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 学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测试题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8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
(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近代史开启之际,老大帝国愚昧颟顸,执迷于“夷夏之辨”,以“天朝上国”自居, 在西方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面前仍然自以为是,造成了“天朝的崩溃”。这种因过度文 化自信导致的“华夏中心主义”大大地阻碍了中国向先进的西方学习,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的 百年近代史。然而,这种历史叙述没有看到“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一度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 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
夷夏之辨,是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一。它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 “蛮”“狄”等部落。它产生之初,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但随着中华文化 的发展,不再以血缘的亲疏而以文明程度的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而且逐渐被广为接受。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在东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领先的地位。
久而久之便使得人们习 惯性地将中国与“先进文化”画上等号。然而,当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丧权辱国, 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 问题。
在此问题面前,如果仍然不假思索地将大清即是华夏作为无须怀疑的前提,那么大清便还是 文化先进之国,因此就没有必要向西方的“蛮夷”学习。即便要学习,最多也是学习器物上一些 优点,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换言之,华夷观在此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就起到了相 当大的阻碍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慢慢注意到西方列强不仅有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 明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大清是否在文化上也领先于西方列强便值得怀疑。中国首位驻外 使节郭嵩焘在深入了解西方社会之后,便感慨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 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 在他看来,中国已经沦为“夷狄”,而西方列强因为文化昌盛,俨然已有“华夏”气象。维新派 的代表谭嗣同、梁启超则将民主、共和制度视为辨认夷夏的重要标准,在他们看来,在与西方世 界的较量中,中国早已落后而成为夷狄了。
因此在这些“睁眼看世界”者看来,以地域定夷夏是不符合“夷夏之辨”的本义的;夷夏是 可以转换的;西方的政教风俗、伦常礼义并不逊于中国,甚至胜于中国;西方俨然已是“华夏” 而中国沦为“夷狄”了。而“夷狄”必须向华夏学习,亦即大清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明成果。 郭嵩焘从“夷夏之辨”的义理出发,指出“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西方)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
之无道,故可危矣”。从这个意义上说,“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并非完全扮演了阻碍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角色,它同时也给一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摘编自 2017 年 6 月 10 日《光明日报》章舜粤《“夷夏之辨”之于近代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满清帝国愚昧执着,坚守“华夏中心主义”,自以为是,造成过度文化自信,使得天朝最 终崩溃。
B.“夷夏之辨”将天下划为“夷”“戎”“蛮”“狄”等四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 观念。
C.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清王朝丧权辱国,统治者开始思考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 国家。
