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 25 -
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2018年5月26日《人民时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
B. 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C.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 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骨气、地气、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
C. 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 文章第2. 3. 4. 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符合人的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 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因为这句诗最能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 作者认为因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 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 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大多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 25 -
D项,“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是“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第2段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错误,没有比喻论证,第二段,“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应是引用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因为这句诗最能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错误,“最能说明”于文无据,举李白的事例为了说明他们“……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B项,“……是没有生命力的”错误,说法绝对,原文第四段是“没有多大生命力”。
D项,“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大多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错误,范围缩小,原文第四段“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中国学生接受职业与毕业指导的比例最低,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严重缺乏职业准备与规划意识。
- 25 -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考个好大学,有了名校做靠山,还怕找不到好工作?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探索、尝试、规划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与他人、认识家庭与社会的过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有利于青少年扬长避短。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能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孩子,才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我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是引领孩子们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
(摘编自孙宏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更长远的育人目标》)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无关系。
B. 如果不想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被淘汰,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交情商、创新意识以及应变能力等,这样会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C. 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地位同样重要。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即使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应缺席。
D.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变化,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新职业不断出现,具有专业的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要求。
B.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展相关教育,做到未雨绸缪。
D.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关涉到长远的育人目标。
6. 怎样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中小学时期就要接受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②了解自己
- 25 -
优势与不足,将学业发展与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结合;③要关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需要未来的变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项,“……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造成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无中生有,原文只有“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后”的论述,但没有分析原因。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将来考学、就业的重要性”错误,原文“这些想法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人生方向,并且找到奔向目标的路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找工作不能等同。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解题方法: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离就业远着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孩子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把学业发展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资源等结合起来”“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 25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她便用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 25 -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地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着河流、青春和爱情。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作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 25 -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快餐,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对湘西故土的眷恋,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
B. 本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 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
