挖掘古代文体资源才能成功”推断错误,“只有……才……”表述过于绝对,这些作家的成功说明中西融合的必要和创造性转化的必要。‎ D项,“融入中国文体资源”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让西方文体资源与中国文体资源在平等的‘创造性对抗’与‘创造性对话’中实现 ‘创造性转化’”,并非让西方文体融入中国文体资源。‎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2019年1月24日,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目前华为在技术成绩方面追逃领先:极高集成,首次在被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使‎5G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华为全系列全场景极简‎5G解决方案,在兑现‎5G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这颗全新的‎5G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在‎5G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奠基极简‎5G),《中国信息化》2019年02期)‎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发布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的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参考消息网)‎ 材料三:‎ ‎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量 供货商 ‎18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18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 ‎17年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 年增长量 三星 ‎71.5‎ ‎20.9%‎ ‎79.8‎ ‎22.9%‎ ‎-10.4%‎ 华为 ‎54.2‎ ‎15.8%‎ ‎38.5‎ ‎11.0%‎ ‎40.9%‎ 苹果 ‎41.3‎ ‎12.1%‎ ‎41.0‎ ‎11.8%‎ ‎0.7%‎ 小米 ‎31.9‎ ‎9.3%‎ ‎12.4‎ ‎6.2%‎ ‎48.8%‎ OPPO ‎29.4‎ ‎8.6%‎ ‎28.0‎ ‎8.0%‎ ‎5.1%‎ 其他 ‎113.7‎ ‎33.2%‎ ‎139.5‎ ‎40.1%‎ ‎-18.5%‎ 总计 ‎342.0‎ ‎100.0%‎ ‎348.2‎ ‎100.0%‎ ‎-1.8%‎ ‎(源自互联网数据中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还在单芯片内实现多种网络制式,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 B. 华为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C. 三星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而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D. 美国一些电信企业没有政府补贴,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华为给予多家美国电信公司设备支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其他企业在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全球规模商用等方面有所行动,华为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 华为“‎5G刀片式基站”实现了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凭借一系列创新性技术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在基站尺寸、重量、功耗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提升。‎ D.‎ ‎ 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6.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 ‎6. ①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②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③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④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然后对所给选项进行逐一分析。C项“表明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错误。根据材料三中图表可知,“三星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而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是正确的,但不能就此表明“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要结合原文对所给选项进行细致分析。‎ A项,“全球没有其他企业在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全球规模商用等方面有所行动”文中无依据。原文材料一第三自然段只对华为做了具体阐述,其他企业没有涉及,属于主观臆测。‎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据“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可总结出“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据“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可总结出“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据“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可总结出“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据“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 可总结出“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条新闻 瓦·弗洛特 ‎①“喂,是《德克萨斯信使报》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嘟嘟……”‎ ‎②“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③“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④“大概要多久?”‎ ‎⑤“哦,您得做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⑥“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沉重地跌坐在软椅上。‎ ‎⑦“什么叫完了?”主编怒气冲冲地说,“你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半途而废的家伙?不是已经收到报告了吗?俄勒冈州地震!这一消息我们起码比《民主党人报》和《先驱报》早得到一个小时。这一回我们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今天下午,当我们独家登出俄勒冈州地震的现场报道时,他们会忌妒得脸色发青的。”‎ ‎⑧主编从书柜里取出一卷百科全书,说道:“我要让你看看这事该怎么做!