D.西方列强丰硕的文明成果,促使先觉者清醒地认识到大清帝国在文化上已经落后于西方列 强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分析“天朝的崩溃”的原因,得出了“天朝上国”的狂妄思想造成了屈辱的百年近 代史结论。
B.第四段从与史实相反的角度假设,推导出华夷观在当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起到了相当大的 阻碍作用。
C.引用谭嗣同、梁启超的观点,论证了在有识之士眼中,夷夏的角色已发生转换,中国已成 为夷狄。
D.结尾引用郭嵩焘的话,证明了“夷夏之辨”为部分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资源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满清帝国不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过度文化自信,就不会有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 的被动挨打的局面。
B.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以文明程度的差异取代血缘的亲疏作为辨别华夷的标准,是历史发
展的一种必然。
C.“夷夏之辨”既阻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也为一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有识之士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D.文章认为要以文明程度来定义“华夏”,这样便于清晰认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状 况,进而取长补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王老四 牟喜文 那时,王老四就像祥林嫂一样,镇里人看见她都绕着走。 沙田屿是个三省交界的镇子,
镇子不大,二百来户人家。毫不夸张地说,镇南头有人放个屁,
全镇人都能闻到臭味。可就是这么个小镇子,却整天人来人往,车流不断。王老四的父母一顺水
生下四个女儿,王老四排行老四,父母一看又是女孩,就懒得给她起个好听的名,成天老四老四
地叫,也是想把女娃当男娃养哩。王老四模样长得还算周正,高个,细腰,宽臀。可自打丈夫在
窑上被埋,三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后,王老四就像被施了魔法,走到哪儿呼啦一下人群就散到
哪。
也难怪,这个女人命太硬了! 像配合镇里人似的,王老四在找了儿子两年未果后,回到沙田屿,竟再没掉过一滴眼泪。寒
冬腊月,猎猎的北风卷着雪花,肆无忌惮地敲打着家家户户的窗棂,凶残、冷漠。街上,行人匆 匆,就连路过的汽车都喘着沉重的粗气,呼出的白烟转瞬间就被风吞没了。
镇东头,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响过,王老四的老四菜馆开张营业了。菜馆还算干净,八张卡 桌,里里外外就王老四一个人,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
王老四真能瞎折腾,败家娘们!有人风言风语。
可不是,等她把丈夫那点抚恤金败霍光了,就更没人要了!有人幸灾乐祸。菜馆开业两个月,
除了零星几个过路新手司机,还真没谁再踏进王老四的菜馆。如今,哪个司机没有自己的窝子,
一来,嗲声嗲气的姑娘陪着,好茶好水好烟伺候着。临走,还给拿东西,那态度,多好。
王老四一个新来的,咋能争过那些老油条?镇上收卫生费的李大姐劝她说,老四,不行咱报
停,歇业三个月,等来年春暖花开人多了再开张。
王老四惨笑了一下,说,李姐,不碍事。
李姐看王老四吧台里有一台新电脑,拍了拍,说,这家伙,真好!恐怕得好几千块吧?王老
四笑了笑,没吭声。
慢慢地,王老四的生意好了起来,可让人奇怪的是,路过的司机从别人家饭店出来,都兴高
采烈的。可从王老四的饭店出来,却个个红肿着眼睛,低垂着头,满腹心事的样子。
按理,吃得不开心,下次就不会再回头了,可司机不但回头,还带来了很多认识的同行。
王老四的饭店难道有啥猫腻?
那还能有啥?还是李姐站出来辟谣,还不是家常菜,就是比别人家干净点罢了。 但有一样,
王老四的菜馆只接待司机,其他人,一律不伺候。
乖乖,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开饭店的挑客人,还是头一遭听说呢!
两年后的一个春天,阳光明媚,风吹在脸上暖暖的。
老四菜馆门前的花池子里,各色鲜花开得正旺,火红的串红,一朵朵、一串串,红得就像天
边的晚霞,娇艳、任性。
这时,一辆警车唰地停在了老四菜馆门口,王老四养的泰迪狗兴奋地迎上去,围着下来的人,
不停地摇着尾巴。
王老四犯事了!爱凑热闹的老头老太太,呼啦一下就把王老四的菜馆和警车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女人和那么多司机,啧啧,咋样,这回出事了吧!
从警车上下来的,除了镇上派出所的刘所长,还有两个外地男女,其中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
女孩,几人拨开人群,快步走进老四的菜馆。
扑通一声,两个外地男女直接给王老四跪下了,说,恩人哪,谢谢您!
这是唱的哪出呀?
王老四也很激动,眼圈红红的,嘴里说,别这样,快别这样。说着,伸手去搀扶两人,可两
人说啥也不起来,还让小女孩也跪下,向王老四行大礼。
刘所长笑呵呵地说,好啊,老四妹子,没想到,真没想到,上大名鼎鼎的老四救助被拐儿
童论坛的群主竟是你!更没想到,你竟然把长途司机都发动起来了!
