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 头
冯骥才
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有第二条的狗。
黑头是条菜狗——模样太丑,说它都怕脏了舌头!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
北大关隆昌海货店里一位老伙计商大爷,在这里干了一辈子,如今六十多岁,称得上这店里的元老。他见黑头皮包骨头,瘦得可怜,时不时便叫小伙计扔块鱼头给它。狗吃肉不吃鱼,但这小崽子却领商大爷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几口,再朝商大爷叫两声,摇摇尾巴走开。这叫商大爷动了心。日子一久,有了交情,模样丑不丑也就不碍事了。
一天商大爷下班回家,这小崽子竟跟在他后边,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口。第二天照样如此,一连三天,商大爷明白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门一敞说:“进来吧,我养你了。”黑头就成了商家的一员。
商大爷很快把黑头喂得壮了起来。它很少叫,商大爷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从不叫它出门。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吓着人。
其实黑头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样凶,决不出院门,也决不进房门。整天守在院门里,房门外。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吓着人,耳朵却竖着,眼睛睁得挺圆。决不像那种好逞能的家犬,一来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个贼翻墙进院,它扑过去几下就把那贼制伏。
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讲礼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
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
那些天,商大爷家西边的厢房落架翻修,请一帮泥瓦匠和木工,里里外外忙活。他家平时客人不多,黑头没见过这场面,如临大敌,浑身的毛全竖起来。但又不能出头露面吓着人,便天天猫在东屋前,连盹儿也不敢打。待到上梁那天,商大爷请人把大梁抬上去摆正,跟着放一大挂雷子鞭,立时引来一群外边看热闹的孩子连喊带叫,拥了进来。
黑头以为出了事,突然腾身蹿跃出来,孩子们一见这黑头吓得转身就跑。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在门里门外混成一团,跟着就听见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爷跑过去一瞧,一个邻居家的男孩儿被挤倒,脑袋撞上石头门墩,开了口子冒出血来。邻居家大人赶来一看不高兴了,迎面给商大爷来了两句:“使狗吓唬人——什么人?”
商大爷是讲礼讲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话不好听,也得受着。一边叫家里人陪着孩子去瞧大夫,一边回到院里安顿受了惊扰的修房的人。
这时,他扭头一眼瞧见黑头,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杆子两步过去,给黑头狠狠一杆子,骂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辈子和人好礼好面,你把我面子丢尽了!”
黑头站那儿没动,两眼直盯着商大爷看着,忽然转身夺门而去,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商大爷把杆子一扔说:“滚吧,打今儿别再回来,原本不说是一条丧家犬吗?”
黑头真的没再回来。几天过去,商大爷心里觉得好像缺点什么,嘴里不说,却忍不住总到门外张望一下。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
又过了两天,房顶开始上泥铺瓦。黑头忽然出现在门口。这时候,商大爷去上班了,工人都盯着手里
的活,谁也没注意到它。
黑头两眼扫一下院子,看见中间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劲,朝那堆稀泥猛冲过去,“噗”地一头扎进泥里,用劲过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边。
待商大爷下晌回来,工人收工时,有人发现这泥里毛糊糊的东西,拉出来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黑
头,早断了气,身子都有点发硬了。它怎么死在这儿?什么时候死的呢?是邻居家弄死后塞在这儿的吗?