埃丽奥尔,请你做好口授记录的准备!现在,你这个也算是记者的人过来瞧瞧吧!这儿,俄勒冈州海岸地带……山脉……有了!道森城……这一带有几座已经熄灭的火山……”‎ ‎⑨“哦,看来是这里,你把地图拿过去,抄一下四周区镇的地名。”他跳起来,猛地拉开通向印刷车间的门。‎ ‎⑩“希金斯!你马上过来!给我把头版的新闻全部撒去!我要换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还有,这次要比平常提前一小时出报。”‎ 他叼起一支香烟,大步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 “你写下!通栏标题:俄勒冈州地震!电话联系中断!贝德尔·史密斯为《德克萨斯信使报》作独家现场报道。”‎ ‎ “上午时分,在俄勒冈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射出数英里高的烟云。”‎ ‎ “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你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老一套。你让沃克把熔岩可能流经的区镇的地名读给你听,别忘了写入诸如一个在最后一瞬间被救出来的孩子啦,一个拖着小哈巴狗的老妇人啦,等等。”‎ ‎ “最后:《德克萨斯信使报》呼吁各界为身遭不幸的灾民慷慨解囊,捐款者填好附列的认捐单,将钱款汇往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即可。若填上认捐单背面的表格,您同时还有机会以优惠价格订阅全年的《德克萨斯信使报》,这样您家里就有了一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通过报道俄勒冈州灾难这一事实即已雄辨地证明本报拥有最迅速、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排字机咯咯作响,滚简印刷机里飞出一页页纸张,报童喊哑了嗓子,布法罗市的居民们从报童手里抢过一份份油墨未干的报纸,转瞬之间当天的报纸全部售完。‎ 三个小时后,通往俄勒冈的电话线路修复,电话铃响了,沃克、主编和女打字员同时拿起耳机。‎ ‎ “喂,是《德克萨斯信使报》吗?”响起了贝德尔·史密斯的声音,“那好,请马上记录: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也不如此刻的吉米·布蒂雷德这般厉害,今晨他在富尔遏拳击场频频出击,把俄克拉荷马的重量级冠军瓦尔特·杰克逊打得落花流水,在第三局中他以一连串的上勾拳、猛击拳和凌厉而干净利索的直拳将对方击倒在地……喂……喂……您在听我说吗?您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 “请等一下,贝德尔,”沃克说道,“主编刚才晕过去了。”‎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贝德尔的电话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代制造虚假新闻报道的原因。而且设置悬念,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B. 小说描写主编娴熟地把一句没说完的话加工成一篇新闻稿,凸显职场老手的经验与自信,旨在衬托沃克缺乏记者的敏感与应变能力。‎ C. 主编开始时叼着香烟编新闻的志得意满和故事结尾听到真实信息时“晕过去”,前后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D. 小说中大量运用了人物语言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让读者从中了解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不可或缺的内容。‎ ‎8. 第16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9. 小说为什么以“头条新闻”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答案】7. B 8. ‎ ‎①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从排字印刷到报纸卖完,只用了几个短句,暗示出用时非常短,叠词的运用更强化了那种抢时间的紧张感。②与标题相呼应:出新闻的速度快呼应了“头条新闻”的即时性,报纸被抢购一空凸显了市民对这条新闻的重视,也呼应了“头条”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③为小说结尾作铺垫:三个小时的电话线路检修,他们完成了新闻的炮制与售卖,为后文他们得知真相却无法弥补做铺垫。④凸显主题:批判为了利益而罔顾真相的做法,讽刺了现实中那些为了自己而以假骗人蒙人的丑恶现象。⑤与下文情节形成对比: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增加讽刺意味。 ‎ ‎9. ①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传递新闻消息开始,到要把它炮制成头条新闻,最后头条新闻竞成了一条假新闻。“头条新闻”贯穿文本始终。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看到题目,便会猜想头条新闻的内容。③深化了主旨,增强了讽刺意味。新闻不仅要求时效性,更注重真实性。而主编为了利益抢占头条,不惜胡编乱造炮制假新闻,揭露了一些人利益至上的丑恶思想,讽刺了现实中为了自己而以假骗人蒙人的丑恶现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需要考生结合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所给选项进行逐一排查。‎ B项“旨在衬托沃克缺乏记者的敏感与应变能力”错,小说描写主编娴熟地把一句没说完的话加工成一篇新闻稿,旨在与后文主编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达到讽刺效果。‎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能力。做该种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划线句子写从排字印刷到报纸卖完,只用了几个短句,暗示出用时非常短,叠词的运用更强化了那种抢时间的紧张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出新闻的速度快呼应了“头条新闻”的即时性,报纸被抢购一空凸显了市民对这条新闻的重视,也呼应了“头条”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三个小时的电话线路检修,他们完成了新闻的炮制与售卖,为后文他们得知真相却无法弥补做铺垫;批判为了利益而罔顾真相的做法,讽刺了现实中那些为了自己而以假骗人蒙人的丑恶现象,凸显了主题;情节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增加讽刺意味,与下文情节形成对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题目“头条新闻"在小说情节方面看是全文的线索, 小说从传递新闻消息开始,到要把它炮制成头条新闻,最后头条新闻竞成了一条假新闻。“头条新闻”贯穿文本始终,其次从设置悬念方面看, 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看到题目,便会猜想头条新闻的内容。第三从小说的主题看,小说以“头条新闻”为题, 深化了主旨,增强了讽刺意味。新闻不仅要求时效性,更注重真实性。而主编为了利益抢占头条,不惜胡编乱造炮制假新闻,揭露了一些人利益至上的丑恶思想,讽刺了现实中为了自己而以假骗人蒙人的丑恶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有制袭之曰:“朕以卿历职著称,故授此官,既美化远闻,实副朝寄,令赐卿杂采六十段,并瑞锦等物,以彰善政也。”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方庆又举:“令杖‘期丧、大功未葬,不预朝贺;朱终丧,不预宴会。’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伏望中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渐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及中宗立为东宫,方庆兼检校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0. 