人们这才寻思过味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一下,两下,接着连成了一片……
时光如芬河水,默默流淌。与此同时,老四菜馆扩大了规模,从平房变成了三层小楼,陆续
招了二十几个服务员。一时间,热闹非凡,墙上的锦旗就像红云一样,铺天盖地。
这天,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菜馆门口。从外面买菜回来的王
老四和男孩四目相对,只看了一眼,她就怔在了原地……
(选自 2015 年《小说月刊》第八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设置了沙田屿这个三省交界之地,既能很好地解释这样一个小镇却是“人来人往、车 流不断”的现象,也为主人公儿子的被拐提供了合理性。
B.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女主人公开店由冷清而兴盛,暗线是寻找被拐的儿子,两条 线索直到最后一段男孩的出现才交织在一起。
C.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大有深意,如“墙上的锦旗就像红云一样,铺天盖地”,暗示了主 人公救助被拐儿童的行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D.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作者仿佛参与其中,无论是主人公还是次要人物, 他们的言行、心理都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
5.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合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说说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南仁东: 一眼万年
北京时间 2017 年 9 月 15 日 18 点 32 分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发出最后一个讯号。同一天,现 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FAST 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离世。
南仁东 1945 年出生在辽源市龙山区,1963 年,他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 线电系。“文革”之后,南仁东来到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2006 年,他被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2016 年 9 月 25 日,FAST 落成,南仁东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FAST 是他人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实际上并不是 FAST 成就了南仁东,而是南仁东成 就了 FAST。因为这个早已闻名国内外的天文学家的人生远比世界最大望远镜的镜面要来的宽广。
南老师是我采访过的最富有人格魅力的科学家,他的浪漫存在于他的各项科学研究中。他曾 得意地向我展示他的画作,他同样为此感到骄傲。南仁东先生从始至终都是一位浪漫的冒险家。
所以,这位老人一定更愿意因为天才构想和艺术成就出名,而不愿被描述成一个”勤勤恳恳、兢 兢业业”的劳动模范。但后面这点,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唇上留着一撮小胡子,从前喜欢穿一件很贵的黑色皮夹克搭配墨镜, 还拥有一套纯白色的三件套西装——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一位被认可的科学家。但他早已坐过这个 领域最受尊敬的位置:国际天文学会射电
天文分部主席。
他难以想象自己会成为某项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者,他是个讨厌负责任的家伙。对他来说, 大望远镜更像一个巨大、好玩的玩具,他只是很单纯的,想要看得更加宽广、更加深远。但做事 总是很难,20 多年前,几个重大的全球望远镜计划都不带中国人参与。所以当 10 多年前,十几 个灰头土脸的中国科学家经历了几个月的探索,终于从“大窝凼”的洞口钻出来看见头顶的那片 璀璨星空时,南先生一定会对“没有人仰望星空”这句话感到疑惑。
他实在不是统领全军的好人选,他太过完美主义,什么事都想做到最顶尖;他同时又是一位 悲观主义者,经常为别人夸大困难,担忧低估他人的能力。他做的不过是追寻宇宙的深邃,但之 前这些事过于琐碎烦忧。幸运的是,去年,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在他的努力下建成, 可以不必去看国外天文台的眼色了。
不太公平的是,相较于漫长的宇宙观测,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很多像南先生一样的天文工作 者,甚至没有亲自使用过经年建造好的仪器,人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但想必南先生并不遗憾, 尽管临了也没评上院士,但他的一生已经活得足够宽广,就像探寻宇宙的宽广需要先有内心的宽 广一样,他做到了这一点。
南先生度过了极好的一生,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他未曾拥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否则他一定会在 今年偷偷一个人驾驶它飞向太空,扭头看着身后望着他、尊敬地称他为首席的、目瞪口呆的家伙 们,哈哈大笑。
相关链接:
(摘编自王天挺《南仁东
①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简称 FAST,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
1994 年提出构想,历时 22 年落成。它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
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比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 10 倍,比被评为人类 20 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 Arecibo 300 米望远镜
的综合性能提高约 10 倍。FAST 将在未来 20—30 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摘选自百度百科“FAST”条目)
② 2017 年 10 月 10 日,北京四环外国家天文台的办公大楼里,由 FAST 捕获的来自 1.6 万光 年外和 4100 光年外的脉冲信号第一次向外界展示。这两个声音,让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 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FAST 正在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
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
(摘选自 2017 年 10 月 16 日《中国青年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提到卡西尼号火星探测器发出最后一个讯号,是为了暗示南仁东的去世,也突出 了他与天文工作的关联性。
B.作为一篇他传,文章既真实地叙述了传主的感人事迹,也大量采用了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 式表现了对传主的崇敬之情。
C.文章提到“但想必南先生并不遗憾”,这种转折,其实也委婉表达了作者对南仁东先生未 能评上院士一事的不满之情。
