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76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注意事项:
江津中学高 2018 届第七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语文
命题: 审题: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守住绿水青山,是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的体现, 它包含了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 的叙述和表达。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国人 认识自然的起点。翻开《山海经》,我们可以感受神州大地幅员之辽阔,见识山川物产之丰 饶,更会为里面诡谲多丽的自然世界所瞠目。《山海经》中出现的空间可划分为内部世界和 外部世界,前者指人类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对的即外部世界,二者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在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大自然之余,人类对神秘而又神圣的未知世界充满了敬畏。循着 对善灵瑞兽的正面想象,人类赋予自身走向自然的合法性和心理慰藉,对怪力乱神的负面想 象,又恰如其分地给予人类种种约束,避免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我们在乡间 田野常见的山神庙、龙王庙,正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界。敬畏在信仰中流淌,想 象在仪式中演绎。
进入内部世界,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更有能动性,对秀美山水的悦纳更具艺术性,同 时也更能反映民众的生活美学。风水便是一例,它既能体现中国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宇 宙观念,又对民众寻求生存空间、布置生活格局产生实际作用。姑且不谈风水的科学性,就 其知识受众而言,风水通常被动地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相关联,在古代社会, 甚至被认为会影响帝国兴亡,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风水的选定、维系与改变。风水实践, 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民众主动争取同自然世界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现。
具体到日常生活空间,在民众的乡愁记忆和口头叙事中,我们还能发现生态环境在人们 精神世界中的分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人离开故土,走进城市,住进楼房,但在他 们的记忆深处,最割舍不下的经常是乡间的那颗古树、村头的那口老井,亦或是环抱村庄的 那条小河。这些标志性的乡土环境,过去是村落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如今成为民众精神世 界的核心,未来也将成为村落得以保持的特有景观和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折射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逻辑:敬畏自然世界,守护生命底色,注重生 活美学,演化生态叙事。
(节选自 2017 年 08 月 04 日《光明日报》王文超《民间文化中的生态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的叙述和表达就
是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
B.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以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为起点。 C.人类一方面对自然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另一方面又对神秘且神圣的自然充满了敬畏。 D.从某种角度说,风水可以看作是人们主动争取同自然世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
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中“守住绿水青山”的内涵。 B.文章从正面想象和负面想象两个角度,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虔诚仰慕,甚至敬畏。 C.文章以从古到今的顺序,证实风水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又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作用。 D.文章举乡土环境一例,证明了生态环境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占据的分量很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外部世界是指与人类的生活空间相对的其余的世界,它与内部世界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B.《山海经》把空间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而龙王庙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
界。
C.山神庙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供奉山神和龙王的仪式,体现了人们的想象。 D.在古代社会,人们一般认为风水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甚至与帝国兴亡都
有关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臣心如水
王鼎钧
你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月亮,每天尽心竭力想画成一个圆,无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
一个边儿? 你能说出这句话来,除了智慧,必定还得加上了不起的沧桑阅历。我敢预料这句话将要
流传下去,成为格言。
多年以来,我完全不知道你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境况,从你这句话里,我有一些感触和 领悟。我从水成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惊涛拍岸。
哦,皱折,年轮;年轮,画不圆的圈圈;带缺的圆,月亮;月亮,磨损了的古币;古币, 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三十九年往事知多少,有多少是可与人言的呢,中天明月,万古千秋, 被流星陨石撞出多少伤痕,人们还不是只看见她的从容光洁?我们只有默诵自己用血写成的 经文,天知地知,不求任何人的了解。
你提起故乡。你问我归期。这个问题教我怎样答复你呢?你怎能了解我念的经文呢。没
有故乡,哪有归期,三十九年前在祖国大地上流亡,一路唱“哪里有我们的家乡”,唱“我 们再也无从流浪也无处逃亡”,唱得浪浪漫漫雄雄壮壮,竟唱出源源不竭的勇气来。那时候, 我们都知道,祖国的幅员和青天同其辽阔,我们的草鞋势不能踏遍,我们也知道,青山老屋 高堂白发也都在那儿等待游子。但是而今,我这样的人竟是真的没有家乡也没有流浪的余地 了,旧曲重听,竟是只有悲伤,不免恐惧!