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B.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C.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D.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11. 对文中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淳”,是皇帝的年号,用年号来纪年起源于仪武帝时,此后,新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联”,在先秦时代,不分尊单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为“联”;秦灭六国之后,“联”成为皇帝专称。‎ C. “期丧”,即“期限”,指为期一年的丧服,“大功”服孝期九个月,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制定孝服轻重。.‎ D. “溢”,即“谥号”,是对已故帝、妃、诸侯,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之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方庆政绩显赫,他在广州都督任上,清肃境内,当时的人认为自唐以来没有政绩能超过王方庆的地方官员。‎ B. 王方庆据理力争,在将军人城是否应有军乐问题上援引“晋穆帝纳后在康帝忌月”的事例说服武后准奏军乐。‎ C. 王方庆主张严明法令。他任广州都督时依法制裁当地放纵残暴的首领,还建议禁止不遵礼法、有失风化的行为。‎ D. 王方庆得到两朝皇帝垂爱,武则天时他因为政绩突出得到褒奖和赏赐;中宗即位后,他又被追赠为史部尚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2)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伏望中明令式,更禁断。‎ ‎【答案】10. D 11. D 12. A ‎ ‎13. (1)(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任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2)近来朝官不遵从礼法,带着悲伤的神色,随同参加朝会,希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选项的区别在于“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和“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两处,第一处涉及“数载”的划分,划分到前面说明在此为官短,但都秋毫无犯,划分到后面则是在此为官,有一段时间秋毫无犯,显然前者更好,据此排除A、C项:第二处注意“百姓”的划分,不是“放纵百姓”而是“百姓诣府称冤”,据此排除B、C项。全句翻译为“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D项,“是对已故帝、妃、诸侯,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错。在古代,大臣也可有谥号,如本文王方庆就是大臣,死后谥号“贞”。‎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A项“当时的人认为自唐以来没有政绩能超过王方庆的地方官员”错。原文是“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选项少了限制语“治广州者”,扩大范围。‎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句翻译时应注意:尝,曾经;就,追随,跟随;受,学习;卒,终止。 ‎ ‎(2)句翻译时应注意:比来,近来;衰容,悲伤的神色;预,参加;伏望,希望。‎ ‎【点睛】附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威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任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中(683),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皇上亲笔褒扬:“朕因为卿一贯很尽职,所以授予此官,这使大唐的美名远扬,这的确符合朝廷的期望,现赐卿各色丝织品六十段并瑞锦等物,以表彰你的良好政绩。”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就把此事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苛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苛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只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王方庆又上奏道:“法令明文规定:‘期丧,大功未葬,不参加朝贺;未终丧,不参加宴会。’近来朝官不遵从礼法,带着悲伤的神色,随同参加朝会,希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王方庆渐渐因为年老多病,请求不参与政事,于是被授予麟台监修国史。到中宗立为太子,王方庆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被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按照官僚的例法,追赠吏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其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凤一夜霜。‎ ‎14.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两句把官场比作“臭腐场”,用“酒偏香”与之对比,将批判矛头直指腐败的官场。‎ B. “掩鼻”就是指住鼻子,这个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词人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行径的厌恶。‎ C. 三四句说隐退田园后,词人抛开世间烦扰,以歌舞自娱,山水的慰藉令他心灵得以解脱。‎ D. 词题是“寻菊花”,但词的内容却没有着重写“寻”,可见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15. 下阙结尾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坚贞不屈、不畏艰苦、高洁傲岸)。‎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C项中,“山水的慰藉令他心灵得以解脱”错。从上一句词人对官场的讽刺来看,词人还是很关心时事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解脱”一说。‎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 ‎【点睛】白话译文:‎ 捂着鼻子急忙离开臭腐的官场,从古以来只有酒浆甘甜清香。自从搬到这云烟缭绕的地方,直到如今我忙于歌舞心情舒畅。‎ 秋高气爽,我呼唤老伴一起出外,共同欣赏重阳佳节的美丽秋光。遍寻菊花却不知它在何处,可是故意要避开喧闹的重阳?要知道须等西风吹过,严霜下降,灿烂的黄菊才会凌寒怒放!‎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外。‎ ‎(1)古代圣贤是深受人们敬仰的精神导师,《离骚》中表明屈原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坚贞不渝与无私奉献是值得称赞的精神与品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深情与付出。