D.文章结尾作者构思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虽与前文的基调并不完全相合,却凸显了作 者心中南仁东的浪漫潇洒形象。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南仁东先生是勤恳努力的科学家,也是浪漫的冒险家,作者认为他的浪漫气质存在于各项 科研工作中,这种气质使得他坚定投身于 FAST 项目。
B.凭借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中国天眼能在世界 范围内保持二三十年时间的一流设备地位。
C.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南仁东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成功开启中国的“天眼”工程,强有 力的回应了中国“没有人仰望星空”的质疑。
D.FAST 已经成功捕获了脉冲信号,这是中国科学家“零的突破”,也是世界天文学发现的重 要突破,它开启了一个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E.传记文章贵在真实,所以文章对南仁东先生的缺点并不回避,比如他太过完美主义,又是 悲观主义者,因此并不是统领全军的好人选。
9.如何理解“不是南仁东成就了 FAST,而是南仁东成就了 FAST”,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 “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 “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 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 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思邈尝从幸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照 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 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 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 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五子侹、儆、俊、佑、佺以谒 思邈,思邈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太子詹事卢齐卿童 幼时,请问人伦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吏,可自保也。”后齐卿为徐 州刺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思邈初谓齐卿之时,溥犹未生,而预知其事。凡诸异迹,多 此类也。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 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
以针剂圣人╱和之以 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B.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 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C.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 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D.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 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京兆,古代的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京都及其附近所属地区。本文中应指唐代京都长 安及周边地区。
B.国子,有多个含义,一指贵族公卿子弟,二指国子学,三指春秋时的一位臣子。本文指的 是第一个含义。
C.方伯,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文中方伯指唐代刺史、观察 使等一类职务。
D.牲牢,指牲畜,古代行祭前需先将此类牲畜饲养于牢,故称牲牢。按祭祀者身份地位分太 牢与少牢两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思邈择时而出。在乱世,他避世隐居,辞不就官;遇明主太宗宣召,才肯接受任职。 B.孙思邈养生有方。九十多岁高龄,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死后颜貌不改。 C.孙思邈聪明博达。能述前朝事情,犹如亲眼见过;又预言后事,屡屡验证,非常神异。 D.孙思邈崇尚朴素。遗嘱薄葬,不设随葬品,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连牺牲用品都没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⑵ 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年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 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②麒麟:传说中的神兽,此指冢边的石塑麒麟。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起笔,描绘出风吹花落的暮春图景,既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之愁,也 展现了对个人仕途不顺和国家大难未平的哀愁。
B.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 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感。
C.颈联描绘了翡翠鸟在江上楼堂筑巢、石塑麒麟倒卧在地上的荒凉破败景象,昔盛今衰,诗 人借曲江的衰败暗喻了唐王朝的衰落,展现了自己的悲伤。
D.颈联与刘禹锡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 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朝代更替、盛衰无常的慨叹。
E.尾联直抒胸臆,表面上看,诗人表达了人生在世必须抛却浮名、及时行乐的思想认识,但 实际上这是诗人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之后的无奈选择。
15.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认为人生如同“ , ”,接着抒发了人生短暂、长 江无穷的慨叹。
( 3 )《 蜀 道 难 》 中 , 以 山 中 激 流 和 石 头 滚 动 的 巨 大 声 响 烘 托 蜀 道 之 险 的 两 句 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在有识之士看来,中国范儿就是理性消费,克.勤.克.俭.,真正去展示一个理想的中国人所应
有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②我们之所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而不是出于对传
统文化的迷恋和孤.芳.自.赏.。
③复习备考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对无论是简单的题目还是稍难一些
的题,都一点把握也没有,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④改革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深化改革必须真刀真枪,敢于较真碰硬,虚晃
一枪不行,花.拳.绣.腿.不行。
⑤当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甄别传统文化、剔除
