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 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
C. 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我们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范围失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B项,“进入中国”表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偏概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儒、道、佛三家,还包括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张冠李戴,第三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错误,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高发人群,又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跟儿女说多了,儿女会嫌太啰嗦,医生大夫也大多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去年一年就接诊了79.3亿人次。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医疗服务供给则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目前来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生病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退化,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
(选自《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人民时评)》)
材料二:
目前会议营销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会议营销的特殊性则令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十分挠头。
在会议营销现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在注册审批备案、标签标识声称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在日常产品抽检中都能顺利过关;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会议现场往往会有营销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把控,只允许熟悉的老人入场,执法人员很难进入现场取证。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会议营销本身并不违法,但往往会产生违反《食品安全法》经营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违法企业用严重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食药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分别负有相应的监管职责,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
(选自《保健品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材料三: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等。而往往那些忽悠人的骗子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打亲情牌,跟老年人唠家常,接着给老年人一些小恩小惠,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再然后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老年人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有的时候老年人会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低落的状态,行为都会受“从众心理”驱使,会盲目地购买。老年人相对更容易贪小便宜,且又有着太强的“自尊心”,即便知道被骗后也往往难以向子女启齿。就是很多骗局盯上老年人的重要原因。
子女可以多多陪在老人身边,耐心、积极地和老年人交流,使老年人感觉到安全与陪伴,并让老年人相信子女才是最可信的人。今后一旦有骗子要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与子女商量,减小被骗的可能性。
(选自《关于老人受骗我们可以做什么?》)
材料四:
老年人遭遇骗局后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
(选自《理财、保健品处处有陷阱 老年人缘何成诈骗重灾区?》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健品的营销往往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是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商业行为很难定性为诈骗;而口头的夸大宣传又很难取证。
B. 老人出现有病不首选医院、拿保健品当药品吃、宁可相信推销人员也不相信子女的怪现象,有老人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社会原因。
C. 许多老人对社会信息的摄取不全面,导致其与主流社会脱节,为了使自己不处于孤立状态,他们往往会“从众”盲目购买保健品。
D. 发觉自己受骗后接近五成的老人因为害怕被子女埋怨或难以向子女启齿而选择不寻求帮助,恰恰说明了子女与老人交流的欠缺。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怎样破解保健品销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答案】4. D 5. D
6. ①加强医疗服务供给建设,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医疗服务体系;②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③注重对老年人的思想引导,子女要多关爱关心老人。④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融入社会的机会,获得更多信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D项,“补足短板”不能仅靠“揣摩心理”,表述片面,根据原文“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环节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可见应该从“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多个医疗环节入手。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 “可是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商业行为很难定性为诈骗”理解有误,原文说“其中不少为合法正规产品,┄而企业人员在会议现场进行的违法宣传和销售等情形,又面临着定性难和取证难的问题”,可见难以定性的是用合法的方式销售合格的产品。B项,“有老人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社会原因” 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C项,“许多老人对社会信息的摄取不全面,导致其与主流社会脱节”说法因果颠倒,原文说“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可见是因与主流社会脱节导致不能全面获取信息。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怎样破解保健品销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据材料一“是补短板、强供给,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可见要加强医疗服务供给建设,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医疗服务体系;据材料二“政府应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和衔接的制度设计,尽可能突破取证、定性难题,防止因职责交叉造成监管缺失”,概括出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据材料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往往高度关注亲情、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等”,概括出要注重对老年人的思想引导,子女要多关爱关心老人;“老年人脱离社会工作岗位时间过长,往往与主流社会脱节,不能全面获取信息”,可见要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融入社会的机会,获得更多信息。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洗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
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免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
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剪完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的人。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少一些粗率。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用清冽的井水冲洗。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个新的走向了。
