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从 1969 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 历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 5G 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 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 或缺的“福器”。 以 5G 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随着用户与 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 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有近 50 亿物件实现了互联。据预测,到 2020 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 2.2 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但与此同时,物联网 “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易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 愈脆弱”的特征。2017 年 9 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Armis)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 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 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 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 53 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 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互联网 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据统计,2015 至 2017 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 代。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一旦单个数据发 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2018 年爆发的“脸书数据泄露门” 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BruceSchneier)2018 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点击这里杀死所 有人:超级连接世界中的安全和生存》。书中描绘了一幅物联网时代的末世景象:利用电脑 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等等。在万物相连的情况 下,万物都是“电脑”,这预示着万物皆可为“凶器”。不同终端在互联连接的同时,也将 原本是由单个终端所承担的风险向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等量转移”,这使互联网时代“愈连 接愈脆弱”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为物联网时代的“万物皆凶器”。 微软公司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平均每年要为网络攻击所造成 的损失支付 40 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在数据流动性空前增强、攻击 表面急剧扩大的 5G 时代,如何有效保障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安斌《5G 时代的物联网安全》,“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 年 3 月 26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5G 这项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快捷,成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福 器”。 B. 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使人类进入了物联网 时代。 C.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智媒时代,但也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风险,使网络被攻击起 “连锁效应”。 D. “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促进了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也使人类身处于“数据海洋” 的时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回顾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并肯定了互联网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 B. 文章重点分析了 5G 技术的突破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和弊,为人们正确使用 5G 技术提供 了借鉴。 C. 文章引用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所著书的内容,证明了互联网可能给未来带来巨大的 风险。 D. 文章分析了物联网和数据传输的特点及带来的风险,并举出实例和相关论著证明,最后 引出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但在万物相连的情况下,万物皆可成为“凶 器”。 B. 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来 愈差。 C. 随着 5G 技术的日益普及,物联网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 当务之急。 D. 人类将利用电脑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进而 毁灭自己。 【答案】1. C 2. B 3. D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5G 这项技 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快捷”错误,选项张冠李戴,第一段说的是“互联网…… 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由此可知,“5G”应为“互联网”。B 项,“互联网通讯技 术的应用,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使人类进入了物联网时代”错误,选项 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以 5G 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 的速度。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D 项, “‘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促进了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也使人类身处于‘数据海洋’ 的时代”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 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很大程度上”指主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文章重点分析了 5G 技术的突破给社会发展带来的 利和弊……”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来看,文章的重点是分析了物联网时代,特别是 5G 技术的突破,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 项,“人类将利用电脑杀人…… 进而毁灭自己”错误,选项曲解文意,“利用电脑杀人……”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犯罪情形, 但未必是多数人的行为,故不能说是“人类”的行为。另外“进而毁灭自己”的推断,也缺 乏依据。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一部汽车的组装需要各大洲 20 多个经济体提供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 1500 多个大公司和 15 万家中小企业的协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被遗忘的 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可以说,对于企业,参加进博会绝不是一 时之计,而是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的必然之举。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也绝不是 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未来是什么样子? ”进博会上的不少企业都在尝试用最新的产品、前沿的科技、精 心的设计,给出自己的解答。“会飞的汽车”引发未来交通方式的遐想,乒乓球机器人拓宽 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 WiFi 快 100 倍的 LiFi 技术让人期待,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 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疲分析仪……因为进博会,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对“美好生活” 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开放合作不仅是增强国际 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盛玉雷《开放,感受进博会的“磁场效应”》,《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9 日) 材料二: 中国近年进出口贸易情况 (摘自安永事务所《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一经贸升级转型释放市场潜力》报告) 材料三: 对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进博会带来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有助于优化国 内商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 让 中国企业在与世界一流产品及服务的对标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更加坚定了高质量 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此前有声音认为,不断扩大的进口或将对国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带来更大冲击。