大伙猜了半天,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清楚。半天没说话的商大爷的一句话把这事说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还要面子,它这是自我了结。”随后又感慨地说:“唉,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选自2015年第4期《收获》)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条的狗”指黑头很丑,没有比它更丑的狗,另外它也不像其它的狗一样舍命救主。
B.商大爷最终收留了黑头,是因为黑头总是跟着商大爷,商大爷无奈之下只好收留了它,这也反映了商大爷仁慈的一面。
C.商大爷一气之下将黑头赶出了家门,产要是因为黑头伤了他的面子,但事过之后,他又为自己的行动而懊悔、自责。
D.小说语言朴实又不乏辛辣,取材于日常生活,着眼于人生道理,以狗喻人,讽刺了当时不知恩图报的现象。
2.小说多处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对比手法的作用。
3.商大爷说“它比我还要面子”,你如何看待商大爷的好面子?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碗羊肉汤
金 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
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6.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草 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心。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
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药的习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
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说:“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
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小部分。
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是邻里之间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株牛苦胆一样苦恼。
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
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五色五味的生命。
(选自2016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用一句话点出了草医和草药的关系,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
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草医在杏林中虽然地位最低,但草医常用一味草药去气死那些所谓的良医。
C.文章用牛苦胆比喻草医对一些珍贵草药可能会随草医的消失而消失的“忐忑和恐慌”,意在说明这些珍贵草药难于寻找。
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平相处的道理,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
8.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
9.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一、
1.C
【解析】A项,“指黑头很丑,没有比它更丑的狗”错,原文为“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B项,“商大爷无奈之下只好收留了它”错,商大爷收留它主要是出于仁慈,而不是无奈之下只好收留了它。D项,“语言朴实又不乏辛辣”错,本文语言朴实但不辛辣。“讽刺了当时不知恩图报的现象”错,本文的主题并不在此。学@科网
2.①将黑头与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对比,突出黑头的讲面子。②将黑头的外貌太丑与黑头的内心对比,突出黑头的心灵美好。③将黑头看家守门,对客人的态度与抓贼时情景对比,突出黑头的懂人事。
【解析】对比手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解答时首先要找到对比的双方;其次要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无非就是拿双方进行对比,突出另一方。到底突出另一方的什么,就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了。
3.①商大爷好面子是他讲礼面、懂规矩的表现。②商大爷过于讲礼面,他的讲礼讲面中包含了虚荣的成分,这导致他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③当今社会,知书达礼的风气受到冲击,我们应该保留优良的传统,但传统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死守。
二、
4.C
【解析】A项,“脱贫致富典型”不准,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B项,“肖像描写”文中没有体现;D项,“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5.①文章围绕“一碗羊肉汤”行文,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文章围绕标题“一碗羊肉汤”塑造人物形象,在市领导、刘乡长、张书记、县里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一碗羊肉汤”的关系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一碗羊肉汤”揭示文章的主旨,“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发人深思,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揭示文章的主旨。
【解析】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注意从文章的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从情节上注意文章的线索,人物的角度注意分析文章的各种人物的性格正是通过一碗羊肉汤来塑造的,主旨注意从农村脱贫致富存在的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科*网
6.①刘乡长作为基层的领导既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也有值得批评的一面;②他希望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在荒岭上建立牧场,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③他又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三、
7.D
【解析】A项错误在于,小说并未表露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的意思。B项错误在于,文章第二段“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病,即使是良医也没能治好,但有时草医却只用一味草药就治好了,并不是说草医用一味草药就把良医给气死了。C项错误在于,文章是用“那株牛苦胆一样苦恼”来比喻草医的“忐忑和恐慌”,而不是“用牛苦胆比喻”。
8.【答案】①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非常认真而又用心地给人治病。②行医不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③心地善良,收徒标准严格。④熟悉业务。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考查对文章形象准确把握的题目。答题时,要仔细从文本中有关草医的叙述文字、描写草医的动作、语言的文字中,分析其形象特点。比如,由草医“
特殊的医案”可看出草医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由求医者给草医送酒时,他不计好坏,还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等事可看出草医不计报酬;由在“我”问草医要不要收徒弟时,草医在经过考虑之后才答应这件事可看出草医收徒标准严格;由草医能精准概括的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可看出他熟悉业务。
9.【答案】①故乡的草医就像草药一样平凡、普通,②他们在杏林中地位最低,③可老百姓在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最容易请,④而且不讲究报酬。所以,文章说他们是一味平凡的草药。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平凡的草药”一语进行挖掘。根据文本内容,在文本中筛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