你说还乡,是的,还乡,为了努力画成一个圆。还乡,我在梦中作过一千次,我在金黄 色的麦浪上滑行而归,不折断一根芒尖。月光下,危楼蹒跚迎我,一路上洒着碎砖。柳林全 飘着黑亮的细丝,有似秀发……
但是,后来,作梦回家,梦中找不到回家的巷路,一进城门就陷入迷宫,任你流泪流汗 也不能脱身。梦醒了,仔细想想,也果然紊乱了巷弄。我知道我离家太久了、太久了。
不要瞒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乡已没有一间老屋,(可是为什么?)没有一棵老 树(为什么?)没有一座老坟。(为什么?)老树凋谢,访旧为鬼。如环如带的城墙,容得 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是 我从未见过的地方。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它才越真实,你闭 目不看见最清楚。……光天化日,只要我走近她,睁开眼,轰的一声,我的故乡就粉碎了, 那称为记忆的底片,就曝光成为白版,麻醉消褪,新的痛楚占领神经,那时,我才是真的成 为没有故乡的人了。
“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这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 还不是由一个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四十四年,世上有 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 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
昨夜,我唤着故乡的名字,像呼唤一个失踪的孩子:你在哪里?故乡啊,使我刻骨铭心 的故乡,使我捶胸顿足的故乡啊!故乡,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 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你是我对大地的初恋,注定了终生要为你魂牵梦绕,但是不能希望再 有结局。
我已经为了身在异乡、思念故乡而饱受责难,不能为了回到故乡、怀念异乡再受责难。 那夜,我反复诵念多年前读过的两句诗: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好沉重的诗句, 我费尽全身力气才把它字字读完,只要读一遍,就是用尽我毕生的岁月,也不能把它忘记。
中秋之夜,我们一群中国人聚集了,看美国月亮,谈自己的老家,我说,我们只有国, 没有家,我们只有居所,只有通信地址!举座愀然,猛灌茅台。
月色如水,再默念几遍“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任月光伐毛洗髓,想我 那喜欢在新铺的水泥地上踩一个脚印的少年,我那决心把一棵树修剪成某种姿容的青年,我 那坐在教堂里构思无神论讲义的中年,以及坐待后院长满野草的老年。
想我看过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势无情,流水无主,推挤着践踏着急忙行去,那进了河流
的,就是河水了,那进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进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发成气的, 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
我是异乡养大的孤儿,我怀念故乡,但是感激我居过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啊,故乡,故 乡是什么,所有的故乡都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涧溪赴海料无还! 可是月魄在天终不死,如果我们能在异乡创造价值,则形灭神存,功不可捐,故乡有一天也 会分享的吧。
啊,故乡!
(王鼎钧,当代著名散文家。1925 年生于山东临沂,1949 年去台湾,1978 年后移居美 国纽约。)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问句开篇,引出下文对月、对故乡思念的叙写,既增添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又
为全文奠定了悲凉凄清的感情基调。
B.“我从水成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惊涛拍岸”,说的是千百年浪涛的冲刷才形成水成岩 的皱折,人也只有历尽沧桑,才会有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C.“月光下,危楼蹒跚迎我,一路上洒着碎砖”一句,借助对故乡景物的拟人化描写,表 现了一腔柔情的作者对故乡的牵挂之切,思念之极。
D.作者离乡已四十四年,对故乡的一切已完全陌生。恰因为如此,作者思念故乡,并切盼 回到故乡;回乡,是他最大的愿望。
5. 试解释“臣心如水”在文中的含义。(5 分)
6.文章运用第二人称“你”来写。“你”在文中有哪几种指代意义?分别指出这样写的好 处。(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 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 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 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
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 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远方。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 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 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 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 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 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 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
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 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
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 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 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 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 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 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
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 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 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 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 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 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 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 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 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 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 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 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 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 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 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全然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 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最后 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 成、陈仲玉作乱,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 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 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 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 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 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 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 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 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 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 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 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 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 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 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 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 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 山东/
B.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 山东/
C.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 山东/
D.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 山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 “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 “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 后抬起。
D. “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 递曰邮,马递曰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 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 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 天瑞的进攻时大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 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 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 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 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5 分)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注】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
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 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唐代称中书省为紫薇省,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又称杜紫薇, 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上阕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 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人云、俯瞰沙渚的气势,营造了低沉凄迷的氛围。 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 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化 用了杜牧昔年登楼赋诗的典故,表达离别惆怅之情。 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 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E.词作上阕和下阕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阕写景叙事,下阕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 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15.前人认为上阕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诗人李白交游广阔,对友人情深意切,既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目送,