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气推移下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也随之准确。我不知道一个人戴着手套,怎么可能感受毫端在宣纸上提按、快慢的回馈,一切行为还是略去一些装饰才能存储优雅。一个想亲近古贤人的少年,吝惜自己的手,担心墨汁弄黑了手,担心冬日里的水过于寒冷,以为隔着薄薄的手套追寻古人并无不妥,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一群人在看旧日字画,一律戴上了手套。目光尽可以随意,对一双手却提出了要求——必须隐藏在手套内部,以保证抚摸时的安全。这些手套百人戴千人戴,内部外部早已不洁,可是没有办法,规定如此死板。如果一个人洗净了手,开合卷轴时,会对纸本的轻重、顺逆分寸把握得默契一些,周全一些。净手的低调而柔和的抚摸,被旧日的纸上纹路牵引着,进入内心最隐秘的深处。手套对于手来说,就是一层蒙翳,捂在里边久了,蔫了,不活络了,把它抽出来,洗洗,就生动起来。
又一个夜晚到来。我先是洗了一次手,坐下来整理一篇文稿。然后又洗了一次手,站着临写《杨淮表记》里的几个字。洁净的手指灵动地引导着柔韧的羊毫,点线简劲而出。我一直以为学书者不可不知汉隶,它是一个人笔下的筋骨,让一个人行笔时有了底气。接着,我又洗了一次手,意味着今夜的临写结束。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写自己每一次在阅读汉画像拓片之前都会洗手,字里行间也在劝诫着人们对于物质不要过于贪恋。
B. 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
C. 本文写戴着手套练书法、赏鉴旧日字画,从反面说明洗手之后亲手抚摸才会使内心更有把握,判断更为精准。
D. 结尾写在临摹《杨淮表记》前后反复洗手,既与上一段相关内容形成对比,又呼应开篇的内容,足见运笔匠心。
8. 第三段对母亲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洗手”的意蕴。
【答案】7. B 8. ①以母亲的视角突出洗手之于人心的需要,有助于主题的表达;②通过描写与洗手相关的生活情景,表现母亲认真细致的个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
9. ①洗手是向前人作品、自己劳动果实表达敬畏或尊重的方式;②洗手意味着做好准备,以便进入一种感知与体认事物的良好状态;③洗手提醒人们结束和即将开始,并能促使人们思考新的生活方向。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根据理解农妇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的原因是: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情节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本题,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作用是:以母亲的视角突出洗手之于人心的需要,有助于主题的表达;通过描写与洗手相关的生活情景,表现母亲认真细致的个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根据对原文标题“洗手”的理解,其蕴含的意思有:洗手是向前人作品、自己劳动果实表达敬畏或尊重的方式;洗手意味着做好准备,以便进入一种感知与体认事物的良好状态;洗手提醒人们结束和即将开始,并能促使人们思考新的生活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 屯垦,指聚居垦荒。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 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 户部,古代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长官为户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应春胸有谋略。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 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
C. 贾应春善于治军。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 贾应春善理政务。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如果)让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让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以收到十倍百倍的功效。
(2)总兵官姜应熊把守红井来牵制敌人,而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升为右都御史。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必聚众”“传箭祭旗”省略的主语都是“寇”,前面都要断开;“其形”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而……者”,是后面句子的主语,“者”表停顿,后面要断开。因此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刑部而不是户部。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贾应春下令征费不足的官员不得升迁”错,应为皇帝下令。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视,比较;十百,十倍百倍。第二句中,以,表目的性的连词,来;缀,牵制;密,暗中;薄,迫近;进,升职。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官南阳知县,迁任和州知州。调入朝廷任刑部郎中,历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迁任陕西副使。进职右参政。宁羌有反贼作乱,他聚集兵力讨平反贼。调迁按察使,又升任左、右布政使,都在陕西任职。就地封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这个地方。嘉靖三十二年进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年年侵扰边关,贾应春说:“各边境之间没有互相通报侦察的情况,每逢敌寇入侵不能测知动向,而我们每个戍所都得进行备战。兵分多路,势力孤弱,往往误事。而敌寇准备侵犯我们时,必然会聚集部众整理武器,腊肉喂马,传递令箭,祭祀军旗,他们的形迹就先暴露出来。我方遭受抢掠的百姓,有时也会到边境上传递情报,消息多被证实。如果让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让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以收到十倍百倍的功效。”于是定下奖赏的标准请求批准。皇帝当即听从。当年秋天,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杀戮抢掠五千多人。贾应春率各将士半路迎击,获敌首级二百四十个,向皇帝奏捷。但巡按御史吉澄极力言说战败状况。皇帝最终给贾应春记功,并赐贾应春的一个儿子官职。第二年皇帝罢免了宣府、大同总督苏佑官职,以贾应春代替。当时秋防日期将到,代替贾应春的人江东还未到达,于是命令贾应春留任。河套敌寇数万人屯兵宁夏山后,先派骑兵五百多人入侵抢掠。总兵官姜应熊把守红井来牵制敌人,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升为右都御史。过了一个月,敌寇他部入侵永昌、西宁,被守将击破。番人入侵镇羌,被总兵官王继祖击败,王继祖、贾应春均获赐银币。过了很久,敌寇五千骑兵进犯环庆,被都督袁正击破,敌寇又抢掠庄凉,守将阻截斩杀敌寇一百二十人,皇帝再赐贾应春一个儿子官职。在贾应春镇守边境的几年里,修筑边墙一万一千八百多丈,并将花马池一带闲田二万顷让军队驻扎开垦,边关人民因此得到保护。征召贾应春为南京户部尚书。论贾应春修边墙的功劳,进俸禄一等。不久召任刑部尚书,改派到户部。国家费用不足,贾应春为此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下令凡征收不到规定征收费用十分之七的主管官员,主管部门不能提拔他们。漕运事务废弛、运船拖欠税费的很多,也因为贾应春的建议而被加重处罚。一年多后,贾应春辞职离去。死后被赠太子太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怎样抒发感情的”重点考察抒情的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濯缨”用《楚辞》之典。
【点睛】(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2)《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进不入以离尤兮 (4). 退将复修吾初服 (5). 凄神寒骨 (6). 悄怆幽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御、辩、离尤、怆、邃。
【点睛】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的 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_____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画横线的句子“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 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
A项,“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陈述“‘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
B项,“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
D项,“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故选C。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根据语境强调“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有深度的战略构想,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根据语境要表达这项倡议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下文语境“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说明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作为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正在大量地涌现出来,故选“雨后春笋”。
故选A。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一定莅临并鼎力相助!
