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书院起源于唐代的民间书斋和朝廷整理经史典籍的官衙,是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宋代书院兴盛起来,与理学相结合,奠定了发展的学术基础与学养根基,基本上确立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相结合的制度。明代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推广阶段,总体上是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清代书院大量普及,形成了从民间乡村书院、家族书院到官方支持的省城书院的全网络覆盖规模。近代书院的改革,目的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现代与传统的一眯相承。但在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下和自身深刻的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改革变成了“争毁”。于是,书院改制成了学堂,产生了历史的断裂,传统书院的内在精神并未传承下来。
书院首先要继承传统,要尊重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先哲们。书院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程颐提出“天理”这个新儒学核心概念,打破了千余年来解释儒家经典的范式,具有极高的理论创新价值。有了这个基础,朱熹才能成就理学思想集大成的伟绩。传统不仅在于传承,也在于创新。没有传承,文化就如无源之水;没有创新,文化就如一潭死水。
书院能自觉运用传统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孕育于夏商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宋代学者们不仅批判秦汉以来的政治,认为从无善治,也严厉批判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认为纯为利禄而行。这种批判精神与反思意识,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的驱动力。
书院办学的另一个宗旨是求“为己”之学,为了成就自己健全完满的人格,这也可以说是书院建在山林之间的一个重要原因。书院讲学有严格的程式,书院讲学的程式与规定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对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师长的尊重。书院的创建者们又忌讳文化传统僵化、书院像官学一样成为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书院在先生讲学规范与生徒求学自主之间的平衡,使书院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因而焕发出无限生命力。
当前的学校教育学科专业化,学问碎片化,学生只有专业知识,缺少人文关怀,没有很好的传道精神。又加上社会发展过速,物质刺激太强,权力诱惑太大,这些都会造成人丧失对自身存在的思考,追求知识,拼命学习,结果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应该学习什么追求什幺,纯粹变成了“为人”、“逐物”的工具,丧失了“为己”的目的。因此,传统书院的传道与为己相统一的办学宗旨,对于今天处理好为学做人的关系,仍旧是可以借鉴的。
(摘编自郑明星《书院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起源于唐代,是在民间书斋和朝廷整理经史典籍的官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
B.书院在宋代与理学相结合而奠定了发展的学术基础和学养根基,基本上确立了讲学、藏书、学田等相结合的制度,到明代得到很好的推广。
C.书院到了近代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彻底改制成为学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堂就是书院,但未能继承书院的传统。
D.书院在清代得到了大量普及,有民间组织的乡村书院和家族书院,有官方支持的省城书院,从而形成了全网络覆盖的空前的规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程颐打破了千余年来解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天理”这个新儒学核心概念,对后来儒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B.宋代的学者们认为,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就只是教会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
C.朱熹在程颐的基础上取得了理学思想集大成的伟绩,说明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做到源远流长而又富有生命力。
D.书院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循环,根本原因在于书院既注重先生讲学的程式和规范,也注重生徒求学的独立自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教育在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要求生徒做“为己”之学,即成就自己健全完满的人格,因此,书院大都建在远离喧嚣城市的山林之间。
B.书院讲学的程式与规定体现了对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师长的尊重,这反映了古代师道之尊严,从传承和创新来说,师道尊严也有一定的意义。
C.现在的时代,物质刺激太强,权力诱惑太大,使得有些人丧失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传统书院传道与为己相统一的办学宗旨仍然值得借鉴。
D.当前的学校教育学科专业化,学问碎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专业知识,没有人文荧怀,更没有传道精神,远远不如过去的传统书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菜鸟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著 张维译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高考资源网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2012年第2期 )
4.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写萨莎“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融夸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于一体,有鲜明地表达效果。
B.小说第七自然段的描写,不仅写了家具陈设的富丽堂皇,同时也突出了萨莎在面对唾手可得的财物时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C. “老妇人”收拾好了所有的用具,并且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而最后眼睛还在房间里打量,这可能是在检查是否漏出马脚,可见她具有极高的警惕性。