其糟粕的过程,两者必须等.量.齐.观.,同时进行。
⑥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都是“双刃剑”,用好了能推.波.助.澜.,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用
不好,则会让企业风险倍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空巢老人生活寂寞,无人照料,如何让他们度过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快乐充实、保障充足 的晚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B.晋商对晋剧的发展功不可没,他们怀着深挚的乡土情结,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晋剧发
展构建平台,使晋剧艺术一步步走向成熟。
C.为规范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上路的危险行为,有关部门和企业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如不在 未成年人较多的场所投放共享单车等。
D.“雅筑品鉴”栏目将围绕匾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寻抢救、保护、创新和挖掘这一传统
文化样式的方式和途径,以期唤起国人的关注和行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某外地游客在广州老字号“陈添记”品尝了正宗的祖传爽鱼皮,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 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广州,一定还光临贵店。”
B.期中考前,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在同学们必经 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 8 人死亡,35
人受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
D.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
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 ① ,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
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 ② ;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
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
③ ,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
生基础的态度。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2017 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幕式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言人表示,只有 严字当头,才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市场自律机制,而有了企业主体责任,必将提升食品生 产保障水平,进而一定能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① 不是只有严字当头才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市场自律机制。
② 。
③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 800 字的作文。(60 分)
今年国庆,适逢苏轼先生诞辰 980 周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某班的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 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苏轼为什么喜欢西湖等课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最 后形成了 23 份研究报告:《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
据校方介绍,这类研究是该校的常态,学校从低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做小课题研究。此次研 究由老师参与指导,家长只提供技术工具等方面的细节帮助,调查报告都是学生独立撰写的。
有人质疑:“没有清华爸爸,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 也有人担心:“这样对他们的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吗?” 还有人指出:“从词语使用频率、苏轼为什么喜欢某处风景名胜之类问题进行研究,能真的
读懂苏轼的诗词吗?” 清华附小方面认为:“教育意味着尽最大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正是结合自身实际,力图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个性的最大可能的发展。” 某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学校长感叹道:“对我们这类地处农村、缺乏高学历家长资源和优质教
师资源的学校来说,组织学生做课题研究是一种奢望。”
请从上述观点中选取一个或二个进行思考分析,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学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测试题
语 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因果颠倒,原文说“过度文化自信导致“华夏中心主义”;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而非“四邦”;C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对应区间的相关信息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
2.B 解析:“从与史实相反的角度假设”错误,其实这一段看上去是假设,其实还是在复述真实历史,注意第4段与第5段构成转折关系,第四段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只有少数先进分子才不这么看。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3.A 解析:A项推断形式过于武断,缺乏逻辑依据,同时也显得条件不足,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被动挨打的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不能仅仅以“天朝上国”的骄傲心态作为全部原因。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做出推论的能力。
4.C 【解析】A三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跟沙田屿没有必然联系;B警车出现时两条线索就交织在一起了;D作者是作为局外人冷眼旁观的。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5.【参考答案】(5分)①渲染气氛,增强小说的感染力。② 情节上,暗示情节发展,第一处暗示饭店生意不好,第二处暗示结局。③前后环境形成对比,暗示主人公命运的转变。(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满三点给5分)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环境描写的鉴赏能力