事实上, 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客观上也形成了“鲶鱼效 应”,倒逼国内那些犹豫不决的低端过剩产能退出或转型。 唯合作才能共赢唯变革才能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完 善。进博会上,中国政府为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免费展位,帮助它们展示最具本 国特色的优质产品、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摘编自顾阳《进博会,我们明年还要来》,《经济日报》2018 年 11 月 10 日) 材料四: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 25313.3 亿元,同比增长 8.5%。 其中,出口 8415.7 亿元,增长 13.6%;进口 168976 亿元,增长 6.1%;逆差 8481.8 亿元。贸 易逆差的长期存在,或许能解释服务贸易为何较少被人提及与关注。然而,李俊认为,此次 进博会的“不一般”之处就在于特意为服务贸易预留一个展区,这表明了中国扩大服务贸易 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可以轻松地在国内找到特定领域的专才,这是许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条 件,也是人力资源大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独特优势。”他说。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对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市场的多元性和兼容度提 出了更高要求。 (摘编自《李俊:为世界提供一个无差别“公共产品”》,《文汇报》2018 年 1 月 1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进博会可以说是各国企业拓展中国 市场、寻找发展蓝海的契机。 B. 进博会上展出的“会飞的汽车”、乒乓球机器人、LiFi 技术等打开了我们对“美好生 活”的想象与思考,说明不少企业对未来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 C. 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让各国企业能够分享商品与服务,我国本土企业也得 以在对比中寻找发展的方向。 D. 我国服务贸易较少被人提及与关注,其原因是贸易逆差长期存在,二是中国缺乏扩大贸 易的决心与勇气。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汽车需要各大洲 20 多个经济体的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 1500 多个大公司和 1.5 万 家中小企业的协力,说明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B. 2017 年,中国商品进出口同比增长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中国进出口市场规模 庞大,且增长潜力巨大。 C. 进博会成功举办,在加快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步伐的同时,不断扩大的进口也 将对国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带来更大冲击。 D. 进博会上,中国政府为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免费展位,帮助他们共同分享中 国发展红利,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 在进博会成功举行的机遇下,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请结合材料提 出合理建议。 【答案】4. D 5. B 6. ①采取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主动扩大进口;②企业要找到差距,明确方向,提升产 品与服务质量:③低端过剩产能需寻求转型,变革创新:④扩大服务贸易,提升竞争力;⑤培养 适应多元市场的各类人才。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 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 别。题中 D 项,“其原因是贸易逆差长期存在”错误,“二是中国缺乏扩大贸易的决心与勇 气”无中生有。原文材料四“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或许能解释服务贸易为何较少提及与关 注”,“或许”不代表一定;原文“李俊认为,此次进博会的‘不一般’之处就在于特意为 服务贸易预留一个展区,这表明了中国扩大服务贸易的决心与勇气”,并不是选项中说的我 国服务贸易较少被人提及与关注的原因。故选 D。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 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 B 项,“七年 来的最高增长水平”错误,故材料二的图表可知达到最高增长水平的是 2010 年。故选 B。 【6 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 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在进博会 成功举行的机遇下,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根据 文中的句子“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也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 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让中国企业在与世界一流产品及服务的对标中,找到了差距,明确 了方向,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倒逼国内那些犹豫不决的低端过剩产能退 出或转型”“这表明了中国扩大服务贸易的决心与勇气”“这对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市场的 多元性和兼容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爷 刘建超 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 茶爷卖茶,红茶、録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茶爷自己一年四季, 杯子里就泡毛尖。 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老街人都知道,茶爷请茶也是有讲究的。 茶爷请客有两种说法,茶爷举举手中的杯子说,有空去我家里喝茶啊。这话是客套。你 去也行,不去也行。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 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 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 胡老板说,这主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 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壮汉梗着脖子,推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 拿你的东西吗? 茶爷看看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 爷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了让他们看看。 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他来了以后那枚古金币不见了。 茶爷喝了ロ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 扭头出门。 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着茶爷走出店门。 茶爷家在老街八角楼旁,一个典型的老街四合院,院子当中放着个根雕制成的茶台。茶 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 茶,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刚才走得也急,已经是 汗珠子顺着脸频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 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进。 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 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茶爷,我得用下您家的厕所,憋得慌啊 茶爷指指方位说,去吧。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 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 钱币滑落到你的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壮汉呆立着, 涨红了脸。接过钱币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 夫人来收拾茶具,说,我都看出来了,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了,不然裤子提那么高? 茶水喝多了,肚子圆了,钱币就藏不住了。 茶爷站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说,我去叫华文华武来喝茶。 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在老街开了间摄影工作室。去年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一 处房产。