D.小说叙述一个年轻的小偷萨莎试图摆平老妇人而窃取财物,反被“窃取”的喜剧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血腥与残酷。
E. 小说中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小说中“老妇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6. “菜鸟”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完美猎物”为题更好,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杨绛先生
铁凝
2007年1月29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那一晚,杨绛先生的朴素客厅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未经装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墙壁,靠窗一张宽大的旧书桌,桌上堆满了文稿、信函。沿墙两只罩着米色卡其布套的旧沙发,通常客人会被让在这沙发上,杨绛则坐上旁边一只更旧的软椅。我仰头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灯的地方有几枚手印很是醒目。杨绛先生告诉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岁时她还经常将两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杂技似的蹬到上面换灯管。那些手印就是换灯管时手扶天花板留下的。杨绛说,她是家里的修理工,并不像从前有些人认为的,是“涂脂抹粉的人”
我喜欢听杨绛先生说话,思路清晰,语气沉稳。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她读《美国国家地理》,也看电视剧《还珠格格》,知道前两年走俏日本的玩偶“蒙奇奇”还会告诉我保姆小吴从河南老家带给她的五谷杂粮。这些新鲜粮食,保证着杨绛饮食的健康。
跟随钱家近二十年的小吴,悉心照料杨绛先生如家人,常有各种社会情状通过小吴传递到杨绛这里。我跟杨绛先生开玩笑说:“您才是接“地气”呢,这地气就来自小吴。”杨绛先生指着小吴说:“在她面前我很乖。”小吴则说:“奶奶(小吴对杨绛先生的称呼)有时候也不乖,读书经常超时,我说也不听。”除了有时读书超时,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的“八段锦” 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小吴还告诉我,杨绛先生虽由她照顾,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独自完成,又让我感慨:杨绛先生的生命是这样清爽而有尊严。
有时候我怕杨绛先生戴助听器时间长了不舒服,也会和先生“笔谈” 我从茶几上拿过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这样的小本子是杨绛用订书机订成,用的是写过字的纸,为节约,反面再用。我在这简陋的小本子上写字,想着,当钱锺书、杨绛把一生积攒的版税千万余元捐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是那样地毫不吝啬。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国王和王后。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
“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
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如同她常说的“我们做群众最省事”,如同她反复说的,她是一个零。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在做学问的同时,她也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女性一样,操持家务,织毛衣烧饭,她常穿的一件海蓝色元宝针织成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织成的。我曾夸赞那毛衣针法的均匀平展,杨绛脸上立刻浮现出天真的得意之色。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有删改)
相关链接 :
①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摘自《文汇报·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②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摘自黄薇《百岁开一话杨绛》)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她的穿着打扮让我感到惊异,而她亲自迎接我的行为以及跟我的谈笑则更让我感到震撼。
B.杨绛先生会客时经常坐在“一只更旧的软椅”上,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 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
C.《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贵宾,这充分肯定了杨绛先生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也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D.听到别人说自己“穿得像个女工” 杨绛先生坦然接受;尽管她成功地做出大学问,但她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零”
8.为什么“我”第一次见到杨绛先生时,会认为她“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9.杨绛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改礼部左侍郎。
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滽往。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兵,廷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躁于进取。而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直初觊礼部侍郎,而旻荐他人。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旻曰:“公所谓简在帝心者。”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属其党万安、彭华谋内召,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及推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列何琮等八人。诏用琮,而直以安、华及李孜省力,中旨召还。至是修怨,与孜省等比。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物论喧然不平