也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的思念。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 , ”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赤壁之战中一代名将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轻松自如将敌人消灭 的儒将风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作为高三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 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②为将故事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 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③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 学校不该以任何理由拒绝。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 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⑤近年来,为推广四面山优质民宿,四面山村民宿协会每年都举办乡村名宿节,诚邀海 内外旅客来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
⑥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 6 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 5 个月
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A.②④⑤ B. ①⑤⑥ C.②③④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 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 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 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 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9.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 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20.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用户登录”的基本环节,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陆续开发出各种电子皮肤,电子皮肤不仅像人类皮肤一样具有一
定的柔韧性, ①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制的电子皮肤遍布高灵敏度电子感应器,甚至 可以感应一直蝴蝶落在上面的压力,如果电子皮肤能应用于临床,对于需要皮肤移植的病人
来说无疑将是天降福音。然而,②
,它或许给机器人领域带来一场革命,解决
机器人的触觉难题,突破握住鸡蛋而不捏碎,拿住酒瓶而不滑落等当前机器人研发领域存在 的瓶颈。未来,电子皮肤甚至可以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等。华为公司正在试着将电子皮肤 应用在轻触式屏幕,③ ,实现控制家电、打电话、玩游戏等功能。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 子书》)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司 马光《训俭示康》)
(3)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梁启超给长女的信——《致梁思顺》)
结合上述材料,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江津中学高2018届第七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语文答案
(一)论述文阅读
1.C【解析】A项,以偏概全,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包括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等,但并不是全部。B项,张冠李戴,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起点。D项,偷换概念,不是“风水”,而是“风水实践”。
2.C【解析】“从古到今的顺序”于文无据。
3.B【解析】不是“《山海经》把空间分为”,从“《山海经》中出现的空间可划分为”可知,《山海经》并未分类,这是后人的划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D 作者对于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思念故乡却不愿回到故乡;因为害怕在故乡成为陌生人。
5.①化用古代称谓用语(称自己为“臣”),表达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②隐喻作者一生远离祖国、故土,四处漂泊、流浪。
③表达对祖国、对故乡涓涓不息的眷恋之情。
6.①虚指朋友、读者,与其对话,引发一生漂泊,眷恋故国的情愫。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指故乡,与其对话,抒发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怀念。
③实指作者自己,与自己对话,抒发思念故乡却又担心连记忆中的故乡也会失去的矛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3分)(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4分)(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全然不同”过于绝对,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5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D
11.C.“顿首”中的“顿”是以头叩地的意思,“顿首”是指头叩地即起,没有“稍停一会儿”的意思。
12.C.“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的不是何真,而是他的都事刘克佐。
13.(1)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图,打算,图谋;迎,迎战;雷雨,打雷下雨;走,使之逃走。)
(2)就像窦融、李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若,像;属,类;角立:立于。)
14.AE(A.“低沉凄迷的氛围”不当,前两句应是登楼远眺的开阔美景;E.全词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并无上下阙“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界限。)
15.①这三句融情于景,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营造了惆怅伤感的氛围,抒发诗人惜别怀远之情;②运用比喻手法,以“纷絮”喻别愁,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离愁别绪的多而纷乱;③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柳”谐“留”,含蓄蕴藉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16.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7.B ①使用正确。“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刻地含义。②望文生义。“下车伊始”原指官吏新到任,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不能理解成“一下车就开始”。③不合语境。“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改为“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④不合语境。“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此处应用“不温不火”,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平淡适中。⑤使用正确。“宾至如归”指客人到了这儿就像回了自己家一样。⑥使用正确。“秘而不宣”指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18.A. 解析: B.成分残缺,“提高”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养老金”后加“的标准”;
C.中途易辙,“属中国历法...”的主语偷换成了“二十四节气”,在“属中国”前加“二十四节气”;D.结构混乱,“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正确格式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核心命题”句式杂糅,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故选: A
19.(3分)D
20.答案: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2分)验证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2分)。若验证未通过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1分)
21.答案:①而且可以感知细微的压力;②电子皮肤并不仅用于替代人类皮肤;③通过敲打与触摸来传输指令
参考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元帅府状告他们。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过来抓捕何真。何真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在这之前何真曾两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最终牢固地守住城池。二十六年,何真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拿王成的人,给予钱财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着王成出城。何真给那人钱,下令准备汤镬,催促人烹煮王成的奴仆,向众人大声喊道:“奴仆背叛主人的与他下场相同!”沿海叛乱的人都投降于他。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例。何真没有听从。多次派遣使者经海路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多次升迁担任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领水军攻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就给何真写信告知他,于是航行去潮州。廖永忠的军队到了之后,何真派遣都事刘克佐到军门献上印章,登记所辖郡县人口、军队和粮食的数量,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将此事报告给朝廷,皇帝赐诏书褒扬何真说:“我想到古代的豪杰,保护境域安抚百姓,来等待有德之君。就像窦融、李勣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这是汉代和唐代的名臣,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呢。而何真你联合数郡民众,竟不费一兵一卒,保证境内平安来归顺,即使与窦、李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前来迎接慰问,于是奉诏入朝。皇帝提拔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并且下诏说:“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前行,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顿首拜谢。他为官期间非常有声望,尤其喜欢儒术,读书写文章。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又受命返回广东,召集以前的部下。事情结束,仍然回到山东。洪武九年辞官。大军征伐云南,皇帝命令何真和他的儿子兵马指挥何贵一同前往,筹划军饷,设置驿传。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后又改任湖广。洪武二十年又辞官,被封为东莞伯,俸禄一千五百石,被赐予世券(世代享有特权的铁券),之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