‎ ‎【答案】 (1). 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春蚕到死丝方尽 (6).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伏”“厚”“鉴”“哀”“尽”等词语。‎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 ‎ )。我们发展的技术______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霍金表示,远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____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完成这种壮举可谓______。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完成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____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B. 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 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D.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摧残 与日俱增 劳师动众 保障 B. 摧毁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保证 C. 摧残 突飞猛进 劳师动众 保证 D. 摧毁 突飞猛进 劳民伤财 保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B. 现在航空科技水平,要实现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C.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D.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言逻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对语境的前后文文意理解,注意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本题中,从语境分析得知,“所有这些”是对上一个分句“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的概括,“这些”作为指示代词应该紧跟所指代的内容;另外,A项“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语意不畅。‎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处,“摧残”和“摧毁”都有加以破坏的意思,但后者程度重,语境强调危险与危害性大。第二处,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突飞猛进:形容进展迅速,不符合贬义的语境。第三处,劳师动众: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多指动用大批人力(含小题大作之意)。不合语境。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保障”作动词时,宾语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保证”作动词时,宾语常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发展”与“航行”搭配不当;‎ B、D项介词“以”残缺;另外,B项“实现”和“航行”搭配不当;‎ D项“开展”和“航行”,搭配不当。‎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是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①_______。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②_______。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③__________。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 ‎【答案】 (1). ①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 (2). ②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3). ③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写一条由广播电台播音员播报的“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重88克、厚1.6厘米,拿在手上是副普通太阳眼镜,折起来能揣进口袋。但只要一戴上,就能看到“新世界”,实际上,这副眼镜正是一个VR(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和目前所见的动辄一两公斤重的盒式VR设备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多哚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多哚科技”)在美国纽约的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VR眼镜。这款名为VI的VR眼镜一亮相,就被国际媒体评价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VR眼镜,甚至由于它的“最轻最薄”,被《时代周刊》形容为VR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圣杯”。当天的发布会上,许多美国科技媒体和消费者在体验台前排起了长队。‎ ‎【答案】日前,多哚技术有限公司在纽约发布首款消费级虚拟现实眼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本题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报道的对象是一款“虚拟现实眼镜”,新闻的“新”体现在“首款” “质量轻”,发布单位是“多哚技术有限公司”。据此用一个单句整合即可。‎ ‎【点睛】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 ‎(1)筛选信息。明确“五W”: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 ‎(2)调整语序。‎ ‎(3)严守字数(不含标点符号)。‎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吴京谈到影片《战狼2)时这样对媒体说。‎ ‎②“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③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萨特 ‎④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⑤网友感慨:“一等功臣狄国平今天悄然离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⑥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体英雄的名字。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姬文刚 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向刚将步入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呈现你的英雄观。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 反复品读材料中关于英雄的内容,我认为: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他应该“不自私、能觉醒、够伟大”。