。刑部郎袁清者,安私人,又幸于内侍郭闰。勘事浙江,輘轹诸大吏,吏部尚书李裕恶之。比还,即除绍兴知府。清惧,累章求改,裕极论其罪,下诏狱。安、闰以属直,为言于孜省,取中旨赦之,改知郧阳。孝宗立,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连章劾直。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言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帝于是薄其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合,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正德中卒,谥文和。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注释】①輘轹(línɡ lì):车轮碾压。比喻践踏,欺压;②出合:皇子出宫接受和管理封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B. 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直人仕以后,建言积极、有实干精神。他上疏请求修纂《大明通典》,并续写完成《宋元目录》,在处理占城王以及贵州镇巡官求援等问题上表现出果决、明察的优点。
B.尹直聪敏博学,熟悉朝纲,但求官心切。他一心想要担任礼部侍郎一职,但当尹曼举荐了他人之后,他凭借内宫直接下旨夺得此位,与尹旻之间的怨恨逐步加深了。
C.尹直结党营私,在朝廷内部多不得人心。在尹旻等人的阻挠下,尹直在南部为官八年,郁郁不得志,等他回来便开始勾结万安、彭华、李孜省以及袁清等复仇,后他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
D.尹直被人弹劾,被皇帝鄙薄,后来借上表为皇帝祝贺生日谋求复出,但是没有成功,死后谥为“文和”。
13.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5分)
(2)陷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其一)
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B.“除夜”指除夕之夜,此时苏东坡全家抵达泗州,因淮水浅冻,滞留在泗州度岁。
C.“逐客如僧岂有家”一句将作者当时内心酸楚表达的淋漓尽致。
D.此诗不仅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情感,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之意。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描写树叶飘零的衰败凄凉景象的一句是: 。
(2)《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很小的时候,她是一个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在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她成长为一名长袖善舞的舞蹈家,舞蹈艺术使她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②备受瞩目的南昌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詹腼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南昌市“年度教师”。
③国家为互联金融正名,但互联金融业还没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对于互联金融行业来说,市场成熟了,竞争也会随之而来,面临的各种挑战还在后头。
④新型播种机实现了“灭茬、旋耕”与深松施肥、精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单独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节约了农时,秸秆焚烧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⑤宋代才女李清照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
⑥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 语病的一句是( )
A.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B.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C.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修宪”步伐,不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和平诚意”无疑会让人怀疑。
D.三星注重通过产品的研发提升智能家居的体验,而国内企业长虹则通过构建服务整齐的服务系统来加大智能化水平。
19.填入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 贤, ① 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② 要有“才”; 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 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 ③ 努力用 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④ 离“贤”更近一步。 ⑤ 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⑥ 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也
只要
就
无论
/
B
不但
还
只要
/
如果
也
C
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
/
都
D
/
也
如果
就能
如果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 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① 。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② ,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 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③ ,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21.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德文章。(60分)
要求: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一段有“近代书院的改革,目的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现代与传统的一眯相承。但在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下和自身深刻的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改革变成了“争毁”。于是,书院改制成了学堂,产生了历史的断裂,传统书院的内在精神并未传承下来。”这与C项“书院到了近代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彻底改制成为学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堂就是书院,但未能继承书院的传统。”中的“学堂就是书院”明显是没有根据的,文中直说改制成学堂,学堂和书院还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他们的性质和作用已经产生了差别。