兄弟俩因为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啊,有位贤人머王好古,他在《汤液本草》中 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一壶绿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 喝喝茶。 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 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你俩 7 岁的夏天,想起啥没 有? 哥俩 7 岁的夏天,一起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水很急 华武扑腾着喊叫。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 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 茶爷说,华文你小子也不会游水,还往河里跳。华文说,我是哥哥,我不让弟弟死。 兄弟俩面对面,又喝了一碗清茶。 茶爷换上第二壶茶,说,来尝尝乌龙茶。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 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让人神清气爽啊。 你哥俩再想想,17 岁,17 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华文华武 17 岁那年一起参加高考。哥俩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哥俩家境窘迫,靠 母亲打零工度日,供不起两个人上大学。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 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 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 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号啕大哭。 茶爷喝口茶,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 老街有了新的俗语:茶爷请客——你得有肚量。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语精炼,主要是通过两个事件来塑造茶爷这一形象,情节紧凑而集中。 B. 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简洁又不失生动,其中对于喝茶壮汉的描写尤其生动传神。 C. 小说通过茶爷夫人之口揭示茶爷让壮汉喝茶的原委,也对茶爷形成一种衬托。 D. 小说通过茶爷的叙述交代华氏兄弟的情谊,这些往事也帮助他们化解了矛盾。 8. 文中的茶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9. 请探究小说结尾:“茶爷请客——你得有肚量”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7. D 8. ①茶爷对茶道非常了解。茶爷,祖上三代都经营茶货铺子,卖的茶种 类繁多,也爱喝茶,茶道非常了解。②茶爷不计较利害得失。茶爷卖茶,自己却常请人喝茶, 可见茶爷并不计较利害。③茶爷热心助人。茶爷帮胡老板找回古钱币,帮华文华武恢复关系, 足见茶爷热心助人。④茶爷深沉睿智。对待壮汉偷窃古钱币的行为,茶爷并未直接戳穿,而 是借由喝茶让其出了纰漏,足见其睿智。⑤茶爷为人有威望。茶爷辈分很大,了解镇上人情 世事,做事得体,有足够的威望。 9. ①前文的壮汉偷盗金币,是因为心术不正,没有肚量,后来露馅,也是因为肚量不够; 而华氏兄弟矛盾化解,正是因为两人均有肚量。以此句结尾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紧凑。②文中的多起事件得以圆满解决,都是因为茶爷的肚量和胸襟,以此句结尾使 茶爷肚量大的人物形象更突出。③茶爷之所以德高望重,主要是因为他肚量大,能容人容事 解决问题,以此句结尾点明了全文做人做事要有肚量的主题。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 项中“小说通过茶爷的叙述交代华氏兄弟的情谊”说法有误。文中茶爷只是提醒两人回 忆,具体的情节是通过插叙交代出来的。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 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 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 可。 本题,可以从茶爷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爱好习惯中分析出其形象特征,“茶爷好客,常 请人喝茶。”“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随时都积极 主动的帮助老街上的人们解决问题。可见茶爷热心肠,有威望。 茶爷经营茶货铺子,不在 乎赚钱多少,而“只是念想,能闻到祖辈留下来的气息”。可见其淡泊名利。在“壮汉藏金 币”事件中,巧用喝茶让金币自然掉落。在“华氏兄弟消除误解”情节中,茶爷没有进行枯 燥的说教,而是利用回忆往事来唤醒兄弟俩的亲情意识,从而化解矛盾。可见茶爷解决问题 讲究方法,有肚量,有胸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 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 析。 这一句话与上文壮汉偷到金币的情节进行照应,壮汉因为心术不正,所以偷盗,但又没有肚 量导致最终露馅,茶喝多了没有撑住。同时华氏兄弟化解矛盾,也是因为两个人均有肚量, 所以才使得矛盾化解和好如初,这些具体的情节能够与情节紧密照应,而且极为连贯,极为 紧凑。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情节事件都能够圆满的解决,是因为茶爷有着自己的肚量和襟怀, 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通过这一结尾,极其形象地展现出茶爷的性格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 为丰满。茶叶德高望重,因为自己有容忍的肚量,有宽阔的胸襟,能够容得下一切人和事, 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启示着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与人交往都需要这 种精神,这也是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所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我们以此为结尾,也 正式展现出这种具体的写作目的,凸显出文本的核心价值,使得主题更为鲜明,更为深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 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 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 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 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 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 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 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 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 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 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 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 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 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④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 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 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即言官。③公移,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 公文的总称。④雅意,本意。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B.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C.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D.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擢“罢”“起故官”进”,它们分别是指 “提拔”“被罢免”“官复原职”“升迁”。 B. 文中有多个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如“计”伤”“寻” “齿”分别是指“考 核”“为…感到伤感”“不久”“年龄”。 C. 文中的“嘉靖”“隆庆”“万历”都是年号,而第二段中的“十五年”是指“万历十五 年”,古人在记述时会省略表示同一年号的词语。 D. “自是囚无淹系”中的“淹系”,“系”指关押,“淹”意谓“被水淹”故“淹系”是 指囚犯被关押在水牢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河北发生饥荒,建议皇上减免那些额外的征派。年老时, 皇上还非常推重他的老成清德,格外看重他。 B. 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诟。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 他对刑部、大理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 孙丕扬品性刚正,力劾权臣。他弹劾权臣高拱;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他心生怨恨, 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节义坊的请求。 D. 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冯保与张居正,多次受到诬陷而落职, 后因真相大白,又多次起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巡按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抱憾不止,暗中示意西安知府罗织他的罪名。 (2)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 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 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 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 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 易后难的原则。 先掌握句子大意,即孙丕扬向皇帝上奏,受到皇帝褒奖,且从此“邢狱大减”有好影响。 “帝”为“报”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自是”意为“从此”,这是说上奏的良好结果,不应该和后面内容断开,排除 D 项。 句意: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不久,分条呈上减免刑罚和处罚的各三 十二项意见。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件大大减少。 故选 B。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 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淹 系’是指囚犯被关押在水牢中”错误。放回语境是根本,“丕扬以为狱多滞囚”,孙丕扬采 取了一些措施之后,“自是囚无淹系”,也就是说与关押在水牢是没有关系的,“滞囚”与 囚“淹系”就是前后相应的,也就是说“淹”与“滞”在此同义。“淹”表示“滞,久留” 的义项,如《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何可以淹留骑。故文中的“淹系”是指长期关押。 故选 D。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多次受到诬陷而落职,后因真相大白” 错误。结合“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 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 等分析,孙丕扬在得罪冯保、张居正后,自己以病辞官;有人本想诬劾孙丕扬,却因张居正 死而诬劾未成;起官“应天府尹”也不是因为真相大白。故选 D。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 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 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按”,查看、巡察;“御史按 陕西者”(定语后置句);“憾”,怨恨,不满意;“密”,暗中;“讽”,用委婉含蓄的 话暗示或规劝;“其”,代词,他的;“赃”,贪污受贿的行为。(2)“而”,连词,表转 折,但是;“已”,停止;“疏”,上疏;“既”,既然;“既不得请”需要补充主语“他”; “则”,连词,就、便;“于”,介词,在;“明年”,第二年;“径”,径直、直接。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考中进士。后被提拔为御史。曾经巡 按京都郊区、淮、扬等地,有坚劲的刚正不阿的品格。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 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生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 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来的官职。万历元年(1573)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任保定各府的巡抚。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察关隘,增设御敌的 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近 郊,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发 怒,万历五年的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朝廷)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 正的意旨弹劾孙丕扬。诏命起用为官时,调至南京任职。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 孙丕扬痛恨不已,就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属吏告知御史,属 吏(在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报告时,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才停止。孙丕扬起任 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1587), 黄河以北闹大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块作为食物的地步。孙 丕扬为之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 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 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的性命。”皇帝被 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 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 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件呈上刑部,第二天就 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送还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 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不久,分条呈上减免刑罚和处罚的各三十二项 意见。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件大大减少。有个宦官杀了人, 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 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的年高而有 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起来不批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 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 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 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 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 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 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 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 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 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 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 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 细辨析。 B 项,“无限懊恼”不对。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 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故 B 错误。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考生要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 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诗句的意思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 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这两句从正 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 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松皮作龙鳞, 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吕逸 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 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 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个十分精炼的句子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 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 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答案】(1)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3)无边落木 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皆、炬、焦、萧、 滚。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 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 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始生;二候, 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 符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萍是一味中 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 如白衣苍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 能说明农作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 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 空。于是,戴胜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 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 具有说服力。