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当年,鲁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走狗文人及政府的丑恶嘴脸;‎ 鉴湖女侠秋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恶果宣传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选择等待抓捕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他们是英雄,面对生死,他们勇敢、无畏地站出来,维护大众利益,完成国家意志;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有人说:和平年代,英雄的用武之地何在?发此疑问者只看到“世界安定如一潭幽幽湖水,宁静美好”,殊不知,这样的岁月静好正是仰赖于英雄的负重前行。杨利伟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飞天英雄,我们只看到飞天归来时他收到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在飞天前艰苦卓绝的训练,以及飞行中要面临的许多未知的危险,他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极强大的素质、智慧和勇气做支撑。中国太空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杨利伟这样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辉煌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泉。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我们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 ‎【解析】‎ ‎【详解】审题:此题考查写作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材料①②是一类,讨论我们需不需要英雄;材料③④是一类,表明英雄的意义,解读真正的英雄;‎ 材料⑤⑥是一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重视英雄的现象,告诫我们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对材料进行分类,有利于快速审题,选择合理的材料组合,从而完成作文的立意。‎ ‎1.“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材料来呈现你的英雄观”‎ ‎“呈现你的英雄观”作为明确指令,要求考生辨别判断英雄存在的意义或思考如何引导人们崇尚英雄或回答我们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等。‎ ‎“从中选择两三则”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两三则”意味着选择单一材料或多于三则的组合属于偏离题意。‎ ‎2.“向刚将步入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呈现你的英雄观”‎ ‎“向刚将步入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强调的是写作的对象。高中正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纠正他(她)对英雄的认识偏差或帮助他(她)树立正确的英雄观、荣辱观。同时,“向刚将步入高一的学弟学妹们”还包含了语言得体的问题,要根据他(她)的年龄、思想认识的特殊性选择得体的语言策略和文体形式(如书信)。‎ ‎3.“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理论上讲,六则材料自由组合均能写成作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则材料围绕同一个中心“呈现你的英雄观”。‎ ‎4.“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选好角度”,需要从选择的材料组合判断;“明确文体”需要考生带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写作,即必须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体中的一种写作,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参考立意 ‎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②在当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英雄。‎ ‎③尊重英雄,也需要弘扬英雄精神。‎ ‎④平凡生活中也有默默奉献英雄 素材:‎ ‎(1)黄河奔腾自西来,大江滔滔入海去。正是五千年的时间流逝,才孕育出一个盛产英雄的中华民族,又因为有着流逝时间的沉淀,我们的英雄情结才更加浓郁,英雄的精神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灵魂和血液之中。时间在流逝,英雄美名存。‎ ‎(2)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写出“春来我不先开口,哪只虫儿敢做声”的诗句,一种自信、乐观、舍我其谁的感情跃然纸上。弱冠之年,求学心切,立志外出求学,便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宣言,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然而,伟人在面对流逝的时间时,也会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感慨。时间在流逝,而伟人的呐喊却丝毫不减,他为江山社稷疾呼呐喊,声音越发洪亮,使他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上。‎ ‎(3)门前流水尚能西。时间在流逝,却带不走这些深沉的记忆和雄壮的呐喊,他们或智略超群,或武功盖世,或文笔滔滔,满腔热血的他们胸怀天下,一直站在流逝的时光前,为定国安邦鞠躬尽瘁,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也洗刷不了史册上他们的璀璨耀眼的美名。‎ ‎(4)驻足汨罗江畔,我无意瞥见一抹悲伤的影子,原来是楚夫子屈原。可是,没等我走过去,他便投身江中,只留下一句悲壮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及一个无奈,郁郁不得志的身影。“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如持杀人刀,”当然他没有真正离开,没有舍弃他的后人们,一部《九章》千年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与污浊的历史对抗。他还在,他的精神还在。‎ ‎(5)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参考结构:《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 首先,文章开门见山根据材料总结出观点:“我认为: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 ‎ 其次,作者采用递进式手法分别阐述“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和平年代,英雄照样有用武之地”的观点。作者娓娓道来,列举人物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笔老道,观点鲜明。‎ 然后,文章继续深入剖析:“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泉。”事例真实可靠,观点鲜明。‎ 最后,收束全篇,总结全文:“我们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