D. 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某些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她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
8. 本文描述了《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的翠翠,她们各具怎样的特点?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
9. 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B 8. 《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边城》外的翠翠:是中国理想的传统纯美型女性的典范代表。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翠翠的一生,因为追求纯洁的爱情创造了残缺美。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人都要完整。
9. 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
【解析】
【7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生动形象地描绘……乡城风俗画”“富……地方色彩”错误,地方色彩是原始的,是自然的写照,不需要生动描绘自然会展现出,且文本只是简单的刻画,谈不上“生动”。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此文中的翠翠,第五段“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第九段,“《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第十段“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而这,是《边城》外的翠翠,据此概括即可。
【9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结尾就一句话“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结构上这句话在结尾卒章显志,内容上本文描绘了雨中山川的清丽的景象衬托了翠翠的清纯对翠翠充满了欣赏、怜爱和忧伤的复杂感情,营造了浓郁的诗境。所以“寻找翠翠”实际上是寻找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联系文中最后四节的相关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内容上可见出作者对现代功利的时代的担忧和伤感,“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这句话可见出作者希望即使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也能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
【点睛】关于段落作用,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
公姓张氏,讳方平,字安道。其先宋人也,后徙扬州。考尧卿,生而端默寡言,有出世间意。公年十三,入应天府学。颖悟绝人。家贫无书,尝就人借三史,旬日辄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宋绶、蔡齐见之曰:“天下奇材也。”
景祐元年中选,授校书郎,知昆山县。蒋堂为苏州,得公所著《刍荛论》五十篇,上之。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公献《平戎十策》,大略以边城千里,我分而贼专,虽屯兵数十万,然贼至常以一击十,必败之道也。既败而图之,则老师费财,不可为已。宜及民力之完,屯重兵河东,示以形势。贼入寇,必自延、渭而兴州,巢穴之守必虚,我师自麟、府渡河,不十日可至。此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宰相吕夷简见之,谓宋绶曰:“君能为国得人矣。”然不果用其策。
公刚简自信,不恤毁誉,故小人思有以中之。自杭丁太夫人忧,服除,以旧职还朝。后官参知政事,历三朝,以太子太保致仕。其年十二月二日薨,享年八十五,有司议谥曰文定。
轼尝论次其文曰:“常恨孔北海、诸葛孔明二人之文,不见其全,公其庶几乎?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25 -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节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B.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C.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D.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父亲,多指已经去世的父亲。与此相对,“妣"多指去世的母亲。
B. 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加上《左传》,称为“前四史”。
C. 丁忧:遭逢丧事。多指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时,辞官归乡为父母守制。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指退休。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方平的祖先是宋人,后来迁徙到扬州。张方平十三岁时,进入应天府学习,聪颖过人。
B. 张方平写出了《平戎十策》,他认为我军分兵而守,敌军兵力集中,所以我军常常以寡击众,最终大败。
C. 张方平在杭州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期满,以原来的官职返回朝廷。后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死后谥号为文定。
D. 苏轼认为,张方平的文章与孔融、诸葛亮两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并为张方平感到遗憾。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刚简自信,不恤毁誉,故小人思有以中之。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张文定刚强率性相信自己,不顾惜毁损与赞誉,所以小人想办法中伤他。
- 25 -
(2)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向上不追求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虽然尊重他但不任用他,即使任用但不能穷尽他的才能。向下不追求符合士大夫的心意,所以喜欢他的人少而讨厌他的人多。然而说到天下真正伟大的人,那就一定要将张公放在首位”。
“上不求合于人主”“人主”作“于”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故虽贵而不用”“故”表结果,之前断开,排除AD;
“则必以公为首”“则”,表结果,句首连词,之前断开,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加上《左传》,称为‘前四史’”错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项,“并为张方平感到遗憾”错误,根据文本“常恨孔北海、诸葛孔明二人之文”,应该是为孔融和诸葛亮二人遗憾。
故选D。
【13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刚简自信”,刚强率性相信自己;“恤”,顾惜;“中”,中伤。(2)中“速”,招致;“再”,两次;“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公姓张,名方平,字安道。他的祖先是宋人,后来迁徙到扬州。父亲叫尧卿,生来端庄正直、沉默寡言,有出世的想法。张方平十三岁的时候,进入应天府学习,聪颖过人。家里贫穷没有书,他曾经向别人借阅三史,十天就归还,说:“我已经了解书中详细的内容。”所有的书都只读一遍,就终身不再阅读。写文章从来不需要起草。宋绶、蔡齐见到后说:“(这是)天下奇才啊。”
在景祐元年考中,任校书郎,主管昆山县。蒋堂主政苏州,得到张公所著的《刍荛论》五十篇,上呈给朝廷。(张公)升迁为著作佐郎,担任睦州的通判。
(张)公献上《平戎十策》,大致认为边城千里,我军分散而贼人集中,虽然屯兵几十万,然而贼人到了(我军)常常以一击十,(这是)一定要失败的。等到失败以后再谋划,就会劳顿军队,浪费军饷,不能够这样做。应该借助完备的百姓力量,在黄河以东屯集重兵,给(贼人)以压迫。贼人入侵,一定从延州、渭州再到兴州,(他们)的巢穴防守必定空虚,我军从麟、府渡河,不到十日就可以到达(贼人的巢穴)。这可以称得上攻打他必须要救援的地方,这是阻碍(敌人进攻)形势的办法啊。宰相吕夷简见到他,对宋绶说:“你能为国家选择合适的人选了。”但是最终没有用他的策略。
张文定刚强率性相信自己,不顾惜毁损与赞誉,所以小人想办法中伤他。在杭州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期满,以原来的官职返回朝廷。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经历三个朝代,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那一年十二月二日去世,享年85岁,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并议定谥号为文定。
- 25 -