6.【参考答案】(6分)①小说叙写王老四的饭店只接待司机,司机从王老四的饭店出来都红着眼,王老四的店里有一台新电脑等情节,已经为结尾埋下伏笔。②这个结尾也解释了王老四开餐馆的初始原因,也是十多年如一日不放弃的表现,更是开论坛、救助被拐儿童情节的自然发展。③小说结尾暗示了小男孩就是王老四早年丢失的孩子,呼应了文章开头王老四丢失孩子和寻找孩子的情节,使结构完整严谨。④结尾写王老四与男孩相遇的情景,凸显出好人好报、助人自助的主题,传递了正能量。
(答出三点,每点2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环境描写的鉴赏能力。
7.C 解析:作者讲到的“但想必南先生并不遗憾”是针对“人的一生太过短暂”而发,也是为了突出南仁东先生内心的宽广,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
【考点分析】分析综合
8.A C 解析:B项错在“独创的设计、独特的地形”,这两个条件并不能保证中国天眼的领先地位;D项错在“也是世界天文学发现的重要突破”,原文未体现,而且“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往往意味着其他国家已经取得相关成果,就谈不上世界范围内的突破;E项错在“文章对南仁东先生的缺点并不回避”,文章提到的这些只是“欲扬先抑”手法,并不是真的缺点。
【考点分析】分析综合
9 ⑴ “并不是FAST成就了南仁东”指FAST没有给南仁东带来更多的声望,实际上强调的是在该项目落成前,南仁东就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突出了南仁东的独特精神气质;
⑵ “而是南仁东成就了FAST”讲的是南仁东促成了FAST项目,使这一项目举世闻名,强调南仁东因为他的科学精神独特气质和追求历时耗时22年做成这个项目,贡献卓越。
【考点分析】理解句子含义,从字面义和深层含义角度出发。
10.C
11.B 解析:本文中“国子”指国子学(国子监)
12.A 解析:太宗授以官职,孙思邈也是固辞不受。
13.⑴ (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历历:分明;参:验证、检验,啻:只,止。大意分,2分)
⑵(孙思邈)死后过了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就,接近,1分;异:感到惊奇,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北周宣帝时(579),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627),征召他到京城,对他并无欣喜感激的神色而感慨,对他说:“从这可以明白有道德学问的人实在应当敬重,古代的仙人羡门、广成子,怎会是虚假的呢!”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659),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674)
,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孙思邈曾经伴随高宗到九成宫避暑,卢照邻就替他看守住宅。
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可以说是耳聪目明博闻通达的活古人。
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佑、孙佺拜望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会最先获得高官;孙佑会最后显贵;孙佺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此后的事情都跟他预言的一样。太子詹事卢齐卿孩童时,向他询问日后祸福,孙思邈说:“你五十年后会当上地方高级官员,我的孙子会当你的下属,能够自我保护平安。”后来卢齐卿当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当了徐州所辖的萧县县丞。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预言祸福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就预先知道了未来情况。他令人惊异的各种业绩,多半是这一类事情。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682)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14.B D 解析:B项对诗句的分析有误,“且”是姑且、暂且之意,并非“只管看”;“莫厌”莫厌烦,并非是“不推辞”。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回的悲哀,不是洒脱旷达。E项刘诗的景象并不荒凉破败,与本诗中的江上小堂苑边的景象不同,所展现的情感也不都是朝代更替。
15.物理:①春有始末,花有荣枯;②家国有盛衰,人事有兴亡。
思想感情:诗歌表面上写诗人感到世间万物的有常、得失难料,不思留恋官位荣华,而欲抛开世俗束缚、及时行乐,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这种旷达之语背后的有志难申、报国无门的悲哀。
16.⑴ 将军角弓不得控 ⑵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⑶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17. A 解析:①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②孤芳白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③“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④花拳绣腿:姿态好看而搏斗时用处不大的拳术,比喻外面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做法。⑤“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多用于否定句。⑥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8.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在物质和精神上快乐充实、保障充足”应改为“在物质上保障充足、在精神上快乐充实”。C项不合逻辑,“规范……危险行为”应改为“规范……行为”。D项语序不当,“抢救、保护、创新和发掘”应改为“发掘、抢救、保护和创新”。
【命题立意】该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19.D 解析: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中的话“逆境”“捶打”“烈火”“焚烧”
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项,在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事故家属作为正常人,情绪不可能稳定。“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之类用语十分不人道,无视人之常情,只会增加事故家属的痛苦。D项的“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① 何者为本,何者为末(2分)
② 两者是主从(或主次)、轻重关系(意思对即可)(2分)
③ 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注意句式与前文一致,1分)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1.②不是只有企业主体责任才能提升食品生产保障水平。
③不是只有提升了食品生产保障水平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以及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