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实验班)试题卷 ‎ 2018.1‎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 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 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的世界中找回了“我”。‎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琵琶行》中,自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B.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足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地界的联系。‎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张爷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 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撕打起来。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5分)‎ ‎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 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完全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为阉人徐成养子。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渤海蓨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仆射。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构营之制,皆委隆之。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诏皆如表。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隆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而群小讙嚣,隆之惧而止。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文襄作宰,风俗肃清。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任既久,知有冤狱,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因从驾,死于路中。竟不得谥。‎ ‎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领,兼任某职务,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如“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 C.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赞誉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蓨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环城郭而流,增设水碾等水利设施,这些举措对当时的百姓很是有利。‎ C.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群小叫嚣反对,他畏惧而停止。‎ D.齐文宣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等人的诋毁。文宣帝在位之时,高隆之时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 (2) 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 E.这首词语言虽然明白如话,晓畅自然,具有民歌特色,但用词艳丽。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 ‎15.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 ”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尔法诺表示,朝鲜大使必须离开意大利,以便让平壤知道,如果再一意孤行,将无可避免地遭到孤立。‎ ②“戏曲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各地的展开如火如荼。这些文化惠民的措施使得有迫切文化需求的最基层的群众享受到了艺术发展的成果。‎ ③在自由组合成队的过程中,由于王乾同学平时性格孤僻,平时危言危行,让人捉摸不透,没有人敢于与其同组,完成这次合作探究的任务。‎ ④办公室的小卫耳软心活,但凡看到办公室同事有为难之事,他都热心热肠,主动帮助对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故而备受大家欢迎。‎ ⑤石晓菲出身在书法世家,她擅用长锋,用笔酣畅,圆转遒劲,又时而放荡不羁,龙飞凤舞,跌宕生姿,法中有度。‎ ⑥在这个冬雪飘飞,梅花绽放的南方小城,张升和阔别了十年的几位好友相聚于此,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共叙天伦之乐。‎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术,在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 ‎.家尊将于明日在富兴酒店大厅举行七十大寿的祝寿活动,特嘱咐我邀请您如果时间方便,还请光临参加此次活动。‎ C.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D.与第一部的让观众意犹未尽相比,两年后的《战狼2》诚意满满,票房爆炸剑指60亿,吴京也因此一战封神,堪称狗尾续貂之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① ?它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的一种技术,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简单来说,② ,比如骨骼特征、眉毛高度等,通过比对输出结果。目前,③ ,对于准确率要求极高的金融支付等领域更加谨慎。因此,在这个刷脸时代,人脸识别的创业者还有一段漫长的突围之路。‎ ‎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小张,当面口头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8年,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其“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为政以德”的政治理念、“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和合天下”的崇高理想、“见贤思齐”的道德主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而且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你有机会与孔子进行一次促膝长谈,你会与他谈论什么话题? ‎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你和孔子(主客问答)两人对话的形式,或者以给孔子写一封信的形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期末高三实验班语文参考答案 一、【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一)‎ 1. ‎(3分)B   B项“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错误,而又不应该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 2. ‎(3分)D   D项错误,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 ‎ 3. ‎(3分)C  “只要……就”改成“只有……才”,“一定”过于绝对。 ‎ ‎(二)(14分)‎ ‎4.(3分)C(没有外貌描写)‎ ‎5.(5分)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推动情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为张爷误会“我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 ‎(每点1分,答到4点给满分)‎ ‎6.(6分)‎ 对家族整体层面的影响:“偷鸡事件”中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大伯三兄弟在纸厂任劳任怨,在黑龙江扎下了根;‎ 对家族个体成员的影响: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大伯极力保护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对家族整体和个体的影响各3分)‎ ‎(三)‎ ‎7.B。(3分,解析: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5分。解析: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 9.(4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四、古诗文 ‎10. 【答案】C 正确断句为: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11. 【答案】D 【解析】题中D 项错误,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12. 【答案】D 【解析】题中D项,表述错误,文宣帝没有即位前,高隆之常对他流露出轻蔑的神态,他即将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大臣们都认为不应该,隆之也在持反对意见的人当中。‎ ‎13.【答案】‎ ‎(1)先前,文襄帝高澄重用崔暹、崔季舒等人。高澄去世后,隆之启奏文宣帝,想加害崔暹等人,不被文宣帝同意。(“委任”、“崩”、“启”、“加害的宾语是崔暹等人”“见许”各一分)‎ ‎(2)崔季舒等人依然因为过去的矛盾,说高隆之的坏话:“高隆之每见到告状的人,往往都表示同情,以显示不是他就不能裁决案件。”(“隙”、“谮”、“哀矜”、“裁”、“不是他,则他人不会裁决”各一分)‎ ‎14.BE(B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E项“艳丽”错误,本词语言质朴。)【评分标准】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15.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6.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食)‎ ‎(5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错、漏、多字该空无法不给分。)‎ ‎17. 【答案】C 【解析】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耳软心活:耳朵软,心意不定。指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18. 【答案】D (A项句式杂糅,“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或“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项成分残缺,“导致”后面缺失宾语中心语“的问题”。C项。主谓搭配不当,删除“问题”或将“成熟”改为“解决”。)‎ ‎19. 【答案】B 【A项中“于百忙之中”为敬辞;C项中“鼎力相助”为敬辞;D项中“狗尾续貂”意为“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明显不符合语境】‎ ‎20. 【答案】①什么是人脸识别 ②人脸识别就是从图像中提取面部特征关键点 ③人脸识别在技术上还存在较多漏洞 ‎【解析】①处是一个问句,结合后一个句子,再综合本段文字阐述的中心话题,不难看出开头两句是要给“人脸识别”下定义。②句要注意“包括图像采集、特征定位、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和“比如骨骼特征、眉毛高度等”两处,明显是说“人脸识别”要捕捉面部特征。③句结合“对于准确率要求极高的金融支付等领域更加谨慎”可知应为强调“人脸识别”目前还不够安全,因为存在较多技术上的漏洞。‎ ‎21.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 ‎(共6分。内容:“提供”“加工”“交接”每个分项内容1分,共3分;语言得体,合 理使用敬辞、口语,2分;语言连贯,合理使用关联词,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2、作文:‎ ‎ 卷面严重涂抹不洁或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作文分数可以打到36分以下;作文完全偏离题意的,不超过36分;作文部分内容偏离题意的,不超过42分;套作,20分。确认抄袭的作文,可以打0分;其它情况酌情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是宦官徐成的养子。他后来立下了决定朝廷命运的大功。高欢命他为自己的兄弟,他便说自己是高欢的同乡,渤海地人。‎ 当初,行台于晖命他为郎中,他与高欢交情很深,互相寄托心事。后来,他跟着高欢在山东起兵,多次升迁,任并州刺史。进入朝廷,任尚书右仆射。他又任营构大将,用十万工役拆掉洛阳的宫殿,将砖瓦木料运到邺城。邺城建筑的规模形状,高欢都让他来负责。他又建起长堤用来防止洪水泛滥;又开挖河渠,引出漳河水,围绕京城流过,并在渠上建造水碾水磨,对百姓很有利。‎ 北魏自从孝明帝孝昌年以后,天下骚乱,多灾多难。朝廷的显贵们多凭借常侍这个职务,在帽子上加貂蝉的装饰。隆之上表请求解除自己侍中的职务,并陈奏所有凭借侍中职务增加帽子上装饰的,也希望能够停止。朝廷都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自从国家多事,冒名顶替,窃取官职的人不可胜数。他上疏请求朝廷进行检查,十来天时间就查出五万多人。而那些冒名顶替的小人却气焰嚣张,隆之因畏惧而停止了检查。朝廷下诏,命他监修起居录,晋封为司徒。‎ 东魏武定时,他被任命为尚书令,迁任为太保。文襄帝高澄任宰相,朝廷旧有的风气全被肃清。而高隆之却不断收受贿赂,高澄在尚书省对他大加责备。北齐受东魏禅让,建立新朝,高隆之晋升爵位为王。不久,以原来的职务任录尚书事,兼领大宗正卿,负责监修国史。他喜欢玩弄些小的技巧,对于朝廷的仪仗,百官们的服装样式,不断有所改变,但却不遵守典章故事,因而遭到非议。他在射箭的靶子上树立三个人的形象,以增加射手的勇气。文宣帝曾到山东,因到靶场射箭,对隆之说:“箭靶上可以作猛兽的形象,以保存古代尚武的精神,为什么成天对着人的形象射?”隆之听了无言以对。‎ 先前,文襄帝高澄重用崔暹、崔季舒等人。高澄去世后,隆之启奏文宣帝,想加害崔暹等人,文宣帝不同意。文宣帝认为他是有德望的旧臣,将朝廷的事情委任给他。崔季舒等人也因过去的矛盾,攻击他说:“高隆之每见到告状的人,都表示同情,以显示不是他就不能裁决案件。”文宣帝听后,认为他担任官职已经很久,如果知道有冤枉的案子,应该向朝廷申奏改正,何必沽名钓誉?这不是大臣应有的品质。天保五年(554),朝廷禁止他到尚书省去。另外,文宣帝没有即位前,高隆之常对他流露出轻蔑的神态;他即将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大臣们都认为不应该,隆之也在持反对意见的人当中,文宣帝早就对他怀恨在心,让壮士们打了高隆之一百多拳,然后放出来。因为跟随文宣帝外出,所以死在路途上。朝廷追赠他为太尉、太保、阳夏王,竟没有给他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