苏轼曾经论定编次他的文章说:“常常遗憾这两个人的文章,不能见到完整的。现在张方平跟他们差不多吧。?张公是一介平民时,就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退休而归,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理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时代久远了,道义不复存在,即使是仁人志士,有的人也委屈自己以求为人所用。只有张公凭借一往无前的气概,说着正大光明的话,说:‘被任用就尽力去做,被舍弃就归隐藏身。’向上不追求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虽然尊重他但不任用他,即使任用但不能穷尽他的才能。向下不追求符合士大夫的心意,所以喜欢他的人少而讨厌他的人多。然而说到天下真正伟大的人,那就一定要将张公放在首位。”
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 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 尾联之妙,在于以问句作结。这里以“向谁言”问之,情绪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5. 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答案】14. B 15. (1)贬谪之地荒僻苦寒。寒食节人们本应祭祖出游,而此时山城“寂寂”。 (2) 被贬之后的孤寂落寞。诗人满腔的愁怨无法排遣。
- 25 -
(3)家乡渺远,诗人被贬异乡倍感与故乡疏隔的无奈。千山阻隔,家乡思而不得。 (4)思念友人的感伤。“故山千里外”,无人诉说“别离心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错误,颔联曲折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愁思,而非“闲适”。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寒食寄郑起侍郎》是北宋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描写诗人清明时节出郊寻春,满目虽见家家插柳应节,山城仍是一派寂寞冷落光景。颔联更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种种凄清的风物,诗人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隐然透露。“天寒”两句表达薄酒难以消愁,登高望远只是徒增忧闷的苦况。篇末直叙与故乡、挚友疏隔,离情别绪无谁告语之愁。“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25 -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表现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______?_______”。
(4)《登快阁》中, “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5)《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质胜文则野 (2). 文胜质则史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采之欲遗谁 (6). 所思远道 (7). 痴儿了却公家事 (8). 快阁东西倚晚晴 (9). 钉头磷磷 (10). 多于在庾之粟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舳舻”“旌”“磷”“庾”“粟”的书写。
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______,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______。以王熙凤为例,作者对她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 )。她果然______,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她置身贾府复杂的矛盾中,更是费尽心机,应付自如。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65回)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自有其艰难窘迫之处,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经常更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______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叹为观止 惟妙惟肖 不负众望 左支右绌
B. 登堂入室 栩栩如生 不孚众望 左支右绌
C.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不负众望 捉襟见肘
D. 登堂入室 惟妙惟肖 不孚众望 捉襟见肘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不仅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B. 不仅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C. 不仅她曾受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遭到婆婆邢夫人的气
D. 她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只得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因为宁国府无人操办。
B. 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C. 不得不到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
D. 既然宁国府无人操办,就到荣国府去请来王熙凤。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 25 -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第一处是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填“叹为观止”。“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第二处是说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所以填“栩栩如生”。“不负众望” 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 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下文说王熙凤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 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所以第三处填“不负众望”。“ 左支右绌”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左支右绌偏重力量不足。语境说贾府“衰落的局面”,应该与处境窘迫或经济困难有关,所以填“捉襟见肘”。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有两处错误,①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分句前后的主语都是“她”,所以关联词放在主语后;②搭配不当,应为“遭……暗算,受……气。”题中A项,“受……暗算”“遭到……的气搭配不当”;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她”放到句首;C项,兼有AB项的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B项,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先承上文说“宁国府”事务繁杂的现状,后接下文说“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故选B。
20.名著阅读《红楼梦》。
- 25 -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一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挺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鹏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桃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来足,形容尚小,其仅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1)写出下列人物的姓名。
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______。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写的是:_________。
(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其中,“可叹停机德”写的“金陵十二钗”人物是___;“堪怜咏絮才”写的“金陵十二钗”人物是________。