2.B项的表述“宋代的学者们认为,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就只是教会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对应的原文在第三段“宋代学者们不仅批判秦汉以来的政治,认为从无善治,也严厉批判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认为纯为利禄而行。这种批判精神与反思意识,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的驱动力。”明显缺少了“批判秦汉以来的政治”。
3.D
4.BC各两分,A项没有“夸张与心理描写”;D项有意拔高主题,属于主观臆断;E项老妇人是个诈骗惯犯,习惯于黑吃黑,不是所谓的反骗专家,而且事件也称不上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5.“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1分)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2分)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3分)
6.菜鸟
即初学者,新手,生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2分)(大意正确即可)。示例一:完美的猎物合适:“完美的猎物”,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并且对他们而言都是最“完美”的那一种;题目与文中的首尾照应,圆和如一,突出了中心。原题目合适。(6分)示例二:“菜鸟”合适:题目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利于凸显主题,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围绕这个中心,巧妙斗智,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妇人成为了最后胜者;“菜鸟”一词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因此,以“菜鸟”为题是合适的。(6分)
7.(3分) D(A项,“让我感到震撼”不准确,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B 项,经常“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无中生有。C项“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于文无据。)
8.(4分) ①杨绛先生的外表年轻,她衣着色彩搭配得体,头发整齐,皮肤细腻、洁净。 ②杨绛先生的心态年轻,她还略带顽皮地跟我笑说“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5分)
①关心现实,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过现实,思想也很接地气。②自力更生,操持家务,力所能及的事情均独自完成。③生活节俭,但热心公益,将巨额稿费捐给学子。④淡泊低调,拒绝出席作品研讨会。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10.(3分)C
11.(3分)B(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12.(3分)C(被李裕贬为绍兴知府的人是袁清,不是尹直)
13.(10分)
(1)(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大意2分,“矜”、“妨”、“相恶”各1分,共5分)
(2)通过诬陷让尹旻父子获罪,又诬陷罢免江西巡抚闵珪,舆论喧然不平。(大意2分,“陷”、“得罪”、“构”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尹直,字正言,秦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郊,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位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遇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知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遗大巨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五。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清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诱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直明察敏悟博学.熟悉朝廷的章程,但是急于进取。同时,(他)性格骄慢忌妒,不自我检点约束,和吏部尚书尹旻关系不好。尹直当初想任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了他人,尹直靠内宫皇帝直接下旨得到了这个职位。第二天在朝堂上遇见尹旻,他举起药板称谢。尹旻说:“你是所说的从生帝心里选出来的人。”从此二人怨恨渐渐加深。后来他在南京呆了八年,郁郁不得志,嘱咐他的同党万安、彭华设法召(他)回朝廷,尹旻就把持住不准许。众位朝廷大臣也都畏惧尹直,庆幸他留在南京.到推荐兵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列出何珠等八个人。诏命任用何珠,而尹直靠万安、彭华和李孜省的力童,让立帝直接下旨召他回朝。从此报讨厌他。等他回朝,马上授予他绍兴知府。衷清害怕,多次上奏章请求改任,李裕用最终的利法判处他的罪过,被关进钦犯监狱。万安、郭润把这件事托付给尹直,尹直为他在李孜省面前说好话,取得内宫皇帝的圣旨赦免了他,改任那阳知府。
孝宗登上皇位,进士李文祥,御史汤鼐、姜洪、缪樗,庶吉士邹智等人接连呈上奏章弹幼尹直。给事中宋琼和御史许斌说尹直从当初当侍郎到进入内阁,拉拢关系攀附权贵,都是取自内宫皇帝的圣旨。皇帝于是邵薄他的为人,命令他退休。弘治九年,他上表祝贫室帝生日,并且借口太子年纪应当出镇自己拥有的封地,上《承华茂》,援引前朝少保黄淮的旧例,希望被皇帝召对。皇帝拒绝了他。正德年间死去,谧号“文和”。
14.AD
15.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总写思想感情2分,分析4分,共6分)
16.(1)无边落木萧萧下(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7.D
18.C
19.C
20. (6分)①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 ②即使滋味没有变 ③反过来说(每空2分,意思接近即可。)
21. 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内容完整,1分;归属得当,1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这副图反映了社会上的什么问题(现象)?教育孩子的问题。
这幅图画反映的社会问题(现象)有无不妥之处?
这是一种不顾孩子实际强加式的教育,方法十分谬误。
这则图画反映的社会问题(现象)持续下去有什么结果?
从小的方面讲,害了孩子;从大方面讲,害了国家和民族。
要按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学会引导,学会鼓励,学会理解。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允许孩子有个性特长。
1.从父母的角度,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
2.从孩子的角度,要给我们自由成长的空间。