古文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 17 ),无数从寒 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期待着酣畅淋漓地释放。 17.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B. 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 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 D. 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 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 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19. 文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 ) A. 与众不同(异乎寻常) B. 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 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D. 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答案】17. C 18. A 19.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 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划线句子“不仅浮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关联词位置 不当,“不仅”移到“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匹配;D 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B 项,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 C 项, 前半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 们”不匹配。 D 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 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项,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意思, 可换。 B 项,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化, 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 C 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 以互换。 D 项,并无二致,形容没有多大区别。相差无几,形容彼此没有多大差别。此文中都有无区 别、无差别的意思,可以互换。 故选 B。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要求:请将画线句按下面例句的句式改写成表示充分条件的句子。 例句:如果没有事物情况 A,则不一定没有事物情况 B;如果有事物情况 A,则一定有事物 情况 B。A 就是 B 的充分条件。 【答案】①如果没有李将军(龙城飞将),则胡人(胡马)不一定不能度过阴山;②如果有 李将军,则胡人一定不能度过阴山。③“龙城飞将在(李将军)”是“不教胡马度阴山(胡 人不能度阴山)”的充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充分放开 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要求描述规定情境。 改写时注意题干“表示充分条件”的要求,句式上仿照所给例句,《出塞》的用典是关于李 将军的,他是“飞将”,战争的结果是“不教胡马度阴山”,条件可定为“李将军”是必有 条件,按照必有事物就必有结果的顺序组织下来即可。即如果没有事物情况 A,则不一定没 有事物情况 B。可以改为“如果没有李将军,则胡人不一定不能度过阴山”。第二步,根据 例句如果有事物情况 A,则一定有事物情况 B。可以改为“如果有李将军,则胡人一定不能 度过阴山。”最后是结论,A 就是 B 的充分条件,据此得出“龙城飞将在(李将军)”是 “不教胡马度阴山(胡人不能度阴山)”的充分条件。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本报讯(记者 刘婧)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 月 14 日,2019 年度“阿 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 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 的华人科学家。 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 学界的崇高荣誉。该奖项从 1984 年开始每年颁发 1 次,每次获奖人数仅为 1 人。王中林凭 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科学奖 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 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 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 年 6 月 14 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 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 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 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 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意义)等进行压缩,注意保 留以下关键信息。本题新闻材料共包含两个段落,第一段为新闻导语,介绍了新闻的主要内 容,时间:2019 年 6 月 14 日;事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 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二段共包含四句话,分别介绍了奖项意义、设置规则、获奖理 由和对其科学成就的评价。这里的关键句是评价意义的第四句。考生可将意义影响归纳为: 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考生依此分析作答,简洁流畅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这是蒲松龄对山东煎饼的赞 美。“鏊子烧热,面糊摊开,杂粮面糊快速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甜香…… 刚出锅的煎饼又脆又香,彻底放凉,就慢慢回软变韧。”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中对煎饼制 作工艺的介绍。 山东煎饼以沂蒙煎饼为代表,小麦、大豆、玉米、谷子、地瓜面都可以烙成煎饼,但凡 蔬食,无论荤素,都可以卷到煎饼里食用,可谓“兼容并包,无所不行”。当年“小米加步 枪”帮子弟兵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实那小米是被加工成煎饼的,因为只有煎饼便于携带, 吃起来方便,无需再支灶生火。 过去煎饼主要靠手工制作,耗时费力。随着生活节奏饼也更多地被端上了现代人的餐桌。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借助“煎饼”这一载体,完成写作。 (1)作为沂蒙学子,在城市就读大学后写给家人的信; (2)学校“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稿; (3)新闻报道《中国儿童:自信求新是优长,包容坚韧是短板》的读后感; (4)国庆节前夕,写给某位曾经在沂蒙大地战斗过的老兵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看似很大,其实和我们的生活 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常吃的食物——煎饼,它的身上就承载着悠久的文化意蕴。近 有《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之词,远有蒲松龄的的赞美之语,这些言辞让“煎饼”这一家常 食物具有了内在的文化价值,要想把这价值传承下去,必须借助现代科技,让“小众”变成 “大众”。 现实生活中类似“煎饼”的传统文化很多,它们的传承需要现代科技的辅助,才能走得 更远。可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 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石鏊上的面糊摊开,慢慢成形,蒸汽弥散,空气中浸润着 朴素的甜香,我不得不被这神奇的变化而震惊;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 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 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 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 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 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 四溢,回味无穷。 诚然,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 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 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 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 3D 打印技术在几 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便利。 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 文明增光添彩。煎饼只靠手工烙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 不出煎饼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 现代科技。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 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 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