【答案】 (1). 李纨 (2). 探春 (3). 薛宝钗 (4). 林黛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1)李纨,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贾探春,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红楼梦》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指的是薛宝钗,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是说她是个才女。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1.下面是某洗衣房操作流程,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 25 -
【答案】洗衣房首先上门收集布草,之后进行分拣,对需要预处理的进行预处理,接着进行水洗、烘干、烫平,未能洗净的要返洗,然后包装好,运送到客户手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洗衣房操作流程。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流程图的走向方向要符合逻辑。最后要注意要求: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连贯,要体现出语言的简洁,不要超过要求字数的上限。
四、写作
22.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如果说,贝多芬因《欢乐颂》而感到欢悦,梵高因向日葵而感到欢悦,李白因诗文美酒而感到欢悦,中国女排因挥洒汗水而感到欢悦……那么,你呢?在你这十几年的生命体验中,因什么而感到过欢悦?又有什么感悟、思考?
请以“因_______而欢悦”为题,在空白处补充一个主题词,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因旅行而欢悦
行走天下,悦由心生。
——题记
我向来喜欢旅行。而使我感到欢悦的,也并非某次特别的旅行,而是旅行这件事本身。那种独处异乡、无拘无束、静观风云的惬意与享受以及游历各地所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满足感让我心生欢悦!
- 25 -
旅行让人饱览历史的剧变沧桑。两年前我和同学几家利用十一长假自驾去了晋陕两省。我们停驻在黄河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碛口。晋商繁华过后,这小小的城镇也逐渐走向没落。至今只余下一些颇为无聊的景点和黄河日夜不绝的涛声。那天早上,和四五个同学无事可做便爬上了野山。我至今已不记得这山是叫“卧虎山”还是“卧龙山”,但上到半山腰后看到的景象却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转过身的一刹那,我看到黄河就在眼前静静流淌。那曾几何时怒吼叫嚣着宣然昭示自然的威力的大河,那记忆中代表了战斗、厮杀、流血的魂魄的大河啊!居然就这样,安静地蜿蜒在连绵的群山中,在初晨的阳光下泛起细碎的波光,平和而沉稳。我不由得从心底里蹦跳着跃升出一种喜悦,因为这别样的黄河让我明白了,旅行没必要站在历史的波澜处、转折点,也可以来碛口这样的一个地方,看那繁华世外的人和景,感受你身上没有的那种沉着的气质,静静观赏,然后安然收获。
同样,旅行所带来的欢悦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全新体验。世界上的每一座城市都可以被人格化而具有不同的性格。体会这些性格于我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伦敦的气息是扑面而来的。这种气息始于我呼吸到的第一口新鲜空气,感受到的第一缕阳光。它深沉内敛,淳朴厚重,又氤氲着不同寻常的高雅。那雨季的缠绵让我如醉如痴。
巴塞罗那是极热诚、极张扬的。我整整五个小时流连于圣家族大教堂间,建筑师高迪对光和影的设计,对自然美的把握,对完美的强烈信仰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内心的每一寸空间都被快乐的音符填满。
阿姆斯特丹的独特难以言喻。小国临海,便孕育出不羁的灵魂,随风飘荡,美得摄人心魄。
还有里斯本那寂寥又静好的海滩,艾菲尔铁塔塔尖严寒也抵挡不住的浪漫温情,马德里市中心塞万提斯的大师塑像,那是整整一代人精神文明的栖身之所……
与其说旅行是物质的消耗品,不如说是精神的奢侈品。有些一个人的旅行,不用一分一文却也欢悦。
老同学跟我讲,他有一段时间因不知学习的意义而分外痛苦,便逃掉了下午的三堂课,随意在平安大街上游荡了许久。他看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也感悟很多。想不通的一下子豁然开朗,昏黑幽暗的角落也因眼界更高而毗邻阳光。我发自内心地替他感到高兴。
这,又何尝不是欢悦的旅行呢?是心底因纵览众生而收获平静,获得灵魂的净化的旅行!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灵魂的滋养和修行,是一次心灵的歌唱,因此而收获的欢悦是独一无二、难以言表的,在记忆的长河里泛起星星点点的璀璨,每一次亲临其境,都是周身的溢彩流光。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先要分析材料,然后注意做到“三步五条”:审题(明确题意)、选材并确定中心、列好提纲并确定详略。在此基础上注意五条:题目准确新颖、开头和结尾照应、用词修辞准确生动、条理逻辑顺畅、布局详略得当。
本材料先用排比句,写古今中外的无数个人和团队都或因创作、或因才情爱好,或因奋斗拼搏……而感到欢悦。提示考生欢悦的原因各有不同,取决于人的追求、才情、理想、喜好等。“你呢?在你这十几年的生命体验中,因什么而感到过欢悦?又有什么感悟、思考”则要求考生回望生命中的那些点滴的欢悦等心灵财富,并分析原因,表达感悟、思考,并用记叙文或议论文作文。“欢悦”的内涵很丰富,那些让人顿悟、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都可以,故考生可补充的主题词很多,可以是一件事、一个物,也可以是成功、思考、微笑等状态或动作表情等,考生注意要把题目补充好。
立意:
因奋斗而欢悦
因理想而欢悦
因旅行而欢悦
因奉献而欢悦
因读书而欢悦
因做志愿者而欢悦
……
素材:
1.“加油!加油!”快看哪,那些平常在教学中不苟言笑的老师,现在正脸涨得通红,扯着嗓子卖力地为自己班上的同学喊加油呢!老师身旁围着密密麻麻的人,也同样在为选手加油打气,那激动的神情,就像他自己在比赛中一样。运动员们咬紧牙关,头上不断渗着细汗,双腿的肌肉因剧烈运动而不断抽搐,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冲!冲!冲!不断拼搏,不断超越,让我们因拼搏而欢悦,因超越而欢悦!
2.旅行的欢悦,并不是因为少年游戏所纵情发泄的欢笑、肆意燃烧的热情,它也不是所谓的“没了作业和学习”的浅层的自由,而是心底因行走天下而收获的欢愉和感动,是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
- 25 -
3.是的,茫茫天地间,只余我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相伴。倾听着清晨那些翠鸟的啼叫,欣赏着小路旁草叶上露水的滚聚、滴落,伸手轻抚着高粱叶的滑润…….此刻,我感到了大自然带给我的欢悦。你体会过因大自然而欢悦的心情吗?
结构:
本题要求限补充主题词,并在行文中阐明该主题词给自己带来欢悦原因,行文可议论,可记叙。如写“因阅读而欢悦”,考生可在开篇用“人生就像一片大海,那么欢悦便是这海面上泛起的朵朵洁白的浪花,美丽而撼人心魄。而我最欢悦的还是阅读”。然后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你听到太虚幻境上的渺渺私语了吗?在最美的青春邂逅,亦在开到荼蘼时花朵凋谢的叹息”引出自己阅读《红楼梦》的欢悦之感。接着可写阅读《瓦尔登湖》所获得的的心灵纯净、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所获得的天人相融之感……文中结尾时,可用“翻开一册好书,犹如品尝一杯隽永的清茶。让我继续沉醉在书的世界,收获欢悦、欢悦……”来收束全文,耐人寻味。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人们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作者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作文类别划分更准确,也可避免作者千题一文的套作现象。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6页
-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724页
- 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1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2021-06-0721页
-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19-2022021-06-0711页
-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2021-06-0710页
- 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2021-06-0714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2021-06-0723页
- 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724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2021-06-0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