【答案】(1)“垂念”改为“常念”、“思念”。 (2)“高足”改为“得意门生”、“优秀学生”。(3)“斧正”改为“指出”。(4)“莅临”改为“前往”(5)“鼎力”改为“大力”、“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修改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再结合语言表达是否得体,进行修改。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
①“垂念”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常念”或“思念”;
②“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学生,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学生”或者“门生”;
③“你”显得不尊敬,应改为“您”或者“恩师”;
④“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说的敬辞,不能用于请别人指出缺点,应改为“指出”;
⑤“鼎力”是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大力”或“全力”。
【点睛】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_______,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了时代主旋律,______ :心中欲念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
社会“上火”了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___
,缓焦虑症,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答案】 (1). 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 (2). 使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 (3). 前者清心
【解析】
【详解】本题以补写句子的形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学生应联系前后文语境来思考。解答时注意:①阅读全段,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③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④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第一空的填写依据前文可知,所填的内容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意思相反,可以填“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第二空根据后文语境“心中欲念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应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再联系后文“社会‘上火’了”,可知现在社会的特点是“上火”,空格处可以填“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第三处的填写依据“后者解毒”,应是“前者……”,再结合“缓焦虑症,与自己和解”,可知可以填写“前者清心”。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励志挑战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平凡生命挑战了包括体能、技艺、脑力等各种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不可能”盛宴。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生命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主持人的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理解。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挑战自我
雄鹰搏击长空,海燕唱退惊雷,只要将自己放飞,我们就是雄鹰,我们就是海燕,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空话,比不上一次实践,一千次徘徊,比不上一次放飞……人生的路最终得自己走,未来的蓝图只能在自己手中绘成。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要挑战自己,战胜自我,要付出勇气的,也是最可贵的。”是呀,人的一生中谁没有战胜过,唯有自己是最难战胜的。
生活的路——酸;
生活的路——甜;
生活的路——苦;
生活的路——辣;
生活的路——风雨兼程;
生活的路——曲折坎坷……
也许有一天会晴天霹雳,也许会有风起云涌,我都会坦然面对,去承受。但同时,我会去挑战他们不可能做到的申请。
挑战
为了“它……有了极地旅行的冒险家——斯蒂芬;为了它,有了在雷雨中放金属风筝的勇士——富兰克林;为了它,有了在太空中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人类在不断地向天空冲击,为了摆脱了引力的束缚而不断努力,挑战自我,为了战胜自我,曾经那些爬珠木朗玛峰的人,曾经那些与斗牛搏斗。曾经与时间赛跑的人……这一切都是为了战胜自己。
为了挑战,有些人在挑战时,受伤,甚至死亡,这一切与挑战者逼近,这种勇气是永生的,这种精神是会长留下去的,因为人类正在向地球发起大挑战!
诚然,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同时,也是向自己发起挑战,当刘易斯纵身一跃时,跨过“世界纪录”时,比原记录提前0.1秒冲过终点时,人们欢声雷动如痴如醉。永远怀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信念去向极限挑战。
鹰在云海里独自飞翔,回首极目,是鹰的方向,它骄傲地长嗖,向九里长空的极顶——冲刺!不知飞了多远,也不知飞了多长时间,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后飞进了太阳里,慑了半个天穹!它说,我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晕了过去,当它醒了过后,发生自己不再是鹰了,而是成了涅磐不死的神——凤凰。
鹰,它战胜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了一只凤凰,而我们呢,也会有那么一天的,正在努力挑战中,挑战着……
【解析】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挑战不可能”,主持人的一句引发人联想的话“生命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生命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应该抓住“精彩”立意。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挑战不可能”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可以从平凡生命也能实现巨大的人生价值;相信自己,绽放生命的精彩;勇于挑战,让生命闪光;挑战自我,生命拥有多种可能等方面立意。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